当今市场三大拥挤交易:做多美股、做空日元和做空贵金属

Discussion in 'Bonds' started by gtm, May 31, 2013.

  1. gtm

    gtm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739
    盘点金融圈九大压力工作
    华尔街/压力/金融/投行 文 / alanyitianzhu 2014年01月11日 15:58 来源:华尔街见闻
    如果你在金融业工作,那你每天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加班,责任,维持优异表现,这些都是家常便饭。那究竟谁的压力更大?

    Efinancial Career近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排名如下:



    1 投资银行家:作为全华尔街压力最大的工作,投行在各项压力指标中都名列前三。投资银行家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于工作的难度和巨大的数量,尤其是经理和分析师。

    华尔街生存指南作者Roy Cohen说:“初级银行家的生活是世上仅存的合法奴隶,这是一个通宵加班者的幸存者游戏。没有时间好好吃饭,没有时间进行运动,而收入多年来却一直持平。”

    2 交易员:大部分的交易员不用像投行家一样长时间加班,但他们可能有一个更严重,更直接的压力。Dynamics Associates的董事总经理Sal Khan说:“交易员压力是实时的并会瞬间爆发。”

    Cohen说:“显然一些交易员活得比其他更轻松。卖方交易员每天都在生死之间徘徊。”

    3 风险管理和合规:几年前,这个职位不会排的这么靠前。风险和合规人员收入不如交易员和投行家那样高,但他们的压力却一点都不小。风险和合规只排在第三的原因是工作有保障。目前,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士来填补职位空缺。

    4 财富经理/财务顾问:财富经理和财务顾问面临着一种特定的压力:被解雇是家常便饭。五年前入职的财富经理说,当年一起入职的30个人,目前只有他还在这个行业工作。

    这是一份销售型的工作,而你的目标通常是朋友和家人。起薪仅够糊口,而且你必须不断有业绩才能不被炒鱿鱼。

    5 机构销售:任何销售类的工作都有压力。外加上工作的不稳定以及工资涨幅的降低,机构销售就是一种折磨。

    Cohen说:“现在许多功能已经自动化,根本不需要人工操作。而且收取高额佣金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买卖价差也在逐渐缩小。”

    6 管理咨询:这份工作说到底就是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项目和出不完的差。咨询师永远处于“开工”状态。他们往来于机场之间,解决复杂的业务问题。

    7 私募基金:要在私募工作,你必须非常聪明,非常勤劳并且技能全面。私募雇员的生活没有投行那么压力大,并且薪水往往更高。

    8 行业研究分析师:有钱,激情,具有爆炸性的基金经理和交易员都依赖研究分析师开展工作。而分析师却往往成为被指责的对象。尤其是在买方。

    Lipstein说:“行业研究院纠结的做出每一个决定,然后纠结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

    9 基金经理:基金经理也是一个高度紧张的工作,但是他们有资历,不必做繁重的工作,并且往往更有钱,这或许能让他们稍稍喘口气。
     
  2. gtm

    gtm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903

    南非第一大上市公司Naspers:掘金腾讯获暴利的传媒巨头
    腾讯/南非/facebook/Naspers 文 / tree 2014年01月12日 11:00 来源:华尔街见闻
    Naspers

    南非最大的企业并不是挖遍全世界钻石和黄金的矿业巨头,也不是提炼石油的能源大佬,实际上,这是一家投资互联网的传媒公司——Naspers,其市值约为420亿美元,是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交易所上市的最大的本土企业。

    Naspers在南非拥有相当多的传媒资产,包括一家当地的电视台、超过50家南非报纸,而其最令人垂涎的投资还是在互联网领域,例如Naspers是Facebook的早期投资人,也是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的最大单一股东。上周风投人士Marc Andreessen形容腾讯“至始至终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

    除了这些光鲜的投资业绩,Naspers的历史并不怎么光彩,这些内容也绝对不会出现在Naspers的网站宣传页上。

    1915年,英属南非联邦成立刚刚成立五年,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的英布战争结束也才13年,由一群南非白人民族主义者组成的国民党(National Party)决定成立一家报纸来宣扬其政治思想,不久后一份名为De Burger(意为“公民”)的日报诞生,这是当前南非报章Die Burger的前身。

    这家报纸第一任主编是国民党的领袖Daniel Francois Malan(马兰),在他的带领下,国民党赢得了1948年的南非联邦大选,开始单独执政。

    马兰是白人种族主义者,他敌视非洲黑人,并力推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并用宪法和法律使之系统化、制度化。

    国民党政府从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对黑人和有色人进行残酷镇压和迫害,激起了南非黑人持续不断的反抗,其中以曼德拉最为著名。

    作为“喉舌”,尽管De Burger偶尔会批评国民党的政策,但其本质上仍是当局利益的宣传工具。直到1990年,曼德拉出狱,De Burger才切断与国民党的关联。

    1997年,Naspers旗下的127位记者正式就他们在宣扬种族隔离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道歉。

    同样是在1997年,Naspers任命Koos Bekker为CEO,Bekker毕业于哥伦毕业商学院,是南非付费电视的“先行者”。担任CEO后,Bekker带领Naspers拓展南非的付费电视市场,同时也将Naspers带向了另一块利润丰厚的领域——投资互联网企业。

    Naspers任命Koos Bekker为CEO

    早在2001年,Naspers就决定以3200万美元投资腾讯,占股46.5%。当时腾讯还是一个默默无闻而且还不赚钱的即时通讯平台,到现在外界也不知道Naspers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们不愿意公开评论。

    但是根据熟悉Bekker的人说,当时的首席信息官Mark Surour很有可能是背后的操盘者。如今,腾讯已经成为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凭借近年大热的“微信”,腾讯完美杀入手机移动终端并成为领导者。

    不少市场人士评价,“Naspers在一个正确的时间选择了一家正确的公司。

    2004年,腾讯登陆H股,当时IPO发行价仅3.7港币,如今市值超过9391亿港元(约合1211亿美元),但直到最近两三年投资者才享受到腾讯市值增加所带来的好处

    作为第一大股东,Naspers持有腾讯6.3024亿股,占腾讯控股总股本的33.93%。目前所持股票市值高达3179.56亿港元(约合410亿美元)。2013年Naspers的股价大涨80%,这也让Bekker成功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

    此外,Naspers的新媒体投资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这家公司还持有俄罗斯DST的股份,DST是俄罗斯及东欧互联网市场的主要投资商,在该区域拥有众多互联网公司并占领超过70%的互联网市场。

    DST曾先后对Facebook进行过三轮投资,这也让Naspers曾间接持有Facebook一事为外界所知。
     
  3. gtm

    gtm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898

    摩根大通:12月非农报告跟美联储“开玩笑”
    非农/美联储 文 / 莫西干 2014年01月11日 23:33 来源:华尔街见闻

    在美联储刚下定决心开始削减QE以后,非农就业报告就给伯南克的告别“演出”制造了巨大的麻烦。1月的非农就业报告不仅和最近其它强劲的经济数据矛盾,而且报告的自身内部也存在各种矛盾,不仅是新增就业的减少和失业率大跌存在矛盾,而且特殊天气因素也与干扰分析结果存在矛盾。摩根大通作出了详细的解读:

    摩根大通:

    上月非农就业数据从11月被上修的24.1万下滑至只有7.4万,可能部分可以归咎于天气因素,和可能同样重要的月与月之间的序列噪音。因为在强劲的11月数据以后对上行风险的大肆宣传可能是过度的,所以12月令人失望的数据也应该平静对待。基于经济基本面,我们估计就业增长的潜在趋势仍然没有实质性转变。但更麻烦的不仅是我们了解到的企业劳动力需求,还有家庭劳动力供应的状况:失业率下跌了0.3%至6.7%,因为劳动参与率进一步下跌了0.2%至62.8%。

    至今,失业率的下跌并没有伴随一点薪酬加速上涨的迹象——上月平均时薪只是微涨了0.1%,这几乎没有增加经济能比预期更早地突破产能限制的可能性。伯南克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最后一次会议将变成辣手的问题。我们认为,美联储可以说服自己,存在充足的特殊因素干扰了数据,所以在1月份的FOMC会议再次缩减100亿美元购债规模仍是合适的,但部分委员可能会支持先缓一缓。

    前瞻指引的政策决定可能比决定缩减QE更加困难。因为进一步下调失业率门槛将是在被认为存在缺陷的统计数据上加倍政策预期的押注,因此我们认为,委员会将继续维持当前的路线——弱化失业率在未来设定政策利率中的重要性。

    企业调查的疲软不仅反映在新增就业数字上,还反映在周工时下降了0.1小时至34.4小时和平均时薪只微涨了0.1%上,这是夏天以来的最低涨幅。

    最大的问题是,天气对令人失望的数据造成了多大的干扰。建筑业雇员人数下滑1.6万是数据调查周中受寒冷天气影响的受害者最明显的候选者。另一个线索来自于27.3万人声称在受雇中却因恶劣天气无法工作,比普通的12月多了10万人。只简单地调增非农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是不大谨慎的,因为只要收到工资,非农报告就会把其算入,无论是否在工作。以我们的合理估计,天气因素可能减少了5万个岗位。难以估计,会计行业雇员减少了2.5万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归咎于天气或其它因素。另一个例子是,健康医疗雇员减少了6000,这是过去10年来的首次月度下滑,毫无疑问,这个数据点将可能会引起对医疗改革的国内争论。另一个方面,零售业雇员有强劲的月度增长,增加了5.5万,这一般都会发生感恩节在11月末的12月(就算考虑季度性因素调整以后)。临时帮助服务业也有强劲增长,增加了4万。平均时薪实现的同比增长下跌到萎靡的1.8%,部分是基数效应的影响,因为去年这个时候薪酬开始加速增长,可能是受当时马上到来的加税安排影响。

    家庭调查得到的新增就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更令人安心的数据17.4万,失业减少49万,这是三年来的最大跌幅。劳动参与率的下跌抵消了11月政府关门风波过后的反弹。大部分人口统计群都出现了劳动参与率的下滑,但更多地集中在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类似的,失业人数的下跌也是相当平均的。尽管在延长失业救助福利开始在12月末结束之前,劳动参与率已经开始下跌,而且实际上高度集中在失业不到5周的人群,这些人并不受延长失业救助到期的影响。失业不到6个月的失业率,被部分研究人员看成更为可靠衡量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对通胀影响程度的指标,下跌至4.2%,明显低于4.9%的长期平均值。
     
  4. gtm

    gtm

    对冲基金连续五年跑输美股大盘2014-01-13


    上海证券报报道,美国股市过去一年惊人的强劲走势,让很多最具实力的投资机构也始料未及。最新统计显示,规模庞大的对冲基金行业2013年连续第五年跑输美股大盘

    彭博对冲基金综合指数2013年的平均回报率为7.4%,而同期美股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高达30%,创下1997年来的最大涨幅。彭博对冲基金综合指数跟踪了2257只对冲基金,以市值加权。相比2007年7月份的前高点,该指数现已累计回落1.8%。

    仅以去年12月为例,对冲基金指数12月份上涨了不到0.1%,标普500指数同期的涨幅达2.4%。

    高盛集团进行的2013年投资者调查显示,对冲基金的表现未达到投资者的预期,因为客户为其投资净回报率设定的目标是9.2%。

    “像这样的年景,对冲基金的表现往往不如标普500指数。”为对冲基金行业提供顾问服务的阿尔法策略投资咨询公司总裁罗杰斯说。他表示,但凡是那些真正的对冲基金,去年不能不做的一件事就是对冲。但在去年的大牛市背景下,凡是持有看空头寸的对冲基金表现都不好。

    受到良好宽松货币政策、消费者信心回升以及房地产市场持续复苏等因素推动,美国股市去年大幅上扬。

    根据数据,多策略对冲基金去年累计上涨6.8%。而宏观对冲基金则下跌了2.2%,股市多空对冲基金去年累计涨了11%。

    对冲基金上一次跑赢美股,还要追溯到2008年,当年随着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美国股市标普500指数暴跌37%,而对冲基金行业平均下跌了19%

    统计显示,历史上对冲基金跑赢美股最多的时候是在1993年,当年该行业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达31%,而标普500指数的涨幅仅为10%

    在一些大型对冲基金中,Elliott资产管理公司和Bridgewater合伙人公司去年都实现了正回报,但BlueCrest资本则出现下跌。

    由吉姆·西蒙斯发起的复兴技术对冲基金去年实现18%的回报率。由对冲基金经理保罗·辛格管理的Elliott资产去年的投资回报率为12%,该基金管理了239亿美元的资产。而由雷·达里奥管理的Bridgewater合伙人公司去年则实现5.3%的投资回报率。该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1500亿美元。

    而在亏损方面,BlueCrest旗下的BlueTrend对冲基金去年大跌12%,仅去年12月就跌了3.1%。
     
  5. gtm

    gtm

    安石投资研究主管 简•德恩:2014新兴市场大有机会
    2014-01-14

    金融时报报道,进入2014年,新兴市场的前景明显好于2013年初。基本面更好,技术面更强,新兴市场资产在2013年遭大举技术性抛售之后,估值更具吸引力,这一切都吸引投资者进入。目前,美联储(Fed)缩减量化宽松(QE)带来的风险也有所降低,而新兴市场国家现在正认真对待改革。投资者需要通过积极管理才能抓住这一机会,因为展望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的信贷和选举是最突出的主题。

    新兴市场2014年开局增势会不错,与2013年初增长乏力构成鲜明对比。去年初增长疲软源于全球制造业同步下滑(令所有发达经济体同样受到影响),但进入下半年,新兴经济体增长开始提速,随后则维持了增长势头。事实上,新兴市场在2013年没有发生危机:虽然出现去年的资产价格波动,但“脆弱五国”(Fragile Five)的货币毕竟没有崩溃,中国也没有硬着陆。令人欣慰的是,在新兴市场65个可投资的国家里,多数国家的增速都接近趋势增长率,尽管市场情绪低落、价格走势令人沮丧。展望未来,在全球市况普遍好转的推动下,新兴市场增速将提高。不同于2013年4.5%的增速,2014年增速很可能达到5.5%。没错,这确实低于2010年至2012年的增速,但真的有人指望每年都出现从2008-09年危机中复苏的那种大幅反弹吗?

    新兴市场的技术面远远优于2013年初。事实上,2013年第1季度,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达到历史最高点,但在美联储缩减QE的口风引发恐慌之后,新兴市场资产遭遇了连续近8个月的资金流出。抽走资金的主要是散户、快钱、跨境投资者和那些能力较弱的机构投资者——他们仍喜欢追涨杀跌。进入2014年,新兴市场资产已从2013年4月的“超买”变为目前的“超卖”。资金流转向需要时间,但当前技术面预示着,2014年新兴市场会有良好表现。

    基本面稳定加上资金大规模外流,使得新兴市场固定收益证券和股票的绝对与相对估值都具有吸引力。各个新兴市场的本国债券——在这一多样化资产类别中,90%都是投资级债券——目前的收益率为近4.5%,此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曾达到过这一水平。2014年,美国国债收益率有望升高,但不可能升至4.5%附近并维持下去。这意味着,新兴市场固定收益市场可能是2014年为数不多的收益率下降的固定收益市场之一。2013年,新兴市场股市涨幅也比美国股市低逾25%。未来,这一差距应会收窄。美国股市上涨逾25%之后,市场回调之际是大举买入新兴市场便宜股票的良机。

    还有让新兴市场投资者高兴的其他因素:2013年市场上最大的不确定性源头——美联储缩减QE——如今已有所消减。无论如何,恐惧情绪总会被放大。美联储2013年的所有措施,以及2014年可能采取的任何措施,都不应引起新兴市场投资者的担忧。如果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3.5%,没有一个新兴市场国家会遇到麻烦。多数新兴市场国家80%的资金是以接近7%的收益率在国内市场融得。在2013年的金融动荡中,新兴市场再次表现出了适应性,但许多投资者仍死抱着新兴市场脆弱不堪的陈腐观念。仅仅出于这个原因,美联储现在努力退出QE就是好消息——但愿美联储第二次行动时把枪握稳了。

    如今,只有新兴市场国家认真对待改革。欧元区外围国家仅仅在枪口威胁下才发起了改革,但在欧洲央行(ECB)推出“直接货币交易”(OMT)计划之后,它们减少了努力。美国、欧元区核心国家或日本,都没有进行认真改革的迹象。2013年,墨西哥和中国借鉴秘鲁、哥伦比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先前的经验,在新兴市场国家中率先发起了改革。2014年,其他国家也将紧随其后。这是预示新兴市场未来增长的好兆头,而且不仅仅是未来几个月的增长。

    价值投资者已看到了新兴市场的机遇。主动型投资经理将取得最丰厚的回报,因为信贷将成为2014年最主要的投资主题。印尼、印度、南非、土耳其、巴西和泰国等国家都将举行选举。新兴市场国家通常在选举之前会保持稳定,之后则进行大胆改革。那些了解巴拉圭与乌拉圭之间、债券与股票之间、利率与汇率之间有何差别的投资者将成为赢家。眼下,新兴市场提供了一顿风味多样、价格诱人的大餐——尽情享用吧!

    本文作者为安石投资(Ashmore Investment)的研究主管
     
  6. gtm

    gtm

    选股类对冲基金赢得2013
    2014-01-14

    新浪财经报道,2013年对许多对冲基金来说只是平淡无奇的一年,但他们之中的佼佼者提前买入股票,并随着股市攀升而放大赌注。

    许多取得高额回报的基金已经很少采用复杂的市场战略,或者使用杠杆来放大赌注。他们所做的仅仅只是选择正确的股票。

    对正确股票的坚守帮助总部伦敦的儿童投资基金管理公司(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以下简称TCI)在去年取得了47%的收益。根据了解该基金表现的人士透露,这是该公司自2005年以来的最佳表现。

    知情人士说,前身为欧洲航宇公司的空中客车集团(Airbus Group)是TCI突出表现的最大贡献者。空客公司2013年取得了89%的上涨。由克里斯托弗-霍恩(Christopher Hohn)执掌的TCI,其高回报也要归功于日本烟草公司和法国引擎制造商赛峰集团(Safran SA)。

    根据了解该基金表现的人士透露,另一大赢家,波士顿的Whale Rock Capital Management LLC由于奈飞公司 (Netflix Inc。)、邻客音公司(LinkedInCorp)、潘多拉媒体公司(Pandora Media Inc。)和中国的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的押注而获得了53%的收益。

    总价值6.75亿美元的Whale Rock Capital Management LLC由前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投资组合经理亚历克斯-萨塞尔多特(Alex Sacerdote)于2006年创办。某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带着40%的海外投资收益率迈入2014年。公司看好海外智能手机使用率的攀升将提升来移动应用和软件开发者商业绩。

    很少对冲基金投资者期望其经理人的业绩每年都能追上或者超过大盘,尤其是在大盘上涨时期。即便如此,很多基金去年的涨幅暗淡无光。根据数据追踪公司HFR,股票型对冲基金去年获得了15%的平均收益,而所有策略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只有9.3%。

    这些数字严重落后于包括股息上涨了30%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该指数正在迈向自从1995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包括股息上涨了32%。

    负责管理150亿美元资产的投资太平洋另类资产管理有限公司(Pacific Alternative Asset Management Co 。)合伙人Alper Ince在加州欧文市表示,投资者们必须注意的是基金经理们究竟是是倾向于冒险押注股票,还是对冲风险。

    管理35亿美元的婆罗门资本集团(Brahman Capital Corp)保持其风险敞口不变,没有显著增加对股票的持仓。尽管如此,该公司最古老的基金获得了27%的收益,这要归功于一些飙涨的医疗保健公司。

    宏观对冲基金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决定下注,去年平均损失了0.3%,持续表现疲软。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对冲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管理多达1500亿美元的资产。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的旗舰产品Pure Alpha基金连续第二年表现不尽如人意,只取得了5.3%的回报率。该公司的全天候基金则遭受了3.9%的损失。

    All Weather基金旨在把风险平均配置在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中。而当去年股票和债券在美联储暗示5月将减少量化宽松刺激后双双下跌,让这种战略遇到了麻烦。在去年12月,美联储表示,将开始在1月份削减其债券购买计划。

    据知情人士透露,积极维权对冲基金在2013年也表现强劲。其中,伊利诺州格林维尤资本管理公司(Glenview Capital Management LLC )上涨43%,特里安基金管理公司(Trian Fund Management LP)也公布了40%的上涨。根据数据,2013年该策略的平均收益是15%。

    位于迈阿密,管理20亿美元的新兴市场对冲基金常丰资本(Everest Capital)。2013年年初时候将旗舰全球基金押在中国和巴西股市。但仅过了短短两个月,公司创始人马尔科-迪米特里杰维奇(Marko Dimitrijevic)就转奔美国和日本股票。东京股市日经平均指数年终创下六年来最高的57%涨幅。

    该公司还购入了包括日本房地产行业和美国银行业的股票,并同时押注日元贬值和一些零售商股票。扣除费用,该基金上涨了大约41%。“我们目前依然认为美国,日本和中东是我们应该去的地方,”迪米特里杰维奇指出,与美国之间有很强的贸易纽带的经济体将受惠于超低利率。

    对于任何一个大赢家来说,年底任何一个股票的突然下挫都在提醒: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价值1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公司Perceptive Advisors在年初大量押注Aegerion医药公司。
     
  7. gtm

    gtm

    人人网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的Facebook
    商业价值 2014-01-14 09:14:27 评论(0)条 移动客户端
    核心提示:一个1亿活跃用户数的产品比5个1000万的产品值钱4倍,而人人网恰恰做了那5个的生意。

    资料图 :陈一舟

    一个1亿活跃用户数的产品比5个1000万的产品值钱4倍,而人人网恰恰做了那5个的生意

    8年前,人人网的前身校内网率先在清华传播引燃校园市场,并从首都高校中开始红遍全国,而在经历了2011年带有中国Facebook的光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巅峰时刻之后,今天的人人网却不得不借助广告攻势,试图重新占领高校。这个轮回,颇有嘲讽的意味。

    人人网的母公司千橡集团没有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热点,但每次都以敏锐开始,以漂移结束。陈一舟在纳斯达克敲钟,这是一次看似风光,却危机四伏的上市之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着良好的资本嗅觉的陈一舟,让人人网在最恰当的时候走向了纳斯达克。

    真正让人人网掉队,始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当时人人网内部认为,一个大公司想要颠覆式创新,就需要把公司里的一波人丢到不同的地方,让他们随意发挥,看是否能成就一个颠覆原有格局的新产品。然而不同于微信与腾讯,搜狗与搜狐(74.23, -2.31, -3.02%),人人网并没有把握好核心业务与内部创业的关系。

    今天的陈一舟开始意识到,人人网是千橡诸多业务线的根基,比起在产品上用投资的心态广撒网横向扩张,此时更需要的则是聚焦。他下定决心,将人人网重新聚焦到年轻人市场,并期待在移动时代拿到“半张门票”,而职场阶段的服务则安排由“人人职场”和“经纬网”去接手。

    海淀黄庄,这个距离海淀高校园区最近的地铁换乘站中,“懂你的人在人人”的广告牌贴满了厚厚的几面墙壁。

    数公里外的清华大学校园中,人人网正在举办一场校园开放平台大赛,以收集学生的优秀创意和创业项目重建人人网开放平台。与此对应的是,标榜“年轻、个性”的人人网广告也开始投放在各大电影院和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

    8年前,人人网的前身校内网率先在清华传播引燃校园市场,并从首都高校中开始红遍全国,而在经历了2011年带有中国Facebook的光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巅峰时刻之后,今天的人人网却不得不借助广告攻势,试图重新占领高校。这个轮回,颇有嘲讽的意味。

    比起2011年上市时候的风光无限,今天的人人网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境地:微博微信的先后崛起正在挤压人人网的发展空间,已经毕业的年轻用户进入职场后流失,大批用户正从PC转向手机,而人人网手机版商业化方向并不明确。

    是什么原因阻挡了人人网?为什么它没有成为中国的Facebook?

    以敏锐开始,以漂移结束

    2005年,Facebook已经在美国渐渐开始火起来了。国内很快出现了两个跟Facebook界面相似的网站,一个是王兴(现美团CEO)创建的校内网,另一个是现人人公司CEO陈一舟做的5Q网。在此之前,陈一舟收购了猫扑网,一直在探索SNS的业务范围,Facebook真实的社交关系显示出比My Space更强的增长潜力,于是当年创业的关键词变成真实社交。SNS业务的规模一旦壮大,对于服务器的要求立刻提升,受制于创业资金有限,王兴不得不在跟5Q网争夺用户后,把校内网卖给陈一舟。

    2006年底,整合以后的校内网依然很小,日活跃用户规模不到今天的1%。校内网进入快速增长期是从一条关键的决策开始的——“你可以在上边找到失散多年的同学”。当时,由于陈一舟创办过ChinaRen,还保留着校友录情结,为此,人人网的注册信息和消息设置上提醒用户去完善自己的初中和高中资料,之后利用算法推荐能够迅速匹配认识的人。

    凭借着口碑传播和高校推广,校内网用户迅速扩张。人人网副总裁黄晶回忆当时有一个公益活动是每注册一个新用户人人网就给青海希望工程捐一毛钱,结果人人网捐的钱居然盖了4所希望小学。黄晶从研三开始进入千橡集团实习,追随陈一舟已经10年。

    谷歌工程师兼《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分析,Facebook之所以能成为让谷歌都警惕的互联网巨头,并不因为它是一个SNS的社交网站,而是因为它强大的开放平台。事实上,人人网也是国内最早做开放平台的公司,2013年11月在美国上市的博雅互动,最先发轫于人人网的开放平台。

    真正所有人都注意到人人网的开放平台始于一款名叫“开心农场”的偷菜游戏。这个游戏的上线亦是受Facebook在台湾发展的启发。当时,Facebook进军台湾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但自从一款名叫“开心农民”的游戏上线。

    Facebook以后,在台湾的搜索热词里,“Facebook开心农民”、“Facebook开心硬币”始终排名靠前。凭借着开放平台上创新的社交游戏,Facebook快速占领了台湾市场。

    人人网也试图复制Facebook以开放平台带动新用户的模式,那一年,偷菜、抢车位、买卖奴隶一度风靡了校园和职场。开心网凭借着“开心农场”迅速占领职场社交,体量庞大的腾讯亦复制了一款QQ农场引入Q Zone。

    事实上,在人人网开放平台建立一年多以后的2009年,其成果已经在慢慢显现。当时,人人网还发布了人人链接,即注册其他网站可以用人人的账号登陆,省去用户注册这一步。旅游网站蚂蜂窝是第一个尝鲜者,这给它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在人人网的巅峰时期曾经很准地抓住了用户痛点,但开放平台也随着偷菜的平息而悄无声息。那是黄晶再次感受到巨头阴影下的无奈。“讯醒过来以后,把国内资质比较好的游戏基本上全投资了,然后要求独家。”黄晶告诉《商业价值》,“当你体量跟它差很多的时候,它还愿意帮游戏开发者推, 这对我们是个沉重的打击。”

    人人网之所以没有成为Facebook与始终生活在腾讯阴影下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困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但外部竞争并不是事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开放平台的性质上看,这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的事情,虽然人人网内部依然坚持想做,但在决策和投入上也比较谨慎。黄晶称,人人网的开放平台是一个很小的团队,技术上只有10人左右。当接入的开发者渐渐变多,在开发者的支持和服务上,会存在着人员不足的情况。

    也是在2009年,校内网改名为人人网,开始与开心网争夺白领用户。正是在这一年,人人网的第一批校园用户开始毕业走入社会,黄晶发现,想要从毕业学生的星星之火在白领阶层中形成燎原之势非常困难,因为大多数人并不希望自己的老板知道自己的人人账号。同时,具有强替代性的开心网和新浪微博等竞争者相继出现,而Q zone一直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社区。

    从人人网的市场投放上,也并未显示出陈一舟转型的决心。当年,开心网通过email账号输入和MSN精准导入白领用户。据内部员工介绍,当时人人网还是把用户分为高中大学白领几个阶段,人人网到了一些高中和高校宣传,但由于白领难以有聚集的地方,因此只做了一些邮件推荐,并未有太多针对性的推广战略。

    回头看过去,这几乎成为人人网周期性的发展轨迹——以一个敏锐的市场洞察开始,迅速发展到一个瓶颈阶段,然后以另一个敏锐的洞察,漂移到另一个热点为一个周期的结束。这些年间,陈一舟并没有闲着,人人网的母公司千橡集团甚至没有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热点——团购大热的时候开设糯米网、看到页游和手游机会便组建人人游戏,就连前些年职场社交一度成为热点时,陈一舟也随即创立了经纬网。细看人人网的发展轨迹,过去几年发展受阻的致命弱点是过于分散化的战略布局淡化了主产品的深耕细作,而所谓的创新更多是一种顺应风潮的追随者姿态。

    所谓创新与内部创业

    陈一舟在纳斯达克敲钟,这是一次看似风光,却危机四伏的上市之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着良好的资本嗅觉的陈一舟,让人人网在最恰当的时候走向了纳斯达克。

    也正是由于此,陈一舟也常常在业内被冠以“投资者”的名号。一方面,成功的资本运作让人人网如今账面现金达1.6亿美元,但另一方面,过度专注于资产最大化而疏忽了产品,最终遭致人人网如今的困境。

    2010年正值人人网上市前夕,陈一舟开始开发专注于职场社交的经纬网,创办了人人游戏。当时,千橡旗下的资产几乎涵盖了美国互联网最好的商业模式,这被包装成为“Facebook+Linkedin+Zynga+Groupon”的组合模式。为了突出人人网的主资产,陈一舟还特意将千橡互动改名为“人人集团”。

    但人人网选择在当时上市并不像一个水到渠成的产物,而更像是一种迫不及待。当时,新浪微博发展势头如日中天,正在挤占人人网的时间,经纬网尚未内测,人人游戏处于研发状态,而糯米团还在团购大战中苦苦挣扎,与Groupon的体量相差巨大。

    过于分散的业务让人人网偏离了发展的主线而形成了内部零散的业务小团体单元。事实上,这种内部结构一直主导着上市之后的人人网和内部管理结构。

    糯米团的创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糯米网创始人沈博阳从谷歌回国到人人网以后,提出要内部做团购,尽管请他进来并不是做此类业务,但人人网内部依然给了他一些资源继续做下去。一炮打响之后,人人集团开始大规模投入,形成了今天的糯米团。经纬网也是受益于此背景开始内部孵化。

    另一方面,深度用户对于人人网的抱怨也开始变多。比如聊天消息接受不到,新鲜事功能很弱——一个用户发几十张照片就会被刷屏,每个回复都会单独产生一条新的新鲜事,开放平台上的游戏利用开放性接口刷屏,以及诸多用户的反馈意见石沉大海。

    真正让人人网掉队,还是始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但其实早在2009年,人人网就已经开发无线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塞班系统的WAP版本,并将产品和市场外包给外部团队做。

    当时人人网内部弥漫的一种思想受到了《创新者的解答》一书的影响,即一个大公司想要颠覆式创新,就需要把公司里的一波人丢到不同的地方,给他们一笔钱,然后让他们随意发挥,看是否能成就一个颠覆原有格局的新产品。这在互联网公司是一个常见的做法:腾讯借这个思路在广研发展出了当今最火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搜狐发展出了三级火箭模式带起的搜狗搜索。

    看起来合理的内部创新,人人网更多的内部项目是C2C(Copy to China)式的。比如轻博客火了以后,人人网主推人人小站;在移动端,沿袭Facebook策略将“私信”与“新鲜事”做成两个客户端;还模仿当时火热的语音图片社交工具“啪啪”做了“啵啵”“美美”等一系列小型手机社交产品。

    不同于微信与腾讯,人人网并没有把握好核心业务与内部创业的关系。据人人网内部员工称,上市之后,往往做一个工作需要抄送自己的老大,其他部门的老大,以及老大们的老大,很多资源未能协同严重内耗。在《商业价值》调查的诸多离职员工中,其离职原因与内部创业项目质量平平,发展前景迷茫关系重大,同时也困扰于日益复杂的公司文化 。

    黄晶回忆这段经历反思道:“其实我们当时比较鼓励内部创业,内部想法会得到很多支持,但内部创业的成功率可能不比自己出去创业高,有时可能会更低,所以这并不是有效的。”

    1亿和5个1000万

    今天的陈一舟开始意识到,人人网是千橡诸多业务线的根基,比起在产品上用投资的心态广撒网横向扩张,此时更需要的则是聚焦。

    “把一个产品做大,你会发现一个1亿活跃用户数的产品比5个1000万的产品值钱四倍,价值是按平方叠加的,最后这些都会转换成经济效应。”这正是陈一舟的新目标,把人人网5000万的月活跃用户做到1亿。

    但定位年轻用户的人人网想做到这些绝非易事,陈一舟需要砍掉公司正在运行的小创业项目,减少在人人游戏上的扩张。在人人网新版客户端发布的前一天,陈一舟发送全体员工内部邮件宣布,人人公司会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将更多资源倾注人人网,并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加速。

    陈一舟的醒悟始于移动互联网正在以快于PC 4倍的速度发展,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与PC端完全不一样。陈一舟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网从一个SNS公司转型做SMS(社交通讯)面临的基因突破困境。

    例如让陈一舟困扰很久的一个问题是:在人人网新版的手机客户端上,到底要不要自动开放通讯录?这次的最新版本中,陈一舟采取了一种最折中和稳妥的办法,将通讯录置于二级页,并交给用户自己选择。

    人人网的探索中,曾经也在升级5.1版本后弹出自动同步通讯录。当时这一举动招致无数老用户的反感,陈一舟最终决定妥协。

    社交网络最重要的是关系链,而通讯录正是移动平台的关系链入口。微信、来往、易信等新的移动IM产品无不对通讯录入口进行了充分利用。导入通讯录的那次尝试,正是陈一舟对于人人网疆界拓展的一次试验,但这也充分暴露了问题:校园用户偏多和同学关系的定位决定了人人网难以将同学关系的边界拓展到职场。

    困境还表现在移动端的商业化途径。首先,中国手机广告市场严重落后于无线互联网的发展,缺乏第三方广告监测公司;其次,广告体验较差,Facebook可以做到精准的广告推荐,这需要深耕细作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人人网于2011年开始发力,但技术上仍有差距。

    “好在手机天生是付费的产物,移动互联网收费服务相对比PC机会更大,比如游戏、O2O以及一些增值服务。”陈一舟说。但核心还是需要强大的用户规模。

    陈一舟透露,人人网用户每月花在网页上的平均时间是7个小时, 但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用户群离开学校3、4年后就会流失。为什么一定要强行拓展,而不是把这块自己最擅长的做到极致?所以,陈一舟下定决心——将人人网重新聚焦到年轻人市场,并期待在移动时代拿到“半张门票”,而职场阶段的服务则安排由“人人职场”和“经纬网”去接手。

    但如何回归和深耕依然是个大问题。除了传统的通讯与新鲜事的融合以及群组功能,陈一舟还试图通过表情和社交游戏来带火人人网的App。

    在2013年12月中下旬,人人重新回到最初的起点开始了校园开放平台大赛,并邀请了投资人,扶植校园创业企业。从人人开放平台创建至今,开放平台上已经有大大小小的2000多个项目,在新版手机客户端发布以来的一个月里,也接入了人人打豆豆和果冻连击两款游戏,均为人人网独家运营,并不算是完整意义上的手机开放平台。至于表情生意,是陈一舟亲自关注的,而且这些表情全部免费。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让很多大公司感觉到了危机。陈一舟认为,人人网成败的关键就在未来的4个月半年的时间里。而在此时,他终于认清了“产品间的协同效应并没有想象中强”,“聚焦、变化、坚持”成为他至今感悟到的3个关键词。
     
  8. gtm

    gtm

    2013年投资者应吸取的最大教训是什么?
    2013年 12月 25日 10:56

    股市交投非常活跃的一年将近尾声,我们请“The Experts”博客回顾一下2013年,就以下这个问题谈谈他们的想法:2013年投资者应该吸取的最大教训是什么?

    这场讨论与最新的《基金与ETF投资报告》(Investing in Funds & ETFs Report)有关,是12月5日“The Experts”博客上的一项讨论的基础。

    投资者们,请注意:2013年并非“新常态”


    谢里尔·加勒特(Sheryl Garrett):如果你因为今年投资组合的回报而感觉更好,那么就享受这种好心情吧。不过,需要关注的最重要的基准是你的净值报告。很多人再次开始一心一意地为退休攒钱,同时却为维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负债。2013年的最大教训是:生活方式不是社会福利。我们只能控制或影响某些事,而股市不在其列。对你所有的支出都要三思而后行。消除全部的消费债务。尽量减少投资费用和投资管理费用,细数你得到的。2013年你的财运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资产配置适当,并进行了投资……市场这潭水上涨时,所有的船都会升高。我们并不是在经历一种“新常态”。要非常非常谨慎。控制你能控制的成本,确保你的资产负债状况持续改善。

    谢里尔·加勒特(@SherylGarrett)是Garrett Planning Network Inc.的创始人。

    有关股市的“共识”为何是危险的


    拉里·津帕曼(Larry Zimpleman):我认为2013年投资者应该吸取的最大教训是,它(再次)显示了投资回报是很难事先预测的。几乎没有人预料到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市场)的股票指数会有如此强劲的表现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最好的策略是时刻保持充分投资或接近充分投资。试图根据“共识性”的看法来决定自己是入市投资还是离市观望,从而确保自己总能在对的时间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这种方法很少能行得通。如果你无法承受股市或固定收益市场下挫,那么就应该寻找其他投资产品。

    拉里·津帕曼是Principal Financial Group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长。

    投资者们,不要混淆保守与错误


    里克·费里(Rick Ferri):任何市场在一年中的回报都是不可预测的。没有哪一个市场专家曾经预测说,美国股市今年将获得非常高的回报,同时新兴市场将遭抛售

    利用基于短期市场预测的战术性资产配置策略来管理投资组合,这是一种代价高昂的长期错误。那些因为今年在美国股市资产配置不足而表现不佳的顾问们会说,他们是在采取保守方法。这纯粹是障眼法。不要混淆保守与错误

    里克·费里是Portfolio Solutions LLC的创始人,曾写有六本有关低价指数基金和ETF投资的书。他的博客是RickFerri.com。

    试图预期短期市场波动是没有意义的


    乔治·帕帕多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市场的表现经常出人意料。每年的这个时候,市场评论员就会做出年度预期。回头看看过去一年,就会发现,很少有人能够料到2013年截至目前股市呈现出的强劲涨幅。实际上,据CXO Advisory Group计算,预测人士判断准确的几率只有47%,比随意掷硬币胜出的概率还要低。CXO Advisory Group一直在追踪60多位市场专家的预期。

    没有人知道市场明天、下周、下个月或两年内会有怎样的表现。预测市场短期走势是没有意义的。过去几年,很多市场专家一边保持离场观望,一边预测着股市回调在即或出现崩盘,结果错过了获利良机。我最近遇到一位市场人士,尽管今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累计涨幅达到25%,但他的投资组合却总体持平。是的,因为他不看好股市,转而投资其他市场。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顾问确信股市即将回调,所以他还在等。

    总而言之,谁都没有可以预测未来的水晶球。我们无法控制短期市场波动,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动,建立与长期目标相符的适度分散的低成本投资组合,并定期进行调整。有些时候市场会经历一定的回调,但我们不要自欺欺人、以为可以做出准确的预测。

    乔治·帕帕多普洛斯是密歇根州诺维的一位只收手续费的理财经理,为众多个人和家庭提供服务。可以通过推特帐号@feeonlyplanner关注他,通过Google+与他联系,也可以访问他的公司网站。

    历史经验表明坚持投资股市是一项成功策略


    CHARLES ROTBLUT:今年(2013年)是一个诠释不要依据自身期望做出投资决策的好例子,当决策涉及到大幅调整投资组合配置时更是如此。

    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可以解释其中的原因。截至2013年12月3日,该指数今年的总回报率(股票升值和股息)为28.4%。那些出于担忧而避开股市的投资者们错过了股市大涨的行情。

    事实很简单,没有人拥有可以预测未来的水晶球。很多策略师的理论可以推断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事实是没有人知道到底会发生什么。一个投资者能做到的最好程度就是将投资组合风险维持在可控水平,然后顺应历史趋势就行了。而历史经验表明,长期内保持投资股市是一个成功策略。

    Charles Rotblut是美国散户投资者协会副会长。

    2013年得出的经验教训:重新调整投资组合


    埃莉诺·布莱尼(ELEANOR BLAYNEY):如果把2013年比喻成一位正在向一屋子投资者讲课的智慧教师,我猜它的讲课内容会是投资组合的重新调整。

    从这一年的市场走势可以看出,为什么重新调整投资组合对于审慎的投资组合管理如此重要。投资组合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降低风险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最大化回报率的技巧。更简单、更令人信服的解释是,2013年的情况表明重新调整投资组合是高抛低买的有效方式,虽然所有投资者都将“高抛低买”视为财富积累的最可靠公式,但是鲜有投资者可以始终做到这一点。值得深思的是,如果重新调整投资组合真的如此有效,为什么投资者很难做到这一点。从今年的情况就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很少有投资者愿意在某种资产正在大幅上涨的时候减持这种资产,同时增持某种当时正表现不佳的资产。从最近4个月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一点,近4个月投资者抛售了280亿美元货币市场和债券基金,同时买进了380亿美元股票和混合资产基金。

    这不属于“我早就告诉过你”之类的经验教训。只能从随后几年的表现才能看出重新调整投资组合是否是投资者目前要采取的最明智行为。但2013年的市场表现显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投资组合中的各种资产的回报率差别相对较小时,调整投资组合带来的长期好处很难估量。许多人会说,调整投资组合的交易成本会超过收益。但是2013年底股票和债券的回报率之差可能触及近50%的历史高位。如果要举出调整投资组合有效降低了一些风险的例子,2013年就是一个。

    埃莉诺·布莱尼(@EleanorBlayney)是注册财务规划师标准委员会的消费者维权者。

    市场动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汤姆·布拉克(Tom Brakke):最大的教训就是:市场动能是一种强大并且无处不在的力量,价格走势吸引了投资者兴趣,资金流维持着市场的波动。当然,从历史角度可以看出,这些趋势总有暂停的时候,但是今年停下来的时候并不多。(至少目前)最令人注目的是利率已经触底,这促使资金流出债市,从而巩固了股市的涨势。

    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对其政策进行调整前,我们不清楚它的行动对这种趋势的帮助有多大。当(如果)美联储降低对债券的购买规模时,我们就会知道它的行动对股价走势的影响程度了。如果美联储的最终举动导致市场大幅走低,那么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要与美联储对抗。

    汤姆·布拉克,特许金融分析师(@researchpuzzler)、咨询师、撰稿人兼投资顾问,专门研究投资决策分析和投资观点沟通。

    别犯糊涂,投资一定要多元化


    MICHELLE PERRY HIGGINS:投资多元化真的很重要,别犯糊涂,这是投资者应该吸取的一个教训。虽然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接连创出历史新高,但建立并维持一道防御屏障(即固定收益)对于管理良好的资产组合仍很重要。没错,在今年股市、尤其是美国国内股市大涨后,投资者有时很想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能够理解这种想法。但我们没有水晶球,无法猜到2014年哪类资产将领涨

    Michelle Perry Higgins (@RetirementMPH) 是California Financial Advisors的金融规划师和委托人。

    坚持自己的投资计划,别理会那些可怕的新闻


    GUS SAUTER:与任何一年一样,总有许多事情值得担心。今年让人不安的事情包括:美国经济持续疲软,欧洲债务危机持续且经济衰退,中国未能重新焕发经济活力,叙利亚面临打击风险,美国财政部面临违约风险,联邦债务触及上限。这还只是一些例子。

    每年都是这样,投资环境总是显得太可怕,让人不敢去投资股市。太多投资者犯了这个错误,到最后一刻才肯认输。而在上一轮熊市后,股市克服恐惧不断攀升的情况已持续多年。这些投资者也许可以抓住牛市的尾巴,但他们已经错过了牛市初期和中期阶段的最佳获利时机。明智的投资者通常不会理会电视里不断播放的负面新闻,坚持一项针对自己的需求而制定的投资计划。

    George U. "Gus" Sauter从2003年到2012年一直担任Vanguard Group的高级顾问,他还曾担任Vanguard的首席投资长。

    债券价格可以而且真的出现了下跌


    GREG MCBRIDE:今年利率风险给投资者上了一课,许多投资者费了一番功夫才发现债券价格可以而且真的出现了下跌。债券并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避风港,对共同基金投资者来说尤其如此。而且,未来几年债券面临重大的利率风险,因为美联储将开始缩减购债规模,并最终将开始上调短期利率。

    Greg McBride (@BankrateGreg)是Bankrate.com的高级金融分析师和副总裁,为个人理财提供分析和建议。

    最佳投资时机?感觉糟糕时最适合出手

    MATT HOUGAN:投资者感觉最糟时便是最佳的投资时机。

    今年(2013年)是困难的一年。从华盛顿财政僵局到缓慢的经济复苏,我们一直未能真正感受到经济的活力。而股市却一路飙升,标准普尔500指数全年上涨了25%或更多。投资者得到的一个教训是,你应该有一项严格自律的投资策略。不要尝试波段操作,别让情绪来引导你。无论心情有多糟糕,做好定期小额投资,不要动摇,将来会获得回报。

    Matt Hougan (@Matt_Hougan)是IndexUniverse LLC的ETF分析总裁和全球总编。
     
  9. gtm

    gtm

    2014年 01月 14日 10:58
    市场泡沫何时会招致灾祸?
    Christophe Vorlet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美联储)上周公布的最近一次政策会议的纪要显示,官员们一直担心金融市场可能转变为“泡沫”,也就是估值过高的危险处境,而这种“泡沫”会毫无征兆且毫不留情地破灭

    如果想知道当今市场是否正处于泡沫,不妨研究一下大约三百年前出现的第一个泡沫。

    历史给我们留下一个最清晰的教训:相比于人们对泡沫的担忧,投资者对这些担忧做出怎样的反应更为重要。根据这一标准判断,当前股市虽然估价较高,但并不同于那些被专家普遍视为泡沫的追捧过度、反应过大的典型时期,比如1999-2000年、1929年以及1720年。

    上述观点来自耶鲁大学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去年11月份出版的《以荒谬为镜:1720年的金融、文化和坠落》(The Great Mirror of Folly: Finance, Culture, and the Crash of 1720)一书。笔者认为该书是去年最重要的投资类书籍之一。这本书回顾了294年前首次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一本涵盖刊物、诗歌、戏剧和说明书的文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金融学教授戈茨曼(William Goetzmann)以及罗文霍斯特(Geert Rouwenhorst)等在耶鲁大学任教的知名学者均在书中发表了观点。该书不仅涵盖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早期经典著作,还包括了一系列有关全球首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学术论文。

    在1719至1720年的短短几个月中,法国、英国和荷兰的许多主要股票上涨了大约10倍,但随后的下跌势头也几乎同样迅猛。包括牛顿(Isaac Newton)在内的各阶层许多投资者蒙受的损失往往超过了90%。

    一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将这场泡沫归咎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但戈茨曼指出,很难说1720年时的投资者完全失去了理性;当时几乎所有快速发展的公司都在寻求通过与美国的贸易获利,其中多数是公司法人的形式并发行了公开交易的证券。这种组织结构前所未有地扩散了风险并提供了流动性

    戈茨曼称,当时投资者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转型创新,跨大西洋贸易和公司所有制改变了随后几个世纪的世界。

    因此,当时买进那些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并没有错,他们只是投资过多以致偏离正轨,就像1999年互联网公司的投资者

    When Does A Bubble Spell Trouble?

    The minutes of the latest Federal Reserve policy meeting, released this past week, show that central bankers have been worrying that the financial markets might turn into a bubble — the term for a perilously overvalued situation that can burst without warning or mercy.


    Those who want to understand whether markets are in a bubble today should study the first bubble from almost three centuries ago.

    The clearest lesson from history: Worries about a bubble matter less than how the investing public reacts to those worries. By that standard, while today’s stock market is no bargain, it doesn’t resemble the classic overhyped and hyperreactive markets that experts generally agree were bubbles, such as 1999-2000, 1929 and 1720.

    This takeaway comes from the most visually stunning and, in my opin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ing books of the past year: “The Great Mirror of Folly: Finance, Culture, and the Crash of 1720,” published in November by Yale University Press. The volume commemorates a collection of prints, poems, plays and prospectuses first published in Amsterdam 294 years ago.

    With commentary by a stellar team of researchers, including Nobel Prize-winning economist Robert Shiller and finance professors William Goetzmann and Geert Rouwenhorst — all of whom teach at Yale — the book is partly a replica of dozens of spectacular early engravings and partly a series of scholarly essays about the world’s firs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ash.

    In a matter of months in 1719 and 1720, many leading stocks in France, Britain and the Netherlands went up roughly tenfold, then collapsed nearly as fast as they had soared. Many investo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cluding Isaac Newton, suffered losses that often exceeded 90%.

    Some economists and historians claim that bubbles result from the madness of crowds — investors turning irrational en masse.

    But it is hard to argue that investors in 1720 were entirely irrational, says Prof. Goetzmann: Nearly all the companies in the boom sought to capitalize on trade with America, and most were organized as corporations with publicly traded securities, a structure that spread risk and provided liquidity as never before.

    “Investors at the time recognized that these could be transformational innovations,” Prof. Goetzmann says. And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corporate ownership changed the world for centuries to come.

    So the people who bought into those companies weren’t wrong. They just ended up paying too much to be right — just like investors in Internet companies in 1999.

    It isn’t easy to identify a similarly universal belief among investors today that the world is being swept up by an irresistible positive force. The artificially low interest rates set by central banks, while powerful, are hardly a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Another sign to watch for: In every bubble, there are always people trying to burst it by declaring that financial assets have become overvalued. At first, Prof. Goetzmann says, such skeptics earn respectful attention. But eventually, investors turn on them with anger and ridicule.

    Just think of Warren Buffett, who in 1999 and early 2000 was widely derided as “a dinosaur” and “out of touch” for his refusal to buy technology stocks. When I asked him in January 2000 how he felt about that, Mr. Buffett replied calmly: “I know what will happen. I just don’t know when.” Two months later, the Internet bubble burst.

    In investing, as in life, ridiculing the people who disagree with you is a fairly certain sign that you don’t have the facts on your side.

    “Once people buy in, they start to discount evidence that challenges them,” Prof. Goetzmann says. “There seems to be a hinge point where investors go from thinking about quantifying economic trade-offs to a kind of binary framework where anybody who disagrees with them is demonized,” he says.

    That is when a bubble becomes trouble.

    “When everyone starts to use ‘bubble’ anytime prices go up, it’s probably not one,” says Jason Hsu,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at Research Affiliates, a firm in Newport Beach, Calif., whose investment strategies are used to manage approximately $150 billion in assets. “The time to worry is when people are using all kinds of rationalizations as to why it’s not a bubble.”

    None of this means, of course, that today’s stock market is cheap; by most measures, it is at least slightly overvalued. But the fact that you can’t open a newspaper, watch financial television or visit an investment website without encountering a commentator worrying about a bubble is probably encouraging.

    And the fact that market pundits can declare that this is a bubble without being insulted is almost certainly a good sign.

    When hearing someone call the market a bubble makes you want to call the person an idiot, that is when you should ask yourself whether in fact the idiot is you. We probably aren’t there — yet.
     
  10. gtm

    gtm

    寻找完美的投资公式
    2014年 01月 14日 07:19
    如果你在找一个可以放任不管、但在任何环境下都仍会产生不错回报的投资组合,那么这个投资组合会由哪些东西组成呢?

    好答案特别难找——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中,股票和债券显得如此昂贵的情况下

    投资顾问和理财经理一般是推荐60%股票加40%债券之类的组合(随着年龄的增长,股票少一些,债券多一些)。这样一个投资组合一年至少要做一次“再平衡”——把某些表现好的卖掉,买进更多表现差的,从而恢复最初设定的比例。

    其理论依据是,股票表现差的时候债券表现会很好,反之亦然。但这套理论是有缺陷的。

    从历史上看,上述投资组合只有在股票或债券或两者估值合理或价格便宜的时候才取得了成功。在过去,如果你在股票和债券双双估值过高的时候投入这个投资组合,事实证明它将是一桩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利用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斯特恩商学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的股票债券回报率数据和美国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的通胀数据,我考察了上述投资组合在过去经通胀因素调整的表现。

    这个投资组合从1928年到1932年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价值,在1936年到1947年、1968年到1982年这两个更长的时间段内同样贬值——这还没有扣除税款和费用。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投资者这样投资都会损失惨重

    现在呢?

    按照1928年、1936年和1968年发出警报信号的同一批指标衡量,今天的美股显得非常昂贵,透露着不祥的信息。比如,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跟踪的数据显示,目前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的价格达到过去10年每股利润的25倍,而历史平均值是16倍。


    美联储主席贝南克:继续“缩减”可能有害于债市。

    根据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的数据,现在非金融股的价格是公司资产价值的一倍。这个指标被称为“q比率”。据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金融学教授史蒂芬·莱特(Stephen Wright)研究,q比率的历史平均水平约为0.6倍。

    事后检验显示,自从19世纪以来,两个指标都是预测未来股市回报的强大工具。与此同时,债券收益率因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处在接近历史最低的水平。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仅3%,公司债券收益率接近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的最低水平。

    没错,通胀现在显得很温和,但债券收益率低的时候通胀总是显得很温和。债券投资者会因为通胀率突然上升而受打击。美联储从1月份开始“缩减”对债券市场的干预,也有可能给债市造成伤害。

    根据波士顿资产管理公司GMO(管理资产1,120亿美元)的估计,60%股票加40%债券的均衡投资组合在未来七年左右最多也只能获得微薄的回报。

    还有哪些选择?

    市场史学家、加州纽波特比奇(Newport Beach)资产管理与顾问公司Research Affiliates董事长罗布·阿诺特(Rob Arnott)说,旨在经受各种环境的终极“普世”被动型投资组合,将是房地产、大宗商品、股票和债券各占相同比例,并定期做“再平衡”恢复到原来的比例。他的这一建议是受到了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金融家雅各布·富格尔(Jakob Fugger)所做投资的启发。

    他补充说,投资者应当买进包括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在内的全球性投资产品,而不只是美国的投资产品。

    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驻洛杉矶理财顾问亚历克斯·沙希迪(Alex Shahidi)主张均等配置股票、大宗商品、长期国债和通胀保值国债。

    大宗商品和房地产在通货膨胀突然爆发的时候可能会有不错的表现,从而在债券(和股票)发生亏损的情况下给予补偿。

    另一些人说,投资者应当持有自然资源类股票而不是大宗商品,因为包含大宗商品期货的基金会涉及一些交易费用。还有一些人说,投资者应当把黄金包括进去。

    所有这些建议都是以假设为基础。要想有确切的依据,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呈现多种资产类别在长时间范围内的表现。(比如美国通胀保值国债在90年代以前是不存在的。)而且现有数据可能也没有多大用处。有些市场(比如黄金)已经因为散户的涌入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伦敦理财顾问安德鲁·史密瑟斯(Andrew Smithers)在几年前为英国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一个学院的捐赠基金委员会详细考察了被动型投资组合。他主张将投资组合简单地配置为股票和现金(比如短期存款),一年做一次再平衡。他发现现金的平衡作用强于债券,因为它与股票的关联度更低,并且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也低于债券。

    史密瑟斯说,最好的长期表现来自每年将股票占投资组合的比例在60%到100%范围内进行调整,具体比例取决于股价按照长期指标(如席勒的10年往绩市盈率或“q比率”)衡量有多昂贵。

    用对过去的研究来指导未来,绝对不可能完全可靠。史密瑟斯的分析具有简单、符合常理的优点。

    按道理,可能要做两个方面的调整。第一个调整是投资于某个全球化的股票组合,而不只是投资美股。第二个调整是非股票部分除了现金以外,还要把通胀保值国债包括进去。不过史密瑟斯对此持有异议。

    简单即是美。但怎样找到正确而简单的答案,并不像表面看来那么容易。

    Brett Arends
     
  11. gtm

    gtm

    2014年 01月 14日 10:58
    市场泡沫何时会招致灾祸?
    正文
    评论
    更多理财宝鉴的文章 »
    投稿打印转发
    2
    字体

    Christophe Vorlet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美联储)上周公布的最近一次政策会议的纪要显示,官员们一直担心金融市场可能转变为“泡沫”,也就是估值过高的危险处境,而这种“泡沫”会毫无征兆且毫不留情地破灭。

    如果想知道当今市场是否正处于泡沫,不妨研究一下大约三百年前出现的第一个泡沫。

    历史给我们留下一个最清晰的教训:相比于人们对泡沫的担忧,投资者对这些担忧做出怎样的反应更为重要。根据这一标准判断,当前股市虽然估价较高,但并不同于那些被专家普遍视为泡沫的追捧过度、反应过大的典型时期,比如1999-2000年、1929年以及1720年

    上述观点来自耶鲁大学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去年11月份出版的《以荒谬为镜:1720年的金融、文化和坠落》(The Great Mirror of Folly: Finance, Culture, and the Crash of 1720)一书。笔者认为该书是去年最重要的投资类书籍之一。这本书回顾了294年前首次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一本涵盖刊物、诗歌、戏剧和说明书的文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金融学教授戈茨曼(William Goetzmann)以及罗文霍斯特(Geert Rouwenhorst)等在耶鲁大学任教的知名学者均在书中发表了观点。该书不仅涵盖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早期经典著作,还包括了一系列有关全球首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学术论文。

    在1719至1720年的短短几个月中,法国、英国和荷兰的许多主要股票上涨了大约10倍,但随后的下跌势头也几乎同样迅猛。包括牛顿(Isaac Newton)在内的各阶层许多投资者蒙受的损失往往超过了90%。

    一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将这场泡沫归咎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但戈茨曼指出,很难说1720年时的投资者完全失去了理性;当时几乎所有快速发展的公司都在寻求通过与美国的贸易获利,其中多数是公司法人的形式并发行了公开交易的证券。这种组织结构前所未有地扩散了风险并提供了流动性

    戈茨曼称,当时投资者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转型创新,跨大西洋贸易和公司所有制改变了随后几个世纪的世界

    因此,当时买进那些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并没有错,他们只是投资过多以致偏离正轨,就像1999年互联网公司的投资者

    而今天,很难在投资者中找到类似的普遍看法,即一股不可抵挡的积极力量正在影响世界。央行人为设定的低利率虽然强大,但称不上是一种技术突破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迹象是:每一次发生泡沫时,都有人站出来说金融资产估值过高,试图借此戳破泡沫。戈茨曼教授说,一开始这些怀疑论者会得到投资者有礼貌的关注。但最后,他们往往会遭到投资者的奚落嘲笑

    想想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他在1999年和2000年初因为拒绝购买科技股而被众人嘲笑为“落伍”、“与社会脱节”。2000年1月我曾询问巴菲特对此的感受,他平静地说:“我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只是不清楚发生的具体时间。”两个月后,互联网泡沫破灭。

    在生活中也好,投资中也罢,如果你嘲笑与你意见不同的人,那么就几乎可以肯定你拿出不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戈茨曼说,一旦人们开始大量买盘,他们就会对那些不利的证据嗤之以鼻。这似乎是一个转折点,投资者从考虑量化经济方面的取舍,转向了一个两极化的思维方式,即任何与他们持不同意见的人都是魔鬼

    此时,泡沫就变成麻烦了。

    锐联(Research Affiliates)首席投资长许仲翔(Jason Hsu)称,当价格上涨,人人都说这是“泡沫”时,这反而可能不是泡沫。而当人们试图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这为什么不是泡沫时,才是真正应该担心的时候。总部位于加州纽波特比奇(Newport Beach)的锐联管理着近1,500亿美元的资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股市估值便宜;从大多数指标来看,股市当前的估值至少略微偏高。无论你翻开报纸,打开财经频道,还是浏览投资网站,都会看到有评论员在担心泡沫可能正在生成。但这种现象或许还是好的

    而一旦市场评论员宣称发现泡沫,却没有遭到攻击的话,则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好迹象

    但当听到有人说市场有泡沫,而你想说这个人真蠢时,你应该扪心自问,蠢的是不是自己。我们或许还没到这个时候。

    Jason Zweig

    (更新完成)
     
  12. gtm

    gtm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113

    道指跌超1%创三周新低,VIX暴涨9.4%,WTI油价跌1%
    石油/黄金/美股/美国/美债 文 / shuzi 2014年01月14日 07:15 来源:华尔街见闻
    周一,在没有明显消息的刺激下,美股大跌,道指创近四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跌超1%,创三周新低。盘中VIX飙涨12.4%,收涨9.4%。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3个基点,收于2.83%。黄金继续上扬,涨0.3%,收于1251美元/盎司。WTI油价跌1%。美元兑日元跌幅超1%。

    标普500指数跌23.17点或1.26%,报1819.20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61.36点或1.47%,报4113.30点;道琼斯工业指数跌179.11点或1.09%,报16257.94点。

    有“恐慌指数”之称的CBOE波动性指数(VIX)暴涨9.4%,收13.28。

    美股

    周一,美国三大股指小幅低开,随后逐渐下行。收盘时三大股指全线大跌,纳指跌幅近1.5%,道指跌1.09%,创三周新低。今日市场并没有明显的消息刺激如此大规模的抛售。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Dennis Lockhart发表讲话称,12月非农就业报告非常疲软,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并非如6.7%的失业率数据显示的那样好,失业率数据夸大了劳动力市场的改善程度。

    经济数据方面,美国12月政府预算盈余532.2亿美元,创历年12月新高。2014财年第一季度(2013年10~12月),美国政府赤字为173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41%。

    美债收益率下行,黄金上涨,石油下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个基点,收于2.83%。黄金再度上涨,涨幅0.3%,收于1250.9美元/盎司。WTI油价大跌1%,收于91.80美元/桶。

    欧洲股市大多上涨。周日,巴塞尔委员会批准了杠杆率的国际使用标准,监管机构最终向银行业作出了一些让步,消息提振欧洲股市。

    亚洲股市涨跌不一。沪指跌势不改,下跌0.19%,跌至五个半月来最低。日本股市休市。

    大宗商品走势(黄线为黄金期货,黑线为WTI原油期货):

    石油,黄金

    美国国债市场走势:

    美债

    隔夜全球市场收盘情况:

    标普500指数跌1.2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1.47%;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1.09%。

    泛欧斯托克600指数涨0.23%,收报330.72点;德国DAX指数收盘涨0.39%;英国富时100指数收盘涨0.26%;法国CAC40指数收盘涨0.30%。

    日本股市休市,沪指跌0.19%,恒指涨0.19%。

    美元指数下跌0.13%,美元兑欧元上涨,美元兑日元下跌。

    2月份交割的纽约黄金期货价格收盘上涨0.3%,收于1250.9美元/盎司。

    2月份交割的WTI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92美元,报收于每桶91.80美元,跌幅为0.99%。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个基点,收报2.83%。
     
  13. gtm

    gtm

    机构:黄金遇“十年难得一遇”买入良机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2014年01月14日19:54 来源:汇通网

      汇通网1月14日讯—Adrian Day资产管理董事长Adrian Day周一(1月13日)发表评论称,黄金价格近期的反弹可能意味着黄金走势的转向,而去年黄金大跌28%很可能是“十年难得一遇的买入良机”。

      该机构表示,尽管美联储上个月宣布开始缩减宽松政策打压黄金价格,但是黄金市场也有很多积极以及潜在的积极因素。

      该机构称,全球央行仍然维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由于美联储缩减宽松正在进行中,不确定性部分消除,黄金最终可能企稳。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全球各发达经济体—美国、欧洲、日本的债务水平仍然非常高,并且债务还在持续上升。

      该机构表示,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仓流出放缓,中国的实物金需求依然强劲,而印度卢比的复苏令当地的黄金价格变得更有吸引力。黄金市场投资情绪的低下也是个反向的积极信号。

      该机构称,尽管黄金价格在大跌之后可能不会出现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反弹行情,不过短期内或逐步企稳,然后在未来几个月慢慢开始复苏,尽管复苏行情可能是一阵一阵的,而戏剧性的大涨可能发生在2014年后期及2015年。

      北京时间19:47,国际现货黄金价格报1248.00美元/盎司,跌3.10美元,跌幅0.25%。
     
  14. gtm

    gtm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103

    那坑爹的管理费!对冲基金在买标普500
    美国/美股/标普500指数/对冲基金 文 / shuzi 2014年01月14日 13:05 来源:华尔街见闻
    市场上有很多家对冲基金,它们有多种交易策略。总的来说,大多数对冲基金试图产生高于指数回报的投资回报率,或是稳定的投资回报率。

    周一,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Parker公布了一张图表,显示的是标普500指数和股票型对冲基金指数(HFRI Equity Hedge index)的相关系数。系数越接近1,表明两者实质上越相似。图中可见,股票型对冲基金作为一个整体,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度越来越高,也就是说,这些基金实际在做多标普500指数。

    美国,美股,标普500指数,对冲基金

    然而,对冲基金与标普500指数的区别在于,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指数型基金来实现类似的收益,管理费用仅为零点几个百分点,而对冲基金要收取2%的管理费用,利润部分额外再分得20%

    当然,不是所有对冲基金都是如此。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投资者总是认为,他们寻找到的对冲基金可以击败市场,尽管这个概率并不大。
     
  15. gtm

    gtm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032

    卖方分析师越不准,影响力越大?
    分析师/股市/预测 文 / alanyitianzhu 2014年01月13日 17:58 来源:华尔街见闻


    当经济和金融市场下滑时,股票分析师更卖力工作。此时,他们也对股市有着更大的影响——尽管他们的盈利预测并不准确。

    来自新加坡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Roger K Loh和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Rene M Stulz对1983年到2011年的分析师报告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经济衰退和市场危机期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对职业生涯的忧虑让分析师更难做出预期,且预期也更加不准。虽然如此,金融危机迫使投资者更依靠分析师报告来进行投资,这提高了分析报告的使用率和影响力

    这份报告由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布,集中对卖方机构做了分析。报告研究了在危机时期,分析师改变买卖建议对股价有什么影响。危机时期包括了1987年十月的股市崩盘以及2007年到2009年的次贷危机。

    Loh和Stulz说:“尽管分析师的预测在经济危机时准确性降低,但此时分析师会变得更积极,而且他们的分析预测和推荐变得更有影响力。结果就是,分析师在经济危机时更有价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976
    2013年,对冲基金回报仅为ETF一半
    对冲基金/ETF 文 / Shox 2014年01月13日 13:08 来源:华尔街见闻
    2013年排名前100的ETF基金回报率几乎是比对冲基金基准指数的一倍,在去年美股基准指数大涨近30%背景下,指数化投资的回报明显优于主动管理。

    ETFreplay 100指数覆盖的ETF基金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2013年期回报率12.71%,不计算资本流入资产净值增长了1360亿美元。而对冲基金业基准指数HFRX Global同期回报率仅为6.7%。



    编制ETFreplay 100指数项目的ETFreplay.com网站认为,事实表明现绝大多数人不会把财富放到少数的几种资产中去,他们的组合中资产种类不仅仅只是美国股票或者美国国债。



    现在已经不存在被普遍接受的基准指标(事实上也不应该有这样的基准),每个人的基准取决于各自不同的因素: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风险承受度、流动性需求、以及投资时间限制。
     
  16. gtm

    gtm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969

    高盛:无论从任何角度,当前美股估值都过高
    高盛/收益率 文 / Yveline 2014年01月13日 14:06 来源:华尔街见闻
    昨夜,高盛首席战略师David Kostin发布了一份报告——这大概是Kostin一年来最为悲观的报告——他表示:“相比2007年,美国股市当前估值过高”:

    无论从成分股总体动态市盈率(15.9x——即15.9倍)或平均市盈率(16.8x)角度看,标普500指数当前的估值都过高了。我们相信当前标普500指数已经接近公允价值,未来路径主要依赖于利润的增长而非市盈率增长。然而,很多客户相信市盈率倍数将在2014年持续扩张达17x、18x,部分人甚至看高至20x。综合多种估值方法来看,我们认为这么高的市盈率很难企及。当然,这种市盈率倍数是有可能的,只是从历史角度看,可能性并没有那么高。

    无论从成分股总体动态市盈率或平均市盈率角度来看,标普500指数当前的估值都过高:(1)市盈率;(2)当前市盈率增速曲线;(3)EV与销售额比值;(4)EV/EBITDA;(5)自由现金流收益率;(6)市净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关联度;市净率与通胀率的比值;(7)美国十年期国债名义收益率;(8)实际利率。此外,循环调整市盈率还显示,从(9)每股利润角度看标普500指数当前估值已超30%,从(10)营收角度看标普500指数当前估值则已超45%。

    Kostin认为美国股市已经被过度估值的理由是:

    我们相信标普500指数非常接近公允价值,未来路径需要依赖利润增长而非市盈率增长。我们预测,到2014年终,比较合适的收益率大约在3%左右,目标点位1900点。2015年底标普500指数可能攀升至2100点,2016年底可能上行至2200点,未来三年总收益率可能达到20%。

    有人称2014年市盈率倍数将持续攀升,并将再度成为股市回报强劲的一年,这一说法被很多客户所认同。关于未来市盈率倍数将达17x或18x的说法被反复援引,甚至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和低利率环境将拉涨市盈率倍数至20x。很多买方对2014年标普500的目标点位看多至2000—2200点区间,投资收益可达9%—20%,远超我们的预期。

    无论从成分股总体动态市盈率或平均市盈率角度来看,标普500指数当前的估值已经过高:(1)市盈率;(2)当前市盈率增速曲线;(3)EV与销售额比值;(4)EV/EBITDA;(5)自由现金流收益率;(6)市净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关联度;市净率与通胀率的比值;(7)美国十年期国债名义收益率;(8)实际利率。此外,循环调整市盈率还显示,从(9)每股利润角度看标普500指数当前估值已超30%,从(10)营收角度看标普500指数当前估值则已超45%。

    通过近期客户调研,我们惊讶地发现居然有很多投资者相信:市盈率倍数将达到17x、18x。基于各种原因,很多投资者相信市盈率倍数长期均值将为15x,因此17x或18x看起来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是,这种共识是错误的。S&P 500市盈率在过去5年、10年和35年间倍数分别为13.2x、14.1x、13x。从历史数据来看,即便是达到15.9x,当前的总市盈率倍数预估也是偏高的。

    实际的情况却是,从1976年至今,S&P 500市盈率倍数仅在1997-2000年科技股泡沫年间,以及2003年前4个月超过了17x(见图1)。除此以外,美股市盈率倍数从来没有达到或者超过17x。



    我们从市盈率历史数值表可以清晰地看出,除了科技股泡沫那些年,美国股市当下16x的市盈率倍数也难得一见。

    从中值角度来看,市盈率倍数被高估的情况就更为明显:16.8x都是其历史相对高点。

    市盈率倍数扩张周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股市估值的观察口。过去的30年间,市盈率倍数扩张周期出现过九个。市盈率倍数中值区间下限为10.5x,上限为15x,跨度达50%。当前扩张周期起始于2011年9月,起始倍数为10.6x,目前倍数为15.9x,扩张程度同样为50%。然而,多达7-9个扩张周期是以国债收益率下跌和通胀下滑为背景的。但目前国债收益率反而在上涨,通胀处于低位并预期将出现回升。

    我们在12月6日的US Weekly Kickstart中,对股市的估值是基于美联储给出的模型和利率敏感性。简单来说,S&P 500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净差额已达325基点。高盛预测国债收益率在2014年终将攀升至3.25%,涨幅25基点。若净收益率差额持续不变,那么通过美联储模型计算出的“公允价值”市盈率倍数在2014年终将达到15.2x。假设2015年每股收益预期为125美元,则标普500指数将达到1900点。然而,国债收益率涨幅将超出预期并达到3.75%,净收益率差额将收窄至275基点。6.5%的每股收益率对应15.4x的市盈率倍数,标普500指数将为1923点。

    12月6日的US Weekly Kickstart展示了通过多种收益率和收益率差额计算出的估值。

    若将通胀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对标普500指数的估值就有点过高了。当实际利率保持在1%-2%之间,市盈率倍数均值将为15x。3%-4%的名义利率意味着14.2x的市盈率倍数均值,比当前倍数减少近2个点。在我们更早的报告中,标普500指数从很多传统度量标准总体数值和中间值双重角度看,都是被高估的,这些度量标准包括EV/EBITDA,、FCF、以及P/B(见图5-8)。
     
  17. gtm

    gtm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907

    黄金惨案给我们留下的教训
    黄金/金价/黄金价格 文 / 金泽 2014年01月12日 14:11 来源:华尔街见闻


    黄金这些年来的价格走势算的上是大起大落,从十年前的还不到500美元/盎司,涨到2011年的1900美元/盎司,涨幅超过400%,而就在去年金价又来了一次高空大跳水,直跌38%。

    首先,如果配置得当,黄金在资产组合中确实是极佳的工具,比如在2000~2010年;也有过度投机造成价格扭曲的时候,比如2010~2011年;还有平淡无奇、带不来回报,也造不成亏损的年代,比如80年代和90年代。

    那么,从金价这些年的起起落落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

    1.小心别人跟你讲故事。人们都有爱听故事的倾向,尤其是充满斗争和冲突的故事。

    在华尔街,讲故事是销售行为中重要的一个步骤,黄金也一样。2007~2008年的危机提供了极佳的故事素材:政府大范围干预、全球央行联合行动、零利率、史无前例的QE、恶性通货膨胀...此时黄金变成了金钱的避险天堂,事实上在此之前黄金还是一种持有量偏低,被认为是一种没有真实回报的资产。

    2500美元、5000美元、甚至是10000美元,分析师们不断的上调未来黄金价格的目标,这些数字让跟风者听起来很是舒服,不过,一旦发生崩盘,分析师们可是一点责任都不用负的,损失的只有你的钱包。

    2.注意新兴的衍生产品。黄金投资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形式,黄金ETF就是一种,比如SPDR Gold。这种产品自称“打开了公众对黄金投资的大门,不需要你开启期货账户就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轻松的交易黄金”。

    类似的还有黄金信托基金,比如iShares Gold Trust,只做实物黄金的信托。这些为不信任金融系统的人设计的产品其实本身也是旧金融系统中的一部分。

    其他常见的形式还有国内的纸黄金、黄金T+D等等。

    除了直接投资黄金你还可以选择黄金矿企的股票,它们的股价与金价具有紧密的联动性。可以操作的还有Direxion’s Daily Gold Miners Bear 3X (DUST)这种带有杠杆的黄金反向ETF,尽管其资产只有1亿美元,但2013年其回报达到165.69%。

    不管销售人员跟你怎么推荐,选择合适的产品很重要。

    3.不要看太久的历史。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你可以寻找到一定的规律。但是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介入了错误的周期,将错就错期待逆转是一种浪费。

    从历史上看,所有红极一时的事物都会被轰鸣而过的时间洪流所冲走,从微软到十年期国债,从苹果到黄金,还有那些被道琼斯工业指数吸纳最后又被剔除的股票。黄金也是一样的牛熊在进行着交替,每次大抛售之后迎来的是更大的上涨,比如:1915~20、1941、1947, 1951~66, 1974~76, 1981, 1983~85, 1987~2000以及2008。

    4.杠杆总是危险的。收益于风险始终是成正比的,而人们往往只关注收益忽略了风险。在长线上看,纯粹投机交易的胜率是不太可能超过50%的,过度的杠杆只会让亏损变得更加无法接受。

    15倍的杠杆之下只要价格反向走7%你便亏掉所有的投资,而100倍杠杆下更是只要1%的失误你便一无所有。

    5.时刻观察市场环境的变化。交易员跟飞行员有些相似,两者都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观察周围的所有情况,并作出一定程度上的预测,稍有闪失便可能机毁人亡。

    就像很多投资者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还没从铺天盖地的坏消息中回过神来,市场就已经完全逆转了,某种意义上说危机已经结束了。

    6.多空观念的转变要灵活。很多时候人们倾向于“死扛”已经亏损的头寸,但是如今的市场瞬息万变,尤其是在杠杆环境下,短暂的市场逆转便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2013年初黄金开始下跌,1个月有人认为只是回调,2个月有人认为回调快要结束,3个月有人依然坚持看多,4个月5个月6个月...最终你不得不承认黄金确实走入熊市,留下巨额亏损黯然离场。

    7.你得到的消息总是滞后的。专业投资者和业余投资者的区别就是正确的意识到哪些消息是已经体现在价格内了。

    印度婚季来临?中国央行加速购金?听到这样的消息你肯定有立马入场做多的冲动,但其实这些消息已经体现在了价格内,并且未能构成实质性利好,此时逆市入场只能成为炮灰

    8.黄金没有基本面。判断公司股票的基本面可以看现金流、营收、盈利等方面。看一个国家的基本面可以从利率、GDP、失业率、货币价格等方面着眼。

    而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商品的价格无非是你出一个价格有没有人愿意为此买单,就像一只普通塑料袋,如果有人愿意花1万块买这只塑料袋,那它就值1万块,你无法准确的衡量这个价格是便宜还贵了。黄金跌破了成本价亦或是涨到100万美元/盎司,如果有人愿意卖有人愿意买,这个价格就是合理的

    9.末世论、阴谋论等等。有人认为黄金具有避险属性是因为主权货币在一旦发生大型战争或者彗星撞地球这种大型灾难时会变得一文不值。

    可是仔细想想,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不仅是纸币没用了,而黄金本身又有什么用的?能吃还是能取暖?到时你拿着一块金砖恐怕也换不来一片面包。或许到时黄金还不如纸币,纸币至少能生火为人们取取暖。


    总的来说,黄金价格涨涨跌跌反应了人作为一种不完美生物,不能进行100%理性思考的结果下情感变化而造成的错误。事后总结让我们剖析过去,看看人们到底犯下了哪些错误,也许未来也难以避免这些错误一次又一次重演,但希望能学到一些有用的道理。
     
  18. gtm

    gtm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786

    美股前景或扭曲 巴菲特等投资大佬持币观望
    投资传奇/巴菲特/资本市场 文 / Yveline 2014年01月15日 10:49 来源:华尔街见闻
    资本市场正变得虚假不可信,美联储的大规模货币宽松使美国股市错误定价的风险高企。

    2013年,美国股市将牛市周期强势延续至第五年:道琼斯指数2013年52次创收盘新高,全年飙涨26.5%,创18年来年度最大涨幅;标准普尔500指数全年45次创纪录,年度上涨29.6%,创16年来年度最大涨幅;纳斯达克全年涨38%,创2009年来最大年度涨幅。

    标普 500指数2013年走势图:



    然而,就在1月8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32个月以来首次上破3.0%至3.009%。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美国利率将上升的趋势。美国长期政府债券利率攀升,这意味着以利率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都将重新定价,这势必造成金融市场的波动,美国股市可能遭冲击。

    关键问题在于:一旦资本市场因失去参与者的信任而崩溃,形势将转变得迅速而猛烈。Phoenix Capital Research 注意到,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所有风险定价的基础。随着该收益率被美联储购债政策所显著影响,所有风险的前景都被扭曲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从资本市场中赚到钱。Phoenix Capital Research想要说明的是:

    资本市场并非最安全、最稳定的赚钱场所。如今,风险总体上来说是被错误定价了。市场总会出现回调——所有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都需要谨记这一点。

    我们认为:资本市场提供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有限

    部分投资者认为,美股赚钱的机会越来越有限。一些嗅觉敏锐的机构甚至是业内巨头都已经开始未雨绸缪,持币观望或者干脆做了了断——关闭旗下基金。

    Stanley Druckenmiller,于1981年创建了对冲基金Duquesne Capital。从1986年开始,该基金年均回报率便高达30%。此外,Druckenmiller还在1988年—2000年间参与管理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正是在那段时期,他因有力地协助索罗斯狙击英镑而盛名崛起。在这场传奇式的货币狙击战中,仅仅一天就能净赚超10亿美元。

    Druckenmiller在2010年关闭了Duquesne Capital,因为该基金从2008年以后就不再符合他的“标准”了。在2008年美联储政策改变风险前景之前,他的基金收益相当可观。

    Druckenmiller的成功秘诀就是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他能嗅出资本市场并未提供他所需要的机会。

    Seth Klarman是投资界的另一个传奇——他将资产归还给了客户。Klarman以缺乏“投资机会”为由削减了他那颇具传奇色彩的Baupost对冲基金的规模。

    还有一些投资界大佬也将资产归还给了客户,比如Carl Icahn和Michael Karsch。实际上,甚至连价值投资传奇的制造者巴菲特目前也持币观望,这在他5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是从未有过的。这说明当前美国股市已经“得到充分估值”。巴菲特一向不相信做空这种方式,因此,他宁愿持有高比例的现金而非出手投资本身就是一个很强的机会信号。

    这些人是投资界的掌舵者。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脚投了票,将资本从身边推开。考虑到他们的个人酬劳同资产管理和利润分配高度相关,这样的选择基本等同于宁愿放弃轻易就能赚到的额外财富,却不愿意在充满挑战的市场中寻找机会。尽管他们不缺钱,随便拿出几十亿美元来投资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
     
  19. gtm

    gtm

    http://cy.stcn.com/myblog/3166139

    巴菲特的投资风格转换过程

    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原则既能保证本金的安全性,又能有令人满意的回报。巴菲特非常尊崇他老师格雷厄姆,他决意用一生去实践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方法。是巴菲特坚定的态度让价值投资走向成熟,走出了一条适合美国成熟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之路。小六忠诚也决意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价值之路。

    巴菲特早期完全模仿和实践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1956年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解散后,巴菲特回到了他的家乡奥马哈,于5月1日创立了合伙人企业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投入了100美元,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投资事业。正是这100美元,开始了他成为目前拥有500多亿美元世界第二富翁的辉煌之路。

    在早期运作合伙人公司期间,巴菲特对格雷厄姆投资策略进行了完全的实践。巴菲特写给公司合伙人的信中称他毫不惭愧地模仿他的导师格雷厄姆,整个合伙人公司完全模仿自巴菲特工作过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芒格的加入改变了巴菲特。查理·芒格:寻找那些用很少的资金支出获得大量现金收入的公司。

    查理·芒格是伯克希尔公司的副董事长和第二大股东,巴菲特称其为“长期的挚友与合作伙伴”。在芒格加入伯克希尔公司之后,正是他的影响使巴菲特从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局限中走出来,吸收费舍的优秀公司成长股的投资策略,将二者进行完美的融合,形成了自己最成功的投资策略: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长期投资策略。

    小六忠诚观看A股,能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公司实在是太难太难了,更不要说有长期竞争优势,业绩大变脸倒是屡见不鲜啊。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巴菲特的成功模式运用到中国,倒是格雷厄姆的买便宜股策略更适合不完善中国市场。就是巴菲特到了其他的新兴国家,也只采用格雷厄姆的低于净资产投资法则。

    巴菲特伯克希尔的现金管理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伯克希尔现金比率为18%~25%,一旦投资过多,巴菲特也会在上涨中减持股票,所以每当股市大幅上涨,我们都会听到巴菲特减持股票的消息。小六忠诚建议中小投资者现金比率设定在30%,一旦股市大幅反弹就及时减仓备足现金。


    其实查理·芒格也认同格雷厄姆最基本的教诲,这些教诲自始至终都是芒格和巴菲特成功模式的一部分,他说:“对私人股东和股票投资人而言,依据内在价值而非价格因素来买卖股票的价值投资基本理念,永不过时。
     
  20. gtm

    gtm

    超级美股 明年还会是美股的不败之年吗?
    2013年12月27日 08:48: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普年内涨幅达25% 道指40余次刷新纪录高位 纳指13年来首次突破4000点

    Bill Mann对于2013年的美股投资记忆,是从他和“小伙伴”们一起悄悄进行排兵布局开始的。

    今年年初,这位Motley Fool 资产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和他的团队列出了一份名单,那些有着诱人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名字被填满了整张表格。

    一年过去,这份原本庞大的名单却迅速“瘦身”。“我们被迫抛售了几家公司,因为它们不断攀高的估值。”看着持续飙升的大盘,Bill Mann有些无奈。

    对他所掌管的这类专业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止盈和止损一样重要。但不断攀升的指数和市值却让严格遵守操作纪律的明星操盘手也难免发出“踏空”后的长吁短叹。

    截至上周,标普500指数年内涨幅达25%,道琼斯指数40余次刷新纪录高位,纳斯达克指数则在13年来首次突破4000点。这一年,美股在不断创造奇迹——甚至可用“不败”来形容。

    宽松的利率环境及清晰的经济复苏足迹引发资金持续涌入,成就了美股的靓丽成绩单。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基因疗法及3D打印等新技术迭出,更成为美股疯狂背后一双重要的推手。

    “美股是存在泡沫的。”在狂热之余,Bill Mann仍对市场保持着警惕。毕竟,高企的股价难免勾起人们对昔日科技股泡沫的记忆。而时值年末,美联储却选择在此时退出宽松,更让美股走到一个未知的十字路口。

    明年还会是美股的不败之年吗?


    个股神话

    一年中,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硅谷小公司股价从35美元一路攀升至12月25日的151美元,涨幅高达330%,而缔造这个奇迹的就是该公司旗下一款纯电动车特斯拉

    说起2013年的美股,特斯拉(Tesla Model S)绝绕不过去。

    短短一年中,这家去年还名不见经传的硅谷小公司股价从35美元一路攀升至12月25日的151美元,涨幅高达330%,而缔造这个奇迹的就是该公司旗下一款如今已风靡全球的纯电动车特斯拉。

    一位投资者在博客中如此描述这部车:就像iPhone刚刚出现时,许多人还没意识到他们的生活将会因创新科技而迅速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来自美国的纯电动跑车特斯拉,像它无噪音那样,悄无声息地驶入了这个星球的无数个大街小巷。

    网名为“特斯拉粉丝”的美籍华裔投资者赵亮(化名)是某知名美股论坛上大神级的人物。从年初开始,他首次关注到特斯拉,并连续发布了200余篇与之相关的日志。

    他甚至专程来到特斯拉的专卖店体验,发现这车外观的确“非常酷”,内部装饰则“非常简约”,最后得出结论“这车是绝对可以达到预期的。”

    1月23日,他在日志上称:“要革命了,我基本对这个公司已经没什么疑问了,准备干一票大的。”而此时特斯拉的股价仍在36美元左右徘徊。

    随着3月底特斯拉车贷金融计划的出炉,赵亮于4月3日告诉身边朋友,“大胆买吧,这个计划证明了Musk(特斯拉创始人)的高瞻远瞩。没有大利空的情况下,目前这个位置就会成为未来的大底。”

    果不其然,特斯拉股价此后扶摇直上,并在今年5月底伴随Model S销售捷报频传而史上首度超过每股100美元。

    此时,早已在特斯拉上赚得盆满钵满的赵亮却把目光转向了A股。当时,大多数人仍把江苏国泰视为最好的特斯拉概念股,但赵亮凭借自己对特斯拉的深入研究,挖掘出了一支新标的——金瑞科技。该公司曾在去年12月公告投资扩产锂电二元和三元前驱体7000吨产能。赵亮发现,二元前驱体就是特斯拉专用电池——松下镍钴铝锂NCA电池的原材料,而其扩产正与特斯拉要求松下扩产有关。

    “金瑞科技就是A股中Tesla最正宗的供应商。”他在5月6日的日志中写道。话音甫落,金瑞科技从5月6日开盘的12.03元启动,连续拉出5个涨停。

    尽管具体赚多少他不愿公开,但一位熟悉赵亮的人称,他在2013年赚5倍以上是没有疑问的。

    而就在特斯拉的股价节节攀升之时,不少理性投资者便开始撤退,但随后又发现撤得太早。自由撰稿人Daniel Sparks便是其中之一。

    在每股165美元时,Sparks选择卖出特斯拉。紧接着,他眼睁睁目送这支传奇式的股票继续飙升:到9月底,特斯拉的股价已一举冲上了每股194.5美元的巅峰。

    美股不败

    道指、标普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其中,主要由科技股组成的纳斯达克指数年内涨幅超30%。在标普500指数旗下的细分行业中,生物科技指数年内的涨幅更超过65%

    特斯拉只是2013超级美股的一个缩影。对众多错过特斯拉的投资者来说,今年即便投资其他美股也一样收益可观,所差者只是获利多寡。

    据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散户投资者今年已将250亿美元投入在美国上市的共同基金和ETF;大型机构则将720亿美元资金投入全球型股票基金;专注于美国市场的基金吸引到高达1900亿美元的庞大资金量。

    这场流动性盛宴令美股陷入狂欢,道琼斯指数及标普500指数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其中,主要由科技股组成的纳斯达克指数年内涨幅超30%。在标普500指数旗下的细分行业中,生物科技指数年内的涨幅更超过65%。

    科技股的浪潮在IPO市场尤为耀眼:根据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近日公布的数据,其年内完成了157宗IPO,融资额高达590亿美元。其中,包括融资额达18亿美元的社交巨头Twitter在内,共有30个科技类公司IPO,占美国市场所有科技类公司IPO的54%。

    这其中,Twitter股价在IPO首日便飙升超七成。而另一家云端营销服务公司Marketo在IPO首日同样大涨近八成。

    在科技股的引领下,IPO一浪高过一浪,旧金山的Fantex公司甚至想出奇招:将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明星球员阿利安·福斯特变成一宗计划中的IPO资产。后者把自己未来收入的两成卖给了Fantex,Fantex则将基于Foster的经济绩效来发行股票。

    虽然后来因福斯特受伤,Fantex不得不延后了IPO计划,但这足以印证美国今年的IPO市场有多么火爆。

    据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各类公司第四季度在美国市场IPO筹得约 220亿美元的资金,致使今年全年IPO筹资规模增至560亿美元, 创下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能牛多久

    华尔街经理人对明年的美股走势出现分歧。有人认为,明年行情会继续。但也有人认为,美股确实攀上了高位,且高得令人有些担忧

    但也并非所有股票都气贯长虹。Bill Mann便对一桩失败的投资心有戚戚:百胜餐饮——作为其团队持有多年的股票之一,如今在全球很多市场的地位已远不及过去,股价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同时,这种由政策推动的盛宴也带来一些问题。摩根大通将这波流动性分成两部分,其一是银行业对新量化宽松政策(QE)资金的吸收和分配,另一部分则是家庭、公司和投资者在内的广义经济的全面货币供应。前一部分可能过热了,就像夏季的情况那样。

    在北京时间19日凌晨结束的今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意外宣布了QE退出的决定,并从明年1月份起正式实施,每月购债规模将削减100亿美元。这在投资机构Solaris Group首席投资官Timothy Ghriskey的眼中成为一种出逃,“我希望不会有泡沫,但是泡沫确实发生了。我们今年逃过了一个利率泡沫。”

    不过,Timothy Ghriskey更愿意将退出视为一个乐观信号。他称,“美联储退出代表其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在不断增强,所以这对经济增长和美国股市来说是积极信号。标普500指数便在美联储声明发表后上涨了1.7%。”

    全球领先资产管理机构锐联资产管理公司资深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许仲翔注意到,科技板块是今年美股市场的宠儿,尤其是中小型公司完成了相当大的回报。他表示,助推美股涨势的是持续的货币宽松,将廉价资金注入了股市,这种风险偏好的增加在科技股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不过,他也不认为,这一定是积极信号,“从一定程度上说,这反映出市场的绝望情绪”。在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预计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投资者只想要购买有增长性的资产,而价格可以是任意的。

    此外,美股大牛市如此惊艳,以至人们很容易就淡忘了今年三季度初经济还在受联邦债务上限危机威胁的那一刻。

    在标准普尔Capital IQ的首席投资策略师Sam Stovall看来,2013年应当被视为“非常幸运的一年”。但对于明年辉煌是否可持续,他却认为不能打包票。

    他给记者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标普500指数涨幅超过20%。“投资者会误以为2014年也会是一个类似的结果。但是自1945年以来,标普500年涨幅超过20%的情况出现过21次,而在接下来一年该指数的平均涨幅仅为10%。而二战以来所有年份的平均涨幅为8.7%。”Stovall说。

    此外,在这21次中,有10次都出现了第二年股指下跌的情况,跌幅则在6.2%至19.3%之间。

    就像走到了十字路口,华尔街经理人对明年的美股走势也现分歧。作为多头代表,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陈凯丰对记者表示,“美股今年表现好,主要还是基本面好,美股十个大行业全部表现不错。明年行情会继续。”

    许仲翔则称,“我们对明年的美国股市十分谨慎,相较而言,新兴市场的股票显得便宜些。”

    Timothy Ghriskey的复杂心情不比任何人少。他列举了数个或许可以匹配美股今年走势的词,包括爆冷、强劲、繁荣、资产类别交替等,并且还不忘加一句,美股确实攀上了高位,但高得令人有些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