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曹仁超日记(普通话版)

Discussion in 'Bonds' started by olddoctor599, Dec 20, 2008.

  1. 转帖

    曹仁超:巴菲特的成功缘于“没人性”

    2010年09月01日 23:21中国企业家网

      投资需要非人性心态

      赚钱的人都具有狼的性格,亏损的人都具有羊的性格,“好人”都不赚钱,赚钱的通常不是“好人”。怎么说呢,羊永远只看到前面三尺(的地方),超过三尺它都不看的。为了安全,通常是一只羊跟着(另)一只羊(行动).

      而狼是看得很远的,当它攻击的时候,速度很快,它咬死一只羊后也跑得很快。攻击时速度快,赚钱时跑得也快,这是狼的心态。所有赚钱的人、所有企业家,都是有狼的心态的。投资是非人性的,人家担心的时候你买股票,人家开心的时候你卖股票,巴菲特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是没有人性的。

      但狼也不是最成功的,最好变成鲨鱼。鲨鱼可以三星期不吃东西,而一旦看到目标,就用最快的速度冲上去,咬住、拿走。即便对方不死掉,也没有投资(资金)了。千万不要做小白兔,拿着一个胡萝卜,咬咬、看看、放下,然后拿起来咬咬、看看、再放下,它吃东西是一点一点的,所以散户都是赚小钱的,然后被人家一口吃掉。狼或鲨鱼是除非不攻击,一旦攻击就要对方死的。

      我相信,大部分年轻人是这样的:不知道怎么攒钱,也不知道怎么亏本的。最开始,我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我看人家买股票很容易赚钱,所以我也去买,完全是听信的,有什么消息来源就买进去,赚钱速度很快。

      但是你问我买什么股票,我全忘记了,因为我是今天买明天就卖的。当时是牛市,所有盲目的人都在赚钱。我带着其他盲目者,我们有机会冲锋,什么时候看涨(就)借钱去买。从五千(本金)到十五万、十六万,然后再回到八千。

      1974年,我结婚,有了孩子,想想(钱)这样来得快去得快太不安全,所以从1975年开始用功去做投资了。散户刚开始的时候应该种花(做短线),因为可以很快拿到市场去卖,可以换钱,然后再种花,再卖钱。但是未来你希望从什么地方赚钱?这个就是种树(做中长线),用种花得来的钱种树,然后买房、建企业。

      乌龙投资往事:错失抱憾终身

      我总结的“牛眼投资法”大部分只适用于牛市,所以不叫“熊眼投资法”。对香港人来说,能在内地买的股票是很少的,就是银行、房地产、消费股,但最好的股票一定不是香港人买得到的,因为我们不在(A股)这个圈子里生活,你不知道哪些是最好的,看不懂的我不会去碰的。

      2年前,我女儿告诉我QQ很好,我问她QQ用来做什么,她说用来谈情的。我说我(是)老人家,不谈情。结果看漏眼了,放走了,这是我一生的悔恨。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神,如果谁认为自己是神的话,他的话就不要去听信了,因为他是神经病。你有经验的话,你看东西时应该比普通人多看一点,所以你可以把握这个趋势,能够跑在人家前面一点,没有一个人能够100%看对的。

      通常来说,每十次机会中,看准3次就足够了,因为这3次攒的钱很厉害,已经止损了。看错不重要,但不要让看错的问题恶化下去。人是不愿意认错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买的(个股)是对的,但所有专家看问题(基本)都是七次看错三次看对的,包括巴菲特在内,包括李嘉诚在内,曹仁超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千万不要叫我神,没有人是神。

      内地人对A股太悲观

      买进的股票如果下跌25%了,证明你是错的,应该卖出去。短线投资一般涨20%、30%,但中长线投资最少涨4倍或10倍。不要为自己定投资回报率,2007年A股涨得很凶,但H股很低,为什么?国内在看涨,香港在看跌。结果2008年(A股)跌下来了,谁对了?香港对了。

      到了今天,H股反而比A股高很多,因为我们知道目前一两年是中国经济转型中,但将来是好的。所以香港人虽然吃了“眼前亏”,都去买H股,而内地人看到目前比较困难,很恐慌,将A股抛出去,所以形成A股比H股便宜这么多。如果将这个市场开放的话,我相信全世界的钱都涌进来买A股,因为今天的股票实在太便宜了。根据2007年的经验,我想问一句,最后是内地人看得对,还是全世界的人看错?我很担心--内地人对A股市场看得真的太惨了,太悲观了,同2007年的太乐观一样,同样是错的。我还要重申,3年后,A股会涨得很厉害的。

      1980年,香港经济刚经历转型期,当时很多人担心未来。结果看现在,2010年比1980年好很多。所以我相信,将来上海、广州这些地方的经济一定比今天好的。我相信未来10年,中国股市都是往上走的,经验来自80年代转型期中的香港。当时恒生指数只有700多点,现在2万多点。中国的转型期没有香港那么好,因为当时美金是下调的,而现在美金下调幅度差不多了,将来我相信已经没有机会往下走了,(上证指数)应该是不会涨几十倍了,我觉得2-3倍可以了。我相信3年后,上证指数会重新涨到6000点。银行股、消费股每一次跌下来的时候,都是我买进的时机。

      不应过早买房

      我从来没买房,我的房子都是用来炒的。如果我是一个年轻人,手里有100万现金的话,目前我会投资股票而不是房地产。因为中央已经说打压房地产了,不要同中央作对,你没有这个能力。

      年轻人的钱不应该用在房地产上,而是要用在投资方面。你应该先发了财之后再买房的,如果不是这样,太年轻就买了房,被它困住,将你将来的发展机会全部杀掉。30岁之前买房的人通常都是普通人,而不是很出色的人。

      将来1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谁能从中赚最多的钱,谁就变成中国人里的鲨鱼,然后再去同外国的鲨鱼竞争。

      
     
  2. 转帖

    曹仁超:刘易斯拐点来临 中国进入内需时代

    9月5日,周日。

    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率修正为1.6%,但企业纯利续升,使道指由7月2日的9614点大幅反弹,目前同4月26日高点11258点仅距10%。虽然宏观经济很差,但大企业利润却占近四十年内最高GDP百分比,代表美国社会一样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最后是大气候改变小气候,还是社会进一步两极化,不知道。例如,香港豪宅可卖五、六万港元一呎,但超过一百万打工仔却只希望能争取最低工资成功立法。同一香港,差距竟可如此大,在经济环球化环境下,受害者往往是社会内最弱势的社群。

    菲律宾人应被同情而非苛责

      孔子最佩服齐国宰相管仲。孔子认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简单点说,“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人民才会奉公守法。人民富裕起来,社会才可以谈文说艺。”

      康泰事件正好说明此点──被解雇的警官为100万披索退休金而骑劫旅游巴,菲警因缺乏训练与装备,导致拯救人质事件弄到一塌糊涂,菲律宾学生到现场拍照留念、官员揭开棺材让传媒为死者拍照,看得港人眼火爆。背后原因是政府没钱、人民贫穷。

      如明白此点,港人便不应苛责菲国,反而应同情他们。1960年代菲律宾经济甚至较香港好,70年代马可斯上台实行独裁至今四十年,菲国政府仍是贪污无能,使菲律宾人吃尽苦头。反之,70年代香港政府成立廉政公署,政府官员日渐廉洁……四十年后今天,两个社会经济差距变得如此大。

      作为长线投资者,应拣选优质股去投资,但今天有吗?作为周期投资者,应利用低潮吸纳,但现在是低潮吗?作为趋势投资者,应在趋势形成时吸纳,但今天有何趋势?在今天,只能做一个短线炒家,今天买、明天卖。在一个患精神分裂症的股市做分析工作,除非你亦是神经病,不然是无法看准的。不过,三大方向并没有改变──一、美国信贷市场在萎缩中(目前依靠政府死撑)。二、美国失业率长期高企。三、美国消费者开始减少消费。其它都是镜花水月的幻象而已。上述不是流动性问题,而是负债太多的问题,情况同日本过去二十年接近,所不同者是1985年到1995年日元大幅升值后引发日本通缩,美元自2001年起大幅贬值后令金价上升四倍多。过去十五年日本出现经济衰退加通缩,美国则出现经济衰退加资产价格上升(但不是CPI上升).

      富士康事件代表内地“代工制”时代结束(其实早在2007年已开始,只是一般人仍未察觉)。廉价劳动力此一人口红利,正随着“一孩政策”实施三十年而结束,刘易斯拐点(工资升幅大于GDP增长率)早已来临。随着人均收入上升,推动地产、消费及金融业需求。中国经济进入内需时代。

      今天新兴工业国是非洲、中亚细亚、越南及孟加拉国等。非洲过去出现太多虚假的黎明,令人一直没有信心。这次有点不同,例如尼日利亚,过去十年将一百六十六间国企私营化及大幅降低企业税率,减少贸易关卡及重整法律系统;通胀率已由90年代平均22%降至2000年代的8%;外资投入由2000年至今上升七倍,超过90亿美元一年。今年非洲GDP已相等于巴西或俄罗斯,年收入5000美元的家庭估计已达一亿,差不多等于印度。过去十年投资非洲的回报率甚至超过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及越南。非洲一向资源丰富,但因政治问题而无法大量开采,只要政局稳定下来,非洲绝对可以看好。

      中国政府未雨绸缪

      干货轮指数今年5月26日见4209点后跌至7月15日1700点,再反弹到2712点,同期CRB指数升11.7%,证明不是需求减少而是供应太大,相信2011年仍未能改善。

      欧猪五国出事已是一年前的事,情况至今未见好转,理由一如日本(将问题束诸高阁而不实时处理,结果小事化大事)。反之,中国政府不断要求银行界作测试,假设楼价下跌50-60%后情况怎样?(1990年至2008年日本楼价跌70%,1997年至2003年香港楼价跌65%),并不断要求银行增加资本,包括供股、上市及发行新股集资,去对抗可能出现的楼市大跌潮(如不出现便更好)。未雨绸缪总较临渴掘井好,上述是去年8月至今年7月A股指数下跌31%的理由。去年7月开始中国政府不断抛售美国政府债券,使手上美国债券由去年7月9400亿美元降至目前8437亿美元,减少10.24%。中国出口亦逐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改为多元化发展(例如日本、东盟、非洲、俄罗斯等).

      1985年至1995年日元大幅升值,加上日本股市楼价自1990年起大挫,从此进入通缩期。过去十年美元贬值,初期使美股及美国楼价上升然后下跌(理由是美元国际化,买美元者初期仍买美国物业同股票保值)。上次美元大幅贬值期集中在1971年美元同黄金脱钩,到1980年利率升上22厘止,前后约十年。这次贬值由2001年起,至今亦快十年矣。1966年至1982年美股超级大熊市中,大跌市在1973-74年出现,距离1966年牛市高峯期约七年;2007-08年的跌市距离2000年美股牛市结束期是八年。1975年起美股挣扎上升,到1981-82年再来一个大跌市才结束;2009年3月起美股亦是挣扎上升。“人有相似,物有相同。”世上没有两个经济循环周期是一式一样的,1966年到1980年那次美元贬值曾引发恶性通胀,2000年这次并未出现恶性通胀;前者使债券出现大熊市,后者则令债券牛市一直保持到2009年。

      1950年韩战为日本工业冒起提供条件,使日本一直繁荣到1990年股楼泡沫爆破为止,共约四十年。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使经济冒起,全盛期是否2018年左右?上述看法,表面上看似乎很“玄”,其实一个国家经济亦一如人生,都有生老病死。如保养得好,“老年期”可以很长,例如英国全盛期由1900年至今,经济仍不俗。日本1990起经济走下坡,因国民储蓄率高,但至今日本人生活仍很好。美国经济2000年起走下坡,但美国人大花筒,未明白节俭是美德,反而令人担心。  
     
  3. 转帖

    曹仁超:金融海啸两周年 小心信贷危机重临

    9月12日,周日。

    金融海啸两周年,不少投资者真是死里逃生。

      每次联储局减息,最终股市、楼市及经济都有反应,但这次联储局由2007年8月的5.25厘减至08年12月的0.25厘却没有反应,才带来去年3月的量化宽松政策。此乃不祥之兆,近期股市大幅波动更令人担心,但二次寻底历史上很少出现;道指则形成敏感三角形。

      政府借钱杀鸡取卵

      日本政府负债在1990年相当于GDP的 57%,今天相当于GDP 的200%。日本今年名义上GDP同十七年前一样,由于政府借钱,抢走了私人企业的投资资金,形成失落二十年,而类似情况正在美国重演。Strategic Economic Decisions主席Woody Brock认为,政府负债增长率不能高于GDP增长率,不然将破坏整体经济。今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相当于GDP的 9%(去年相当于GDP 的12-13%),估计未来十年每年财政赤字不少于1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 8%。政府部门乐观估计未来美国GDP每年仍上升3%,即2015年政府负债18万亿美元,超过GDP 的100%,到2025年(或更早)便达到目前日本情况。政府伸手借钱有如“杀鸡取卵”!

      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政府及私人负债水平达GDP 的358.2%(日本政府负债水平虽已达GDP的200%,但日本私人负债水平不高),已超过1933年的299.85%,此乃造成金价走向1300美元之理由。

      近年美国企业通过节省人手,使企业纯利急升支持股价由去年3月起上升,上述做法却使失业率无法改善。经过二十五年信贷膨胀(1982年到2007年),贝南奇还可做什么?!两年期债券息率已由08年9月的4.5厘降至目前的0.54厘,未来仍可降多少?棉花价创十五年新高,小麦价6月至今上升100%,农产品售价急升,局限了联储局的宽松政策。小心信贷危机又再返来!

      1981年起是香港劳动阶级走向受苦期的开始,1997年8月则轮到香港中产阶级开始走向苦难,而且没完没了。今天全港财富已逐渐集中在10%的人手中!

      面对去杠杆化环境,并非单靠量宽政策便可解决,证明了我们不能靠制造另一个泡沫去抵消前一个泡沫爆破。今天美国的问题是2001年起通过减息、美元汇价下降及减税所制造出来的地产泡沫,虽然在2003年到2007年曾抵消了科网股泡沫爆破的影响,但当地产泡沫爆破便带来了金融海啸,破坏力更大!通过增加负债使资产价格上升而使GDP增长的游戏,1985年到1990年日本玩过、1990年到1997年香港玩过,2001年到2007年美国亦玩过,结果都大同小异。2009年美国GDP 14.34万亿美元,较08年升0.1%;私人负债42.45万亿美元,较08年升3.5%(增加1.44万亿美元);政府负债8.6万亿美元,较08年升17.6%(增加1.29万亿美元)。上述情况可维持多久?如果靠借钱消费便可长期维持经济繁荣,这个世界实在太太太太太美好矣。通过增加财政赤字去刺激经济,短期有效,长期害多于利。

      佛利民2006年逝世,他的货币学派理论到2007年面对批评,普林斯顿大学的Alan Blinder及哈佛大学的Martin Feldstein已展开猛烈攻击,一如70年代货币学派猛烈攻击凯恩斯学说,而贝南奇相信将是最后一位信奉货币学派的联储局主席。首先,各位须明白“金钱”的三大功能:1. 交易中介;2. 计算单位;3. 储存价值。在现代社会,人人变得专业化,已无法自给自足。例如我老曹写文章去换钱,然后将钱交换日常所需,或把它存下来用作日后消费。利率下降会减少我老曹的储存欲望、增加消费欲望;如利率高于通胀率2厘,却会增加储蓄欲望,利率低于通胀率又会刺激消费欲。政府正是用此方法去调节供求,压抑通胀或阻止通缩出现。但当利率跌至接近零后,上述作用便消失。另一方法是增加货币供应或抽紧银根,使人们担心手上的钱购买力下降而去投资房地产或股票,藉此影响经济景气或增加储蓄。

      货币学派理论存在缺点

      货币学派的缺点是:此举无法提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或生产力。每次危机过后政府通过增加信贷,把资金塞到不应获得资金的人手中,通过他们投资,假装一切没有发生,但实际问题从没有解决。到最后,通用汽车必须重组,房利美、房贷美亦出事……政府补贴美国人提早换车、向供不起楼者提供低息贷款,以及向金融界购入永远不会归还的呆坏账,是否便可解决问题?长期应用增加信贷的方法,结果使资金流失到别国,产生贸易不平衡即目前的状况。当人民或政府负债升到某个水平,货币学派理论便不再生效(当你已经没有钱,不会再担心它贬值或升值而去投资或消费)。今天美国新屋建造量只及全盛期一半、汽车销量只及五年前的60%,在此情况下,美国经济如何能好起来?

      日本迷失二十年只影响自己,因为日本只是一个出口大国,进口以原材料为主。美国是进口大国、世界经济火车头,带动不少国家(包括中国)GDP增长,美国一旦陷入失落时代,影响遍及全球。

      1971年一美元兑360日元、1982年兑277日元,日本经济仍受得住。到1995年一美元兑78日元,日本便受不了,引发通缩。今年9月14日日本人又再选首相,过去二十年日本首相频频换人,就是没有一个能再搞活日本经济。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已超过日本(但中国人口是日本的十倍)。中国已成为日本产品最大出口国,占日本总出口20%,估计到2025年将占日本总出口35%。2009年上海GDP亦超过香港的2100亿美元(但上海人口是香港的一倍),估计到2025年上海人均收入可同香港人看齐!

      现代社会应看清形势,再不是勤勤力力便可致富。70年代初期我老曹常取笑银行的广告:什么储蓄可以致富,都是骗人的过时概念。例如1990年仍不肯放弃日股的本港投资者、2000年仍执着科网股概念者,真是蚀死多过病死。1971年美元同黄金脱钩后,那些不信高通胀期来临者,过去四十年已付出沉重代价。2007年10月开始美国股票及房地产价格大挫,债券则大升,讯号已十分清晰。
     
  4. 曹仁超:四季度A股重拾升势 环保生物制药是大热门

    2010年09月19日 10:43证券市场红周刊

      --访亚洲股市教父胡立阳、香港股神曹仁超


      四季度A股重拾升势

      《红周刊》:沪指自2319点低点反弹后,长时间地处于盘整状态,几次上攻2700点未果。为什么2700点阻力会这么强呢?

      曹仁超:7月2日沪指见2319点是牛市第一期的结束,之后市场进入牛市第二期即慢牛期。慢牛期的特点是慢上慢落。根据香港市场的经验,牛市第二期会出现升三落二、或升五落三,也就是上升三个月后又回落两个月,或上升五个月又回落三个月。我认为目前A股的上升阻力在2700点至2800之间,回落到2500点附近后再上升。

      胡立阳:在我看来2700点根本就不是关卡。现在内地市场上低利率使得流动性充沛,欧美和东南亚的股市都很强,他们的投资者在担心股市创了新高如何操作,而A股的投资者却在担心2700点能不能突破--太多虑了!如果非要给2700点阻力找个理由,那就是2319点上涨15%刚好是2700点区域。以我多年对全球新兴市场的统计,从低点上涨到15%,市场会稍作休息的。

      《红周刊》:那么,2700点的区域会盘整多久呢?

      胡立阳:我判断市场不会休息太久的,通常不会超过两个月。这么算起来,沪指在10月份就能有效突破了。未来市场真正的大关是3000点到3400点,也就是1664点的涨一倍卖压区。

      曹仁超:这次由7月2日开始的升势,若升三落二的话,9月份则出现短期顶,升势始于11月份机会很大。如果是升五落三,那11月份才现短期顶,要到明年2月份才进入升势。虽然市场有升有落,但升幅是大于跌幅的,股市大方向必定是向上的。

      加息概率暂时不大

      《红周刊》:本周市场恐慌性下跌,和加息传闻有关。二位怎么看待加息呢?

      胡立阳:通过我对全球经济数据的研究,只要CPI涨幅在GDP增速的一半以下,都属于温和通胀,猛烈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小。中国8月份的CPI为3.5%,二季度GDP为10.3%左右,依次来看,目前国内也属于温和通胀,我认为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曹仁超:即使加息也并不可怕,虽然加息在短期会引起市场波动,但不会影响A股的走势。加息是经济向好的信号,大家肯定还记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银行几次降息也未能阻止A股下跌的步伐。如果银行加息了,积极入场的信号就更明确了,我现在就是希望银行能加息。

      散户请做好进场准备

      《红周刊》:作为散户来讲,现在跌下来后是入场的好时候吗?

      曹仁超:作为机构投资者,在今年5月、6月份就应分批建仓了。至于小散户今年10月、11月就可入场了。因为中国的CPI估计在今年10月、11月才可能回落,投资者担心的加息可能在11月份会明朗。

      胡立阳:7月份我就说过,2571点以下都是安全的买入区,因为用我的二分之一法则,以最低点1664点加最高点3478点等于5142点,然后除以2,可以得出2571点。现在来看,如果投资者那时出手就买在低点了。现在的操作是越跌越买,如果市场又跌到2571点区域,那就是老天爷又给你捡便宜货的机会了,千万别错过。

      曹仁超:牛市第二期以操作个股为主,投资者不用对大盘的指数很敏感。

      胡立阳:确实是这样,在牛市下半场指数不会飙涨。大家不要关注大盘,毕竟我们买的不是指数,是个股。投资者应把注意力多放在小盘和题材股上。

      《红周刊》:权重股低迷,题材股活跃,但板块轮动很快,投资者很难抓住机会啊!

      胡立阳:这正是牛市下半场的特征。占指数权重比较小的小盘股,会成为大家追逐的明星。所以投资者要锁定那些具备转机和业绩持续成长的题材股。同时要随时保留40%的现金,等待任何一次股市回调捡便宜货机会。即使长线资金也要分散布局,不要买进单一类个股。切忌,指数只要急涨5%~10%就不要追高了,耐心等待每一次因别人紧张犯错而出现的回调机会。

      环保、生物制药将是大热门

      《红周刊》:胡老师刚才说到了题材股,您最看好哪个题材呢?

      胡立阳:我觉得未来5年,两大板块将是市场追逐的热点。一是环保,比如新能源、节能减排、城市环保等领域;二是能让人健康长寿的生物制药领域。

      《红周刊》:但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板块已经涨得很高了。

      胡立阳:再怎么飙升的股票,都有二次上升的机会,这就要懂得操作的技巧了。

      《红周刊》:什么操作技巧?

      胡立阳:不要在上涨的过程中去追高,要等股票休息时去买入。休息期短则2~3周,长则2~3个月。休息结束后股价跌不下去,上涨后又突破了前期高点,就是买入的时候。如果没有突破前期新高坚决不买。好比一列火车从深圳开往北京,你在深圳没上车,可以在武汉上车,但大方向是列车会继续开往北京。

      股票不是天天可以买的,真正的买点一年不会超过5~7次。其他时间都是耐心地等待,耐心地观察,耐心地比较,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都是在耐心中度过的。如果一年买卖超过5到7次,那就是乱玩了。

      金融地产有长线机会

      《红周刊》:曹老师您看好什么样的股票呢?

      曹仁超:猛虎不及地头虫。作为香港的分析员,我提供的板块只能是金融、地产及消费股。另外,目前来看农产品股、医药股及那些以中、西部开发为主力的企业也不错。

      《红周刊》:目前银行和地产股一直比较低迷,何时能有起色?

      曹仁超:地产和银行股都不可能是最火的板块,只是上升稳健的板块,3~5年中长线看多。目前中国的银行还主要靠吃息差过日子,而美国银行业息差利润和佣金的比例为3∶7,香港银行业的比例也为5∶5,而中国银行业的比例仅为7∶3,这说明中国银行业发展空间很大。而房地产市场虽然现在比较低迷,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居民消费收入的提高,未来上涨是必然的。

      《红周刊》:您对农产品和医药股怎么看?

      曹仁超:农产品股票投资最难的地方是农产品价格会受政府的调控,这个很难把握,但是未来3~5个月还有机会。未来对医药股最大的威胁,是中国医药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开放,开放后会有很多国外医药企业和中国竞争。但在市场没开放前,医药股还是不错的。

      需要提醒大家,牛市二期时间很长,通常可维持3~4年。因此买入优质股后必需持有较长时间才能赚大钱。不像2008年11月到2009年7月,大半年内就可获利一到两倍。牛市二期你可以换股,但必须找到比所持股票更强的股票才可操作。
     
  5. 转帖

    曹仁超:中秋过后是深秋 领袖股在哪里

      9月19日,周日。

    1958年美国出现首次债息率高于股息率,当年许多人感到奇怪(在1947年,债券孳息率2.58厘,标普五百股息率达4.93厘)。其后大家才明白通胀已开始侵蚀货币的购买力。

      2008年又出现股息率高于债券利率,到底代表什么?自2000年起金价一直跑赢楼价同美股,情况同1966年至1980年初何其相似(在那段日子通胀率急升, 1980年达到年率15%,同期债市出现崩溃)。这次十分奇怪,过去十年金价同债券同时上升,前者代表通胀,后者代表通缩。两者同时上升,代表美国经济既有通胀、亦有通缩?一个新名词已出现,称作“Bi-flation”!

    中秋过后是深秋

      去年3月通过量宽政策制造美股熊市大反弹,是否一如争秋夺暑,有几天气温可能较夏季更高,但中秋过后是深秋。有智慧不如趁势,趋势才是投资者的最佳朋友。“Follow the money”真的易学难精,例如2007年10月资金从股市流走,2008年中又从油市流走……。美国企业(金融业除外)坐拥巨资,导致今年出现大量并购,使股市出现大上大落。美国有一千一百万个住宅(占总市场23%)陷入负资产,代表美国住宅楼价在可见将来升幅有限,亦代表财富效应不会在美国重现,美国经济进入“好也好不了、坏也坏不了”的时期。过去美国人先使未来钱的习惯正在改变中。

      1990年起的日本同2000年起的美国,最大区别在于1985年到1995年日元狂升,由275升到79日元,因此引发通缩(deflation)。反之,2001年至今的美元汇价大幅贬值,使美国经济进入“通胀减缓期”(disinflation)。2007年起美国楼价回落,在低息及美元贬值下可慢慢修补,不会出现类似日本1991年起长达十八年的楼价回落期。不过,美国亦一如日本步入人口老化期,形成需求不足,上述是导致两国债券孳息大降的理由。两国的私人机构作风亦有所不同,日本机构尽量不裁员,因此日本失业率仍低,但企业生产力亦因此无法提升,使日企纯利自1990年起反复回落;反观美国机构面对需求不足,裁员绝不手软,形成美国高失业率,但美国企业纯利自去年下半年起已恢复上升,形成去年3月到今年4月美股大反弹。

      过去十五年日本经济在消化1985年到1995年日元狂升所带来的通缩压力,需求不足使闲资涌入债市及大量进行carry-trade,使日本成为全球最大资金供应国。美国人今天面对收入不前及价格回落,由于负债很大,美国人不是增加储蓄便是努力减债,这方面情况又较日本坏。

      两国的差异,使美国经济未来表现不会类似过去日本,道指最低点极有可能便是去年3月6日的6469点,情况有如1966至1982年那次经济回落期,当年道指最低点是1974年12月6日的577点,而非1982年8月12日的776点。1975年-1976年道指完成反弹,之后又再回落,反反复复到1982年8月,牛市才正式开始。

      领袖股未出现

      上证指数在7月2日2319点完成调整并进入向上期,形成7月至今港股较出色表现。同期道指由今年4月起回落到9月亦止跌回升,在高频交易下,美股的方向往往同一般人估计背驰;加上11月美国中期选举,最后股票市场能否大团圆结局?2007年5月Countrywide出事、6月IndyMac出事、7月至 9月CDO面对大量抛售,但标普五百指数仍升15%,恒指更多升一万点。

      过去二十五年,我老曹见尽股市的荒唐,例如87年10月股灾、97年8月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3月科网股泡沫、2007年10 月港股直通车谣传,一再显示群众非理性的一面。每次牛市都有领袖股出现,例如90年代的互联网股、能源股及原材料股,2003年起的金融股、地产股。 2009年起什么行业担当领袖股地位?至今为止似乎只见群雀乱飞,未见领袖股出现。

      许多人以为投资股票便可以保值,事实并非如此。1966年1月道指见1000点后,到2010年今天亦不外10000多点,只升十倍多(同期金价上升三十五倍),更加不要说由1990年1月至今的日经平均指数。不少人以为买楼可以保值,事实亦非如此简单,例如1990年1月至今的日本物业、1997年至今的香港普通住宅楼、2006年7月起至今的美国房地产。至于黄金,上升日子是1967年至1980年1月由35美元上升至850美元,另一次是2000年初由252美元开始上升到目前。换言之,一切投资能否获利,都由时机(Timing)决定。

      近年把握Timing最成功的投资者,相信是约翰·保尔森。他在2007年到2008年的次按市场抛空,为他的对冲基金获利150亿美元(他自己分到40亿美元);其次是高盛在去年3月到今年4月美股升市,为旗下不少对冲基金赚回2007-08年的所有亏损。

      Timing不是尝试捕捉大市的顶或底,而是对整个经济的宏观看法。例如2007年Countrywide 及IndyMac出事时,我老曹便向各位提出警告,可惜当时大家皆短视,而未能避过金融海啸的亏损。目前另一值得注意问题是2001年7月6日开始的美元弱势是否已在2008年3月29日结束?
     
  6. 转帖

    曹仁超:中秋过后是深秋 领袖股在哪里

      9月19日,周日。

    1958年美国出现首次债息率高于股息率,当年许多人感到奇怪(在1947年,债券孳息率2.58厘,标普五百股息率达4.93厘)。其后大家才明白通胀已开始侵蚀货币的购买力。

      2008年又出现股息率高于债券利率,到底代表什么?自2000年起金价一直跑赢楼价同美股,情况同1966年至1980年初何其相似(在那段日子通胀率急升, 1980年达到年率15%,同期债市出现崩溃)。这次十分奇怪,过去十年金价同债券同时上升,前者代表通胀,后者代表通缩。两者同时上升,代表美国经济既有通胀、亦有通缩?一个新名词已出现,称作“Bi-flation”!

    中秋过后是深秋

      去年3月通过量宽政策制造美股熊市大反弹,是否一如争秋夺暑,有几天气温可能较夏季更高,但中秋过后是深秋。有智慧不如趁势,趋势才是投资者的最佳朋友。“Follow the money”真的易学难精,例如2007年10月资金从股市流走,2008年中又从油市流走……。美国企业(金融业除外)坐拥巨资,导致今年出现大量并购,使股市出现大上大落。美国有一千一百万个住宅(占总市场23%)陷入负资产,代表美国住宅楼价在可见将来升幅有限,亦代表财富效应不会在美国重现,美国经济进入“好也好不了、坏也坏不了”的时期。过去美国人先使未来钱的习惯正在改变中。

      1990年起的日本同2000年起的美国,最大区别在于1985年到1995年日元狂升,由275升到79日元,因此引发通缩(deflation)。反之,2001年至今的美元汇价大幅贬值,使美国经济进入“通胀减缓期”(disinflation)。2007年起美国楼价回落,在低息及美元贬值下可慢慢修补,不会出现类似日本1991年起长达十八年的楼价回落期。不过,美国亦一如日本步入人口老化期,形成需求不足,上述是导致两国债券孳息大降的理由。两国的私人机构作风亦有所不同,日本机构尽量不裁员,因此日本失业率仍低,但企业生产力亦因此无法提升,使日企纯利自1990年起反复回落;反观美国机构面对需求不足,裁员绝不手软,形成美国高失业率,但美国企业纯利自去年下半年起已恢复上升,形成去年3月到今年4月美股大反弹。

      过去十五年日本经济在消化1985年到1995年日元狂升所带来的通缩压力,需求不足使闲资涌入债市及大量进行carry-trade,使日本成为全球最大资金供应国。美国人今天面对收入不前及价格回落,由于负债很大,美国人不是增加储蓄便是努力减债,这方面情况又较日本坏。

      两国的差异,使美国经济未来表现不会类似过去日本,道指最低点极有可能便是去年3月6日的6469点,情况有如1966至1982年那次经济回落期,当年道指最低点是1974年12月6日的577点,而非1982年8月12日的776点。1975年-1976年道指完成反弹,之后又再回落,反反复复到1982年8月,牛市才正式开始。

      领袖股未出现

      上证指数在7月2日2319点完成调整并进入向上期,形成7月至今港股较出色表现。同期道指由今年4月起回落到9月亦止跌回升,在高频交易下,美股的方向往往同一般人估计背驰;加上11月美国中期选举,最后股票市场能否大团圆结局?2007年5月Countrywide出事、6月IndyMac出事、7月至 9月CDO面对大量抛售,但标普五百指数仍升15%,恒指更多升一万点。

      过去二十五年,我老曹见尽股市的荒唐,例如87年10月股灾、97年8月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3月科网股泡沫、2007年10 月港股直通车谣传,一再显示群众非理性的一面。每次牛市都有领袖股出现,例如90年代的互联网股、能源股及原材料股,2003年起的金融股、地产股。 2009年起什么行业担当领袖股地位?至今为止似乎只见群雀乱飞,未见领袖股出现。

      许多人以为投资股票便可以保值,事实并非如此。1966年1月道指见1000点后,到2010年今天亦不外10000多点,只升十倍多(同期金价上升三十五倍),更加不要说由1990年1月至今的日经平均指数。不少人以为买楼可以保值,事实亦非如此简单,例如1990年1月至今的日本物业、1997年至今的香港普通住宅楼、2006年7月起至今的美国房地产。至于黄金,上升日子是1967年至1980年1月由35美元上升至850美元,另一次是2000年初由252美元开始上升到目前。换言之,一切投资能否获利,都由时机(Timing)决定。

      近年把握Timing最成功的投资者,相信是约翰·保尔森。他在2007年到2008年的次按市场抛空,为他的对冲基金获利150亿美元(他自己分到40亿美元);其次是高盛在去年3月到今年4月美股升市,为旗下不少对冲基金赚回2007-08年的所有亏损。

      Timing不是尝试捕捉大市的顶或底,而是对整个经济的宏观看法。例如2007年Countrywide 及IndyMac出事时,我老曹便向各位提出警告,可惜当时大家皆短视,而未能避过金融海啸的亏损。目前另一值得注意问题是2001年7月6日开始的美元弱势是否已在2008年3月29日结束?
     
  7. 转帖

    曹仁超:全球股市跳舞 波动市二线股热炒

      9月26日,周日。

    周日金价一度突破1300美元一盎斯,即过去十年金价共升400%,而去年9月我老曹已预测金价可能见此水平。这次金价上升,理由是联储局计划推出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6月至今美元弱势不但推高金价,同时使美股止跌回升,6月4日CRB商品指数450点,三个多月后今天已是530点,上升18%,上述升幅不是反映经济活动增加,而是反映美元价值在下跌(今年5月至8月美国K升9.1%,美汇指数6月4日至今回落8.2%或年率28%)。过去四个月股市上升,亦非反映未来经济繁荣,而是反映美钞购买力下降。

      根据官方数字:衰退由2007年12月开始、2009年6月结束,GDP减少4%,是1981-82年那次的一倍,亦是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虽然经济已复苏十五个月,但至今似乎仍寒气逼人。去年2月28日至今年8月31日美国联邦政府增加2.57万亿美元国债,同期GDP只增加5000亿美元,太不符合成本效益也。

    波动市二线股热炒

      过去十年金价的升幅告诉各位,美元购买力跌幅之巨;同期债券市场又告诉各位,目前处于低通胀期。OECD国家的工资过去十年升幅有限,股市指数(无论道指或恒指)升幅亦有限。2008年底出现股息率高于债息率,此乃1957年以来首次(1957年前债息率是低于股息率的),是否代表经济正重返1957年前的环境?

      恒指由2008年10月27日10676点升到去年11月18日23099点,完成超过100%升幅后,通常有一段很长的波动市。在波动市中,大蓝筹股价只会波动,反之二线股却热炒。

      爱尔兰十年期政府债券4 月至今孳息率由4.5 厘升至6.5 厘,葡萄牙十年期债券息率由4 厘升上6.5 厘。由于联储局压抑美元汇价,使欧元反升至1.33 美元,究竟谁在操控汇率?爱尔兰政府在五年内无力还债的机会已高达29.5%,代表欧洲主权债券市场继续恶化,但股票市场并不理会。在联储局吹喇叭的情况下,过去十九星期全球股市继续跳舞。

      经济与股市有互联关系,但仅指中长线,至于短线反受货币政策影响大于经济,例如08年11月的A股、去年3月的美股,上升动力都来自货币政策。去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好起来,A股指数反而回落(上升得太快有以致之)。由于A股或美股都不可能重返08年11月或09年3月的低点,相信经济二次探底机会不大。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100万人民币,到今天只余下15万元购买力,或者可以这样说:今天660万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于1978年的100万元!全球货币购买力下跌开始的更早,1967年当美元宣布贬值(35美元不能再兑换一盎斯黄金)开始,到今天1300美元才能兑一盎斯黄金;过去四十三年美元共失去97.2%的购买力。1967年的100万美元,到今天只余下28000美元购买力;或者可以说今天3570万美元购买力才相等于1967年的100万美元!美元购买力大幅下跌的日子是1967年到1979年共十二年,第二次是2000年起至今(已维持十一年)。过去四十三年美元每年平均失去8%购买力,速度快得惊人。换言之,如阁下的投资每年回报率少于8%,已无法保存购买力。

      美国中产急剧减少

      2009年有14.3%美国人跌落贫穷线之下,即一年内增加四百万穷人,是1950年以来美国最多穷人的一年!不过,受惠于股市上升,2009年拥有100万美元或以上财富的美国人增加16%。两者加起来,即美国中产家庭人口减少30.3%,数字真是令人心惊!金融海啸前有68%美国人属中产,金融海啸后的2010年急跌至只有38%,中产家庭在美国大量消失,M型社会自2008年起亦在美国出现。

      2000年至今美国人口由二亿八千一百万增至三亿八百万,升幅9.6%。实质工资升6%,但消费金额由6.7万亿美元升到10.3万亿美元,升53.7%。消费信贷由1.5万亿美元升到2.4万亿美元,升60%。Lowes分店数目由六百间增至超过千七间、沃尔玛由四千间增至八千五百多间、Target由一千间增至一千七百五十间、Kohl由三百间增至一千零五十间,过去十年可以说是美国人最疯狂消费的年代。不过,这些零售店同店销售额自2007年起停止增长(部分更下跌),踏入2010年美国零售业更面对消费回落期。理由是美国住宅楼价自2006年至今共下滑25%,加上目前约有一千五百万人失业。过去十年美国人消费力30%来自楼价上升及借贷,上述情况已终止。

      今后美国再也不能产生另一个巴菲特。他主力投资的可口可乐、富国银行、美国运通、P&G、卡夫食品等股票共占巴君总投资70%。这些企业纯利高增长时代已成过去。巴君手上二十大投资股过去十年都表现失色,至于他投资比亚迪(1211)占整体组合比重很小。他的价值投资法在美国已面对投资界大量质疑。
     
  8. 转帖

    曹仁超:富者愈富 贫者愈贫 性格使然

    2010-10-04

    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利率由6.5厘降至0.25厘,引发资金寻找‘回报’潮。最先上升的是债务,然后高息股,最后是房地产。由利率回落推动的资产升值潮1982年曾出现过、1989年亦出现过、然后是1995年及2003年,相信2009年亦不例外。过去几次资产上升潮寿命长达5年,最后以泡沫爆破而结束。例如1987年的股灾、1994年墨西哥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0年科网股泡沫爆破、2007年次贷危机。这次又如何?
      投资市场已变Traders market
      近年投资市场早已不是投资者的市场而是Traders market。无论股市或金市、汇市或楼价都不断波动,个别二线股炒卖情况更为严重。
      两年期债券跌至0.441厘,是政府自1974年9月开始拍卖两年期债券以来最低,一个月期只有0.065厘、CPI(不包括食物及能)以年率计只上升0.9%。我们早已进入低利率、低通胀、低GDP增长率、高失业率时代。6月至今人民币升值2%,欧罗之父蒙代尔(在西安)认为人民币如大幅升值,对中国经济是灾难,对美国改善贸赤则毫无帮助。
      巴菲特今年80岁,仍十分健康且思考敏捷,证明汉堡包加可口可乐乃长寿食品(?!)。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父亲是股票经纪。巴菲特从小对赚钱十分感兴趣,14岁已赚够钱买入40亩土地用作收租。在父亲要求下考入宾州大学,读了两年便转到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毕业后其父认为他学历仍不够,为他报读哥伦比亚大学,但巴菲特拒绝。在父亲压力下,巴菲特勉强上学,并跟随格雷罕姆(Benjamin Graham)学股票分析。毕业后格雷罕姆拒绝聘用巴菲特,认为他不宜在华尔街发展。巴菲特只好返回奥玛哈,在父亲的证券公司做事并结婚。
      其后格雷罕姆改变看法,介绍巴菲特到纽约证券公司工作,巴菲特开始利用价值投资法找寻公司内在价值。与老师最大不同的是,巴菲特同时留意公司管理层及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巴菲特是世上少数通过投资发达的人(其余发达者都是通过自己的企业或继承上一代遗产)。他的成功是否一如Value Trust的Bill Millert、富达麦哲伦基金的林奇,又或已故的邓普顿爵士,只是适逢其会?例如1950年到1990年的日本,或1967年到1997年的香港亦制造大量超级富豪。到底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再看看2008年巴郡的业绩,证明事前并没有做好避险工作,2009年表现亦不见得特别出色。例如他大量投资的可口可乐或华盛顿邮报甚至美国运通银行,表现皆逊大市。
      所谓往日真理,在瞬息万变的今天都已变成废话。例如‘买入后持有,做长线投资’,如各位在2007年10月这样做,便不知何日返家乡。‘了解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又是另一废话。投资者在股市高潮时往往高估自己这方面能力,在股市低潮又怕得要死。
      至于‘分散投资’?在2008年无论你如何分散投资,结果都是亏损,因股票、商品、债券、地产皆难逃一跌!‘看好中长线’。我老曹可列出大量本港蓝筹股价自1997年8月至今除波幅外便是下跌。任何行业或企业一旦见顶,便是离开的日子,而非‘坐困愁城’。做投资毋须‘有情有义’。
      机会运气也可自己制造
      2009年香港拥有100万美元财富人口上升1.04倍,亦只有7.6万人,占总人口1%;成为亿万富翁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在美国拥有1000万美元以上财富者90%来自普通家庭,大部分是白手兴家。有人希望中‘六合彩’;在美国每年最少有8名以上中百万美元大奖,最终有7个退回起点,中‘千万美元’大奖者情况更差,平均8年内打回原型,最后生活水平较他中头奖前更差。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魏斯曼研究所得结论:能否成为亿万富翁同本身性格有关,这些人的性格帮助自己制造更多机遇。当机会出现时,他们立即采取行动,而非优柔寡断。他们做人态度和行为帮助他们逢凶化吉,原来运气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大部分亿万富翁都有早期失败经验,通过失败经历反而使他们人格上更成熟、往后日子不但更专注与坚持,同时保持头脑清醒、奋发向前,最后获得成功。得意外之财者因缺乏这种性格,往往出现财来财去而守不住。
      例如一般打工仔很计较物业管理费,认为愈少愈好。他们拥有的物业因为缺乏管理五年、十年后已破破烂烂。有钱人相反,他们的住宅因管理良好,50年过去反而大幅升值。一般人常犯错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一般打工仔喜欢到大企业做事,认为工作环境比较稳定。富翁在未发达之前,如果不是自己经营小公司便是到小公司去打工,随着公司壮大而壮大。爱冒险性格使他们富有,太保守性格使打工仔变得平庸。打工仔命运十分似‘牛’。辛苦一生后换回被宰掉收场。富人性格是建立自己事业,找别人去为自己工作,自己只做决定。找人为自己赚钱性格亦是发达必需。不做老板,只靠投资发达者只有巴菲特。
      打工仔喜欢储钱认为风险小,结果被通胀吃掉。富人喜欢借钱,用别人的钱去赚钱。钱赚钱自然愈越愈多。
      打工仔性格人云亦云、富人却坚持己见。打工仔有羊群心态、富人都拥有野狼性格。打工仔希望45岁前退休结果不成功、富人只要一息尚存仍要努力赚银;永不言休。
      不同性格最后决定你是富人、穷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不是社会制度出了问题,而是人的性格。例如散户只关心短期市况波动而不分析中、长期趋势。往往赢了眼前、输掉将来。富人从中、长线角度考虑问题,吃了眼前亏,在中、长期却赚大钱。
      赌仔姓赖。小投资者每次输钱后都只怪责别人而非检讨自己。富人每次面对亏损都从中吸收经验,以免再犯。心态不同最后分出成功与失败。■
     
  9. 转帖

    曹仁超:货币战争没有“解药”

    10月10日,周日。

    日元利率跌至零、美元利率0.25厘、英镑0.5厘、欧罗1厘,以上述利率水平,肯定会改变人类的思想行为,因为没有人再有兴趣存款收息,却会无视投资风险地找寻稍有回报的项目,例如结构性票据(Structured Notes)利用衍生工具产生五、六厘息,今年已升值60%(彭博认为这不适合私人投资者),企业则动用手上现金进行收购,并有大量企业上市集资。低利率已维持两年,人们开始相信低利率将长期化,这种想法在不断推高金价、楼价、股价……直到另一泡沫爆破为止。

    利用弱美元掩饰美股熊市

    上周五只有3%投资者看好美元,但95%投资者看好金价,你又是如何看的?只有极少人成功捕捉顶部与底部,我老曹亦不赞成各位估顶寻底。2007年5 月由Countrywide Financial及Indymac出事,然后是房利美及房贷美,表明美国金融业火烧连环船只是迟早的问题。如果你在2007年下半年订下止蚀盘而因此避过金融海啸,这是你的福气,但如果你没有这样做,事后又可怪谁?

    2008年11月中国政 府推出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加上去年3月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表明股市有机会收复前跌幅50%或以上,只是这次反弹幅度及时间较估计大及长,不少人已提早出了货而赚少许多。今年5月27日开始恒指由18971点上升,不如说是港元追随美元回落更贴切。美元过去四个月跌15%,利用美元偏弱去掩饰美股熊市,乃美国政 府的惯用伎俩。上一次是1966年至1982年,这一次则由2001年1月开始。第二次量宽政策虽未实施,由于广为宣传,基于市场的理性预期,已在汇价、股价、金价上反映。10月10日IMF和世界银行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国际市场上的汇率早已大幅波动,货币战争似乎一触即发。美元兑欧元已跌至八个月最低,日元出现十五年新低,其他还有澳元同加元亦升至近年新高。自去年4月到今年6月国际资金共向二十个新兴国家流入5750亿美元,其中78.6%流向亚洲新兴国家市场。

    上一次同类事件,发生在1990年至1997年,美元流入使本港楼价由3000元一呎升至12000元,上升三倍。亚洲金融危机后资金流走,使本港楼价下调65%,跌至4200元,港人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虽然白头任已公开叫投资者保持冷静,但我老曹要告诉大家,货币战争是没有「解药」的!

    在如此诡吊及奸诈的投资市场,market timing变得至为重要,例如John A. Paulson的对冲基金在2008年获利150亿美元(他本人则获利40亿美元),而去年3月至今年4月,高盛在升市中亦获惊人利润。我老曹的意思不是指价值投资法没有用,但在变化万千的投资世界,价值投资是否会坐失良机?例如1973年3月7日恒生指数1774点时如不肯出售,要到1981年8月的1810点才打和;如果仍然不肯出售的话,便要到1986年才升穿1774点阻力,前后共十三年。学柴九话斋:人生有几多个十年?

    二线股成收购目标

    止损易学难执行,因为人性是拒绝承认自己看错市。想想1997年7月白眉董推出八万五房策后,有多少人在物业投资市场止损?2000年科网股泡沫爆破后,又有多少人执行止损?2007年10月明知「港股直通车」是谣言,又有多少人止损?我老曹纵横投资市场四十年所带来的心灵创伤,已使自己变得冷酷无情,2003年家母过身后,决定花多点时间在慈善工作上,以弥补自己日渐凉薄的性格。投资需要冷酷无情,助人则需要热心关怀。人性就是如此矛盾!

    经过去年大升,今年4月起美股进入左摇右摆期,以炒卖个别二线股为主,因为二线股极可能成为被收购对象,同时边际利润正在改善中。

    2000年随着科网股泡沫爆破,加上2001年「九.一一惨剧」,如没有联储局2001年起大幅减息及殊仔的退税计划使美元贬值,相信美国早已陷入通缩矣。2003年的经济繁荣,有赖利率下降使房地产升值,可惜2006年中楼价开始回落、CDO危机爆发产生去杠杆化,2008年单靠减利率已不足应付。去年3月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由政府大买债券将资金注入金融体系,使债券及股市上升去对抗楼价回落(情况有如1998年8月香港)。

    华府四招阻通缩登陆

    2001年起为防止通缩,美国政府作出以下举措:一、让美元贬值。二、减息。三、退税。四、印银纸(量宽政策)。过去十年金价升400%、长期债券价格升125%、商品价格升108%、美国房地产升50%,标普五百指数则跌30%(恒生指数升20%)。过去十年MSCI新兴市场股市指数共升300%,去年3月至今美国量宽政策下,新兴市场指数升120%,同期标普五百只升60%。

    1971年美元同黄金脱钩,至2008年美国M2共升1314%,由6240亿升到8.2万亿美元。2009年量化宽松政策下,过去两年美国每年增加L约1万亿美元,各位可想象对未来影响如何?

    去年联储局共购入1.25万亿美元按揭资产,银行吸收资金后只用作购买债券及股票,并没有向工商界增加贷款,因此经济依然不前。联储局计划第二次推出量宽政策,涉及资金高达1万亿美元,估计可令长债孳息率再降半厘、明年GDP多升0.3%、失业率多减0.3%,以及进一步推低美元汇价。

    美债泡沫或是另一危机

    目前美国有25%小业主陷入负资产,加上约1万亿美元Alt-A或Option ARMs将到期,必须重新安排,而目前约有二百七十万间被接管住宅单位仍未售出,如美国楼价不能止跌回升,美国经济很难真正恢复过来。今年第二季美国GDP只上升1.6%,估计第三季GDP增长率进一步降至1.4%。

    黄金是十分神奇的投资项目。1966年到1980年通胀率上升,使金价由35美元一盎斯升至850美元。1980年至1999年通胀率仍然上升(只是升幅放缓),但金价却大跌。2000年至今通胀率升幅进一步下降,金价又大升四倍。过去十年美国面对的不是通胀率大升,而是因货币泛滥造成资产价格上升,不少生活基本必需品价格不涨反跌,原因是联储局眼见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通缩环境而不能自拔,为防止通缩在美国登陆,2001年起美国政府不惜降低美元利率、减税制造财赤、滥发货币去压低美元汇价,制造资产价格上升潮去对抗通缩。可惜2006年美国楼价回落,2007年更引发全球金融海啸,这次联储局将债券价格推得这么高,会否引发另一个危机?

    贝南奇认为,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最大威胁是通货膨胀。自80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释放出大量生产力,并向全球大量供应消费品,使全球通胀率逐渐回落。到2000年对OECD国家例如美国等最大威胁再不是通胀,而是通缩,因此自2001年1月起联储局致力防止通缩在美国出现,因为通缩一旦出现,需求便大幅减少,使衰退陷入没完没了的局面,到时利率即使降至零亦无济于事,因为人人欲持有现金或忙于减债,再没有新贷款去投资或增加消费。1930年至1933年美国通缩达年率10%,当时有谁肯借钱投资或增加消费?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宣布将美元贬值(从25美元1盎斯金价降至35美元),以及不准美国人持有黄金,到1934年美国才扭转通缩局面。贝南奇认为,2001年的「九.一一惨剧」足可使美国经济陷入通缩,因此联储局要积极对付,才可阻止CPI增长率低于零。

    现代社会通胀复杂化

    过去通胀十分简单,流通货币增加,物价自然上升;通缩亦一样,当流通货币减少,物价自然下降。现代社会情况变得十分复杂,信贷市场、流通货币的影响力可放大四至十二倍,如流通货币增加、信贷市场萎缩,不但没有通胀,反而有通缩。为何信贷市场萎缩?就是因为抵押品(如物业或股票)跌价,其次是政府要求银行提升资本充足比率或存款准备金率,亦可限制信贷上升。2008年10月至今年3月过去十七个月,美国商业机构借贷减少7000亿美元,去年3月政府通过量宽政策注资1万亿美元,而今年4月起美国商业机构已恢复借贷,至今已回升4000亿美元。美国通缩时代是否结束,并重新面对通胀威胁?今年6月美债一度大跌,为阻止债券进一步回落,联储局大购美债,使今年6月至今美元汇价再大跌15%。不过,周小川早前已在华盛顿公布:中国是不会让人民币快速升值的!
     
  10. 转帖

    曹仁超:股市疯狂宜谨慎 2010-10-10

    世纪金融海啸后深陷经济低谷的欧美各国,联袂合奏「炒」人民币大幅升值,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及财经专栏作家曹仁超,对近期美元急速贬值引发百年一遇的国际货币危机,资金泛滥在全球流窜,点燃新兴市场资产泡沫爆破的药引,均显得忧心忡忡,齐呼吁投资者要小心,中国也要「顶住」人民币被围堵下的压力。 

    纵横股坛的曹仁超,昨出席上海财经大学与香港金融管理学院论坛时,罕有大谈当前宏观金融危机。他说,美汇剧跌,驱使资金在各个市场流窜,结果一定引发资产泡沫,中国因仍属半开放经济体系,才稍微有力「顶得住」,其他外向型经济所受影响则无法估计。

    刻下最令他担心的是,中国「顶不住」被围堵升值的压力,以及本港重现 90年代曾经历的「 boom and bust」(大繁荣后接着严重不景气)的噩梦,即资产市场「急升」之后「急跌」。

    他回忆 90年代与任志刚交谈时,曹 sir力倡取消联系汇率,因低息使资金从美国流入来香港炒楼,后患无穷;但当时任志刚反问房价上升「有甚么不好」,而从 97回归至 03年沙士出现,本港楼市平均呎价由 1.2万元骤降至 4500元,正好说明 boom and bust的破坏力。

    恐本港极盛后严重不景气
    曹 sir又说,零息魔咒亦使过剩资金无力抗拒流向投资市场,他打个比喻,若将 1000万元存入银行,按目前利息,经他运算,要过 497年后才能滚大一倍。

    自 7月以来本港股楼齐升,恒指过去一周升幅达 586点,他认为,冲越 23000点「最后防线」后,短期内会进入「无人可以阻挡上涨」的疯狂状态。惟他戳破这个现象,指出这并不是市值上升,而是联汇下港元跟随美汇下跌 15%后的连锁效应。

    在热气朝天的市况下,曹仁超坦言,「好难叫人不要玩(炒股)」,因为无人能抵得住诱惑,惟有忠告投资者「用少量资金玩」,慎防这场非常规货币危机。

    美国国会下月展开中期大选,他相信,第二阶段总值达 1.5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届时将出台,但奥巴马政府「印银纸」政策,无助于改善国内失业率及楼价回升,只会使股市金市狂飙及美元下跌,贫富悬殊未见拉近,反逆向而行。
     
  11. 转帖

    曹仁超:美元估底无意思 利率回升要绸缪

    2010年10月18日 11:50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 nothing ever could!”上述乃《仙乐飘飘处处闻》的歌声,但各国央行却要创造奇迹──在没有任何资产支持下大印钞票然后水淹金融市场、物业和股票市场。2008年11月中国4万亿人民币刺激方案,2009年3月美国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政策,2009年底欧洲央行面对欧猪五国危机新增信贷,最近日本再推量化宽松政策及美国计划第二次推量化宽松政策,使“资产”价再次升值。

      弱势美元成为一切资产升值之母。上一波是2001年1月开始至2007年10月结束,这一次由2009年3月开始。泡沫又泡沫,自1971年美元同黄金脱钩后,请问哪一年没有硝烟?那一年经济没有泡沫?巴西、澳洲、印度已被资金淹没,中国又能顶多久?

    If you can't beat them,join them. You can't beat the market, because you are the market! 正是一石激起千个浪,6月份再开始的美元弱势,托起金价、外币、股市、债市及本港楼价。你又奈得贝南奇什么何?今时今日在马场门口叫人不要赌是没有用的。大家再玩多次Boom & Bust啦。

      过去两年美国新增需就业人口2,383,220人,同期新增职位541,000(其中344,000职位是过去12个月才产生,大部分是短期工而非长期工。最多职位来自教人如何退休或同退休项目有关). 9月失业率9.6%,同奥巴马大选时差不多,就业不足率18.8%,16岁到19岁青少年失业率更达26%。11月中期选举愈来愈接近,但奥巴马答应的“改变”并没有出现,由于担心中期选举后民主党在国会失去大多数席位,联储局这部机器又再开动,使原本今年4月升市已告一段落的美股,6月份50天移动平均线跌穿200天线此一死亡交叉讯号出错,9月份“兴登堡预兆”亦失效。

      资金泛滥投机取代投资

      在联储局出口术环境下,投资者情绪由5、6月份的悲观转到7月乐观。9月份50天线重返200天线之上出现黄金交叉“入货”讯号,使9月股市由头升到尾。美汇指数由6月7日88.708至今回落14%,影响之下,恒生指数由5月27日的18971点回升,上证指数由7月2日2319点回升、7月2日道指由9614点回升,金价由7月28日起亦从1157美元止跌回升。资金泛滥成灾,投机已取代投资,热钱所到之处无一不大升。典型例子:是2008年8月中油价一度上升至147美元后,又急速回落到2009年初35美元,事后发现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的油价上升是由资金泛滥做成。这次对象改为农产品,例如咖啡升45%、橙汁35%、牛肉23%、猪肉68%、三文鱼24%、棉花40%。金属价格指数亦上升26%,铁矿石价更上升106%,橡胶升62%。

      这次农产品及金属涨价潮是否反映“货币泛滥”而非需求上升,情况有如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的油价上升?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影响相信70%已在市场上反映,但至今全球消费物价指数(CPI)升幅仍有限。理由是美国政府一方面大印钞票,另一方面又大量借入钞票作为购买“呆坏账”之用。左手发钞、右手收回。09年3月至今年9月美国政府共购入1.7万亿美元“按揭证券”。没有人知道这次美元回落潮何时停止,过分压低美元汇价的风险是使通胀率一旦回升,可使债券价格急速回落。例如1979年10月至1980年2月,10年期债券利率曾上升4厘,对,在4个月内上升4厘!

      许多人不知道何谓“不对称风险”,例如雷曼债券或Accumulater。前者是“按揭证券”由雷曼证券公司做担保人(一旦股市下跌,如别人不还钱便由雷曼代还。如雷曼公司破产便没有人还)。至于Accumulater则是自己做了担保人,担保某股必升,赚取保费(约本金6%)。如股价下跌超过15%便赔本而且是愈跌愈赔得多。事前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需承担的风险原来如此巨大。最近市场又推出不少结构性债券(利用衍生工具,使利率达到5、6厘)。一旦利率回升,未来损失可以很大。

      辛劳受罚不劳而获得赏

      由1987年10月出现环球股灾,政府作出干预起,使投资市场出现扭曲(例如1990年到1997年的负利率,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1997年7月的八万五房屋政策及2003年9月的勾地表,2007年金融海啸)。大户利用政府的政策使自己财富暴增,但一般人却成为受害者。从1971年至1980年的美元贬值潮,1985年至1995年逼日元升值潮,2007年10月的金融海啸及2009年3月量化宽松政策。市场不再奖赏辛劳者,改为鼓励不劳而获(例如炒楼一年所获利润,较十年努力工作回报更大).

      上证A股指数牛市2期今年7月2日已开始。作为香港投资者可透过投资内地在港上市的股份而分享,中国政府至今仍力抗人民币急速升值,只答应按部就班式升值去平衡通胀、GDP增长率、财政开支、国际贸易及失业率问题。连索罗斯建议的每年升值10%都认为是太多。2005年7月至2007年9月人民币升值27%后,使中国外贸盈余由2007年占GDP的11%,降至2009年5.8%,目前中国政府答应5年内外贸盈余降至少于GDP的4%。如何达致世界贸易再平衡?相信路途遥远。1985年至1995年日元由270升至80兑1美元,至今日本仍是外贸盈余国,上述问题不是人民币升值20%到40%可以解决的。

      人民币如果大幅升值,结果只会打击中国经济却救不了美国,过去日元升值早已证明此点。2009年中国10%人口,年收入13.9万元人民币,同期最低收入10%人口,年收入只有5350元,坚尼系数已上升到0.47。去年中国成为“保时捷”跑车最大市场,在中国每辆卖235万元人民币,可见少数人富有得交关,但所有大城市亦眼见不少乞丏,未来十二.五规划目标便是纠正贫富不均情况,如这时人民币大幅升值,恐怕中国社会秩序将大乱,情况较80年代日本严重。
     
  12. 哇塞,真有毅力!!
     
  13. 转帖

    曹仁超:短期股市有两个“安全网”

      10月24日,周日。

    存款利率似有若无,是恒生指数自去年11月18日23099点开始出现反复的理由。十一个月过去了,以指数计变化不大,但个别股份变化则十分大。赚钱与否,由拣股决定!

      展望2011年的美国:一、美国新屋建造无法超过2006年的一百六十万间,估计要到2013年底、2014年初,楼市才进入复苏期(七年调整期才告完成)。二、2010年经济逃过双衰(Double-dip),但2011年双衰退威胁仍然存在。三、失业率估计仍在9%或以上。四、利率保持在0.25厘。五、欧洲主权债券问题陆续爆发。六、美元止跌回升。七、中期选举后,担心共和党占优势。八、州政府债券出事。九、企业纯利进入回落期。十、股市仍是波动市。

      金融海啸后,去年1月美元利率降至0.25厘,以及3月份开始联储局购入1.7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或按揭证券,使美国经济去年7月起止跌回升,今年11月联储局则计划推出QE2去阻止日式衰退在美国出现。芝加哥联储银行主席埃文斯(Charles Evans)及波士顿联储银行主席罗森格兰(Eric Rosengren)表示,将在11月2-3日的公开市场会议上支持贝南奇所提出的QE2,使失业率可在2012年降至8%,而通胀率(不包括食物及能源)则升到1%。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说,二十二个成员国大部分支持央行购入债券。英伦银行行长表示,刺激计划将加码至1000亿英镑,以使英国明年GDP可上升2.2%。不过,上周人行却加息去压抑通胀率。

      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率9.6%,较第二季度的10.3%略为放缓,9月份CPI升3.6%,相信未来十二个月人行仍须加息两至三次,才能把利率推高至CPI增长率的水平(而非其上2厘),即负利率环境在未来十二个月仍然存在。股市由7月至今已上升一段日子,出现调整十分正常,在短期仍有安全网:甲、QE2;乙、美国中期选举。这两个安全网是否有用?事前谁都不能知道。

      中国“十二五”规划草案明年3月将提交人大会议终审,重点是收入分配、住房、医疗、教育系统方面作重大改变,告别1979年至2009年的高增长期,进入“包容性增长期”,从追求量变改为质变,包括:A. 要均衡发展,不像过去三十年让部分人先富起来。B. 发展路线的改变,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主,不再盲目追求GDP高增长。C. 国民收入蛋糕分配,普通人要多点,大力提升个人收入,而非过去的国进民退政策。D. 首次提及世界观,即中国在面向世界之时,要担当什么角色?

      各国财经政策背道而驰

      我们正面对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以日本为首、欧美等国家正在加入的低GDP增长经济区,他们正面对disinflation甚至deflation,而其GDP占全球GDP的60-65%。另一个是中国、印度、东欧等国家组成的高GDP增长经济区,目前只占全球GDP 20%左右,他们对原材料的需求,亦带动了澳洲、加拿大、巴西、俄罗斯、中东及非洲等原材料出口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他们加起来亦只占全球GDP 10%左右。其它少数国家例如瑞典、挪威、瑞士等,则依赖品牌、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为生,较不受全球经济盛衰影响,他们占全球GDP比重便更小。最后谁影响谁?中外各国的财经政策背道而驰,2011年谁主浮沉?

      1929年至1932年美国出现通缩源于金本位。罗斯福上台后,将美元大幅贬值(从25美元兑一盎斯黄金改为35美元),并宣布持有黄金为非法,藉此解决问题。

      不过,美国今天通缩源自进口货价太便宜,于是只有逼使别国货币大幅升值,才能解决美国的通缩问题,只是如此一来却使别国经济陷入通缩(例如1990年后的日本)。别国愿意合作吗?一旦处理不好,便如1930年代引发全球贸易战。通货膨胀(泛指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在1966年前并不明显。

      越战使美国政府滥发货币,美元购买力便不断下跌,使通胀率自1967年起升幅渐明显。1971年美元同黄金脱钩后,至1980年底这十年,美国更出现战后首次恶性通胀,到1981年通胀才受控回落。

      通胀与楼价不同步

      有人以为在高胀期楼价必升。战后至今,美国楼价平均每年升幅大约只较CPI多2%,但地产有本身周期例如1987年至1994年美国楼价处回落期,1995年至2006年美国楼价处上升期,2006年下半年起又再次进入回落期。不同州份表现亦不同,例如德州楼价极受油价影响,底特律楼价则同汽车业挂钩,加州楼市受计算机行业影响,反映通胀同楼价关系不同步。

      有人以为在通胀期食品价格必定大升,又是另一误会。1970年至1980年全球食物价格大升之后,出现了二十年回落期,2000年1月起才再上升。2010年食物价格升幅十分大,基本食物价平均上升48%,肉价升39%,是否接近尾声?亦有人将黄金、白银同通胀混为一谈,又是另一美丽误会。

      上一个黄金牛市1966年开始、1980年1月结束,共十三年。这一次由1999年开始至今已十二年。战后至今美国每年平均通胀率(CPI)升幅只有3.5%,并非一般人想象中那么大。然而,货币购买力虽然平均每年只失去3.5 %,但六十五年后的今天,便只余下7%购买力(即今天100美元只能买到1945年7美元的东西)!

      1998年至2008年过去十年美国CPI仍升34%,同期计算机售价却跌76%,上述是生产成本下降令售价回落,问题仍不大;如果售价下跌是需求不足引发,例如2006年下半起的美国楼价,则令人担心,1997年第三季至2003年第二季香港楼价便是如此。需求不足如因实质利率高企而产生,只要实质利率消失,需求便回升,例如2003年下半年起的香港;如在负利率环境下需求仍然不足例如美国,目前情况便教人担心。
     
  14. 转帖

    曹仁超:资产时代走向无产时代 巴菲特都会选错股

      10月31日,周日。

    恒指自1997年8月起、道指自2000年1月起,俱进入反反复复、迷失方向期,但并不代表没有钱也。例如1998年8月13日恒指由6544点升至2000年3月28日18397点,以及2003年4月25日由8331点升到2007年10月30日的31958点。2008年10月28日起恒指由11133点又再上升。当然,上述都只是事后孔明,因为当低潮出现时,大部分分析员皆悲观;当高潮来临时,大部分分析员又过分乐观,结果大部分投资者在上落市中输钱,只有小部分逆向思维者才赚大钱。指数出现上下摆动,使高P/E时代走向低P/E时代,情况有如1966年至1982年的美股。

    巴菲特都会选错股

      在2000年1月投资美股(当时道指11000点),持有十年至今回报率是多少?答案是“零”!除非你是精于选股,又或懂得把握时机,利用股市一上一落去获利。“买错股份”或在“不适当时机”入市者都要付出代价,就算你是巴菲特亦然。在2004年12月持有华盛顿邮报(当时每股999美元,道指11000点),至今道指仍是11000点,但华盛顿邮报每股只值371美元,下跌62.8%。另一只巴菲特近期在出售的股份穆廸,2007年2月每股76美元,最近是26.8美元。连巴菲特都会选错股,加上他不肯止损的性格,使亏损一再扩大。反之,香港投资者如相信内地A股牛市二期由今年7月开始而投资在港上市的哈动(1133)及信义玻璃(868),今年7月至今股价已上升100%。

      1987年10月股灾后,请不要说股市疯狂,只因你仍相信“buy and hold”而被“buy and sell ”玩死;不相信价值投资法已被趋势投资法取代。对不起,你的思想早已落伍矣。许多时候,投资者受困于不合时宜的观念而不自觉。“Anachronism”一字来自希腊文的ana(对抗)及chronos(时间)。例如1950、60年代储蓄是美德,1971年8月当美元宣布同黄金脱钩,那时有多少港人不再相信储蓄是美德而走去理财?

      1980年代,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首先出现改变的是“零存货”(或叫Just-in-time)概念。货物从工厂到零售点中间毋须货仓储存,因此节省不少开支,无法做到零存货的企业渐受市场淘汰。随之而来是“零生产”,美国企业将制造业外判到其它国家,自己只负责设计同市场推广业务,除了无法外判的高新科技外,其它生产工序一律外判,总公司只注重核心业务,通过外判节省开支,使企业纯利自1982年起狂升,带来二十五年美股牛市。然后是“零国界”,随着各国大幅降低关税,产品畅销世界各地,资金自由地在各国流通,成功的企业生意愈做愈大。2009年1月起进入“零利率”时代,即资金接近没有成本,人们再不能依靠收利息度日,大企业利用廉价资金去扩大市场占有率,使各行各业进入“零利润”时代,即小本经营者被大企业吃掉,例如超市取代士多、快餐集团替代小食店、连锁经营替代小店。超市、快餐集团、连锁店的经营方式都是微中取利,使小店失去生存空间。工厂则进入以“快”打“慢”时代,十年前生产VCD的利润率是100%,现在是5%;二十年前生产彩电利润率100%,现在已跌至1%。因为VCD、电视机等产品,较中国工资更便宜的国家都加入生产行列,使中国生产彩电、VCD等工厂无利可图,只有生产高科技产品如iPhone、手提电脑等才可获利,但速度亦要快,因担心几年后利润率可能降至只有5%甚至1%。

      品牌较资产更值钱

      未来投资大方向,则是由“资产”时代走向“无产”时代。过去四十年哪些人发大财?答案是地产商或矿产拥有者,理由是1971年8月至今美元贬值,令全球资产拥有者手上的资产价格不断升值。可惜,此时代于1990年在日本结束、1997年在香港见顶,2006年在美国亦过去,相信不久将来在中国亦过去。新一代的财富来自知识产权,例如百度、阿里巴巴、、李宁、思捷环球、ZARA等品牌拥有者。这些企业拥有的只是“品牌”,而不是“资产”。品牌较资产更值钱,例如HSBC这四个英文字价值超过汇丰在香港总行的物业价值,例如《信报》两字亦超过《信报》所拥有所有有形资产加起来。我们早已进入投资“无形资产”时代!

      1987年5月格林斯潘出任联储局主席,因大幅加息而引发当年10月股灾,从此全球投资环境起了很大变化,投机取代投资。例如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及2000年科网股泡沫爆破。每次危机爆发后格林斯潘便减息去对付,例如2001年1月起把利率由6.5厘下调至2002年的1.75厘,使美股从2002年10月起止跌回升,2002年贝南奇加入联储局后再把利率降至2003年中的1厘。人为地压低利率,使基金亦只有加入投机行列,因为基金需要每年提供7%到9%的回报率,才能吸引投资者继续持有基金。1995年债务抵押证券(CDO)开始普及化,使美国楼市火上加油,引发1995年到2006年中美国房地产炒卖狂潮。美国房地产泡沫在2006年爆破,2007年10月出现CDO危机,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联储局虽然再次将利率推低至0.25厘,仍无法阻止金融海啸出现。2009年3月美国政府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利用美元贬值去刺激股市上升。过去几十年联储局所做的一切,不但没有熨平经济周期,反而扩大其波幅,酿成惊涛骇浪。投资者必须自行建立风暴预警系统,不然便有如在沙滩上建堡垒,一个大风浪便摧毁一切。

      美国的次按证券化及Alt-A按揭贷款由1995年到2005年最为普及,它们大幅跌价,是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的原因之一,资金流向国债,使利率进一步回落(但借钱十分困难).Bridgewater(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管理860亿美元)认为,自2007年10月起OECD国家“去杠杆化”,代表“有形资产”时代的结束。他们的投资策略正朝此方向发展:一,看好国债,估计短期利率在接近零水平有一段很长日子。二,看好日圆,主因是美元弱势。三,看好黄金,相信QE2很快出台。四,新兴工业国例如中国等继续转强,OECD国家例如美国等继续转弱。五,最终通缩压倒通胀,引发另一次股市大跌潮,即Double Dip将会出现,只是不在短期之内,估计在2012年至2014年之间。
     
  15. 转帖

    曹仁超:美国未来加息机会渺茫

    11月6日,周日。

    1994年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胜出,但并没有改变克仔的命运;相信这次亦一样,既无法改变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方案,亦改不了美国楼价方向。美国60%债券在未来三年到期,贝南奇需要在未来三年维持低利率。QE2不行,便再来个QE3。换言之,美国未来加息机会十分渺茫。

      从1922年至2006年,每次美国中期选举后的三个月,道指平均上升8.5%(22次中期选举后,有19次美股上升),表明未来三个月美股上升机会高达86%。

    第三季度美国GDP估计升2%,较第二季度升1.7%略高,美国经济继续低速复苏。个人消费估计升2.6%,是2006年以来最大单季增幅;但楼价累跌至今,使不景气持续,消费反弹动力仍然不强。

      中国财富管理前景无限

      上月人民币加息证明无碍A股上升,反而有利银行股同保险股利润增长。内地拥有100万美元或以上现金的人愈来愈多,私人银行业务在内地发展迅速,财富管理业务前景无限。在中国十六个大城市有二十家私人银行中心的招商银行(3968)表示,目前它们的客户人数已超过一万,并以每月六百个的速度上升,客户手上资产平均超过2100万人民币。其它中资银行如工商银行(1398),亦向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成为银行未来纯利新来源。其它业务包括IPO及Pre-IPO基金、PE基金、VC基金等,较复杂的有对冲基金、债券套利基金、商品期货套利基金、期酒投资、艺术投资等私人银行服务。

      1986-87年日本为对抗日元升值压力,把贴现率由4.4厘降至2.5厘,结果引发房地产及股市狂升。1987年10月起日元进一步狂升,使日本股市及房地产火上加油。1989年6月至1990年6月日本贴现率由2.5厘上升至6厘,日经平均指数则由90年1月40000点开始下滑、楼市由90年6月开始回落,前者至今跌幅最多达75%,后者更达80%。日本失业率由1991年2.1%上升至2004年4.7%(最高点).

      日本第一个量化宽松政策在1992-95年生效,动用65.4万亿日元。第二个量化宽松政策1998年推出,减税2万亿日元,开支增加40.6万亿日元。第三个量化宽松政策1999年推出,共18万亿日元。第四个2000年推出,增加11万亿日元开支及成立一个20万亿日元基金,直接向商业机构贷款。第五个在2008年推出,动用5240亿美元去收购破产银行。最近再推出第六个量化宽松政策。至今为止,日本政府负债相等于日本GDP 175%,但经济仍然好不起来。美国经济是否会陷入日式衰退?不同的是,1985-95年日元大幅升值,使日本陷入通缩;2001-10年美元大幅贬值,使美国出现资产升值。

      猫狗股炒得愈劲

      QE2后,美股进入Uncharted Sea。低利率加上资金泛滥,使投资者继续涌入高风险资产,美汇欲升乏力,香港面对资金涌入亦感到无能为力,情况一如1990-97年,只有任由泡沫扩大直到爆破。澳洲则加息去阻止通胀率高于3%,中国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加拿大政府则发行大量债券吸收涌入的资金。如何在大风大浪中稳坐钓鱼船?近年债市股市波幅都不小,人民币自7月起进入另一升值期,表明从今年7月起A股进入牛市第二期,上述看法不会因人民币加息而改变。

      不少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股价已出现爆炸性上升,问题是如何在它们未大升前找它们出来。每次升市领袖股都不同,理由是上次上升时的领袖股,机构投资者早已重仓,形成在下一轮升市中,上一次领袖股必定跑输大市,理由就是over-owned!七十年代农产品、黄金及房地产是领袖,八十年代日本、台湾、南韩及泰国股市及房地产是领袖,香港那时陷入1997年主权谈判,表现时好时坏。九十年代香港股市、地产成为领袖,加上科网股时代来临。2000年进入BRIC时代,矿务股、石油股、商品及内地A股渐成主角。2010年起未来十年又如何?

      去年比亚迪(1211)由8元升上90元,但今年跌幅接近50%。同样情况出现在吉利汽车(175)身上,由几角升至4.8元,之后又回落至2.5元。由此可见何时买卖十分重要。神威药业(2877)由去年10月的4元升至今年10月的27元,上升五点七倍;六福(590)由2元升至22元,上升十倍;(700)由40元升至180元;旺旺(151)由2.5元升至7元。今年7月起,大量资金流入香港股市楼市,目前港股同楼价虽然偏高却无法下调,愈是猫狗股愈炒得劲。

      去年3月美国政府首次运用量化宽松政策,使美汇指数由89.62跌到去年11月的74.17,美股则大升至今年4月。11月再推出QE2,功效又如何?汇率及利率是政府调节当地经济的有效工具,而联汇制度的缺点则是使政府失去上述两大调节经济的工具。在正常情况下,当经济出现过热,中央银行可把利率推高至消费物价指数(CPI)升幅2厘或以上(例如1981年8月美元利率曾高出CPI升幅7厘,使经济迅速冷却);反之,中央银行只要将利率压低至CPI升幅之下,产生负利率环境,便可刺激当地经济复苏。汇率方面,如将它压低可引外资流入,刺激当地经济向上;将它提升便可使资金外流、经济降温。

      央行往往受制于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往往左右央行的决定,例如1985年日元偏低引发外资流入,使日本经济过热,正确做法是央行推高日元汇价减少外资流入,同时将利率提升去对付内部经济过热。但这样做会影响日货出口竞争力,结果央行反其道而行,为减慢日元升值速度(使外资进一步流入)而减息(使内部过热经济进一步过热),1989年6月经济泡沫化后才急急加息,以及容许日元快速升值,资金由流入转为流出,使经济迅速冷却。到此地步,日元利率即使降至零也没有用,因为无法产生负利率环境,除非将日圆汇价推低,95年4月日本央行虽曾这样做,但受其它国家反对而收手。于是,日本只有长期面对汇价偏高而经济好不起来的局面。
     
  16. 转帖

    曹仁超投资日记:玩泡沫必先控制入市资金

      11月14日,周日。

    QE2推出后,大部分散户认为金银股楼价格必定齐齐升,忘记6月至今上述已升幅不小。有人指责联储局过去既没阻止科网泡沫形成,亦没阻止地产泡沫形成,这次人为地刺激股市企图制造虚假经济繁荣,凶险之至也,因一旦利率恢复正常,股市泡沫立即爆破,到时又后悔莫及。

      上周世银行长提出恢复金本位制,此举十分危险。自1971年8月美元同黄金脱钩后,过去四十年全球经济建基于增加货币供应去支撑消费。今天我们是否有条件重返1945-71年的金本位时代?情况有如叫已吸毒四十年的“道友”去戒白粉。不过,上述说法的出现,是否代表货币贬值时代快将结束?“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产生金融海啸,起因是雷曼兄弟破产。贝南奇已向市场注资3万亿美元,才能阻止金融海啸的影响恶化。美国银行股价近期又跌了不少,证明系统性风险威胁仍在,6月底贝南奇提早透露QE2的目的,便是希望及早阻止系统性风险再现。

      有人担心QE2会引发恶性通胀。在国民党管治时期,中国曾出现金圆券、关金券危机,战后日本、德国亦曾出现过恶性通胀,但美国政治稳定,是不可能出现恶性通胀的,只会有资产泡沬。

      欧洲再次面对爱尔兰危机,主因是爱尔兰楼价回落使银行面对大量呆坏账。今年6月已有三万六千个楼按业主逾期不供,占总楼按4.6%,估计年底前增至二十万个。由于欧盟已成立危机基金(约700亿欧罗),爱尔兰危机应不致扩散全球。9月后爱尔兰共有550亿欧元债券到期(由英、德及法等银行持有),可能转为爱尔兰银行股份或由欧盟基金去承担。日后爱尔兰必须大幅加税去减债,表明欧盟债务危机陆续有来。

      玩泡沫必先控制入市资金

      中国10月份CPI升4.4%,使上周五A股急跌,高盛估计中国将进一步上调存款保证金率,以及加息半厘至一厘。内地资金正由房地产流向股市,故相信A股回落期十分短暂。

      根据过去统计数字,美国中期选举后,美股平均升9.6%。另一方面,日本在1998年第二次推出量宽政策,日本股楼不升反跌。你信哪个好?作为投资者永远面对不稳定因素,应对之法是控制入市资金比例。我老曹的策略是恒指P/E8至12倍时便七三分,12至16倍便五五波,16至20倍便三七分,20倍以上只投入15%本金,这个方法叫做Asset Allocation,各位不妨参考。其次按年龄分配,如你20岁到30岁不妨全倾投入,30岁到50岁七三分、50岁到60岁五五波、60岁以上便三七分。

      去年5月到今年4月,美国楼市反弹是因为政府提供8000美元退税计划,今年5月计划完结后,美国楼市再次进入呆滞期。至于股市上升能否刺激楼市?1998年9月至2000年3月香港股市向好,但本港楼市这段日子不见得很好。根据Hussman计算,标普五百指数每升10%,可使该年GDP升0.42%、翌年GDP升0.35%,反映股市对经济影响力十分有限。美国量宽政策的结果,相信同过去日本的结果十分接近,即只能使汇价回落、股价上升,但楼市仍然向下,美国未来GDP只能保持低增长甚至萎缩。

      切勿穿泳裤过冬

      有一名日本商人Masat,二十年前在大阪经营中小型企业,当年他用相当于50万美元的资金购入一个小住宅,去年因生意失败而出售住宅,竟只卖得二十年前售价的三分一,至今尚欠银行11万美元!Masat今年已49岁,却不知如何度过余生。野村首席经济分析师Richard Koo估计,随着收入消失,在资产升值潮结束后,上述情况将在美国出现!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股市亦一样。我老曹不敢说由2008年11月开始的升市已进入秋季,但昼短夜长的日子已经开始,各位千万不可穿住泳裤过冬!适量减持应该是不错的建议。

      投资者六宗罪:

      1. 过分的欲望。1997年8月至今恒生指数过去十三年共升35%,但许多投资者却希望自己年年能赚到35%回报。三分努力、七分天意,外在因素占70%,有些时候要求可以高点,例如2009年;有些时候要求须降低些,例如2008年。
      2. 贪食不知饱。在股市高潮时仍100%投入,股市转势便走不及,情况有如食自助餐,有人由头带到尾,食到肚痛都不收口。
      3. 贪胜不知输。在衍生市场过分投入,而非只占全部投资资金10%,当胜利冲昏头脑之时,完全看不到危险已在前面。
      4. 树熊现象,死抓住棵树不放,而且十分懒惰不做功课,忘记止蚀。
      5. 不服输。蚀本之时不但不止损,反而加码购进,结果愈跌愈买、愈买愈跌,最后亏损惨重。
      6. 嫉妒。自己赚钱但不及别人赚得多而失去理智,乱了阵脚,做出愚蠢行为。
     
  17. 转帖

    曹仁超:中国消费进入黄金十年

    2010-11-22

    美国10 月份CPI 只上升1.2%(扣除食物及燃料升幅只有0.6%),是195 7 年以来最小升幅。不过,消费者感觉完全不是这样,例如棉花升至140 年新高,加上QE2 很难叫人相信我们已进入低通胀期。标普500 上升轨已失守,后市可能有较大调整。因为美国楼价下跌压力至今仍未消失,说到底2007 年起去杠杆化才是美国经济大方向。
      长债信心逐渐被动摇?
      1970 年至2010 年是通胀主导40 年。70 年代以黄金为主流,80 年代、90 年代以股票为主流,2000 年以资源股及债券为主流。1970 年如你用1 万元作投资、今天应该变成1380 万元。2011 年又以什么作为主流?
      人行运10 年,地行运20 年。美国债券违约事件逐渐环球化可以动摇投资者对长债的信心。例如爱尔兰10 年期债券孳息已由6 厘上升至9 厘(1995年至今最高),较德国债券利率高出6.5 厘。葡萄牙外长亦威胁退出欧盟区。
      中国GDP 在2005 年超过英国、2007 年超过德国、2010 年超过日本,标准渣打银行估计在2020 年超过美国,理由是过去十年中国以年率10.3%上升、美国只有1.8%,未来十年中国GDP增长率仍高达8%。高盛估计需时久一点要到2027年,中国GDP 才超过美国,2030 年占全球GDP的24%(今年占9%),即重返工业革命前水平。标准渣打认为如果人民币未来升值25%,中国应有能力在2020 年超过美国。
      到底何时中国GDP 超过美国并不重要,重要是未来10 年是属于中国的。未来中国私人消费逐渐占GDP三分二、政府活动只占GDP 三分一,来自出口所占GDP 比重则迅速下降。
      2010 年中国消费者花掉两万亿美元,中国制造业逐渐由出口为主,改为内需为主,反之美国为负债不断上升而烦恼(目前标普500 大企业纯利64%来自美国以外地区)。未来大方向是投资中国、投资中国私营企业。摩根史丹利已投资3.17 亿美元、T Rowe Price 1.07 亿美元、富达投资1.08 亿美元入中国,过去两年每年回报高达50%,例如「百度」在过去两年股价上升327%跑赢谷歌。德银则看好中国能源节省及环保行业,今年10 月中央政府宣布上述为七大策略性扶助工业中排第一位,十二五规划及十三五规划后中国可减少进口能源15%,至2020 年减碳排放40%-45%。上述行业包括废热回收、LED、地热开发、节能材料及效率提升,未来10 年应向中国中西部进军,例如成都、武汉及重庆。
      未来十年应是中国消费黄金期,同期GDP 增长率则有所放缓;未来十年中国消费不但强劲增长,同时消费结构出现重大改变。理由一、GDP 仍保持较高增长。二、工资大幅上升。三、服务业迅速发展。四、政府公共开支大增。五、社会收入再分配。六、人口老化。 七、城市化。八、储蓄率降低。
      中国人名义人均GDP 由1978 年226 美元,上升到2009 年3679 美元,GDP 平均每年上升9.5%,但消费所占GDP 却由2000 年至09 年下滑14%,主要原因是这段日子出口升幅太大。未来十年消费应迎头赶上,情况有如1970 年后的日本、1988 年后的南韩,2009 年起相同情况在中国出现。此乃「U」型曲线理论,由剑桥大学罗斯托夫教授发现︰经济在起飞初期消费占GDP 比重反而下降,因更多资金用作投资。经济起飞后期消费才急升,因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支持消费出现较GDP 增长率还快的升幅;即消费股成为未来最值得看好的行业。
      10 月中国CPI上升4.4%(印度9.8%及已宣布加息六次,巴西5.2%,俄罗斯7.5% )。已超过官方目标3%,中国进入加息周期及信贷收缩期加上劳动人口供应增长率自2009 年起下降,中国不再是廉价产品供应来源,是否表明美国自1980 年起的利率回落期结束? (即CPI增长率止跌回升。)

    金价进入高风险区
      黄金是否见顶?很难回答。上周最高价1425 美元时曾抛离200 天线约16.5%,历史性高潮金价应抛离200 天线20%以上才完成上升浪。目前只可说金价已进入高风险区。
      自1900 年至2010 年全球每年黄金产量使每年黄金在地面上增加1.5%。1971 年8 月美元同金价脱钩后(更早是1967 年美元宣布贬值,由35 美元一盎斯改为42 美元)。长达四十年(严格点说长达四十三年)的货币购买力下降潮或资产升值潮到2011 年是否结束?
      目前是否抛空债券好时机?公元2000 年10 年债券利率0.7 厘,目前只有2.8 厘。已故总统林肯说︰ 「Youcan’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学回来的知识是股市是经济晴雨计(未好先好、未衰先衰)。贝南奇希望透过操控股市升降反过来影响经济方向的实验,是否能使美国经济逃出日式命运?
      1997 年由泰国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受害最少的国家是中国。
      2007 年10 月由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海啸,第一个站起来的也是中国。但中国不是采用浮动汇率制度的,同时有外汇管制,证明任何制度都有本身的优点同缺点。
      在G20 会议巴西总统力指美国滥用浮动汇率制度,将世界经济推向破产边沿。
      相信美国今后再无法重返平衡预算案:一、目前每天美国新增40 亿美元负债。二、过去三十年美国新增负债12 万亿美元。三、美国政府每1 美元开支中42 美仙是借回来的。四、新通过的医疗改革法案,使美国未来负债又再增加过万亿美元。五、1950 年美国每个退休人士背后有16 人在职工作,现在是3.3 人在职人士一人已退休。估计到2025 年是两人在职一人退休。
      台湾一项民间调查:2010 年首10 个月亚洲八大国际城市房价涨幅最大是香港升22%、深圳19.28%、北京17.61%,跌幅最大是东京下调6.98%、首尔下调3.04%。
      香港住宅楼价约2 万港元一呎、东京约1.87 万港元、新加坡1.22 万港元、首尔约9300 多港元、台北约5100 港元,深圳3900 多港元,上海3600 多港元,最后是北京约3100 多港元。八大城市中只有东京及首尔住宅楼价在下跌、其余皆在上升。
      楼价上升可能刺激通胀,例如1990 年至1997 年因当年港人热衷于炒楼(所谓三楼一族。即一间自住、一间收租、一间用来炒),在楼价上升中港人赚到钱便增加消费,刺激通胀率上升。1997 年第三季至2003 年第三季楼价下跌,不少人减少消费因此引发通缩。2003 年9 月至今本港楼价上升却不刺激通胀率上升,理由是那些在1997年买楼者才收复失地,因楼价上升而增加消费的家庭并不多,形成过去7 年本港楼价上升对本港通胀刺滶有限。

      打击炒楼无助压通胀
      2009 年及2010 年本港通胀率上升,原因是美元贬值即「输入通胀」,换言之甚至政府压抑楼价成功仍无法改善本港通胀率,因为这次本港通胀率上升同楼价上升关系不大。引致通胀率上升的原因:一、货币供应上升;二、货币流通速度上升。香港政府没有印刷货币权,货币供应上升必需外资流入。美元弱势可使本港货币供应上升引发通胀,至于货币流速更加复杂。
    1980 年至今美国新增收入五分之四由1%人口拿走。
      1980 年美国最大500 企业CEO 薪金是普通人的42 倍,2001 年是531 倍。1976 年美国最富有1%人口收入占全美GDP 的9%,今天占全美24%。浮动汇率制度使收入走向两极化。1990 年那年本人是攻击联汇制度最狠的评论员之一,当年希望港英政府取消联汇制度去减少资产泡沫的杀伤力。今天反成为捍卫者,以免1987 年至95 年的日本情况,或2005 年8 月至08 年8 月的中国情况在港出现。全球固定汇率制度由1945 年开始、1971 年8 月才解体(香港到1983 年才取消)。固定汇率制度曾为全球经济带来低通胀、低失业率、高GDP 增长率环境。浮动汇率制度下全球经济却是一个泡沫连接一个泡沫,使社会贫富两极化。
      无论固定汇率制度或浮动汇率制度都有本身优点同缺点,情况如「太极」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两者只是相对而非好与坏。将来不是过去的延续而是充满突变。社会从来不是和谐而是充满矛盾。趋势可以随时形成及改变。世界从来不是永恒。分散投资是给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投资者采用。大学教授经常将经济搞到很复杂,其实赚钱很简单,例如好好控制你的贪念及恐惧。天才与白痴往往由结果决定,例如1950 年到中国投资股票者是白痴,1990 年到中国做股票的人是天才。有时又看你的处境而定,例如早起的鸟有虫吃,但早起的虫则被鸟吃掉。
     
  18. 转帖

    曹仁超:大企业启动集资 股市距顶不远

      11月28日,周日。

    2008年底我们仍在担心房利美、房贷美、AIG保险公司甚至很多外资大银行能否生存下去,2009年底我们在担心经济二次寻底(Double Dip),今天我们又担心QE2所引发的资产泡沫,往后我们又可能面对大型的波动市。

     2009及2010年是中国经济Goldilock期,面对美国推出QE2,担心2011年起中国经济进入再膨胀期(Reflation),GDP增长率达9%,CPI升幅最高可见年率6%,然后回落至4%,全年升幅5.5%。中央政府正抛售农产品存货,为通胀率降温。2011年将由3R主导:中国进入Reflation期;欧洲进入Restructure期;美国进入Rebalancing期。香港既受惠于中国Reflation,亦因美元利率偏低而受惠,继续炒波动市。

      欧元区的问题是如何把十六国经济融合在一起的同时,又保持十六国政治独立?爱尔兰人认为她们不是希腊(希腊十年期债息11.64厘,爱尔兰8.55厘,葡萄牙7厘,西班牙5.12厘),葡萄牙人则认为她们不是爱尔兰,西班牙人又认为她们不是葡萄牙,而至今意大利尚未发言。

      法国及德国认为,爱尔兰不能再保持低税率,但爱尔兰则认为过去的低税率是吸引外资流入之最大原因。英国同德国同意借出1490亿美元及1300亿美元给爱尔兰政府去拯救爱尔兰银行,爱尔兰的主权债券已被标普公司降级,去年GDP回落10%,去年9月份失业率一度高见14%。数据显示,爱尔兰九十一间大银行中,有七间急需挽救;爱尔兰银行如果出事,影响最大的反而是德国及英国的银行体系,爱尔兰政府则认为自己毋须承担此责任;而欧猪五国占欧盟总GDP的 11%。

      QE2难解决失业问题

      欧盟1957年成立,目的是避免出现过去互相开战的情况。1999年1月1日欧元区由十一个成员国组成,其后加入者都是经济方面较弱的成员国。欧元区的出现目的是希望阻止美国联储局滥发钞票去挽救世界经济的行为再出现(例如1971年至1980年),但金价反而由99年1月的280美元一盎斯升至近期一度高见1400美元,因为欧洲情况较美国更差,你说怎么办?!

      7月2日贝南奇预言将推出QE2,引发道指由9614点升至11月5日11451点,但领先经济指数却估计第四季美国GDP只升2.4%(第三季2.5%),而失业率继续高企;10月份新屋销售较去年同期降8.1%,平均售价194900美元,已返回2003年10月水平。上述都不是QE2可解决的问题。

      1968年至1980年投资黄金比投资股票更具有吸引力,1980年至1999年投资股票比投资黄金更具有吸引力,2000年至2010投资黄金再次跑赢股票。2011年起又如何?

      从罗马帝国(最先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到1788年法国路易十六、1875年的奥图曼帝国,甚至1900年的大不列颠帝国,开始都因中产阶级长期入不敷支,政府则大量制造财政赤字去支持经济,最后还是倒下来,看来美国亦难逃此命运,通过购入5400亿美元有问题债券,可解决问题吗?

      人行硬接美国一招

      展望2011年,美国GDP增长率少于2%,QE2或可使两年到十年期债券息率下降(事实刚刚相反,近期十年期债息回升,因预期利率回落而买债的春江鸭早已于过去两年入市)。受欧洲主权债券危机影响,最后连德国、法国及英国都受害。中国政府在努力压抑通胀,因此而收紧银根及继续加息,以便经济能够完成软着陆。

      从P/E看,美股自1925年至2009年平均P/E是15倍(扣除极端例子后,大部分日子P/E在22倍至7倍之间上落)。以2010年纯利计,标普五百P/E 18.2倍,已接近偏高水平。

      美国政府利用QE2将通胀出口到中国,中国10月份CPI升4.4%,恐怕来年最高可见6%,反之美国CPI升幅却有限。中国人行已严阵以待,决定硬接美国这一招(QE2)。中国CPI中,食物占34%。另外,酒及香烟再占6%,在食物价格大幅上升的压力下,中国CPI升幅自然很大。美国CPI中,房价占42.1%,面对楼价下跌,美国CPI升幅自然十分有限。由于大家CPI组成部分不同,美国QE使中国出现高通胀,但自己的CPI升幅却接近零。

      贝南奇认为中国如欲控制CPI升幅,应该让人民币升值,事实并非如此简单。1985年至1995年日元升值的日子及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人民币升值期,两国经济都曾出现Boom & Bust,所造成的破坏十分大。周小川认为治病方式有“中医”和“西医”之分。西医是对症下药,服后很快见效,但后遗症很多;中医是动态调整,即根据病人情况调整药方,往往用十味药而且见效很慢,但后遗症极少。例如1997年中国面对亚洲金融风暴时并没有将人民币贬值,改为倚重出口退税。出口回升后,又逐步减少出口退税去保持公平竞争,措施力度看情况而定,一如中医视病人情况加减药量。

      这次面对美国QE2及中国CPI屡创新高,中国可能动用十味八味药去医治,而非独沽一味──人民币升值,包括提升准备金率、加息,必要时甚至实行临时物价管制、提升工资、发放补贴,以及把短期投机性进来的资金放在一个池子内,通过对冲阻止它泛滥到中国实体经济中去,以便资金撤退时再把它由池子里放出去,情况有如洞庭、鄱阳湖对长江水位所起的调节作用一样。

      渣打估计,今年内中国仍会加息一次,明年6月前再加息三次,即人民币有可能加息四次。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今年12月房地产企业进入还款高峰期,应付款累计增速超过30%;加上今年销量下滑、贷款条件提高和票据融资难度加大等因素,估计明年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有可能下降20%。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在第二届中国地产年会中表示,中国居住需求仍处提升期,城市里面对更多年轻人及更多新移民迫切需要在城市中安居,另一方面中央今年加大土地供应,过去五年平均每年住宅建设用地供应是五万公顷,今年是十八万五千万公顷(去年七万公顷)。今年加大土地供应后,明年及后年房屋供应量可望回升,大家不必恐慌房价过快上涨,面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中国政府亦应理直气壮地加强资本管理。

      日本房地产在70年代初出现过一次周期性调整,但幅度较小;80年代初亦出现过一次周期性调整,幅度较大。踏入1990年,无论在时间上及幅度上,都是最长及最大一次回落。

      70年代初期日本城市化大致完成,80年代初期楼价回落是因为利率太高,当利率回落后日本楼价便再上升。但1990年这次调整,是人口结构出现拐点,使投资性主导需求随着流动性改变而大起大落。

      1970年代日本成功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3年日本人均收入3800美元,今年中国人均收入接近4000美元;日本从1965年到1974年GDP保持8%年率增长,中国2000年至2009年GDP保持10%年率增长。1975年起日本产业开始转型,2009年起中国产业进入转型期。

      换言之,这次中国楼价调整类似日本70年代初期,是城市化完成后出现的温和调整,要到2025年中国才出现类似1990年人口结构出现变化所引发的长期调整。1945年至1975年日本化用三十年时间完成城市化,1978年至2007年中国亦花了三十年时间完成城市化。所不同者是,1980年全球性利率偏高,在可见将来全球亦不会面对高利率。

      目前中国家庭房地产总量是股票资产的五倍,相信未来十至十五年中国股市升幅应大于中国房地产。“十二·五”期间中国房地产业将面临结构性调整。

      摩根大通中国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表示,过去十年内地房地产价格涨了五、六倍,而股指只上升30%,此格局肯定会发生变化,未来十年投资股票比投资楼市更容易赚钱

    大企业集资股市距顶不远

      2010年股市游戏规则叫做选股不炒市。你的成败由选股去决定,相信明年亦一样。价值投资法近年难以发挥,但趋势投资法又不易掌握。例如今年大量二线股表现十分出色,你又拣中多少只?相信明年继续玩寻宝游戏。请留意Momentum stocks(牛顿定律──动者永动,二线股一旦出现大量成交,通常都是大升先兆),购入Rising Star,沽出高大衰股,投资就是Look for a star,找寻可以上升1倍的对象,而非只上升10%或20%的股份。

      2008年金融海啸后原来是最佳投资时机,2009年欧洲主权债券危机发生时原来又是另一机会,2010年6月美债大跌,证明又是购股最佳日子。根据Jasn Goepfert统计,每次大企业成功IPO后,股市便距顶不远,例如2000年4月26日AT&T集资106.2亿美元,2007年6月21日黑石集团集资47.75亿美元,以及2008年3月18日VISA集资196.5亿美元。今年11月17日通用汽车集资157.7亿美元,以及香港AIA大量集资,都是使投资者对前景开始担心的讯号。

      中美关系蜜月期1980年开始、2009年3月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两国关系进入冷战期,武器不是飞机大炮而是货币!美国通过大量印刷美钞去逼人民币升值,中国人行自2009年8月起通过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去迎战。前者在攻,后者在守。今年11月3日美国推出QE2后,两国更进入骂战期,双方皆指责对方是造成世界贸易不平衡的罪魁祸首。伯南克内外受敌,看来已不易再推出QE3;加上中国向欧洲诸国伸出援助之手(有钱自然有朋友),已改变了欧盟的立场,欧盟由过去亲美渐改为亲中。

      许多人都说自己是‘价值投资法’的信徒,但连每股资产账面值多少、每股纯利多少、过去五年每股纯利上升或回落多少亦不知道,其他如股息率、PEG、每股营业额与市价比率(Price/Sales Ratio、每股现金流(Price/Cash Flow Ratio)、市价与账面值比率(Price/Book Value Ratio)都不知道,怎配称为价值投资法信徒?
     
  19. 信报的图好像有问题,熊市怎么是30个月,07年底到09年到底没有三十个月啊?
     
  20. 转帖

    曹仁超:资产升值期结束 适时选择适宜股份

      12月5日,周日。

    恒指由今年5月27日18971点,上升至11月8日24988点,升幅31.7%,一洗上半年颓势。短期展望,在22800点到25000点之间波动。今年5月27日升市以二线股为主、大蓝筹成为落后股。整个11月份股市时晴时雨,仍是老说法:小玩无妨,大赌伤身。

     欧猪五国主权危机有如《神雕侠侣》小说中的杨过中了情花毒(时不时便发作一次)。这次是爱尔兰,下一次是葡萄牙,然后西班牙,最后意大利。使未来几年欧洲经济好也好不了、坏也坏不了。过去各国央行强调独立,今天由联储局到欧洲央行,从日本银行到中国人行那一家不为政治服务?

      黄金表现不算出色

      金价虽然由1967年的35美元,一直上升到1980年1月的850美元,但在1975年1月见200美元后,1976年6月一度接近100美元,调整幅度高达50%,原因是1975年至1976年中美股大幅反弹。这次2009年3月美股大幅反弹后,金价由2009年12月1226美元开始,过去1年都只是波动市,2010年黄金表现并不出色,今年11月起未来一年股市表现又如何?

      2009年底最流行说法:“二次探底”,本人在公开场合一再认为不可能。今年年底最流行说法:明年恶性通胀出现,本人也认为不可能,反而担心资产升值期结束。投资者强调“buy-and-hold”。在过去日子或者可以,1997年8月至今恒生指数在13年内只上升36%(或每年上升2.1%),例如2000年的和黄(013)至今仍未重返2000年水平。2007年至今的汇控(005)股价亦是大落后。今天的投资策略应是:一、如何在升市中持有表现出色的股份;二、如何在跌市中减少损失。

      在适当时间、持有适当的股份(right stocks at the right time)。做到此点却不容易。

      1981年那年3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15.75厘,是100年难得一见的高息,今天两年期债券只有1.5厘也是少见。通过证券化而产生的7万亿美元住宅楼按揭证券(CDO)在未来日子到期要收回,形成美国住宅楼价在可见将来不易回升。QE2联储局最多也只能购入9000亿美元债券。去年3月的QE推出,使CRB商品指数上升61.7%、金价上升54%、美汇指数回落7.2%,美国失业率由09年3月8.6%,上升至今9.6%(一度见10%),美股出现V型反弹,今年10月新屋销售较去年同期少8.1%。可以说除商品、金价、股市上升外,经济未见正式好转。

      伏尔克认为过去10年美元表现使全球对美国的领导地位失去信心,担心是美国进入没落的开始。

      1990年日本占全球GDP的18%,约5万亿美元,今天也差不多(今天日元较1990年上升很多,以日元计是减少了)。过去20年美国GDP上升超过1倍,由7万亿美元上升到今天14.7万亿美元。今年中国GDP已超过日本全球排名第二,占全球GDP的9%。不少人在猜测20年内中国GDP将超过美国?假设未来20年美国GDP不变,中国20年内GDP需上升超过1倍才可以达到。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方经济自公元2000年起在反复回落,反之中国同印度在反复上升,甚至QE2亦改不了此一大方向。

      罗马帝国由公元前201年至476年、奥图曼帝国1299年至1923年、西班牙1493年至1899年、大英帝国1583年至1945年、法国1605年至1923年、美国1750年至?。罗马共677年、奥图曼624年、西班牙406年、大英帝国362年、法国318年、美国?年,历史不断重演但每次剧本都不同。

      2001年至2003年联储局大幅降低利率,由6.5厘降至1厘,加上布什总统推出减税计划,引发美元汇价大幅回落,使经济2003年起复苏。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联储局亦大幅降低利率,2009年3月18日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美元汇价另一次大幅回落,美股自2009年3月起止跌回升,GDP在2009年第四季度复苏。

      到2010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只有2.5%,因此11月份再推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如国会不决定延长2001年至2003年布什推出的退税计划,即2011年起,年收入25万美元或以上的家庭需多付税。那么2011年美国GDP增长率多少?美国目前失业人口约1450万,另有940万在非自愿情况下做part-time,250万是临时工,至于多少年轻人因找不到工作而继续读大学便不知道。即未来5年美国每年需创造400万个新职位,才能使美国失业率重返2007年水平(少于5%)。美国GDP每年必须上升3.5%或以上,才可使未来失业率回落。

    美长债已形成泡沫

      2009年3月开始的美股上升理由,不是因为经济恢复增长而是来自量化宽松政策。增加金钱供应量可刺激资产价格出现上升,使投机者获利然后去消费、刺激消费市场回升。未来10年美国GDP年增长率只有1%到2%,一如过去20年的日本。美国负债以每天40亿美元速度上升。

      今天标普500大企业64%利润来自美国以外地区,其中不少来自中国。反之房利美和房贷美每年吃掉美国纳税人6850亿美元资金。

      美国劳动力参与率(即成年人有多少人在职)2010年10月数字是64.5%,是近26年最低,即美国不但失业率高,参加工作的成年人口亦是1984年以来最少。30年期按揭利率因CPI回升,明年夏季有机会见5.5厘、明年底见6厘,将进一步压抑美国房地产需求。美国家庭目前负债是1981年前的9倍,过去30年负债上升速度两倍于收入升幅,即过去30年美国经济繁荣建基于借钱消费。今年借钱买楼只需5厘息(1981年18.2厘)仍无法吸引年青人置业。如明年利率回升半厘到1厘,情况令人担心。2010年财政年度美国政府利息负担4140亿美元(平均利率2.96厘),如息率上升至5厘,年利息负担7000亿美元(假设未来负债不增加).

      换言之,下一次的利率上升期对美国将是灾难。美国长债已形成泡沫,投资者宜小心。

      金融海啸后美国人过度消费习惯已出现纠正,使中国以高出口增长率支持GDP高速上升的时代结束。

      加上中国乡村青壮劳动力有50%已进城,人口红利在消失中,表明低工资时代到2008年结束。未来中国出口竞争力必须依赖技术进步,上述并非一时半刻可以看到成效。工资快速上升如果没有技术进步相配合,今天中国出口所享有的比较优势便很快消失,情况有如90年代的东南亚国家或拉丁美洲。1997年至2008年中国单位产品劳动成本已不升反降。因为自2008年起内地工资升幅已大于GDP增长率,即单位产品劳动成本开始上升。

      “十二五”规划指出,过去中国高资源消耗型经济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已无法继续下去,如要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环保,这又使生产成本上升。2010年中国超过60岁的人口占总人口12%,10年后将升到17%,即每6个中国人中有1个退休,代表高储蓄率时代很快亦过去(因工作人口减少、退休人口上升)。这些因素加起来,估计到2020年中国GDP年增长率将下降到只有6%。今天中国基尼系数0.47,即社会贫富差距已到了不稳定的边缘。

      中国不像OECD国家有足够社会福利保障,如人民生活水准未获改善前GDP增长率急跌,情况堪忧。

      内地国民收入增长落后GDP,2009年中国GDP是33.54万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3645亿元的92倍,去年M2是60.62万亿元,是1978年859.45亿元的705倍。即货币发行量较GDP增长率高出6.6倍。2010年首9个月M2已上升至69.64万亿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发行量仍在高速增长,即至今为止中央的货币政策仍是极度宽松。新增货币使1978年到1993年人民币大幅贬值,1994年1月政府宣布同美元挂钩后新增货币被资源、土地等吸收,加上1987年格林斯平出任联储局主席后美国的货币政策亦同样极度宽松。2006年开始中美国楼市进入回落期,即美国土地不再吸收新增货币、形成全球资源价格上升及美元汇价贬值。

      1990年中国人民收入占全国GDP的55%。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出现到2007年10月金融海啸出现前是中国经济最快速增长期,但人民收入占全国GDP反由53%降至40%,2009年才略为回升到42%左右。即1997年到2007年这段日子中国GDP虽然快速增长,但国民收入增长率大大落后于GDP增长率。这段日子资方所占分配比例不断上升,劳方所占分配比例不断下降,财富分配不均形成仇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