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曹仁超日记(普通话版)

Discussion in 'Bonds' started by olddoctor599, Dec 20, 2008.

  1. 转贴

    曹仁超:MV减慢 通胀升级有谱

    3月21日,周日。

    踏入2010年,股市指数在摇摆(swing),为投资者创造了不少买入机会。只要你不相信双底衰退(Double Dip),投资策略仍是趁低买入(Buy on Dip),这也是今年我老曹在多次研讨会上所强调的。其次是放弃大价股、专攻二三线股,一如内地一二线城市楼价已见顶,三四线城市楼价正在追上的道理一样。2010年最不应该担心的是出现另一次大跌市,至于调整市,道指从来不超过10%,恒指则很少超过15%。今年投资策略是在波动市中获利。

    国策偏向二三四线城市

    中国有一百七十个城市人口超过一百万,合共三亿五千万,这些叫做二、三或四线城市。过去国策太集中发展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未来国策则有利于二、三、四线城市。政府利用高铁带动二、三、四线城市发展,加上一线城市人口已太拥挤,已无剩余土地供大规模发展。实际上,这些二、三、四线城市人口加起来,较一个美国或欧洲人口还多。

    近来内地开始调整收入分配,估计将写入「十二五」规划之内。涉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收入分配的关系,较财政分配范围要大得多;财政分配是国民收入再分配。这次调整收入分配将包括:一、提高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改善农民收入;二、提升城乡困难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三、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四、提升退伍军人、老弱伤残、农村五保户的家庭补助标准,改善他们生活。政策有利三四线城市。

    沪深指数年初至今跌9.1%(去年8月至今与美股背驰,沪深指数跌幅达20%,同期道指升20%)。温家宝对前景倾向偏淡,担心西方经济出现双底衰退,并关注内地通胀率(CPI),尤其是食物方面。人行计划维持合适利率及货币增长,以抗衡外围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我老曹估计,今年中国新增贷款约8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幅度介乎3-5%,A股则仍是波动市。

    当三文鱼游向上游时,它们知道许多会在沿途中死亡,甚至成为巨熊的食物,只有少数成功者能到达上游并产下下一代。散户也一样,如果你随波逐流,你的投资回报一定很普通;但如果你逆市而行,死亡率一定很高,最后成功者只属少数。相反理论投资者毕巴顿认为,未来六个月美股可再升10-15%,新兴市场股市则可再升15-20%。

    股票、债券、贵金属、商品、外汇及房地产,是六项大部分人最喜欢的投资项目。不过,美股大牛市1982年开始、2007年10月死亡;美债牛市1981年开始、2009年1月死亡,过去三个月中国政府在大量减持。商品大牛市1999年开始、2008年8月死亡。至于美元熊市由2001年开始,去年12月是否美元牛市重临?值得注意。

    美元汇价进入波动市

    「欧猪五国」的最后命运是被屠宰,还是变成「飞天猪」?西班牙能否由财政赤字占GDP 10%而在三年内降至3%,从而化危为机?如西班牙可以,其他成员国也应该没有问题。财政赤字令人难以放心投资主权债券,如果财政赤字收窄,主权债券息率也将回落(另一方面,日本财政赤字过去二十年一再扩大,但日本政府债券息率却一跌再跌,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买家是日本人)。主权债券的未来,也会决定股市下一步的走向。亚洲金融风暴后至今,其他国家都已复元,但作为源头的泰国仍是一塌糊涂。金融海啸后,作为源头的美国又是否会好到哪里去?

    中美是否会进入贸易战?美国力逼人民币升值,以使中国货的出口变得昂贵;中国则认为美国贸易赤字责任不在中国。波士顿大学经济教授 Scott Sumner 指出,自2005年8月起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22%,但美国贸易赤字仍在不断扩大。自1985年8月广场协议至1994年,日圆升值达四倍,但至今日本仍保持外贸盈余;反之,日圆大幅升值却引发日本出现通缩,至今仍无办法扭转。今天美国人口三亿零七百万,负债12.3万亿美元,即每人负债4万美元,情况较日本严重。估计美元汇价去年12月见底,但并非出现牛市,只能进入波动市。

    继日本之后,穆廸警告英、美主权债券也有可能失去「三A」地位。因美国今年收入中7%用作支付利息,到2013年更将高达11%;英国今年税收中7%用作支付利息,2013年更占9%。如税收中超过10%用作支付利息,其主权债券便会失去「三A」地位。

    CIA将取代三头马车

    IMF估计,今年亚太区国家GDP增长率为OECD国家的四倍;其中又以中国最快,达8.8%;印度则为6.5%。未来十年,中国、印度、东南亚国家将互相结合组成CIA同盟(即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的缩写),一个多达三十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势将出现。

    这个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将使未来绿色产业因此受惠,即新能源如光伏、风电、核电、动力电池、智能电网、地热、创新减排技术、固体废弃物再利用等。至于生物医药方面,这个三十亿人口的新需求估计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3000亿港元,还有讯息产业、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需求。消费方面如食品、饮料、百货、超市消费电子和家电、传媒、服装、地产及汽车等需求也将变得殷切。

    此外,还有旅游及奢侈品的需求,单单去年中国这方面的消费便高达94亿美元,占全球总销量27.5%,较一年前升127%;还有红酒需求、艺术品需求等等。

    这个CIA同盟将成为全球经济火车头,逐渐取代过去的三驾马车(美国、德国、日本)。未来十年只需CIA保持GDP年均增长率5%,已可令全球GDP增长率保持在2%或以上,不致于出现全球性衰退(即使美国及欧洲同步日本后尘)。第一世界经济发展期早已结束,例如日本在1990年、美国在2000年;反之,第三世界才起步不久,例如中国在1980年、印度在1990年,而中欧、非洲等地区更在2000年才开始急速发展。

    精明投资者应在1990年逐步退出日本,2000年起逐步退出美国,改投中国、印度及东南亚(CIA)。第一世界政府负债累累,第三世界政府则朝气勃勃。第一世界国家政府依赖增加货币供应去刺激经济增长,结果使货币贬值;第三世界国家政府努力压抑本国货币升值,以保持出口增长。一个地球两个世界,十分有趣。第一世界经济学家用他们的观点分析第三世界,所以错误百出;第三世界国家高官又经常被第一世界经济学家吓坏(不识吓死,识就笑死),例如说什么中国经济会演变成为另一个日本或1929年美国,皆因不了解中国国情也。

    美全国负债占GDP超越大萧条

    中国今天的成功是基于四大因素:一、改革开放政策;二、海外华侨与港澳台同胞的爱国心;三、经济环球化;四、科技转移。我老曹继续看好中国未来十至十五年,原因其实邓小平早已经说过:当中国留学生大量回国时,中国经济将出现天翻地覆的改变,情况有如八十年代的台湾。2009年起中国正进入天翻地覆改变期,外国经济专家等着瞧。

    据IMF估计,美国政府负债是GDP 的94%,仅次于希腊政府,其负债是GDP的 115%。但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估计,到去年第三季度为止美国全国总负债已是GDP 的369.7%,不但超过2003年的301.1%,更超过1933年的299.8%!如此高的负债比率,将使货币流速(Velocity of Money, MV)减慢,使GDP增长率及CPI升幅也因此减慢(甚至使CPI出现负增长,即俗称通缩)。

    何谓MV?假设这个世界回到必须以现钞交易的时代,而你在香港手中只有100元,你必须先用这100元去买书;卖书者收到你的100元后才可以去买花,卖花者则拿着这100元去买菜……如此类推。在经济繁荣期,这100元可以很快易手;但在衰退期,这100元易手的次数便会下降,因为可能有人不愿花费这手上的100元。上述货币流动速度便叫做MV。

    美国由1900至2009年的MV平均数是一点六七倍,即所有货币在一年内易手一点六七次;最低纪录是1932年的一点一七倍及1946年的一点一五倍,最高纪录是1997年的二点一二倍;至于2009年第四季度是一点七倍。换言之,从1997年起,纵使政府拚命增加货币供应速度,但MV却在回落。此乃过去十三年美国政府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速度,但美国GDP增长率仍然下降及CPI升幅不大的原因。

    假设美国人口年增长率1%、生产力提升年增长率2%,目标通胀率2%。如MV不变,美国政府只须每年增加货币供应7%即可。但如MV下降,美国政府必须加快增加货币供应速度,才可保持年通胀率2%(良性通胀)及GDP保持增长。问题是,自1997年起MV在下降,导致过去十二年美国政府必须加快货币供应速度。2009年已是美国政府供应货币最快的一年,但由于MV进一步下滑,因此2009年不但GDP升幅仍有限,CPI也升级有谱。然而,政府不可能无止境地增加货币供应,面对MV继续大幅回落,最终结果如何?我老曹担心美国将出现1994年至今日本的情况。

    今年首季美国失业率仍然高企,30%的生产设备闲置,一千九百万间屋继续空置(占总供应量15%),五百万个小业主过期未供楼按,大城市商业楼价已经下挫30%……。今年如果美国货币供应速度减慢,便极之容易陷入日式衰退。

    今天美国政府已负债累累,进一步增加负债能力有限。日本政府今天负债是GDP的 227%却仍然顶得住,主要是欠日本国民的债,而美国政府却一如希腊是欠外国人的债。如果你欠母亲的债不用担心,因为母亲不会向你追债;如果你欠别人的债,小心会给大耳窿搵上门。
     
  2. 转贴

    曹仁超:跟着交通网络买「生地」

    3月28日,周日。

    去年11月开始,港股进入what to buy and what to avoid期,即拣股不炒市,相信牛皮市仍将维持好一段日子。今天投资策略是在动荡不安的股市中找出有价值的股份,在胡言乱语的市场气氛中保持真知灼见。 小投资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对的,只有在转角市才出错,醒目资金经常追随趋势及利用止蚀盘去局限风险。股神箴言:「投资成功,不在乎你追随群众或和群众对着干,而是你的分析是否正确。」

    去年新兴市场股市平均升幅104%、成熟市场股市平均升幅73.3%。不少新兴市场股市同原材料价格有关,故全球工业生产改善前,原材料股必先行上升。反之,去年8月起成熟市场股市表现超前新兴市场,因为原材料价格(例如CRB指数)进入调整期。

    资金回流美国支持美汇

    基金手上现金比重由一年前的6%降至3.6%,说明基金经理已过分乐观,对风险戒心大减。在此水平下,股市如何更上一层楼?毕巴顿认为,美股最少还有10%上升空间。A股去年8月进入超买区后下调,恒指去年11月进入超买区后下调,今年3月美股进入超买区后又如 何?八十年代开始通过资产升值去增加债务因而产生的GDP高增长期,到2008年已结束。ISI集团估计,今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纯利较去年同期升 38.8%,第二季度升42.4%、第三季度升36.8%、第四季度升30%,即2010年全年美国企业纯利可上升36.1%。如上述估计正确,今年美国经济应不会出现双衰退,但GDP增长率又能否支持目前美股P/E水平?

    美国政府通过9400亿美元的医疗改革法案,表明未来财政赤字无法收窄,不利于债市。不过,资金正由新兴市场回流美国,支持美汇上升,因为美国及欧洲经济正在渐渐摆脱衰退。通胀初期人人喜爱,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使股市上升,同时CPI 升幅温和,例如2003及04年;然后渐渐演变成2007年政府为压制CPI而一再加息,最后引发楼价回落及次按危机,出现2008年大跌市,之后人们又恐怕通缩大于通胀……。2009年3月政府开始再膨胀政策,最早开始再膨胀政策的是北京政府(2008年11月),A股上升也最早结束(2009年8月), 为时共九个月。美国去年3月批出量化宽松政策,至今年4月1日结束。

    1980年4月2日(至今刚好三十年),邓小平就内地住房问题发表了讲话,内容如下:

    一、过去内地实行低工资政策同时推行公房低租金制度,主要是为解决中国人民居住问题。上述公房由政府和单位建造并承担维修保养费用,结果使中国人均住房由1949年十点八方米下降到1978年六点七方米,而且房屋愈来愈残旧。

    二、从1982至84年以常州、郑州、沙市、四平作试点把公屋出售,自1985年起再把经验用在其他城市。1986年上海、广州两市首先进行有偿转让土地法;1987年扩展到深圳、烟台、 唐山、蚌埠,并进行「提租补贴」试点(即公房可以加租)。上述经验用作制订1988年七届人大「修改草案」,明确土地可以有偿转让及物业可用作收租。

    三、 1988至98年上述修改法案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推行。1988年2月25日发布国务院十一号文件,包括公房可以加租、出售及实物分配,实行住房货币化。

    四、 1997及98年在上海朱两次讲话中提出加快住宅建设,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消费热点。许多城市便引入外国不少方法,例如土地拍卖等,引发全国房地产热潮。

    不少人以1998年作为中国土地发展的分界线,情况有如1967年前后的香港物业市场。1967年前,香港房地产发展杂乱无章,经一连串改革后,香港房地产开始规范化。中国房地产由1998年至今已繁荣十二年(2000至03年为回落期),以美国例子,地产繁荣期一般可长达二十二年。换言之,中国房产仍有十年好景(虽不排除有短期调整)。

    地产商沿西铁建「生地」储备

    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诺贝尔经济学得奖者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和美国不一样,主要是负债并不高。不过,过去一年中国新增房贷是2008年的五倍,使房地产相关信贷占总信贷的20%,已到了警戒水平。

    日本野村证券董事长氏家纯一认为,在日本泡沫时期,房贷及建筑也只占银行总贷款25%。资产价格急升同时伴随货币供给扩大和信用扩张,尤其是对房地产部门的信贷扩张,就是危险讯号。中国应从八十年代日本资产泡沫中吸收经验,以免资产价格本身变动对经济造成破坏。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房屋空置率已超过10%的国际警戒线,担心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扩大,最终可导致社会不稳定。

    根据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资料,1955年如投资1000英镑在物业上,到2006年高峰期市值50万英镑。古有明训:有土斯有财。本港地产发展商如新地(016) 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已投资沙田一带的「生地」(Raw Land),并改为住宅及商场卖出去或收租,然后逐步向新界其他地方购入「生地」……。恒地(012)过去在上水、粉岭一带购入「生地」,然后是将军澳……。长实(001)买入港灯(006)后,将发电厂土地改为商住用途,买入和黄(013)则把造船厂土地改为商住用途、货仓土地改为商住……。过去十 多年,内房股也将「生地」改为商住用途而发达。今天本港的巨富,十之八九同地产有关。

    不过,各位千万不要乱买「生地」。我老曹不少朋友在1997年前大量买入大屿山土地,以为新机场落成后便发达矣,但至今买入的土地仍是烂地一片,因为特区政府并没有发展大屿山的打算。新地及恒地策略成功,是跟着政府的交通网络去发展,例如狮子山隧道通车之前收购沙田的「生地」;火车电气化之前收购元朗、上水、粉岭一带的「生地」。恒地在地铁未建至将军澳之前,已先一步在将军澳建立「生地」货源。到今天,地产商又沿西铁一带建立「生地」储备。

    在内地,也可以跟着大城市内的地铁扩展而建立「生地」储备。至于二三四线城市发展,便可跟着高铁走。例如今天在渖阳买入「生地」,然后将之建为商住物业,才是隐蔽的宝藏,一旦打开,可带来无穷财富。

    去年中国正步入类似2003至06年的美国地产上升潮──即因利率下降而引发的置业狂潮。所不同者:甲、内地买楼先付楼价30%(第二间50%);乙、贷款没有证券化,因此银行贷款时小心谨慎;丙、没有职业者无法获贷款。虽然今年政府已严格限制,但楼价并没有因而下调,二三四线城市楼价继续上升。今年第二季度起是否应开始收集内房股?我老曹认为,在内地应该不会出现「次按危机」。

    2000年美国科网股泡沫爆破至今已十年,大部分科网股股价至今仍无法升穿2000年水平;2007年10月金融股开始回落,到2009年3月跌幅达84%,其后虽然反弹145%,情况仍有如2002年10月至07年10 月的科网股,反弹完成后再无力进一步向上。金融股「Beta系数」上升,代表扩大波幅而非升幅。去年3月至今金融股的良好表现,只是2008年过度超卖后的反弹,而非上升趋势开始。

    美促人民币升值保护主义作祟

    2005年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30%。2005年8月起中国政府也让人民币逐步升值,到2007年次按危机前人民币已升值22%,直至出现次按危机后,人民币才停止升值。2008年11月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 元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使中国股市率先好起来。今天美国又再要求人民币升值,但美国经济真的可以藉此好起来吗?1985年8月至94年7月日元升值 200%(由250日元兑1美元升到80日元),美国贸易赤字有没有减少?1994年1月上海朱决定让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并轨,是因为当时人民币没纪律地贬值,并认为人民币升降应以中国利益为首先考虑因素。如美国政府认为人民币值太低而抽25%惩罚性关税,那过去几年美元兑加元贬值40%,加拿大政府是否也应向美国征收40%惩罚性关税?过去一年英镑兑美元跌25%,美国为何没有向英国抽25%惩罚性关税?上述言论百分之二百是贸易保护主义。作为自由贸易主义盟主的美国,更不应以此威胁别国。

    美国贸易赤字年年扩大,是因为美国人有先使用未来钱的习惯。中国外贸年年盈余,则是因为中国人有积谷防饥的习惯。此乃民性使然,同币值高低无关(日元由360升至90兑1日元,日本仍出现大量贸易盈余)。过去四十年证明了外贸赤字或盈余同该国经济盛衰关系不大(例如日本年年贸易盈余,但过去二十年经济如何?)今天对GDP影响最大的是消费,一旦消费下降,经济衰退便来临。一个国家只有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外贸盈亏才占重要位置。一如1967至87年我老曹的薪金加减可影响个人消费,但1987年后是否加薪,对本人消费的影响已不重要,主要视乎股市升降(股票投资得失早已超过一年薪金收入)。到1997年后,连股市升降也不再重要,因为股票投资只占全部投资30%,其余已分散到房地产、外汇、债券及黄金方面。相信国家也一样,初期影响经济盛衰的是外贸,然后是股市及房地产,最后是热钱流向。由于美元已取代黄金成为环球各国储备,当美元泛滥时,全球也不得不跟从。当美国经济出现萎缩,便引发全球金融海啸。

    去年3月起,美国政府再次推跌美元汇价,目的是希望「重新平衡世界经济」──即中国增加消费、减少出口,美国增加出口、减少消费。然而,今年2月中国出口大升45.7%,美国财政赤字则达2209亿美元,为历史上最巨!世界经济不但没有重新平衡,反而进一步走向极端。

    德国拥有全欧洲最高的储蓄率(约10%),相信也是全欧洲拥有最低自住物业率(只有43%)的国家之一。在德国置业,银行一般要求先付楼价50%;反之业主想加租则十分困难,因此大部分德国年轻人对置业兴趣缺乏。至于美国人,储蓄率在2007年一度跌至零,却十分喜欢置业,在美国置业更一度出现零首期,一般只须付楼价10%便可。以今天情况看,德国经济较美国正常很多。

    马来西亚楼市值得留意

    台湾楼价自1992年开始便停滞不前。2008年因两岸加强互通,令台湾豪宅售价再次上升,相信与台资回流有关(九十年代那些去了长三角一带投资的台湾资金回流,当时上海楼价只及台北市楼价六分之一,现在上海楼价反较台北市更贵)。2010年八十坪(约二千八百方呎)的台湾豪宅,每坪卖100万元新台币(约25万港元),相当于每方呎7000港元,只及香港同级豪宅售价的三分一。大陆人到台湾置业者很少,这次上升靠台湾资金回流,能支持台湾豪宅升势多久?不知道。

    过去十多年,英语区国家楼价皆上升,只有马来西亚属少数例外,皆因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马来西亚政府曾下令关闭外汇市场,此决定使外资至今对马来西亚市场仍存戒心。过去七年华人聚居的地方楼价皆升,马来西亚又是少数例外,理由是华人在马来西亚受到不公平对待,包括考大学或做生意以至考公务员职位,所以有钱的华人都去了新加坡。今年1月,随着东盟国同中国贸易协议生效,能否扭转上述局面?2008年马来西亚出口198.7亿美元,中国占9.5%,去年出口到中国升89.8%,估计今年进一步急升。马来西亚50%以上人口是二十五岁或以下,属十分年轻的国家,较印度更年轻。信用卡使用率只有37%(新加坡 121%)。今天在马来西亚买楼回报率一般有6厘左右(香港不足3厘),是值得注意的新兴市场。
     
  3. 老曹力挺A股,但是理由阐述的很少!
     
  4. 老曹非常看好内地房产,但没说原因只从人均gdp来说。但是内地的空置率有多高,现在没人能说清,
    第二房价和收入比非常高了,远超过居民承受能力 第三内地没法和香港比,香港可以搞高附加值服务业支持高房价,但对于中国只能搞制造业,地价高企对制造业影响很大。
     
  5. 中国的房市和股市有些类似,都是审批制,都是高位发行,一个高位发新股,一个高位卖土地。
     
  6. zf在土地上有它国难有得优势,土地以及银行完全掌控在政府手中,政府可以让房子空置在那里而不断造新房子,而且还能强制拆迁来创造需求,买单的是未来的买房者,货币可以不受抵押限制随意发行,这几个原因造就了中国房产的高速增长。问题是这个游戏总会有个尽头,什么时候是尽头呢?
     
  7. 曹仁超:婆婆不必挑剔媳妇

    4月1日,周四。

    复活节假期将至,除了假期版外,‘投资者笔记’将会在假期后下周三刊登,请各位读者留意。

    许多基础分析投资者对近期各国央行滥发货币存有戒心,担心恶性通胀重临。这种心理,我老曹十分理解,但我老曹认为,这次刺激政策只会带来资产价格上升(例如商品、黄金、石油以至楼价),但不会引发恶性通胀,也不会出现类似日式通缩,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将本国货币大幅升值200%(1985至94年日圆除外)。或者可以说,我们已重新进入滞胀期,类似1966至71年美国。短期而言,市场对主权债券违约的忧虑下降,私人银行将取代中央银行成为债券大买家。中国政府为冷却GDP高速增长(10%或以上),进一步抽紧银根在所难免,令A股短期仍难大升,但目前已在蓄势中,各位可利用这段日子吸纳更多国企、红筹及内房股。我们正进入低通胀、低GDP增长的时代,只有个别股份能有出色表现,其余皆进入牛皮市。‘发达容易,吃饭艰难’的日子重临也!

    楼价极受政策影响

    Follow the market, and keep a close eye on your stocks。上述投资法正取代价值投资法。葛拉罕的著作Security Analysis在1934年出版,至今已卖出超过一百万册。另一本较浅显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在1949年出版,而巴菲特在1950年毕业,那段日子大部分美股仍十分便宜。不过,踏入2000年,过去十年内有五年平均P/E超过四十倍,在P/E如此高的环境下再用价值投资法,成绩难以理想(过去十年道指并没有多少升幅)。2010年起美国在如此高负债下,前景令人担心。1960年代美国每增加1美元新贷款,可令GDP增加1美元;但到2009年,每增加1美元新贷款,对GDP已无甚影响。美国到了负债饱和点(debt saturation),即美国政府已不能通过增加负债去刺激GDP增长,情况同1990年起的日本相似。过去一百年,美国楼价大部分日子升幅只是略高于通胀,只有1996至2006年楼价才狂升,然后泡沫爆破。

    如果参考德国例子,楼价上升并非必然。从1977年至今,德国房价平均只上升60%,同期人均收入上升三倍,即德国房价平均每年只上涨1%。2006及07 年我老曹出售在英国的住房投资,曾经打算投资德国柏林,2006年起便收集及研究该国资料:一、德国每年有二十五万套新公寓完工,是拥有最详尽建屋规划的国家之一。二、德国实行‘先存后贷’合同储蓄计划,即买房者先存入房价50%才获贷款,固定利率年期平均十一年半,即如你决定买房,可以先行存款,直到存款相当于房价50%便可买房;存款是固定利率,贷款也是固定利率,没有变化。三、只有42%家庭拥有自住物业,其余58%租房(年轻人77%租房),由于供应充足,房价平均每年只升1%,置业只作为自住,不能博资产升值。四、可以‘自建房’及‘合作建房’,即一批人加起来向政府买地自行兴建,完成后‘分房’,又或一幢大厦业主合作将它重建然后‘分房’。地产商所订房价如超出‘合理房价20%’便构成违法行为,可告上法庭,不但罚款,而且负刑事责任。五、物业交易政府抽1%到1.5%不动产税、3.5%交易税;如有利润抽15%盈利税,租金收入抽25%利得税,房屋管理、维修费用由业主负责。

    德国的楼市情况,证明房价极受政策影响,而非其他因素。政府完全有能力阻止楼价上升(甚至推倒楼价,例如1997年特区政府的八万五房屋政策);反之,政府却没有能力阻止楼价回落(例如日本)。反观股票市场,永远充满机会。

    美楼按息率势上调

    2006年美国住房高潮至今,楼价已回落约30%。2007年下半年政府通过大幅减息制造虚假需求,去年3月又通过资金泛滥去支持楼价。虽然如此,仍有五百万间房屋被接管,而且有25%业主资不抵债,未来三至五年将再有五百万间房屋被接管。上述情况大大影响经济复苏速度,因为没有楼价支持的经济复苏并不长久。最近三个月,美国新屋及二手楼的销情又再慢下来,担心去年美国楼价回升的需求主要来自政府提供8000美元税务优惠,一旦停止,楼市回复死气沉沉。至于联储局购入按揭证券至今年3月底结束,估计4月1日后,楼按利率将上调。

    政府鼓励市民置业是否良策?这在国际间已引起争论。过去日本政府一直鼓励置业,1990年超过70%日本家庭拥有自住物业,但过去二十年日本楼价下跌 70%,使日本人消费下降、企业投资减少。1997年8月香港小业主人数超过一百万,当楼价自1997年8月急跌至2003年7月,这一百万小业主亦怯于消费,使香港经济出现不景气。直至2003年7月中央政府批准内地人来港自由行消费,而且2003年9月特区政府推出‘孙九招’,用勾地表代替定期拍卖土地,加上美股自2002年10月起上升、美元利率下降到只有1厘等因素加起来,本港楼价才止跌回升,至今升幅130%左右(豪宅升幅更达200%)。

    负利率时代重临中国

    在1914年前的英国金本位时代,英国年通胀率介乎负数到6%。1971年8月美国脱离金本位后,美国最高通胀率曾达14%,2008至09年则一度出现负数。经济学家认为,最佳的年通胀率是2%到4%。过去贝南奇曾订下目标通胀率2%,认为通胀率一旦低于2%对经济不利,一旦高于4%又担心通胀失控。

    人行决定中国CPI升幅接近3%才加息。内地2月份CPI较去年同期上升2.7%,是十八个月内首次CPI升幅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即负利率时代重临中国!情况有点类似2007年。内地2月份CPI升幅,其实有季节因素在内。受天气影响,中国通胀高潮估计在今年6、7月出现。换言之,人民币加息最大可能性在年中出现。

    回顾1971年起美元同黄金脱钩后,七十年代危机是因为恶性通胀,引致1981年美元利率曾狂升至22厘;其后所有危机都同资产膨胀有关,而非同通货膨胀(CPI大幅上升)有关。回看日本八十年代至今经济盛衰的成因:一、过分依赖出口市场去消化本身的过剩生产力;二、出口赚回来的钱变成储蓄而产生大量资金,产生货币升值预期,吸引外资流入,推动本国资产价格上升而产生泡沫;三、泡沫爆破使人民消费下降,企业投资减少而引发衰退。

    金管局新任总裁陈德霖在去年12月举办之‘香港经济峰会2010’中指出,近代社会最大风险不再是通胀,而是资产膨胀,例如1997年、2000 年、 2007年危机的产生,都同资产膨胀有关。1985年至1990年日本的情况告诉大家──货币升值与加息并不能阻止资产膨胀出现,抽紧银根则有点用,例如去年8月人行已开始抽紧银根,去年11月开始本港金管局亦从市场抽走资金,而美国今年4月1日开始加入。

    任何事物都有循环周期,CPI也不例外。1994年起日本是OECD中最先进入CPI稳定或回落期的国家,但2010年日本物价反较1994年那年低。 2008年起,美国同欧洲也进入CPI稳定期,战后长达六十多年的西方国家CPI大升期结束,原因是大量银行倒闭,债券出现无法履行合约,例如通用汽车、房利美、房贷美及不少大企业皆无法清还负债,使过千亿计美元资产突然消失。去年美国家庭负债较08年下跌1.7%,是1945年以来首次。去年第四季美国人储蓄率4%,估计将进一步上升。美国是否步入通缩期?

    美国领导全球地位动摇

    过去一百年是美国领导整个工业化国家的时代,最先是创新科技,1966年起是排山倒海的信贷扩张、美元泛滥全球,直到2007年次按危机爆发。 2009年再一次美元泛滥,但这一次只能刺激全球股市上升。看来,美国领导全球工业国的地位已出现动摇,过去英、美两国消耗全球70%储蓄的时代亦开始结束。

    如果你在1950年前后出生,恭喜你成为战后最受惠一代(尤其在香港生活,既没有战乱,也没有天灾)。如果你在1970年前后出生,叫做‘X’一代,你有愉快童年及接受高深教育的机会,但到社会做事却灾难处处,包括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科网股泡沫爆破、2007年次按危机。如果你在1990年前后出生,则面对香港人口老化问题及1950年前后出生一代步入退休期,愈来愈多港人超过六十五岁,香港高薪职位愈来愈少(2010年全港只有九万个年薪100万元或以上的职位),90年前后出生的你恐怕将成为‘迷失世代’。而1950年前后出生者,则正在研究退休后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

    沃尔玛前主席Sam Walton的成功,是找出如何将美国消费者由市区引向郊区;到今天,美国人已习惯到近郊的沃尔玛大包小包购物。1980年(当时沃尔玛已上市十年)如果你投资1万美元在沃尔玛,三十年后今天市值高达350万美元,平均每年上升22%,原因是Sam Walton看到美国人消费习惯改变。同样情况,在1980年如你投资1万美元在Nike,今天市值100万美元。还有星巴克、FedEx、UPS、 eBay、Google……。

    找出中国的明日之‘升’

    连美国如此成熟的经济,发达机会仍然如此多,年轻的香港人怎么认为香港未来没有机会?只要找出一种新的处事方法,你便可能发展出中国的沃尔玛;找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你可能发展出中国的星巴克;又或者带来新的事业,例如中国的联邦快递、UPS、eBay、Google。顾客永远是皇帝,最重要是如何能更好地服务他们。例如Apple推出手机,使该股股价五年内上升435%。如果你2002年7月投资Marvel,该公司日后竟能将漫画变成大电影,包括 Spiderman、X-Men、Iron Man,而投资5万美元在其身上,日后被迪士尼收购,将可收回81.4万美元,上升十五点三倍!今天的投资策略便是买入这类高增长股,然后看住它日渐长大(万一事与愿违,便止蚀离场)!而不是买‘过气明星股’。投资是买未来,不是买过去。名气愈大的股份,愈没有投资价值。

    据2009年美国统计数字,拥有财富超过10亿美元或以上的家庭,去年财产总值升54%;至于财富少于100万美元的家庭,去年财产总值只升5.8%。因拥有10亿美元或以上者主力投资股票,而财产不足100万美元者主力仍在自住物业,但去年美国住宅楼价续跌。资本主义制度虽然使GDP增长率较社会主义快,但最大受惠者一定是富人而非普通人。发达容易、吃饭艰难。如果1986年3月13日微软上市时(当时每股21美元)买入一千股(21000美元),经过六次拆细,今天已拥有1400万美元财富,升值七百四十六倍;如在思科上市时投资10000美元,今天值992万美元;如在2004年5月投资Priceline.com,至今升值802%;如在2003年3月投资Quality Systems,至今升值1185%;2002年6月投资Marvel,至今升值1388%,还有Apple、eBay、腾讯、比亚迪……。

    由1967年出社会做事开始,过去四十多年我老曹错过的发达机会较掌握到的更多。例如金价由35美元升至850美元、楼价由67元一呎升到12000元一呎、恒生指数由100点(因1970年1月才有恒指)升上32000点;1999年油价由10美元一桶升上147美元……东莞地皮由1995年的3万元人民币一亩,升到今天300万元人民币一亩!在正确时刻正确地点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 at the right place, in the right time!),便可发达!2007年10月亦有人通过抛空美国金融股,到2008年底在一年内赚进几十亿美元。换言之,任何时刻都有发达机会。今时今日一个大学生想找一份月入12000元的工作却十分困难,今天如此,十年前也如此。四十多年前我老曹刚离开学校时,作为一位英文中学毕业生,想找一份300元月薪的工作,一样十分困难。

    三十岁前属示威抗议主力

    1970至99年,在六十七个国家中发生的80%公民与政府冲击中,有60%的示威人口都是三十岁或以下。上述数字证明不是‘80后’有问题,而是 ‘30岁前’有问题,即三十岁或以下的年轻人,无论在过去或现在、在什么国家,都是对社会现状不满的主力。‘50前后’一代在七十年代那时,何尝不是走上街头要求 ‘中文合法化、反贪污捉葛柏、支持元州仔渔民上岸、反对政府发展沙田新市镇……。’七十年代示威抗议的年轻一代,今天已成为香港建制派的中坚分子,反过来指摘‘80后’?!这情况有如‘婆媳问题’,做婆婆的经常对儿子的老婆挑挑剔剔,做媳妇的也对婆婆看不顺眼;直到媳妇自己做了婆婆后,又会对自己儿子的老婆同样挑剔。七十年代我们是青年,曾对社会现状不满而示威抗议。今天我们成为建制派的一分子,面对青年人对今天社会现状不满而示威,为何不同情他们,反而指责他们?今天我们都做了别人的婆婆,为何挑剔自己的媳妇?难道我们忘记了自己做人媳妇很艰难的日子?

    全球只有2%的人口懂得如何建立财富,其余98%的人口皆不擅理财,形成整个社会气氛对有钱人存有敌意。例如富人被政府抽最多的税,却成为政客经常攻击的目标,连平民也憎人富贵;经济下沉时,损失最大的是富人,但社会反而认为富人应负担更多更多。财富招人妒,因此财不可露眼。千万不可夸富,保持低调乃最佳策略。财富累积慢如蜗牛,失去易如反掌。
     
  8. 转贴

    曹仁超:避热趋冷 投资之道

    4月6日,周二。

    复活节刚过,我老曹正好利用假期整理一下手上资料,顺便纠正一下大部分人的谬论,证明所谓‘投资专家’的推介成绩如何。

    过去十三年投资专家大力推介的大热门股,原来都跑输大市,持有十三年仍有亏损;反之,1997年很少人留意的江西铜业(358)、青岛啤酒(168),尤其是海螺水泥(914),升幅却极之惊人。我老曹在此提点大家──不要追热门股,今天的冷门股才可能是未来十年升幅极大的股份。

    美元调整后将恢复强势

    去年12月开始,投资大方向是在美元强势下就商品、黄金、债券、股票及房地产等制定投资策略。去年12月我老曹提议减持商品、黄金及债券,至于股票则是‘Buy on dip’,并估计恒指在19000点至23000点之间上下波动。上月美国通过医疗改革方案,长期不利美元,上述影响应长达未来几个世纪;最近外汇市场把握上述机会压一压美汇,但相信美元很快又再恢复强势。

    过去十年,真正出现牛市的是天然资源及新兴市场(例如金砖四国);OECD国家股市由日本、美国到欧洲,都只是波动市,没有出现真正牛市。今天连天然资源价格也不便宜,新兴市场股票也一样。经过去年反弹后,由于巴西及俄罗斯过分依赖天然资源,相信其股市已先见顶;中国逐渐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印度股市也不便宜。2009年起最大改变是中国由出口大国改为消费大国,去年美国人消费10万亿美元、中国人消费1.75万亿美元,未来十年中国人消费每年可上升20%,形成电视机、电子消费品、汽车、房屋等需求十分殷切。可惜这类股份目前P/E已太太太太高矣。

    去年股市上升,是中、美、英、日及更多国家央行大合奏,齐齐向金融市场注资的结果,促成股市狂升。今年4月又如何?经过2007-08年狂泻,以及去年3月至今年3月大升后,相信道指也由狂跌暴升期重返平淡无奇期。

    4月宜停一停、抖一抖
    食有时,睡有时。去年3月通街都是便宜货可捡,今年3月能够买得到手的股份已不多。我老曹认为,超过三分之二的股票已昂贵,余下三分之一或多或少有些缺点。4月或者是停一停、抖一抖的日子。

    许多人都希望学习投资技巧,不少人更开班授徒。其实,要做投资明星,适当培圳是必需的,其余则讲天分。每年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有多少人毕业?但有多少个周润发、刘德华?二、三十岁的人或者需要培训学习投资技巧,但五、六十岁后的成功投资者,其买卖方式许多时同他的生活态度接近,一切皆如此自然,而非看什么走势。

    中国自1979年取得美国最惠国地位,人民币1994年同美元挂钩……。可以讲,中美关系愈来愈密切。自2007年10月开始美国出现次按危机,2008年中国大量工人失去职位,同年11月中国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方案,到2010年1月中国同东盟互订自由贸易协议;换言之,自2009年开始,中美关系又开始疏离。去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今年美国向台湾售武、奥巴马接见达赖喇嘛,以及Google退出中国、人民币汇价之争等等等等,中美经历三十年良好关系后,目前又进入疏离期。中国能否不再依赖美国市场为GDP提供增长动力,改为依赖内需及新兴市场(例如东盟)?目前仍然言之过早。

    中国仍有十多年繁荣期

    外国评论员认为,中国目前经济情况类似1920年代美国或1980年代日本;利用偏低汇价及高速城市化,令GDP高速增长,最终引发1929年华尔街危机或1990年日股熊市。有意见认为2007年是A股高峰期,到2009年中国房地产狂升已是强弩之末,中国经济进入外强中干期。我老曹不同意上述分析,因目前中国经济只是类似1980年代香港的经济转型,由依赖出口转为依赖消费,应该还有十多年经济繁荣期。

    日本房地产早在1960年代已开始快速上涨,迎来战后第一轮繁荣期,到1985年日本房地产市场已经历了两轮繁荣期,然后进入第三次繁荣期。反观中国房地产大规模市场化1998年才开始,即使把1980年至1998年那次也算进来,也只是进入第二轮繁荣期。

    1985年至1994年日元升值200%,2005年至2007年人民币只升值22%。1985年日本人均收入相当于当年美国人63.8%,1987年已超过美国,1994年更达美国人均收入的一点五倍(来自日元升值);反之,2009年中国人均收入只等于美国人10%,在可见的将来也不可能超过美国。然而,今天中国楼市确有泡沫存在,如不好好化解,必然影响经济健康,一如1981年香港,但绝非1990年的日本。

    股市升跌关系货币供应而非利率

    常记‘三R’理论──即Right time, Right place, Right thing。例如2000年买金,2003年买豪宅,2009年进军资源股、内房股、内银股。

    2001年上半年我老曹曾批评那些‘银行加息股市跌,银行减息股市升’的理论,因事实并非如此。例如2001年1月至03年6月美国减息,美股到2002年10月才上升,港股到2003年4月才上升。2004年7月起美国一直加息至07年初,美股同港股在这段日子却大升。2007年9月美元开始减息至08年12月,美股却一直下跌至09年3月。上述事实粉碎了‘银行加息股市跌,银行减息股市升’论!

    到今年又有人在电视台上说‘加息股市才上升,减息令股市下跌!’有时真的被这些‘财经演员’激死!

    其实,答案早在1973年出版的 The Stock Market: Theories and Evidence一书内,该书由芝加哥大学教授James H. Lorie联同另一位芝大副教授Mary T.Hamilton所撰。两位教授分析过去一百年美股表现后,结论是货币供应改变而非利率升降,才是影响股市升降的真正原因。由放松货币供应到股市上升,其时差可以从零到二十一个月,平均是八点八个月。反之,由收紧货币供应到股市下跌,其时差由零到十一个月,平均六个月。1929年9月华尔街发生危机后,联储局要到1932年3月才开始放宽银根,使道指到1932年6月才止跌回升,即使1929年9月至1932年利率不断下降。到1936年7月,联储局又再抽紧银根,到1937年3月股市又回落。联储局到1937年12月再放宽银根,美股到1938年5月才止跌回升。

    滥发货币未必触发CPI上升

    不过,这次贝南奇在2007年9月已开始放宽银根,为何美股要到2009年3月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才上升,时差竟达十八个月?The StockMarket一书不是认为:一、利率升降不能影响股市升降;二、货币供应改变可令股市升降吗?2001年9月日本政府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为何日股并没有止跌回升?另一位作家David Durand在Growth Stocks and the PetersburgParadox一书中认为:股价除了受货币政策影响外,更受P/E及纯利增长率影响。在高P/E及企业纯利增长回落期,即使增加货币供应也不能改变股市方向,上述便可解释2001年日本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却未能令日股上升的理由,以及2007年9月联储局虽然立即放宽银根,股市也只升多两个月便大幅回落的理由,因为2007年10月股市P/E太高及企业纯利进入回落期,使放宽货币政策失去效用。

    事实上,在高利率期一样可以出现经济泡沫,例如1970年代;在低利率期一样可以没有经济泡沫,例如三十年代的美国。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令股市上升,必须有以下条件配合才可︰A.股市处于较低P/E水平;B. 企业在可见的将来纯利进入上升期。在两大条件配合下放宽银根,股市才可止跌回升。

    许多人担心美国货币供应大升后迟早引发通胀(指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不少人更以1970至80年金价由35美元升上850美元作为蓝本。1979年底雪茄伏上台,到1981年把利率抽升到CPI升幅之上2厘,才成功地控制住美国通胀率。七十年代美国的经验使人们认为︰政府增加货币供应必然引发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利率必须维持高于CPI升幅2厘才能压制通胀率。上述又是以偏概全的观念,因为在五、六十年代美国政府一样滥发货币,却没有引发CPI大幅上升。

    另一以偏概全的观念是︰增加货币供应必然造成资产泡沫,例子如1985至89年日本以及2005年8月至07年10月的中国。真的吗?但2001年日本政府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为何没有引发另一场资产泡沫?2007年12月美国政府大量增加货币供应,亦没有带来资产泡沫。

    货币流速影响更大

    通货膨胀其实是指流通货币增加,而非指消费物价指数上升。1914年联储局未成立前,美国实行金本位,理论上应该没有通胀,但1913年前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仍有升有跌。美国联储局成立后,理论上今后应没有通缩,各位又如何解释1930年至1939年的通缩?事实上,政府增加货币供应,上述货币如用作购买黄金则使金价升,如购买商品则使商品价升,如买物业则楼价升。在新兴国家,由于不少人仍需要多买食物、衣服等必需品,货币供应一旦增加,CPI也必然上升。反之,在发达国家,新增货币极少用作增加购买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因此即使货币供应大升,CPI升幅仍极之有限,例如去年3月起美国新增货币便主要用作购买股票。较货币供应影响力更大的是货币流速(即金钱从甲手里流向乙,再流向丙……),上述对CPI的影响力大于货币供应。货币流速又往往受资产价格升降影响,例如1997年8月至2003年4月香港因楼价回落令香港货币流速大减,继而引发通缩。

    成功在于决策与坚持

    收到一位年轻读者来信。他自认读书成绩不好,但对财经兴趣十分大,每天花六小时或以上看财经节目、听财经电台及看财经报纸,并希望我老曹收他为徒。这位年轻人所犯的错误就是太注意财经新闻(Too much attention given to FinancialMedia),我老曹以此为职业才须如此。作为一般投资者,每天花三十分钟注意财经新闻已经足够。成功的投资在于‘决策’与‘坚持’,例如2009年3月港股出现一浪高于一浪后,你有没有买股票后一直坚持,直到趋势改变为止?每天花六小时看财经相关电视节目或听电台或看报纸,反会使自己心情十五十六,无法坚持下去。卖出甲股(因有利可图)买入乙股,最后留下的投资全部都是蚀本货;当股市开始下跌时,由于不肯止蚀使亏损日渐扩大,此乃80%投资者常犯错误。割掉亏损、留下赚钱项目,是投资入门的第一步,但多少人做得到?‘追落后’乃投资者常犯错误,但对‘under perform’的股份overconfidence,却是人之常情也。
     
  9. 转贴

    曹仁超: 美暗中采取【资产目标】政策

    4月11日,周日。

    今年首季恒指跌4.1%、国企指数跌6.1%;1月底恒指曾较去年11月高点回落14%,之后才回升,主因是去年8月开始人行逐渐收紧银根。虽然美股继续创新高,带动恒指2、3月份回升,却未能刺激恒指创新高。进入第二季度,人行是否会继续收紧银根?由于担心内地第二季度CPI升幅可能达5%,估计人行由去年8月开始的货币政策维持不变,意味第二季度恒指没有有能力摆脱波动市。

    国情不同政策各异

    美国联储局的政策,可能已暗地里由过去的「通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ing)改为「资产目标」(Asset targeting),即美国房地产一天未止跌回升,宽松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中国依赖出口,故通胀对中国经济不利;美国依赖消费,故楼价上升对经济有利。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因此政策也有异。香港股市夹在两者之间,不知如何是好。请不要忘记大方向,即2008年起美国已进入去杠杆化时期!

    今时今日作为投资者,变得多疑是无可厚非,过去有多少次自己的资本被牢牢套住?例如1997年8月、2000年3月、2007年10月……。上周美国十年期zf债券孳息率由2008年12月的2.05厘升至4厘,证明债券熊市已于今年1月中开始(美债牛市1981年中开始、美股牛市1982年8月才开始;美股熊市2007年10月开始、美债熊市2008年12月才开始)。债券同股市方向不一定相同,例如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方向相同,是因为美国经济由高通胀期走向低通胀期,此因素对两者皆有利。2009年起美债进入熊市,因人们发现美国zf未来无法削减开支,美国zf正透过增加负债去刺激经济,上述举措对股市有利、对债市不利。如zf印刷2万亿美元钞票,可引发恶性通胀;反之,如zf只增加2万亿美元借贷,只会推高长债息率,情况有如九十年代开始的日本。不过,2008年起美国家庭开始减债,由2007年负债占收入96%降至2008年的94%。美国人的储蓄率由2007年初0.1%一度升到去年5月的6.7%,然后回落到今年2月的3.1%,估计未来将上升至7%至11%。

    1997年中,我老曹认为香港黄金三十年(1967年至1997年)面临结束;但至今仍有不少人反对上述看法,尤其在2000年及2007年这两年。十三年过去了,约60%投资者手上的投资项目仍未重返1997年8月水平(未计通胀)。在黄金三十年投资,可以讲连盲目的投资者都能赚到钱(分别只在多与少)。但过去十三年,在投资市场赚到钱的人渐少(约占40%)、蚀本者多(约占60%),类似情况仍会维持多三五七年。过去十三年中,只有1998年中至2000年3月科网股热潮、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资产升值潮及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炒复苏概念才容易赚钱。经济变得如此杂乱无章,赢家自然稀少。

    自2000年起中国本土资源已无法满足出口需求,成为全球资源的大买家。以铁矿砂为例,全球海运量由2000年四亿五千万吨升到2009年九亿吨,中国所占比重由2000年16%升到2009年70%。今年4月1日起每吨订价110-120美元,较去年升80%到100%,现货价更升至153.6美元一吨(即第三季度订价可能进一步上升);反之,热轧钢每吨售价今年1月仍是530美元。中国面对原材料涨价但制成品售价升幅不大的困扰,钢铁厂边际利润收窄。上述不是钢铁厂独有的问题,铝厂亦早已面对。

    中国贸盈进入收窄期

    至于轻工业制品厂更为严重。例如2000年我老曹购买一部五十二吋Plasma超薄电视机,去年因老化而须更换。相同牌子,功能多了许多,但售价由2000年12万元跌至去年2.8万元(同样在日本制造)。我老曹相信,中国制造业的美好时光早在2007年之前已结束。2009年起中国zf希望透过房产、金融、消费等内需推动经济复苏,可维持多久(香港共维持了十二年)?中国能否由一个「生产者」转为「消费者」?

    大家请记住,中国仍有六亿农民每月收入少于300元人民币。美国68%家庭是中产阶级,中国中产阶级人口却不足6.8%。中国的出口优势不是人民币汇价偏低,而是工资仍低。但在一孩政策下,廉价劳工成本的优势已进入退潮期,内地十八岁至三十岁人口供应量正在减少;上述情况1981年也曾在香港出现过。换言之,中国开始进入工资急升期,使制成品不得不步台湾、南韩、日本等地区后尘,由劳工密集型走向资本密集型。内地劳工密集行业只有移向低劳工成本的国家如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及印度等。未来中国外贸盈余将进入收窄期。

    美国2010/11年度财政赤字估计高达1.6万亿美元,相等于GDP 12%(未来十年达9万亿美元)。去年美国人税后净收入较08年少3.7%,连续两年下跌。美国人重拾早已遗忘的储蓄习惯,故此低利率时代维持的日子应较大部分人估计长,因美国需要低美元汇价去刺激出口。1980年里根上台后,通过减税刺激美国人借钱消费;到2010年美国已负债累累,美国人被要求重新努力工作,奥巴马希望未来五年美国出口额上升一倍。美汇指数自2001年7月6日121点跌至2008年3月21日70.69(目前80.76),已为出口提供有利环境。面对中国消费市场正以年率14%速度上升,如人民币按年升值5%,美国出口情况更为乐观。

    美国自从1937年采用凯恩斯理论后,便渐渐养成了先花未来钱的习惯。虽然美国经济已是全球第一,但消费更劲,进入1970年变得入不敷支。过去四十年美国差不多年年财政赤字及贸易赤字,以前曾赖日圆偏低,今天则赖人民币偏低,真正理由是美国人从出世那天开始已学会先花未来钱,然后申请破产。美国3月份共有十四万九千二百六十八人申请破产,较2月份升34%,较去年同期升23%,是2005年美国修改《破产法》(Bankruptcy Code Chapter 13)以来最多。在美国申请破产太容易,是造成巨大贸易赤字的原因。不同的民族性格,形成两国贸易差距不断扩大。

    1997年8月起投资策略是「有胆博没有胆」,例如1998年9月、2003年4月、2008年11月……这段日子可维持多久?还是不知道,因为愈来愈多的人掌握了其中的窍门。

    大部分股市评论员已沦为fortune-teller(算命佬),言论大都模棱两可,缺乏真知灼见。他们每天看茶杯里的「茶叶」,然后决定后市点看,第二天又忘记自己昨天曾说过什么,人人都在胡言乱语。去年12月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公众人士对股市评论员信赖程度排名「尾二」(只略高于风水师),实在令评股业者汗颜。以高盛为例,去年每股获利22.13美元,较2008年4.47美元上升395%.而税前利润87%来自炒卖(trading);2010年又如何?连大企业利润都过分依赖炒卖,变成可预测性甚低。

    15世纪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获南美土著Atahualpa族礼待,获赠黄金与白银。哥伦布回国后,西班牙派出战船攻打当地土人抢夺金银,一年内西班牙利用一百五十四艘船每艘载回超过二百吨黄金或白银,相等于整个欧洲过去开采量的五倍。西班牙突然富甲天下,便购买意大利时装、法国工艺品、亚洲的香料及瓷器,并兴建大量别墅、建立极之瑰丽的大教堂及最大的海军舰队。在如此挥霍下,西班牙当时通胀率竟达400%(黄金在西班牙有如贱泥)。不出五十年,从南美洲抢回来的金银用得九九十十,法国因售卖工艺品给西班牙而日渐强大起来,西班牙进入没落期。

    由于法国变得强大,路易十四穷侈极欲,兴建华丽的宫殿;路易十五更派兵参与美国内战,协助打败英军,使美国独立;到路易十六法国变得民不聊生,引发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成为新贵。最后,法军给英国与普鲁士(后来的德国)组成的联军打败,英国海上称霸,普鲁士则在欧洲称雄。

    「神的眼泪」应该珍惜

    不过,一山不能藏二虎,进入二十世纪,英德两国之争引发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两场仗都是英国战胜,但英国也由此国力日衰,霸主地位由美国取代,欧洲陆上称雄者则为苏联。1989年柏林围墙倒下,苏联解体,全球变成美国一国独大。德国经历两次大战后,不以武力去建立欧洲共同体,也日渐强大起来。

    中国饱受列强百年侵略,到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进入大国崛起时期。五百年西,五百年东。15世纪初由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的西方经济繁荣期,至2000年美国科网股泡沫爆破,是否告一段落?中国由明朝开始由盛而衰,到1978年是否进入冒起期?

    至于黄金,一如Atahualpa族所说,乃「神的眼泪」凝固而成,拥有后如不好好珍惜,将是诅咒多于欢乐。美国一度是拥有最多黄金之国,但60年代开始日渐流失;1971年8月起美元不再兑换黄金后,美元在四十年内失去96%购买力,过去四十年所谓「资产升值」,其实是美元购买力下降的结果。反之,德国同中国手上黄金则日渐增加。

    过去美元购买力下跌速度如何?以寄一封信为例,1960年在美国要邮票3美仙,1990年要25美仙,现在则要45美仙,即费用上升十五倍。再以美国房屋为例,1970年2.66万美元一间,1980年7.66万美元,现在26.66万美元一间,1970年至今升值十倍(香港1970年至今楼价上升三十倍)。美元购买力自1970年起以每年3%速度流失(70年代较快,80年起已降至每年2%)。

    道指自去年3月起出现连续十三个月上升,代表美国企业未来三至九个月情况较去年好,但这只是告诉大家2010年没有Double Dip,而非另一繁荣期开始。两年期TIPS(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只有1.56厘,较08年6月的2.92厘进一步回落,OECD 三十个国家2月份平均核心通胀率只有1.5%。美国CPI估计将进一步回落至0.3%,欧元区则为0.2%,因为我们已进入「低利率、低通胀率、低GDP增长率、高失业率」,即所谓「三低一高」时代。

    美股投资风险大幅提升

    美国GDP由1960年5210亿美元升至2009年14.2万亿美元,过去五十年美国表现的确出色,未来又如何?是否会一如1990年起的日本,进入每年GDP只有1%到2%增长期?美国就业人口由1960年少于六千万,到2009年一亿五千万(仍有一千六百万人失业)。过去五十年生产力的提升,使美国未来在创造职位方面愈来愈困难,因为今天服务业已占美国GDP 78.2%。美股经过去年3月至今上升,未来投资风险已大幅提升,回报率则大减。

    1982年8月道指P/E只有六倍,2000年3月升至四十三倍,结束美股牛市。虽然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道指上升,但P/E最高时也只有二十八倍,2009年3月一度降至十五倍,然后反弹到2010年4月的二十二倍。如参考1966年至1982年大调整市,美股完成反弹后,应再反复回落至2015至2020年才完成调整。未来五至十年美国进入「三低一高」时代,美股则进入低P/E时代。

    1982年至2007年的香港经济转型期有美股大牛市配合;反之,2009年起的中国经济转型期,却须面对美国进入去杠杆化时代。因此,中国经济转型较香港艰辛许多。

    历史证明,恒指平均P/E在十八倍至二十二倍结束牛市机会很大,平均P/E在八倍至十二倍则结束熊市机会很大。因此,历来便有十八倍P/E减持论(即恒指P/E一旦高出十八倍便分段减持)及十二倍P/E增持论(即恒指P/E一旦低于十二倍便逐步增持)。
     
  10. 老曹似乎观点大变啊,之前对中国非常乐观,但现在却担心中国转型艰难!
     
  11. 曹仁超: 美股随时跌一成

    4月18日,周日。

    2007年10月我老曹持70%现金、30%股票,因为担心熊市出现。到2008年年底已变成90%现金、10%股票。不是我老曹在2008年减持股票,而是手上30%股票市值下跌达三分二的结果。去年年初我老曹增持股票,重返70%现金、30%股票水平。由9月起我老曹又再减持股票,理由是2009年年初30%股票已升值一倍,令比重上升至45%股票、55%现金。目前比例是85%现金、15%股票。上述比例只适合六十岁或以上的投资者(因为已步入退休期,投资宜保守)。如恒指重返19000点附近又再改为三七分。这种投资策略叫‘水车法’。即股市低时便增持、股市高时便减持。2007年10月起我老曹决定在股市投资最多占全部资金的30%,理由是自己已进入‘输不起’的年纪。

    投资潮流转为‘稳健’

    根据CBOE股票Put/Call Ratio,美股已进入自2000年以来最乐观水平。标普五百只股份中,有三百零一只出现五十二周新高。上述是极其危险的讯号,又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可能由上周五开始。美股随时有10%或以上的下调幅度。

    上周道指已升穿11000点;相反,恒生指数仍未升穿去年11月高位,二者背驰已有六个月,时间如此之长过去少见。1997/98年面对亚洲金融风暴,联储局放宽银根,结果引发科网股泡沫。此泡沫爆破加上‘九一一’事件,使联储局进一步放宽银根带来楼市泡沫。此泡沫爆破后,联储局又制造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就是‘政府大量增加开支’,使政府债券泡沫在2009年爆破。2010年面对主权债券危机,未来又如何?

    新加坡主权基金投资策略开始从哈佛式或耶鲁式改变过来,理由是截至2008/09年6月止,哈佛及耶鲁大学的捐献基金投资亏损超过25%,同期美国所有大学平均亏损只有23%。哈佛及耶鲁投资策略主张前瞻;相反,牛津大学捐献基金主张稳健,2008/09年只亏损10%。看来投资潮流由‘前瞻’改为‘稳健’。

    2010年第一季度业绩肯定比2009年同期好,相信第二、三季度也比去年同期好,至于第四季度便不清楚。换言之,第二季度股市仍有条件保持波动市。股市经过一年多上升后,对后市感到忧虑的人逐渐增加,例如近期公布的企业纯利升幅,能否证明过去一年股价上升是‘值得’的?

    恐惧令智者变成愚蠢,只要克服恐惧心理,普通人也可变成智者。

    油价见87美元后又回落,短期看83美元。贪念是资本主义制度运行之本,没有贪念,社会无法进步,因此我们应学习‘贪得其所’,千万不可贪胜不知输。

    中国进入高速铁路化。此一改变使三、四线城市的劳工及廉价土地可以发挥作用,降低中国货的生产成本,使中国进入另一经济繁荣期。上述影响于2010年已开始,短期而言,由去年11月开始的Rotation Model继续,可维持多久则没有人有答案。

    2010年3月份美国女性服装销售按年上升4.2%、男性更上升9.3%、鞋类上升7%。美国企业纯利由2009年第四季回升,估计2010年再升16%。请不要忘记股价走在企业纯利之前,2010年第二季股市表现是反映投资者对2010年第四季度甚至2011年上半年看好,而非过去业绩。

    赚钱四大要诀

    利率方面,今年9月加息机会只有35.3%、11月加息机会65.6%、12月加息机会77.6%。最大可能性到2011年才加息。市场如潮汐有涨退时间,利率亦一样。如何捕捉涨退时间表便要高度技巧。如何趋吉避凶?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因为大部分分析员都是估错方向。上市的股票中,80%没有长期持有价值,尤其是‘当炒股’,一旦热潮过去,这类‘当炒股’通常都跌个四脚朝天,例如2000年的科网股及2007年的金融股。

    1985年至1994年日本政府在汇率政策上的做法,使日本经济进入二十年艰辛岁月,已成为各国央行的警戒。未来再没有一个国家央行有胆量把本国货币作如此大幅升值。

    一、赚钱容易,蚀本难。买入一只股票,它上升15%至20%后便可以不理,让利润往前跑;反之,买入一只股票后回落15%至20%便应止蚀,但大部分投资者做不到。因为止蚀较赚钱难许多倍。
    二、赚钱不因本大,本大反而不易赚钱。
    三、买卖次数少一点,每次利润多一点。赌场不怕‘磨烂席’、只怕塘边鹤。看准机会一次性大大地赚它一笔,而非每天在经纪行内炒出炒入。
    四、凭感情或直觉猜测买卖迟早出事。请建立一个投资系统。一如今天的卫星导航系统,连七四七飞机在雷电交加的晚上仍可安全降落。在股市内此系统叫追随趋势。请停止猜顶或估底,当趋势形成时加入,完成时退出。趋势才是你最好的朋友。不要盲目相信什么大行报告,记住Too good to be True!好的投资通常十分简单、直接、易明及有事实做支持,含糊、扭曲或令人困扰的项目,通常都暗藏杀机。

    09年11月起,香港进入拣股不炒市期。货币供应增加刺激股价短期大升,只是供求改变。股票长期是评估机器,即股价最终是由企业纯利决定。短期股价上升如果企业盈利追不上,最终股价仍会回落。因此由货币供应上升所造成的股价、楼价或金价上升,称为资产泡沫。

    美国于1913年成立联储局后,美国政府创造货币的能力仍受黄金储备限制,到1971年8月美元与黄金脱钩,联储局创造货币的能力才变成无限大。此乃过去四十年美国资产泡沫接二连三出现的底因,例如七十年代的黄金泡沫、八十年代的股市泡沫、九十年代的科网股泡沫、2000年的美国房地产泡沫……。

    石油界料美国衰退完结

    由1971年起,每当美国面对经济衰退,政府便增加货币供应令经济再度繁荣起来,例如1974年货币供应大增后,经济便强而有力地上升,但1982年那次作用已不及1974年,1990年那次又弱一点,2002年那次甚至连失业率也无法大幅改善(只能增加就业率1.9%,而过去几次是8.8%)。2008年这次更加乏善可陈。美国须增加更多货币供应,才能刺激GDP回升。

    估计2010年全球GDP上升3.5%(OECD国家上升2.3%、新兴工业国上升6.5%)。商品价格经过2009年大升后,2010年进入高价牛皮期,因为在低利率环境下,厂商不惜增加存货。3月份美国存油增加二百九十三万桶,至三亿五千四百二十万桶,较五年平均数多6.5%,每天燃油消耗少1.6%,只有一千九百万桶。上述消息应不利油价,但却见87美元(即2008年10月以来新高),表明石油界估计未来美国没有衰退。低利率和低美元汇价已把衰退赶走,更阻止通缩出现。

    去年年底中国的调整政策出台后,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住宅成交额大幅下降。信贷政策方面,中央是走收紧银根路线。过去一再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二套房和三套房首付比例、利率等。今年1月更强调保障房用地不得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70%(即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供应量获保障)。

    房价已成为内地最热门话题,SOHO中国(410)董事长潘石屹认为,中国住宅市场已存在泡沫,理由是土地供应不足。中国建房不缺人、钢材和水泥,但缺地,只要政府增加土地供应便行。

    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不认为中国房地产有泡沫,一、经济高速增长;二、个人收入进入提速期;三、中国大城市本质上土地都不够,加上地积比率只有二点五倍(香港住宅是九倍,写字楼十五倍);四、中国迅速城镇化,每年增加1%,即一千万人进城;五、在中国买房子首期不少,不像美国次按,买楼首期只需10%(或不用付首期)。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目前部分城市二套房首付比例60%,北京更已实施;加上中国银行有权不贷款给炒楼者。人民银行已有一个诚信系统,一个负面名单系统,各银行可以共享。在中国可以买很多幢房子,但不易获贷款。你有钱可以自己去买,但不要向银行借钱。只有第一间住宅才获首期30%优惠。事后中国银监会发表声明:‘内地第二间住宅首期仍是40%’。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也反驳泡沫论,只是认为现水平内地楼价有点不健康。

    新华社发表文章指出,一个朋友于1989年想买住房。当时每方米1600至1900元人民币,三十八方米少说要6万元人民币。当年一名大学生月入200元人民币,每月储蓄50元人民币已是极限,即要一百年才买得起楼。二十年过去了,大学生收入虽然上升十倍,至每月2000元人民币,但楼价升幅更大。今天大学生即使储一百年钱,仍是买不起房子。

    港人非贫无立锥之地

    1980年本港楼价每方呎1100元,香港大学生初出道之时一样买不起楼,1983年本港楼价回落35%后又如何?今天回望八十年代出身的大学生不少已成为业主,现在香港再次流行‘大学生买不起楼’论。我们要弄清楚‘居住’需要与‘投资’需要。今天香港一般住宅楼仍可用每方呎二十元月租租到,加上约35%港人住廉租屋,香港人并非‘贫无立锥之地’。

    决定是否买楼,应量力而为,每月供款不可超过总收入50%。过去四十年我老曹见过1973/74年楼价回落三分一,1981/82年楼价回落40%,1997年至2003年楼价回落65%。香港楼价已连升七年(2003年下半年至今,小心七只肥牛的故事又重演)。今天买不起楼没有问题,日后供不起楼却是大事。楼价升降由三大因素决定,即人均收入、利率高低及政府政策。过去不少大学教授因为有房屋津贴而决定不买楼,到退休之时才发现自己的退休金买不起一千方呎住宅。

    香港楼价未来展望:一、香港人均收入进入低增长期;二、利率进入有升没有跌期;三、政府勾地政策仍支持楼价。三大因素中有两项不利未来楼价,至于内地楼市展望:一、人均收入进入提速期;二、城市化仍在进行中;三、利率将上升;四、政府房屋政策不明朗。四大因素中只有一项不利未来楼价。

    野村资产管理香港公司认为,内地一线城市物业市场已过热。2月5日至今SE Shang Property Index回落2.8%,而地产股跌10%亦十分多,但内地楼价3月份再升11.7%。楼价上升,地产股回落是不良讯号。投资者宜小心。许多人引用日本例子力证中国楼市泡沫论,忘记了日本政府最大失策是短期让日圆升幅太大(1985年8月至1994年年中,日圆由250日圆兑1美元升至79日圆兑1美元),结果引发通缩。除非中国政府让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升值,才可引发中国房地产出现Boom & Bust,不然的话,内地楼价只是有点不健康而非泡沫。

    上海绿地集团在延安投资72亿元人民币,突显内地房地产加快布局三线城市作为新增长点。

    2009年延安居民人均收入15253元人民币,房价平均每方米3000至4000元人民币,较二线城市西安每方米5800元更便宜。近年能源价格上升为延安制造一大批高收入人群,为延安房地产前景提供有利条件。内地楼市热已旺到延安。
     
  12. 转贴

    曹仁超:各国政府开始“捉曱甴”

    注:曱yuē 甴 yóu ,广州话“蟑螂”的意思,大陆网民戏称“小强”。

    4月25日,周日。

    1998年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吹袭下,长期资本管理出事,联储局急急脚放宽银根。道指由98年9月1日7400点升至2000年1月14日11750点,为时十六个月,升幅57.78%。这次在量化宽松政策下,道指由去年3月6日6469点升到今年4月15日11154点,为时十三个月,升幅72.4%。今次时间上较98年那次短,但升幅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在哪一天、哪一点见顶?只能做事后孔明。

    货币升值方面,可以说最失败的就是日本。1985至94年日元由225兑1美元升至78日元,由于升幅太大,引发日本长期处于通缩。其他如南韩元在1989年开始大幅升值,新台币在1988年开始升值,由于升幅不如日元大,虽然使南韩及台湾九十年代的GDP增长率减慢2-4个百分点,但南韩经济很快便适应过来,保持良好势头,而台湾则差一点点。

    中国应参考韩元升值经验

    货币升值初期引发资金流入,进一步推高泡沫经济,例如1985至89年12月的日本、85年7月至90年2月的台湾,以及85年5月至89年4月的南韩股市。货币升值到了后期,开始对GDP增长率产生影响,可使股市走向低P/E(因经济增长率减慢,无法支持高P/E),例如日股P/E便由1989年接近七十倍走向二十倍。台湾加权指数至今未返回1990年2月高点12495点。反之,南韩在货币升值过程中处理得最好,今天韩股已高于89年4月1015点约70%左右。

    今天中国收支盈余达GDP 20%或以上,国际逼人民币升值压力日大。中国应参考过去日本、台湾、南韩的货币政策,从中吸取经验,制订最适合中国的货币政策。其中最值得学习的对象是南韩,而非台湾及日本。

    事实上,经济循环周期是由中央银行一手造成,这次也不例外。值得注意是,这次美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正在改变:一、长期利率下降期由1980年开始,2008年12月结束。二、个人消费占GDP比重由1980年54.4%,升至2009年占77.9%。未来消费会进一步增加还是减少?三、美国人财富由2007年第三季度的62.59万亿美元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50.37万亿美元,减少20%,相当于一年的GDP,影响又如何?四、1980年美国人负债是个人税后收入的68%、2007年是138%。未来美国人是否会进一步借钱增加消费?拐点是否已出现?

    2008年秋季,次按危机已存在一年,但人们仍心存希望;直到雷曼事件出现,投资者信心才崩溃。量化宽松政策2008年底由殊仔提出,也要到奥巴马上台后在去年3月批准,美股才因此上升。投资毋须先知先觉,但必须即时反应。2007年10月次按危机爆发时,有多少人能作出即时反应?理由是我们常常以为‘Things couldn’t get any worse’,忘记了‘bad, worse, worst’三部曲。许多问题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皆因没有即时处理。

    近年投资变成‘赚快钱’的代名词,而不再是随着企业建工厂生产或提供社会所需服务而慢慢获取盈利。投资变成推高资产价格从中获利的行为,人人惯于追求市场价格短期升值而成为deal-maker、day-trader甚至赌徒,成功上天堂,失败则下地狱。一旦这班‘赌徒’出事,联储局及美国财政部便出面挽救,透过减息及降低美元汇价支撑价格,所动用的公众财富愈来愈多,例如2009年这次已接近天文数字。

    高盛事件未来演变如何?在各国政府调查下,最后发现什么?厨房之内永远不止一只曱甴;各国政府“捉曱甴”行动已经开始。

    十年期美债孳息率由2008年12月18日2.07厘上升至目前接近4厘,升幅近100%,大摩估计短期内可见5.5厘;不过,高盛估计将回落至3.25厘,理由是CPI升幅太小,令利率无法上升(上一次利率上升是2003年,十年期债券息率由3.1厘升到04年4.87厘。再上一次是1998年由4.17厘升到1999年6.78厘)。2009年资金由债市流向股市,情况同2003-04年及1998-99年一样。至于可维持多久?上一次美股一直升至2007年10月,再上一次是2000年3月。最近美国金融股ETF上升轨失守,代表由今年2月开始的美国金融股短期上升告一段落。

    买港楼收租不划算

    今天在香港最不应做的事是买楼收租,理由是美国长债息率自去年起止跌回升!以今天的租金收入(扣除各项开支后)已站于P/E三十三倍。反之,如你在吉隆坡买楼收租,P/E只有十四倍。投资物业最重要的是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十分重要!1990至97年是香港,1997至2007年是英国,2007至2010年是上海、北京及深圳,现在应是吉隆坡。今时今日,在吉隆坡买楼收租回报率6厘;反之,在香港只有2-3厘。以过去经验,买楼收租P/E十五倍左右是合理的,P/E三十三倍代表上升空间有限。

    过去四十年,本港物业租金回报率在P/E十倍以下叫偏低,例如七十年代初期;1982至89年P/E在十倍到十五倍。踏入1991年起,P/E渐升至二十倍以上(虽然偏高,但不表明会立即回落)。到1997年买楼收租P/E升至三十五倍,而今天香港买楼收租P/E三十三倍。过去本港楼价下调日子不出三年(即下跌三年后便上升),但1997年至2003年却跌足六年才复苏,即下调日子在延长。今次如本港楼价下调,担心时间将更长。

    1971年美元同黄金脱钩,引发高通胀时代来临,金价由45美元一盎斯升到1980年850美元。随着高通胀受控制,1981年起进入利率回落期,亦即资产价格上升期,这段日子到2000年结束。原因是中国内部资源不足以应付出口所需,中国大量从海外进口资源,使金价由2001年的252美元升到2009年12月3日1226美元一盎斯。这段日子虽然原材料大涨价,但制成品售价升幅有限,使美国等OECD等国家CPI升幅受控,因此利率仍可下调。未来又如何?让我老曹总结一下:

    一、道指由去年3月至今进入第十四个月上升。
    二、美元去年12月反弹后,4月起又回软。
    三、美国债市去年起进入熊市。

    面对每次大转变,一旦你决策出错,都可以是灾难。1971年美元同黄金脱钩,引发恶性通胀,在那段日子里如果你不买金、买楼或买股票,而仍然持有金钱,那就很无奈了!因为金钱购买力在十年内失去90%。1980年通胀渐受控制,如果你仍然买黄金或资源股,便面对二十年‘黄金变烂铜’的命运,金价二十年内下跌70%,再加上货币购买力回落。反之,如果利用通胀率受控、利率进入回落期而买股买楼,恒生指数由1982年12月开始上升,楼价由1984年7月开始上升,直至香港楼价在1997年第三季度见顶、恒生指数到2007年10月见顶才获利,利润可达多倍。

    1997年第三季度至今,本港楼价出现V形走势,但不少地区楼价至今仍未重返1997年第三季度水平。恒生指数则‘三下三上’,即1997至98年回落、98年下半年至2000年3月上升,然后又回落到2003年4月,才再升至07年10月;07年11月起大幅回落,到08年11月才再上升。2000年起金价及资源股又再上升,油价08年8月曾见145美元一桶。未来又如何?One Decision can make you rich or poor,选择错误你会穷一世,选择正确你便富一世。

    我老曹意见是:

    A. 今时今日除自住物业外,不应该拥有第二间香港物业。
    B. 只宜适量投资股票,不应将全部资金放在股市。
    C. 二十五岁到三十四岁的话,多点尝试新工作、新环境。三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专注自己强项,减少见异思迁。五十五岁到六十四岁,少做事、多说话;意见多多、行动少少。六十五岁以上宜淡薄名利。六十五岁之前管人、管事、管钱,六十五岁后管花、管草、管山、管水,过快乐日子,少管闲事。

    美楼价反弹只是‘熊爪’

    1971年美国战后婴儿开始踏足社会做事并置业,到2008年起美国战后婴儿进入退休期,情况有如1990年的日本。美国楼价大调整由2007年开始,2009年小幅上升只是大反弹,或叫熊市的爪,一如牛市中的脚一样。今天美国有12万亿美元楼按(其中5万亿美元由房利美或房贷美拥有或担保),由2008年起美国经济大方向是进入减债期。2008年底当联储局将美元利率降至0.25厘,投资界又再次盲目追求回报率而忘记风险。但1981年开始的三十年期债券牛市已在2008年11月死亡,过去三十年美国由高利率走向低利率的时代结束。今时今日再追求回报率在大方向上是错的!因为我们刚进入利率回升周期。2008年10月美国面对通缩,联储局一连串行动及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将形势扭转,十八个月后今天人们又担心通胀。中国眼前的资产价格膨胀如处理不好,可能出大事。资深投资者Porter Stansberry认为,如美国CPI升幅大于2%,可引发美国长债大跌,立即使房利美、房贷美、通用汽车等破产,因为它们根本负担不起高利率,因此相信美国CPI升幅高于2%的机会不大。过去十二个月联储局买入1.25万亿美元的按揭贷款,上述行为到今年4月1日结束,代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告一段落。

    在通胀上升期(即通胀率年年递升)不利于股市,例如1966年至1980年美国。在通胀回落期(即通胀率年年递降)有利于股市,例如1982年至2006年。高通胀期不利于股市,例如1973-74年、1981-82年。通缩期也不利于股市,例如2002年、2003年及2008年。对股市最有利的温和通胀期,即CPI升幅小于2%。

    美新增货币没有流向实体经济

    2008年8月至09年12月美国的货币基础(或简单点说M1)上升137%,主要原因是联储局不断向金融体制注资及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期却没有引发较高通胀,有人认为只是滞后,即通胀率在未来将急升。我老曹认为,美国新增货币(或信贷)不刺激通胀率急升的理由是没有流向M2(或叫货币multiplier)。2008年8月multiplier是9.1,同年12月跌至4.9,2009年12月是4.2,即联储局制造出来的新货币仍乖乖留在金融体制内,并没有(或很少)流入实体经济市场。反之,七十年代新增货币大量流入实体经济,才引发恶性通胀。2008年金融海啸令货币流速减慢,经济出现收缩;去年3月联储局虽推出宽松货币政策,也只能部分抵消货币流速减慢带来的影响,却没有引发通胀,因为消费者并没有增加消费,资金只留在金融市场(例如股债汇金等)搞搞震,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例如建厂、买机器、买楼)。资金一天不流入实体经济,美国CPI一天不会大升。

    中国则不同,大量资金已流入实体经济,例如基建、房地产项目,因此中国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中国正面对与1990至97年香港相同的问题,当时美国通胀压力不大,短期毋须加息,香港当年通胀压力很大却减息,造成香港楼价在这段期间上升五倍。同样情况2009年起在中国出现,但人行可透过提升存款保证金率、加息,甚至让人民币略为升值去抵消上述压力,而不让内地楼市及股市重演1990至97年香港的情况。

    凯恩斯认为需求创造供应,只要政府不断创造需求,经济便可保持繁荣。上述理论曾为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带来繁荣,其后带来七十年代开始的高通胀期。八十年代初供应学派认为供应创造需求,例如手提电脑、手机、高清电视、3D电影等,都是先有供应才有需求,只要增加供应,不担心没需求;这亦带来接近三十年的经济繁荣期。过分宽松货币政策到2007年因借贷太多而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去年通过进一步增加借贷去阻止衰退来临,最后结果如何?
     
  13. 转自和讯

    2010年04月28日07:31 

    上周六,香港股神曹仁超在中国证券报对其的采访中表示,短期市场仍有较大的调整需求,并直言2900点处系分批加仓的位置。


      曹仁超 2890点有支撑,看好地产股

      曹仁超表示,此次市场的调整时间估计较去年8月长,主要原因在中央政府对地产市场收紧信贷的影响。沪指的50天移动平均线在3057点、250天线在3010点,两者已十分接近。去年8月至今所形成的敏感三角形下支持宣布失守,短期A股或有较大幅度调整。其所担心的“政策市”目前已出现。在熊市一期如出现50天线跌穿250天线是死亡交叉点,反之在牛市二期出现50天线跌穿250天线只代表振荡市继续而非牛市死亡。他认为,未来A股市场只会延长调整期到今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最乐观估计上证指数在2890点守稳形成小双底回升,最悲观估计是跌至2639点形成大双底然后回升。后市沪指有机会再下跌8.7%,即见2009年9月低点。不过未来也有机会上升35.4%,见4300点。理由是过去五年A股平均PE18.8倍。建议由2900点开始分批吸纳。

      曹仁超表示,地产股经过下跌后,板块指数的PE只有23.4倍,系去年4月以来的最低,意味着该板块又到了可以投资的水平。

      
     
  14. 转贴

    曹仁超:上证2650-2900点吸纳

    5月2日,周日。

    欧盟境内的银行存款是由当地政府担保,不似美国境内的银行存款,由FDIC担保。一如本港银行存款是由特区政府担保一样;在平常日子,由政府担保已足够,但当希腊政府的主权债券评级降至垃圾级,它的担保仍有多少人相信?作为希腊市民把存款由希腊银行转到其他国家的银行以确保安全是正当做法。结果令希腊银行面对大量存款流失……上述情况已向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银行扩散,你说怎么办?

    希腊主权债券明年高潮

    希腊两年期主权债券利率一度高达15厘,甚至超过委内瑞拉的11厘及阿根廷的8.8厘,虽然短期内不用破产,但高潮于2011年3月,到时如果无力还钱,问题才大。西德于1990年开始支持东德,辛苦了二十年才把东德经济搞好,现在叫德国人去承担希腊(可能还有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及爱尔兰),实在有很大困难。

    美国通胀率于八十年代渐受控制后,美国人进入Goldilooks期(童话故事中一位金发女郎受不住后母虐待,跑进森林找到一间小屋居住,生活愉快。直到屋主回来,原来是一只熊将她杀死)。通胀受控制后,利率进入回落期,美国人借钱消费,生活愉快。2007年屋主「熊」真的出现,把金发女郎杀死,2009年通过政府提供大量信贷去取代私人信贷,这种股市上升日子可维持多久?

    道指2009年3月6日见6469.95点,较2002年10月11日7197.49低10.11%,确认美股进入熊市,现在等候的另一讯号是在未来日子道指低于2007年10月12日的14198点,便真正进入一浪低于一浪。

    由2009年3月开始,标普五百指数至今完成前跌幅61.8%的反弹。投资者似乎忘记了恐惧,让贪念占据思想。人们开始相信解决欠债的方法是借入更多钱。泡沫周期是自由经济市场内必然产生的事物,因为人类天性徘徊在贪念与恐惧之间。4月份调查显示,37%美国消费者估计未来九十天美国经济进一步好转(去年3月只有21%),是2007年9月以来最高,是否过分乐观?有待事后证明。4月底基金手上现金水平只有3.5%(一年前5.7%),上一次历史性低位是1972年的3.9%。换言之,目前基金手上现金水平已创新低。未来十年美国负债将上升至20万亿美元,较目前7.5万亿美元再升270%。到时利率如何?在利率上升压力下,未来十年美股表现又如何?4月30日看好者占54%(2月份只有34.1%),看淡者占18%(2月份27.8%),是2007年12月以来最高,后市已进入危险水平。

    内地股市因中央宣布收紧房贷而回落,估计影响只是短期而不影响中长期趋势。2008年10月起计,上海房价上升70%,北京房价上升90%,未来调整10%至15%十分正常(上一次房价下调由2007年9月开始,到2008年10月结束,共十三个月。国家统计局潘建成估计,加息时间应该于今年第三季度。这次楼价下调由2010年4月开始,理论上明年5月前应该完成调整)。完成下调后,可把泡沫成分挤掉,反而更健康。

    内地房产体制渐形成

    中国政策习惯摸着石头过河,1994年实行房改后经过多年实验,体制逐渐形成。

    一、建立分类供给体系,即政府与地产发展商分工合作形成「双轨」体制。由政府负责供应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地产发展商负责新建商品房及二手房互补长短。

    二、新建商品房价格波动应以二手房市场供求情况为依据,而非本末倒置。利用税收政策对二手房市场作调节作用,即必要时抑制投资需求去平衡供求。征收对象主要是高收入阶层和高标准豪宅,例如加大多套房投资收益税率而鼓励首次置业。

    三、通过土地和银根放宽,以及收紧政策,去调控房地产供求。

    四、建立完善系统,全面负责住宅市场的管理和调控工作。提高政策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改变土地出售机制,鼓励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而非价高者得。以免高昂地价侵占科技进步的成本空间,例如推广应用低碳理念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改变现行土地出售政策只追求眼前利益,忽略行业长远发展的弊端。

    六、改变国有企业角色,不应与民营企业同样以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改为以稳定房价、规范市场秩序、推动产业升级和保障住房建设上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深化体制改革,使未来内地房产走上更健康之路。

    上证2650-2900点吸纳

    中国2010年首季GDP升11.9%,3月份CPI升幅只有2.4%。估计第二季度GDP升幅放缓,CPI升幅加快;第三季度GDP升幅进一步放缓,CPI升幅进一步加快,应该是最恶劣的日子;第四季度CPI升幅再次进入放缓期机会很大。今天中国消费只占GDP 40%(台湾占71.5%、香港占91.7%,甚至印度也占52.4%)。

    未来中国消费市场发展空间仍十分大。银行经过2009年贷款上升33%,使资本充足比率下降,今年供股需求十分大。如果未来楼价只回落10%至15%,呆坏账不会大幅增加。

    电讯方面已进入低增长期,因为市场渐趋成熟,令电讯股由高P/E走向低P/E,即股价上升动力不大,但同时下跌压力也不大。

    能源方面,油价自2009年1月起止跌回升,即2010年上半年能源股收益较2009年上半年大,令纯利进一步上升。不过,每桶87美元的油价于未来上升空间已不大。

    钢铁方面,来自兴建高铁及基建需求,使需求方面不成问题,但铁矿石加价令成本上升,边际利润下调。

    电力股2010年消耗上升24%、供应上升21%(工业需求上升28%,住宅需求上升15%)。面对煤价上升有加价压力(例如电费上调5%至10%),不然削弱边际利润。从上述分析,内地股市摆脱不了「波动市格局」。建议内地投资者在上证综指2900点以下、2650点以上吸纳。

    希腊悲剧正在上演。一如次按危机,因为没有即时处理而使危机日渐恶化……看来大部分政府处事方法都一样,就是让小问题逐渐恶化为大问题。如在2009年处理仍是小问题,拖到今天变成中问题,例如希腊四大银行股价由2009年11月至今已回落47%,十年期希腊主权债券利率由去年10月4.5厘升到目前9.7厘,继希腊之后,西班牙及葡萄牙主权债券评级被下调,相信很快轮到爱尔兰,上述国家的银行股自2009年10月起一直在下沉。爱尔兰金融指数由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跌幅达90%,反弹到去年10月份后又再回落。谁说「欧猪问题」已解决?任何问题,一旦出现请即时处理,不可一拖再拖。

    在零和游戏中,社会没有得益,只在消耗成本。自2000年起美股已变成零和游戏。1997年至今香港房地产及不少大蓝筹股亦变成零和游戏。它们在不断消耗社会资源,却没有使整个社会得益。1997年后香港社会变得愈来愈多戾气,愈来愈少和谐。是否又到了Sell in May时刻(Sell in May每两年灵验一次。上一次是2008年)。

    中国经济虽然短期问题多,但中、长期而言继续看好。人行要求急剎车,引致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一线城市物业成交量于4月份大幅回落。

    货币供应增 无恶性通胀

    从上周闭幕的广州春交会接单情况看,出口订单上升31.24%,总值170.1亿美元(上升9.8%)。代表未来中国出口保持上升。

    近期不少人问,2008年8月起美国货币发行量四倍于2008年8月前,此一宽松政策已引发流动性泛滥,日后会不会产生恶性通胀?答案是不会,因为货币供应增长同时出现信贷收缩。今天90%信贷来自联储局,来自私人机构新增信贷只占10%左右。

    美国自1971年8月美元与黄金脱钩后,过去四十年一直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但通胀率(CPI)高峰期于1980年一度达14%,其后通胀率(CPI)进入回落期。刺激通胀上升理由除了货币供应量上升外,更大因素是货币流速或乘数效应,例如100美元发行后一年之内,由甲、乙、丙和丁等转手十次,对通胀影响力较一年内只由甲流向乙便停止为大。

    美国货币流速已由2008年8月的9.1,下降至2009年12月的4.2,因此对通胀率刺激作用不大;反之,2009年起有人抛售债券,把资金投入股票市场,令股市上升引发资产泡沫而非通胀。理由是资金没有被实体经济吸收,变成流动性泛滥,到处「炒」高资产价格,制造泡沫,例如2008年8月油价一度见147美元后急跌至35美元,又再上升至87美元。金价见1225美元急跌至1050美元又回升。把美股推动上升75%等都是资产泡沫。因为资金到处流窜找寻短期利润,而非投入生产所造成。

    中国的情况是资金流向房地产及基建项目,对实体经济有帮助,因此使中国出现较高通胀率和较低失业率。但中国不是九十年代的日本,日本除了楼价高企外,另一问题是三十九至四十三岁(被视为最富有期)进入高峰期,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化期。美国2007年面对的问题是四十五至五十四岁(被视为美国人最富有期)也进入高峰期,人口老化问题在美国开始浮现。中国人口仍年轻,估计到2025年才进入人口老化期,相信这次房产只是下调而非大转向。资产泡沫由流动性泛滥造成,至今仍无法控制,在流动性过剩问题未解决前,资产泡沫一个接一个产生及爆破,投资者宜小心。
     
  15. 转贴

    曹仁超: A股开始率先寻底

    5月9日,周日。

    欧盟决定成立基金,防止希腊病扩散。未来三年希腊财政赤字再增500亿美元,即政府负债相当于GDP的150%,未来两年需额外700亿美元去支付债务,每年GDP 的8%到12%将用作支付利息。希腊危机过去了吗?

    道指迟早见9000点

    周期性复苏趋势止于去年8月,中国又再进入调整期,去年11月香港加入,而美国今年4月27日才加入。换言之,上海A股已成为领先指标。上周末上证指数14天 RSI见21.2(2008年9月18日RSI见17.75开始进入牛市),意味着A股开始寻底。理论上,A股最先见底,然后才轮到港股,最后才是美股(A股走在港股之前三个月,港股走在美股之前五个月)。我老曹估计美股调整10%,上周竟在一天之内达标;今次各位不可再赖我老曹没有事先警告。各位如在4月份没有减持,到5月又可怪谁?过去十三年我们经历过亚洲金融风暴、科网股泡沫爆破、香港楼价下调65%、环球金融海啸,面对这次欧元危机,应该处变不惊,道指9000点或迟或早可见!高盛估计,年底前A股将完成调整,未来有机会上升25%,理由是沪深三百预测市盈率只有十八倍(2007年10月高达五十二倍)。

    1929 年华尔街危机发生后,美国GDP两年内降50%,需二十年(到1950年)才重返1929年水平。1989年日本资产泡沫爆破后至今二十年,日本GDP仍未重返1989年水平。香港楼市泡沫1997年爆破,十三年过去了,除豪宅外,其余皆未重返1997年水平。

    2007年10月美国出现金融海啸,股市大跌十八个月才反弹,至今为止很多人仍不同意美股长期熊市自2007年10月已经开始。其实美股熊市2000年已开始,2001年受格林斯潘干扰,使那次衰退变成迷你型,美股2002年10月起止跌回升,到2007年10月变成金融海啸,使美国经济面对低增长及高失业率期,这是为何金价2001年起恢复上升的理由。至于去年3月份开始上升的美股,相信升势又再结束。美国家庭于这次海啸中在股市损失8万亿美元,在住房方面损失6万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全年GDP!

    房利美要求再注资106亿美元,因为今年首季亏损进一步扩大,一旦获批,意味着联邦政府共注资613亿美元仍救不了房利美,相信房贷美也好不了多少。如果政府继续发债,恐怕债券市场很快就顶不住了。今天美国情况同2007年前不再一样,环球进入再平衡期(Rebalancing),即中国增加消费、美国增加储蓄。美国贸易赤字由2006年的7600亿美元降至去年的3790亿美元,中国贸易盈余也开始收窄;过去三十年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日子开始逆转。

    再膨胀衰退是今后的趋势

    美股牛市1982年开始、2000年结束,但通过现代金融工具,在2003年至2007年使牛市延续多几年才再死亡。去年3月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早已死亡的牛市再度僵尸式复活……,这样搞下去,真不知道如何收场。至于债市则较清晰,牛市由1981年开始,2009年结束,共二十八年。

    1969年到1982年我们身处通胀失控期,1983年到2007年我们进入资产泡沫期,最后引发全球金融海啸。2008年起进入再膨胀衰退期(Reflationary Recession),上述是今后大趋势。在这段日子,政府不断增加钞票供应量,但衰退却挥之不去,最后结果如何?因欠缺历史参考,没有人能知道,唯一经历过再膨胀衰退的国家是日本,但其他国家情况不一定类似。

    1969年至1980年是金价跑赢一切期;1983年至2007年是资产泡沫期,包括1980年代的日经、90年代的科网股及21世纪的中国A股,夹杂其中的有油价泡沫、地产泡沫……。原因是,再膨胀形势下货币供应量太多,产生流动性陷阱,但经济却好不起来,令投资者顾虑重重。无论企业或国家,一旦负债太重迟早出事,但没有人知道何时会出事。若没有再膨胀因素,我们其实已进入通缩期(Deflation)。1930年代美国通缩,令40年代美国经济重生;反之,1990年至今,日本在再膨胀政策下,经济却半死不活。

    经过新一轮再膨胀后,Bargains are scarce(便宜货变得稀少),许多项目都变得十分choppy!

    希腊 2017年前没有好日子过

    希腊等欧元国家经济出问题,证明单一货币对小国不利。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竞争力一向不及德国、法国;例如西班牙失业率达20%,过去一直利用货币贬值去保护自己。在单一货币环境下,外资大量涌入(目前希腊国债70%由外国人持有),虽带来短暂繁荣,同时使负债大增。到2011年希腊政府负债相等于GDP的 135%,仍然未及日本国债占GDP的 227%;所不同的是日本政府国债由日本国民拥有,希腊国债却由外国人持有。IMF介入后,希腊实施紧缩政策,估计将使今年GDP出现负5%增长,情况有如 1997年8月亚洲金融风暴后IMF介入,使不少东南亚国家1997年及98年GDP均出现负增长,最后引发社会不稳定。IMF方案将使希腊在2017年前都没有好日子过。

    1978至1989年是中国告别过去、重新出发的年代,大量国企员工下海,中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使大量倒卖出现。 1990至2007年是‘西方一切都比中国好’时代,不少人认为只有民主才可带来富有,人们才可以过优越生活,也是中国最多大学生出国留学的时期。 2007年10月金融海啸发生后,国人开始反思:几百年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当时英国仍很落后,美国甚至仍未出现……看来并非一定西方好;加上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进一步加强国人的信心,西方开始担心中国的挑战。过去二百年中国人从来没有的那份自信心,2008年开始回来了。西方列强计划利用1985年对付日本的方法来对付中国,就是逼人民币升值去削弱中国的竞争力,更指控中国操控汇率,并形容中国房地产出现泡沫,以及向中国货抽惩罚性关税等。

    自从1978年中国政府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环球化速度加快,愈来愈多国家接受资本主义制度,大大提升全球的竞争力。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进入资源短缺期,开始从海外大量进口资源,引发原材料涨价潮,直到2007年10月美国出现次按危机后,美国经济面对通缩威胁。2009年初在中国政府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及3月份美国政府批准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国通缩威胁暂时解除。

    今年中国政府着手整理楼市泡沫,欧盟则面对黑猪问题。标普五百指数自去年3月9日至今上升80%;美国失业率虽然去年10月起回落,但仍较同年3月上升44%。去年第四季美国GDP升5.6%,今年第一季升幅又慢下来。

    京沪深等一线城市许多庄家已大举出货,一次出清几十套甚至上百套住宅,回流资金数千万甚至过亿人民币。上述资金约26%已流向二三线城市,更多资金留下来准备作为日后购买房地产股之用。

    内地房市不会一沉不起

    北京神农投资执行董事陈宇认为,房地产已完成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使命,泡沫已开始危害民生,相信未来升幅有限。BNP百利大及花旗集团估计,这次内地楼价将下调20%。人行顾问李稻葵接受访问时估计,这次楼价下调幅度不应超过10%,并认为未来十二到十八个月房地产市场会出现一定价格调整,但长期看房价被打下去的可能性不大。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认为,近期出台的政府政策已精确地打击了投机买房行为,未来市场或许出现部分退房现象,但开发商太太太太有银两矣,虽然成交量降低,但开发商主动降价的可能性不大。

    官方统计数字显示,去年10月中国城镇居民收入 平均22316元人民币,即家庭年收44632元;今年2月北京四环路商品房平均售价首次突破30000元一平方米,即一套一百平方米房子售价300万元,相当于一般家庭六十七点二年收入;而住房贷款只有三十年期,即大部分人根本负担不起置业。这次楼价上升始自2009年初,背景是超宽松货币政策。上述政策是中央用来对付全球金融危机的,却使大量资金流入楼市。

    去年全国六百六十个城市平均楼价4695元一平方米,较2008年升24%或每平方米升 813元,今年出现调整无可厚非,但认为是泡沫爆破便言过其词。1990年日本已完成工业化及城市化,人均收入非常高。中国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完成工业化及城市化,其他大城市仍未完成,其中七十个城市更没有显著变化。未来二十年每年仍有一千二百万到一千五百万人口由乡村涌向城市,更何况目前中国人均收入4000美元都未到。看来看去,中国2010年房地产情况最多只是1981年的香港,而非1990年的日本。1980年中国服务业占GDP 的13.1%,到2009年亦只占39.1%。去年头八个月中国创造了七百五十七万个新职位,第三产业仍大有发展空间。过去三十年中国GDP以年率9.5%的速度上升,未来十年GDP增长率仍可达8%(2009年GDP增长8.5%,其中20%增长率来自净出口,其余来自投资及内需;中国对出口依赖度并不如 1990年前日本)。今天中国有2.3万亿美元储备,即政府有足够财力继续支持各项投资及基建。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后,大约25%中国人口受惠,另75%人口受惠不多;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中国GDP仍有条件保持高增长。

    中石油(386)所支持的新能源研究所去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西部油页岩的已证实石油蕴藏量达三百二十亿吨;根据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估计,蕴藏量更可能达六千亿吨,相当于伊拉克与沙地阿拉伯加起来的总和,至于天然气储存量更可供应目前中国使用三百年。中国石油及天然气存量原来十分丰富,过去受到文革影响,失去了一代科学家,近年人才渐渐培养出来,更陆续有新发现,可能改写中国未来石油供求情况。

    波浪理论始创者Ralph Elliott说:参考历史,有助计算将来。例如‘X’经常引领到‘Y’;下一次当你见到‘X’之时,你必预计‘Y’会出现。如此简单的逻辑学,却最难应用于同金钱有关的事物上。因此,Elliott Wave理论只能让用家知道后市‘可能’如此。上述分析同样适用于走势图,即形成某一图案后,未来可能如此,而非一定如此(Trends Rule and Charts Drool !)。不要尝试跑赢大市,学习顺势而行。马克吐温曰:‘历史从来不重复自己,只是看似相同。’参考历史有助于计算将来,但不要以为将来一定如此,因为历史从不重复自己,只是看似相同而已。
     
  16. 转贴

    香港投资评论家曹仁超13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牛市第一期调整幅度应该见2571点甚至2357点,投资者应耐心等候C浪完成后再行介入,时间或在今年第三季度。本轮调控政策之下,内地房价下调幅度在10%-15%之间,下一轮资金或流向股市而非楼市。

      何时牛市再起升浪

      中国证券报记者:您如何判断市场未来走势?
      曹仁超:目前A股仍处牛市第一期。上证指数上升阶段从2008年10月28日1664点开始,到2009年8月4日3478点结束,进入A、 B、C调整浪。A浪在2009年9月1日2639点、B浪在2009年11月24日3361点,C浪低点应在前升幅(1664点至3478点)的38%、 50%,最大调整幅度是61.8%,对应的C浪低点分别是2709点、2571点、2357点。最近受中央政府加强调控房地产影响,A股的2709点已告失守,代表 A股牛市第一期调整幅度应该见2571点甚至2357点。

      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市况下,中小投资者应如何操作?
      曹仁超:按道氏理论,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第一季度A股才进入牛市第二期(即慢牛期),估计这次牛市第二期时间长达两年或以上。投资者应耐心等候 C浪完成。在 2571点至2357点之间才入货或等候到今年第三季度。本人从不鼓励小投资者加入抛空行列,通过抛空赚钱非想像中容易。小投资者应作中、长线投资而不应博短线。

      中国证券报记者:您觉得股指期货对A股是否起到助跌的作用?
      曹仁超:期指既可做空亦可做多。期指作用只能扩大股市波幅不能改变股市大方向。有了期指会加快上证指数见2571点-2357点区间,但不可能把A股牛市变成熊市。

      房价或调10%-15%之间

      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国内的房地产政策对楼市造成打压,不少人估计房价会下跌30%,您预计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会下跌几成?
      曹仁超: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那次房地产下调幅度30%,当时股市进入大熊市及利率向上。这次打压力度不及2007年8月,估计下调幅度在 10%到15%之间而非一般人估计的30%。房地产调控政策会持续多久,没人事先知道。估计下一轮资金是流向股市而非楼市,因此这次下调时间有可能较 2007年那次长(即超过20个月)。

      中国证券报记者:2010年世界经济充满大量不稳定因素,对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判断如何?
      曹仁超:2010年欧洲经济在恶化,美国进入稳定期,中国经济过热,进入冷却期。

      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欧洲提出了7000亿欧元的救市计划,会否带来流动性泛滥?对市场有何影响?
      曹仁超:欧洲提出七千亿欧元救市计划,作用同2009年3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不同。美国救市资金存入银行,银行用作买债券,基金则抛售债券后买股票,刺激美股上升。欧洲提出七千亿欧元救市计划,资金用作购买主权国债券,反而使去年12月到今年4月流向美国股市的资金回流欧洲,因此对美股不利。黄金成为避难所,近期已再度走强。由于美元汇价看涨,使这次金价升幅受到限制。
     
  17. 曹仁超: 欧债危机的解决还需观望

    5月16日,周日。

    过去二十多年,美国CPI每年升幅平均只有2.5%,一旦美国CPI升幅高于3%,联储局便大幅度加息去打击通胀预期。此乃过去两年本栏一再强调美国加息机会很小的理由;加上近日欧盟领袖答应出资7500亿欧元救助,使欧洲主权债券价格回升,但不利于欧元汇价。估计2011年第四季度前欧元不会加息,使美元加息的时间延期到明年。今天才有人出来指责信用评级公司,过去所谓rating只是cooked the book(做数)。

    2008年9月19日美国证监会宣布禁止七百九十九间银行股份抛空,引发股市大反弹。之后的两星期,股市却下跌25%、两个月后下跌35%、六个月后下跌45%。证明禁止抛空无法阻止股市进一步下跌。相同做法于今年5月10日出现在欧洲政府身上,结果引发上周一欧洲股市大幅反弹。我老曹不是说随之而来的欧洲股市表现将一如2008年9月以后的美股,只是告诉大家,立法禁止抛空不能阻止股市下跌。过去六个月美元强势,再次引发股市回落。因为carry trade 正在unwind。

    欧洲央行如何救西班牙

    4月份内地CPI上升2.8%,估计内地CPI高峰于今年7、8月出现,最高可能见3.5%,到时人民币应有一次到两次加息,到时A股牛市一期调整期才告完成。今年上证综指已回落20%,跌幅只是略小于同期希腊股市(跌幅达30%),可见自去年8月至今的A股调整幅度不小。希腊危机是否会扩散?欧盟大部分成员国负债相等于GDP 70%至80%,这些国家所发的主权债券早已不值「3A」评级,只是评级机构迟迟没有把它们的信用降级,今年欧盟成员国平均财政赤字相当于GDP的 6.5%,看来这次欧盟各国联手只能把主权债券信用问题延期而非解决。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前总理周恩来出国访问时被问及法国大革命。周总理心里明白外国人所指,因此他只回答:「It was too early to tell !」

    美国独立十二年后连宪法也没有,一切仍以英国政 府遗留下来的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为依据,当年大英帝国政 府认为美国捱不了多久。欧元出现也不足十二年,面对这次危机,我们是否应该有周恩来的智慧:「It was too early to tell 」(还需观望)。希腊工人5月20日计划发动二十四小时罢工影响如何?继希腊之后西班牙又如何?面对失业率21%、私人负债相等于GDP 178%的西班牙,欧洲央行如何bailout它?

    标普500完成反弹

    5月股市技术表现甚差,标普五百是上升楔形下支持失守出现急跌,代表去年3月开始的反弹市已完成(反弹前跌幅61.8%)。A股出现「死亡交叉」(即50天移动平均线低于250天线),在牛市第一期而非第三期出现「死亡交叉」,不代表大跌市出现,但亦有一段较长日子无法上升。恒生指数在19400点至23100点之间形成沉重头,如19400点失守,亦可能出现较大跌幅。2008年是中美政 府大力托市。去年8月中国政 府首先退市,今年4月起美国政 府亦加入退市行列。今年做投资往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超级大户做法是「买入股票、出售期权」,如股价下跌,有期权金补贴;如股价进一步上升,使持有期权者行使,自己可赚多一笔(反正后市大升机会很小)。

    资本主义除了是一种制度亦是一种精神,它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服从大自然法则──适者生存。因此企业亦有生老病死,没有too big to fail这回事。1990年起,日本政府努力阻止企业死亡,令日本出现大量僵尸公司;2007年10月的美国及今天的欧盟亦如是。Live and let die!活得精采,死得洒脱。有时生存较死亡更痛苦。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上述亦是「止损」精神。通过增加负债去挽救金融危机,不代表问题解决,只是把问题收藏起来,直到更大问题出现为止。

    2007年10月开始出现去杠杆化(Deleveraging),原先经济只需三几年痛苦便可把问题解决,但因为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加上上周欧盟出招,令OECD国家经济全部走上日本之路,即半死不活。相信此乃西方式经济2000年起走下坡的理由。问题不解决,它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讳疾忌医原来东西方人皆如此,但止痛药怎么可以医大病?正确选择应该是short-term pain and long-term gain(长痛不如短痛)。大部分人却偏偏选择短期得益,长期「话之你」。

    自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后,金融市场最热门玩意叫做「笨猪跳」(bungee jump)。投资者经常都是you jump, I jump!大家请坐下来想一想,过去十三年你的财富增加还是减少?那些于1997年买楼者目前仍未打和,2000年买科网股者仍一面眼泪,2007年10月赶上「港股直通车」者,发现自己上了死亡快车。什么长线投资实赚、买楼可对抗通胀,都是废话。

    因时制宜投资法

    自1997年8月起股市内已没有「常胜军」(吹牛者例外)。香港经济自1967年到1997年的黄金三十年已结束,随之而来是动荡与不安。过去简单的投资策略(buy and hold)不再有效,今天投资策略是闻歌起舞,音乐停止便返回座位。对有些人而言,上述环境反而产生更多获利机会,例如1999年、2003年至2007年、2009年等。今天投资股市同去澳门赌大细已差不多,买中赢钱,买错输钱。随着衍生产品愈来愈多,使金融市场短期波幅扩大,同时破坏了长期上升趋势,例如2008年雷曼事件所引发的金融海啸,今年「欧猪问题」令道指在数分钟内下跌近千点,你相信是受「肥手指」(按错掣)的影响吗?

    1997年至今接二连三出现的金融风暴,已令投资者习惯成自然;OECD国家负债累累,使GDP进入低增长期,大部分社会资源用作支付利息,造成政 府不得不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低GDP增长率使日股P/E由1990年的七十倍大幅回落,美股P/E亦由2000年四十五倍大幅下降,所谓合理P/E目前已很难有定论(如GDP没有增长的话,P/E可低至八倍)。

    有危才有机,如果没有2007/08年的金融海啸,何来2009年的灿烂?1997年起各位应该因应时势而reposition your assets(因时制宜),例如1997年投资英国房地产,2000年投资黄金,2003年投资香港豪宅,去年1月投资资源股及内地房地产,去年12月避开欧元。只要随着形势改变而改变,你可赚得数以百万元计的财富,反之死牛一边颈的话,你可能失去所有,例如2007年10月没有及时减持港股者,2008年的日子不易过,到去年虽然回收部分损失,但回头已是「百年身」。

    美股经过十四个月的反弹,5月起又到了end of the fairy tale(童话故事讲完了)。西洋骨牌第一只是希腊,西班牙面对21%失业率,如何应付还债压力?2009年美国GDP上升3%,背后理由是零利率及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政策,今年4月起美国政 府开始退市又如何?How to make money in a world of risk?2010年肯定不是2009年亦不应该是2008年。去年估计金价可见1350美元,目前已接近。黄金经过十年多上升后,现水平金价已有点飘飘然。根据黄金与白银比率,黄金现价绝对不便宜,只是欧洲货币危机下产生的高价;但在美元看升的情况下,金价也不宜看得太好。

    1981年英国保守党财相贺维(Geoffrey Howe)在保守党获选连任后宣布大幅加税。当年虽然有三百多位经济学家联名反对,认为加税会加深衰退,但贺维仍坚持己见,执行加税政策。1982年英国经济真的十分差,但其后复苏。九十年代工党上台后,财相祈淦礼(Kenneth Clarke)及白高敦(Gordon Brown)亦在大选后不久加税,之后英国经济情况亦一样先坏后好。1979年英国财政赤字占GDP 2%,到1982年财政盈余占GDP 2%。1992年在ERM危机时英国财政赤字占GDP 4%,英镑汇价跌至接近1美元;加税后1993年财政赤字开始收窄,1997年出现盈余,到2000年盈余更达GDP 3%。以此推论,英国大选后保守党成为新政 府,英国人将面对加税威胁。估计汽油税及VAT将是加税对象;反之,营业税及入息税上升机会不大。根据八、九十年代经验,加汽油税或消费税对英国经济长期有利,因为上述加税措施会推高CPI,使英镑需要加息,随着英国人开支减少,经济很快便恢复上升,因此英镑不宜看得太淡。

    美英明年进入加税周期

    有关税收问题,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Calvin Coolidge)于1924年2月12日曾发表以下演说:1916年美国年收入100万美元以上的人数二百零六位,政府把入息税率由10%大幅提升后(100万美元年收入者付税55%、500万美元年收入者付税65%),翌年美国年收入100万美元以上的人数只有一百四十一位、1918年六十七位、1919年六十五位、1920年三十位、1921年二十一位。1921年政府税收与1916年接近,并没有因为入息税率大幅提升而上升;反之,美国富人人数则大量减少。换言之,向富人大幅抽税,没有人真正得益。其后国会通过Coolidge Tax Bill,把最高入息税率改为25%,令1924年至1929年美股出现狂升。

    至于增加非入息税及营业税对当地短期经济不利,但可使财政出现盈余,对中长线经济有利。目前英美两国财政赤字很大,可能2011年起进入加税周期。以1945年至1949年为例,加税后美国联邦政 府开支减少58%(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税收少12%。1946年美国财政赤字减少66%,1947年至1949年出现盈余,1950年更出现历史上以GDP计最大一年盈余。
     
  18. 曹仁超:同遮不同柄

    5月19日,周三。

    Global Macro Investor Newsletter作者Raoul Pal认为,进入5月道指面对另一次大跌市;自4月26日起投资者必须扣紧安全带并保持镇定,因为股市已变得十分颠簸,只有技高胆大者才能化危为机,普通投资者最好避而远之。

    道指正面对由高位11258点回落前升幅38%的调整,即后市可见9439点。去年3月美国政府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使美股连升十四个月;这次欧盟领袖推出7500亿欧元「救命」计划,只可惜同遮不同柄、同人不同命,上述政策除了使欧元大跌,却未能使欧洲股市大升。

    投资策略原是生活方式

    在《论战》一书中,我老曹强调采用投资策略,今天才发现所谓投资策略,原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Lifestyle)。你无法教会80后年轻人运用投资策略,因为他们的心态仍是战场上的小兵,样样都想试,作风是「有前没有后,死了就算!」要人到中年,才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未到耳顺之年,无法了解「无为」的可贵(可以不投资,最好不投资;没有十足把握,例不出招)。

    我老曹1967年开始出社会做事,发现经济周期十分有规律。例如1968年至1973年,七年繁荣期后,是两年衰退期;1975年至1981年又是七年繁荣期后,出现两年衰退期;1983年至1989年七年繁荣期后,同样出现两年衰退期;1991年至1997年七年繁荣期后,一样出现两年衰退期。但1997年7月1日后,经济周期却变得十分混乱,再没有七年繁荣期、两年衰退期这支歌仔唱矣,例如1998年9月至2000年3月,只有十九个月繁荣期;2000年3月至2003年5月回落期,为时共三年。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只有四年半繁荣期,到2008年11月止的回落期则只有十三个月,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上升日子共一年……。过去九年的盛衰周期从1997年7月1日起不复存在。我老曹相信,香港经济已进入高原期(共十五年),然后再进入回落期。一个大循环共五十五年到六十五年,高原期十五年,然后进入十年衰退期?食有时、睡有时,有些时候无论你如何精明都无法逃避风险,因为人不能胜天。

    美国国家通胀协会(The National Inflation Association)指出,过去一年美国食物价格升22.4%(蔬菜升56.1%、生果升28.8%、蛋类升33.6%、牛肉升10.7%、农产品升9.7%),由于食物及能源由核心通胀剔除,使CPI升幅不大。下层社会面对食物价格大涨,生活压力十分大。不同阶层的人对于通胀,感受完全不同。通胀短期而言并不可怕,只有长期才可怕。我们不应该因为担心温和通胀而作出错误投资,例如1980年1月在850美元一盎斯时买金、1990年1月投资日本股票、2000年1月买科网股、2007年10月买美国金融股、2009年1月买美国政府债券。

    美汇指数可能升越08年水平

    随着欧盟各国纷纷出事,这次美汇指数回升期极可能超过2008年那次,可压抑CPI上升;何况经过环球金融海啸后,金融业与客户的互信关系已彻底改变,客户变得充满愤恨,并抗拒金融从业员推介,两者之间的互信荡然无存。金融业要重返2007年水平,将是很久很久以后之事矣。不过,银行乃百业之母,经济一旦失去金融业支持,好不到哪里去。这情况有如妻子发现丈夫不忠但又无法离婚,于是生活在互相猜疑的日子,表面上仍是一个完整家庭,但其实并不愉快,皆因已失去互信。

    目前最大争论是去年8月4日上证指数由3478点回落,到底是熊市还是牛市一期调整?也就是说,从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1664点开始上升,到底是熊市结束,还是熊市一期结束后的反弹(即2008年10月至09年8月上升是熊市二期)?这方面的答案要等候上证指数能否守住2500点去决定。我老曹相信内地牛市已开始,去年8月至今回落只是牛市一期调整,并否定中国泡沫论。最后谁对谁错,由股市走向决定(因为没有人是先知)。

    里昂证券估计,中国、印尼及印度年收入3000美元或以上的人士将由目前五亿七千万人增至2015年的九亿四千五百万人,增幅达85%。这批人年消费将由目前2.9万亿美元升到5.1万亿美元。其中又以中国最劲,年收入3000美元以上人口将由今天占总人口27%,到2015年占总人口44%,即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入中产阶级大量涌现期(情况有如八十年代至97年香港)。

    Beijing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Network报道,北京楼价踏入5月份回落1790元人民币一平方米,成16898元人民币,较4月份降9.6%。看来内地一线城市楼价5月份开始回落。

    地产商四大赚钱法门

    地产商可分为四大类:一、靠房子增值赚钱;二、靠土地增值赚钱;三、靠开发房子赚钱;四、靠开发土地赚钱。第一类亦称「收租股」,主要是持有优质物业作收租用途,通过房子增值去赚钱。第二类近年香港已比较少见,但内地仍多,尤其在八、九十年代,过去香港五、六十年代亦是如此,说难听点就是炒地皮;香港政府自1970年起已管制炒地皮行为,内地近年亦开始管制,今天地产商如持地不兴建物业,政府将收回土地。第三类是通过开发房子赚钱,典型例子如九仓(004)将尖沙咀货仓改为今天的海洋中心、新世界发展(017)将蓝烟囱码头发展成为新世界中心;太古洋行将太古船坞改为太古城;和黄(013)将均益仓改为和富中心、将发电厂址改为城市花园、香港仔发电厂改为鸭脷洲中心,美孚油库改为丽港城等。其他还有鹰君(041)在旺角收购旧房子改建朗豪坊、新鸿基地产(016)将官塘工业楼重建为商场及写字楼、长江实业(001)将希尔顿酒店改为长江集团中心、凯联(105)将尖沙咀凯悦酒店改建为iSquare等。换言之,通过将旧物业重建、更改土地用途而从中获利。至于第四类即开发土地者,例如七十年代香港政府计划发展沙田、元朗、大埔、粉岭、将军澳、上水等新市镇,新地、恒地(012)、华懋等及早买入当地的农地并申请更改用途,将之发展成为商住物业而获利。

    作为小市民,自然无法通过上述四大方法获利。由于这些公司大部分已上市,我们可以利用投资者恐慌情绪出现时作为买入机会,并利用过分乐观情绪出现时作为卖出机会。地产股股价波幅往往较地产本身大,故一样可以从中获利。在香港经济成长过程中,楼价起落过多少次?例如1967年、1974年、1982年、1989年、1994年、1998至2003年、2008年都是低潮;反之,1973年、1981年、1987年、1993年、1997年、2007年及2010年都是高潮。如你在低潮时不买房,逢高便呱呱叫「买不起楼」,又可怪谁?楼价如非上涨便是下跌。请借给我一双慧眼,能看清当前形势,而非好似部分人那样只晓得吵吵闹闹。楼价同股市前景永远是扑朔迷离,如高价入市(例如1997年)自然变成房奴;反之,如低价入市(例如2003年),今天都不知几过瘾。

    各国房策互有利弊

    政府可更改土地政策去影响楼价,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及不少欧洲国家政府,都奉行廉价房屋政策。不过,各位可以问问新加坡人、马来西亚华侨甚至德国人,为何他们都跑来香港找工作?中国在1994年前亦采用廉价房屋政策,1994年房政改后,内地房价才大幅上升。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只能两害取其轻。不少国家政府通过刺激房价上升去增加市民消费,保持经济繁荣;反之,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政府并不鼓励消费,才压抑房价上升,经济表现不及香港好。香港政府1953年起推行「双轨政策」,即私人楼同公屋(主要是徙置区,其后改为廉租屋),1976年起公屋阵营内更加入居屋,由于不是私人楼宇,银行很难为居屋提供按揭。为解决上述问题,居屋按揭由政府两大机构(房委及房协)担保。问题是那些完成补地价后的居屋,政府两大机构便不再提供担保,但居屋规格又不符私人楼宇管制条例,银行在提供按揭上有一定困难。目前接近三十万间居屋既不能出租,在私人物业市场买卖因按揭困难也不易流通。2003年起政府已决定停建居屋及想办法解决居屋的流通性问题,但至今未有善法。

    大部分人Broker或Trader不分。股票经纪除代客买卖股票外,许多时亦从事短期买卖以增加自己的佣金收入。1970年至1974年我老曹的行为亦是一位Broker,但四十年过去,至今未见一位Broker赚大钱,理由是他们太短线。Trader通常是投资公司经理,主要是利用「趋势」代客在低价时收货、高价时卖出,着重中长线。两者最大分别是,前者追逐蝇头小利,后者着眼本小利大的项目。

    1975年开始,我老曹投资策略上最大改变是决定成为Trader,不再追逐蝇头小利。然而,不少散户至今仍拥有Broker性格,最爱即日鲜。

    何谓「周期股」及「非周期股」(或叫防守性股份)?最简单如地产发展股便是典型周期股,当经济繁荣期人们便买楼,经济衰退期人们不但不买楼,反而卖楼。反之,公用股乃典型非周期股,无论你有钱或没有钱之时,都需要用电及坐巴士(本港地铁公司﹝066﹞则因为同时拥有物业发展项目,因此互相抵消)。投资周期股应在2003年大部分人卖楼时买入、2010年大部分人买楼时卖出。至于非周期股例如公用股,自2007年10月股市开始回落,但由于利率看跌,公用股至今仍可获利。2003年4月至07年10月周期股的升幅是非周期股的两倍到三倍;反之,当2007年10月至08年10月周期股回落70%之时,非周期性股仍可上升100%。

    资深投资者似在派发

    何谓「不对称反覆无常」现象(Asymmetric Volatility Phenomenon,简称AVP)?各位有否留意2008年10月至09年3月那段日子的恒生指数?那便是典型AVP期。由于资深投资者开始收集股票,令股价上升,但坏消息不断出现,散户抛售,令股价继续回落;在这段日子指数大上大落……资深投资者明白这时买入可能买贵,但长远而言不会买错。大家又有没有留意到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恒生指数再次出现AVP期?代表资深投资者在派发,但好消息仍不断出现,形成股市时好时坏。

    何谓协同效应(Correlation Coefficient)?简单点说,当长江实业股价上升时,其他地产股或多或少跟升。在同一行业如有一只或以上股份上升,其他同类股受刺激亦上升;反之,如有一只或以上股份率先回落,其他同类股份亦受影响而回落。

    何谓共进退(Covariance)?最典型例子如思捷环球(330)。由于业务集中在德国,欧元偏好可令思捷股价上升,欧元跌则思捷股价也下挫。其他如油价升石油股升,油价跌石油股跌;铜价升江西铜(358)升,铜价跌江西铜跌等,都叫做「共进退」现象。

    世上没有稳赚的投资

    投资者常犯错误:

    1. 投资ABC股稳赚。世上没有一项投资可以稳赚;愈是「热门股」,愈代表该股「overvalued」。在过度超买时吸纳,如何赚钱?例如1997年上海实业(363)、北控(392)连上市申请表格亦炒到500元一张。2000年TOM仔上市,连纹身大只佬都到旺角汇丰银行排队。

    2. 好多人质疑市况太差,点买股票?生于忧患,死于逸乐。事后往往证明在市况差时,才是买股票好时机。

    3. 大行推介跑赢大市?事实证明由有名气大行管理的投资组合,大部分均跑输大市。请看看金融海啸中所谓大行的投资组合表现如何?

    4. 分散投资可逃避风险。事实证明持有五十只劣质股不如持有一只优质股。分散投资只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5. 许多人有1万元赚而急急获利。结果赢粒糖、输间厂。如你的投资刚上升10%,应该进一步买入而非获利回吐。千万不要为眼前1万元利润而放弃未来赚大钱的机会。

    如果要投资成功:A. 自己作决定,不要盲目相信投资专家或股票经纪。B. 学习管钱。C. 大部分离岸产品皆没有投资价值,但有少数例外。D. 大部分结构性产品皆隐藏风险,如自己不了解少沾手为佳。E. 不要期望证监可以保护你,证监的作用有如警察(贼过之后,警察才出现),在你被打劫之时,警察往往不知在何方。F. 不作投资不会死人,盲目投资却可以死人。
     
  19. 转贴

    曹仁超:7月中旬前可能确认底部

    深圳晚报 2010-5-20

    “香港股神”曹仁超日前表示,A股仍处于牛市调整期。他回答了投资者目前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关于牛市熊市
      问:A股的暴跌,很多人不禁要问,是不是熊市来了
      曹仁超:不是所有跌市皆是熊市所有升市即为牛市。按道氏理论牛市和熊市皆分三期期间还有大量调整。目前的A股还处在牛市第一期的C浪调整期。
     二、关于下跌原因
      问:这轮股市下跌的原因何在
      曹仁超:沪指的牛市第一期上升浪在3478点完成之后进入牛市第一期A、B、C三个阶段调整浪。2009年8月4日至2009年9月1日沪指见2639点,浪A跌幅24.12%,然后进入浪B,浪B在2009年11月24日3361点出现。去年12月我通过内地媒体一再向投资者发出短期看淡市场的信号。浪C低点一般低于浪A的2639点,由于浪A跌幅太急,表明浪C需更多时间去完成牛市一期调整。从去年11月24日开始经过5个月多空争夺后,4月15日A股开始暴跌。按波浪理论,浪C跌幅应在24%左右,低点最大可能在2353点附近。在5月12日,出现低点2604点,已低于浪A的2639点,这说明A股已进入牛市第一期的寻底期,最终低点是否在2353点还要看市场走势了。无巧不成书,内地的政策调控似乎配合了浪C。
      三、关于何时入场
      问:调整后投资者何时入场最佳
      曹仁超:按波浪理论,牛市第一期的C浪调整需要约3个月。A股从4月15日暴跌到7月15日之前就可能确认底部。如果是大户投资者现在就可以分期分批建仓了,小散户可等信号明确再进场。不过,底部究竟在何处,是多少点,很难判断,只能边走边看。套用巴非特之言,别人开心我担心,别人担心我开心。恐慌性下跌令投资者悲观是好事,浪C低点就是需要悲观情绪才能完成。现在说机会来临,很多人未必信,但此时正是我开心的时候。
      四、关于调整时间
      问:这轮调整要持续多久
      曹仁超:牛市第一期的C浪调整是牛市中最长最大的跌幅。这轮调整后,股市会有2到3年的上涨,但是上涨得很慢、很稳,即使调整,幅度也很小。不要等那时候再后悔没有买股票了。
      关于买入股票
      问:进场时买入什么样的股票最好
      曹仁超:初期判断不出什么股票好,买金融股是最稳妥的,因为股市向好、企业发展都会使银行受益。等上升趋势明确了,就会涌现出一批批的上涨龙头,到时投资者跟着市场操作即可。
      
     
  20. 转贴

    曹仁超:小心,小心!

    5月23日,周日。

    道氏理论大师Richard Russell(今年已八十有五但仍精力充沛)曾在今年5月8日警告「美股有麻烦」,更在上周三再次发出警告︰道指如跌穿5月7日低点10221点超过1.5%,将引发一场更大的跌市出现。

    艾略特波浪国际(Elliott Wave International)投资通讯主席Robert Prechter认为,1982年至2000年是美股超级大牛市,2000年起已进入熊市,2003年至2007年的小牛市是信贷泡沫所造成,通过美元兑黄金贬值及低利率去产生错觉;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又是另一只小牛,方法如出一辙。以前那只熊由1966年至1982年共十六年,看来未来美股将面对更大回落期。他认为,一个超巨型的头肩顶正在形成中。此所以上周四我老曹突然写文章叫大家小心之理由。

    今天高频炒家(high-frequency traders)的成交额已占全日总成交40-70%交易,一个户口可以单日买卖10亿美元股票去赚取差价利润,这些买卖盘对股市造成的波幅十分大。

    巨熊中的小牛

    欧洲各国处理欧猪五国危机的手法,同2007年至今的美国十分相似:一、杀死信差。2007年5月美国Countrywide房贷公司出事,zf说没有事;2009年11月欧猪五国主权债券出事,欧盟也说没有事。二、赖投机者造淡。2007年10月美股大跌,乃投机者搞事,宣布立法禁止拋空……。2010年4月欧洲股市下跌,德国亦宣布立法禁止拋空。三、用钱浸死他。2009年3月美国推出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政策,2010年5月欧盟推出7500亿欧元挽救计划。最后结果如何?丑妇终须见家翁,美股今年5月又开始下跌。

    美国4月份CPI回落0.1%,是2009年3月以来首次(3月份升0.1%),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回落(尤其石油及天然气共跌1.4%)、食物价格升0.2%。核心通胀仍升0.9%,亦是六十年代以来最小升幅。房屋回落0.7%,衣物回落0.9%……。很多人不信九十年代开始的日式衰退已在2007年10月登陆美国,不少人仍担心七十年代式恶性通胀因各国滥发货币而重演。4月份美国领先经济指标自去年3月以来首次回落,可能由去年3月开始的熊市大反弹今年4月完成。

    标普五百大企业中,占三分一企业收益40%来自欧洲及英国,在欧元、英镑齐跌形势下,今年第二季业绩如何?一旦纯利看跌,美股又如何保持上升?

    Boom or Bust、富贵与贫穷,全在一念之间,例如2007年10月、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所作的决定,将影响阁下今后的财富……。从1971年起,我们皆活在泡沫之中,例如过去十年海南省楼价上升四倍(香港楼价1997年8月至今只是上上落落),去年8月我们刚经历杜拜房地产泡沫爆破……。一念贫穷、一念富贵。2007年10月开始全球进入去杠杆化周期(deleveraging vicious cycle)。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进入一浪低于一浪期,反之中国进入雄起期。不过,初生婴儿通常不太漂亮,在成长过程中必大上大落,例如1967至97年的香港。内地A股刚经历过类似1973年香港的情况,今天水平大约在1976年的香港;反之,内地楼价却似1981年的香港。和香港不同的是,八十年代开始的那段香港繁荣期,刚好是美国利率回落期;中国却相反,未来面对的是美国利率上升期,因此中国未来之路艰辛难行。

    黄金市场的气氛正在改变,金矿股与金价的关系于5月14日是46.6%,再上一周是32.2%(最高是2008年8月,达89.6%);这次金价上升与金矿股表现并不配合。从2000年金价252美元至今过去十一年,金价已上升390%,有点高处不胜寒感觉;能否见1350美元?我老曹信心不大。波浪大师Bob Pretcher指出,5月14日看好黄金指数一度见98%,意味着金市目前已太多好友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领导下,西欧各国建立了一个类似美国的经济体系。在冷战威胁下,他们被迫「同舟共济」,并以德法为首,因而孕育出欧盟的前身,更计划成为一个经济强大但政治分裂的联盟。随着苏联解体,威胁结束,这些国家又组成欧洲中央银行,计划货币一体化去抗衡美元独大的局面,然后将南欧及北欧国家拉进来以扩大欧元区,下一步计划将中欧各国亦拉进来,组成一个欧洲经济联盟但政治各自独立的「怪物」(在人类史上从未出现过)。德国人一向严守纪律,例如2009年财赤不超过GDP 的3%,负债少于GDP 的60%,通胀率今年仍是1.5%。但南欧人又如何?北欧人又如何?还有中欧人又如何?二十七个成员国能够通过自律而使欧元区长存?

    欧元区火烧连环船

    德国同法国不能单靠提供借贷或抽税去支持其他欧盟国的负债及财政赤字,何况法国负债率已达GDP的 80%、财政赤字接近GDP的 8%,情况不见得较欧猪五国好。单凭一个德国,撑得起整个欧盟吗?何况希腊人民不满整个挽救模式,不断示威抗议。德国GDP中有48%来自进出口业务,其中45%产品是出口到这些南欧国家,如南欧国家经济出事,德国经济可以独善其身吗?如果希腊没有加入欧元区,希腊不会因为利率下降而出现如此巨大的财政赤字。到今天,解决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希腊货币独自贬值便可。今天的问题是欧元将十几个国家货币连在一起,一旦着火,很容易产生火烧连环船的后果。主权国债务危机将发展成为信贷收缩。

    至今为止,许多人仍然「赌」、「博」不分。何谓赌?何谓博?一、经研究后对一些不确定因素作投注就是「赌」。例如精研马经后去买马的行为就叫做「赌」。二、对没有任何把握的事,完全依赖运气去决定而下注就叫做「博」,例如买六合彩。投资包含赌和博两种成分,但和赌、博最大分别是,投资涉及风险管理的部分是「赌」,但「博」则无法管理风险。例如止蚀不止赚只可运用于投资策略上,而不能用于赌、博上。沟上不沟落、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追随趋势直到它结束为止等等,都可应用于投资上,而无法运用于赌、博上。通过策略运用,投资者可减低风险,使赢面上升至55%、输面降至45%,持之以恒便可累积财富。至于赌,由于赛马会需营运开支及zf抽博彩税,变成赢面只有45%、输面55%,持之以恒终必损失。至于博则一切靠运气,但幸运女神是最顽皮的家伙,她往往在你最兴高采烈时离开,能够成功者只是极少数。

    在没有制定策略前,盲目投资其实同赌博差不多;反之,如你精研马匹状态,将赢面由45%提升到50%,赌马亦可以变成一项很有趣的娱乐。至于博,因赢面只有35%,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胜出,还是少参与为佳。

    大学生供应远超住宅楼

    今天许多人仍用大学生薪水与楼价作比较,忘记1967年香港只有一间香港大学,能够进入香港大学读书的学生家庭背景非富则贵(因为很少奖学金可供申请),每年大学毕业生只得千多人。当年月薪1500元、楼价100元一呎(但当年买楼要入伙后才可分期,即一千呎住宅一次过要付清10万元;当年大学生最低要求是一千呎)。其后中文大学获zf承认大学资格,令环境较差者亦可入读中文大学,因为有奖学金资助,开始令大学生供应量以倍数上升。不过,当年香港社会是看不起中文大学毕业生的(包括香港zf,当年考政务官必须港大毕业),薪金亦不及港大毕业生高,使不少中大毕业生到外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回港再同港大毕业生比拚,形成七十年代的中大毕业生今天反过来超前同期的港大毕业生(因较少到外国深造)。后来,香港zf为制造更多大学生,连理工、城市理工及浸会亦都升格为大学,去年连树仁书院亦升格为大学,令香港大学生供应量较六十年代何止上升十倍。反观本港住宅单位供应量除七十年代港督麦理浩提出十年建屋计划外,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限制港府卖地后,本港住宅楼进入有限度供应时代,而2003年起采用勾地政策后,本港住宅供应量更少得可怜。

    以简单的供求定律──每年香港大学生供应量增加了十倍,反之住宅楼供应量由1985年起进入有限度供应,大学生薪水在六十年代一个月收入相等于十五呎住宅楼,今天一个月收入只等于一呎住宅楼。人生买第一套住房是解决居住需要,zf应支持及鼓励;但第二套住房是投资,目的是希望在日后房价上升时获利;由于是投资,zf可透过信贷及利率去影响投资回报率。事实上,在正常情况下,zf不应干预楼市;但在不正常情况下,zf则应该干预。何谓正常、何谓不正常?七十年代汇丰大班曾说过︰如成交额中超过20%不是自住而是作投资用途的话,便算不正常。至于买入第三套房,更属投机行为,因此zf向买卖第三套房获利者抽买卖利润所得税,完全正常。
    住宅供应不应该是纯经济问题,60%同政治有关,40%才是经济因素。例如今天「80后」买不起楼经常上街示威,便变成政治问题。以1981年为例,当年香港zf便在人们上街示威后大量供应土地,同时人为地将贷款利率由22厘提升到24厘(较美国高2厘),以打击楼价。

    薪金收入高低只影响刚开始工作的人,至于退休生活是否愉快?取决于理财态度。一般所谓理财是指:甲、何时置业?乙、投资什么股票?丙、买什么基金?丁、何时买卖外币及黄金等。大部分中产阶级最大一项投资是物业,因此何时置业十分重要,因置业通常使用杠杆(借钱买楼),可影响一生。一般要求是每月供楼金额不应少于薪金25%,亦不应超过薪金50%,一旦超过收入50%,还是不置业较好,以免一旦楼价下挫负担不起。香港买楼黄金三十年由1967年开始、1997年结束;1997年起本港楼价进入V形走势。过去香港楼价每上升六至八年便回落两至三年(最长一次是1997年至2003年,长达六年),今天楼价是否会上升一年便开始回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