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交易---华尔街在制造的下一次危机

Discussion in 'Philosophy and Strategy' started by wei6, Aug 4, 2009.

  1. 导语:31日《华盛顿邮报》发表评论文章称,投资组合保险和衍生品交易已经给股市带来了两次崩盘,现在另一种金融创新——高频交易——正在为下一次危机打下伏笔。

      就在环卫工人扫除上一次金融危机的残砖断瓦之时,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交易所却在积极地谋划下一次危机。

      别再去管什么债务抵押债券(CDO)和信用违约掉期(CDS),现在的新新手段是高频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过去3年来,这一手段使得美国股票交易所的成交量增加了150%以上,现在高频交易已经占到每日成交量的三分之二。

      在高频交易中,配备根据复杂算法设计的软件的高速电脑不断地喷射出数以百万计的股票和其他证券的买单和卖单,希望能够赚尽每一笔交易中的每一分钱。尽管不同的高频交易者所采取的策略千差万别,但其共同之处在于几乎所有人的持股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甚至以秒计。

      由于市场波动剧烈,过去两年来对冲基金和自营交易席位通过高频交易赚取了丰厚的利润,那些操盘手也获得可观的奖金。它还为交易所和券商带来大量的手续费收入,现在已经演变成一场高科技竞赛,看谁能够装备最大、最快的电脑来执行交易。

      这并不是什么新奇事物。用电脑来执行的程序交易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任何一个日间交易者通过E-trade账户就能在家里办到。高频交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速度、复杂的算法和成交量。对于华尔街来讲,这是一项最新的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增加透明度,并极大地降低执行交易的成本。

      听起来有些耳熟?的确。这些辩护与当初我们听到的关于投资组合保险和衍生品交易、证券化、裸卖空的合理性如出一辙。投资组合保险导致了1987年的股市大崩溃,而衍生品交易、证券化和裸卖空则导致了当前的危机。尽管我们难以否认这些被大肆吹捧的金融创新使得市场更为有效,但我们也完全有理由怀疑它们同样使得市场更为动荡、更不稳定和更不公平。

      不过,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已经准备整顿一些交易所了。这些交易所为了获得一定的手续费或一定的成交量,让特定的对冲基金提前获知交易单的信息,即在这些交易单进入交易所电脑后对冲基金能够比其他人提前不到一秒钟的时间看到它们。这样一来,对冲基金的电脑有足够的时间来分析交易流将要出现的形态,并据此赶在其他市场参与者之前采取行动。

      还有一种担心是,对冲基金可能利用交易所或券商的高速交易系统来操纵市场、谋取利益。证交会的官员正在考虑是否要对那些可直接使用这些高速交易平台的对冲基金施加披露要求。

      这当然好,不过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想法听起来像是出自于没在华尔街待多久的证交会律师。也许我们更应该问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放弃像高频交易这种将大部分好处给华尔街、把风险留给其他人的创新,我们的经济是否会失去活力?

      是的,相互竞争的股票交易所使用最新的科技来更快和更有效地提高成交量是一件好事。共同基金和其他交易者使用高深的软件来设计和执行动态的交易策略也没有什么不妥。

      但据我所知,在短短数秒之内制造出巨大的证券买卖成交量只是一种高科技的投机,与金融市场的本来意图相去甚远。设立金融市场的目的本是为那些需要资本的企业有效地筹集和配置资本。流动性对市场而言固然是好事,但最近的痛苦经验告诉我们,流动性也可能过于泛滥。尽管复杂的电脑系统在设计交易策略和管理风险上可以是强大的工具,但我们也知道,这些系统也有盲点,当太多的人试图同时采用同样的策略之时,它们就会失效。
     
  2. 看完了,不过文章中没找到危机会如何出现,和为什么这些高频交易会造成危机。
    一个运作良好的社会系统,需要在崩溃的时候造成庞大的破坏,就要在崩溃前累积起足够大的势能。高频交易中没能理解到如何积累这种势能。会造成1987年那种危机?虽然那次危机据说也是交易程序造成的,不过高频交易的原理和87年的已经大不一样,能出现同样结果吗?
     
  3. 我觉得对付他们的办法一是周期比他们长,二是周期比他们短,哈哈哈哈,好像我说的是废话,就这两中可能,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楼主不要介意。
     
  4. 一针见血 :)
     
  5. 高频交易阴谋论:(转引自《FT中文网》:)

    (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市场从来都不利于散户资金,无论信息是涌动在公开喊价的交易池中,还是高技术含量的交易系统内”,想想以前交易员在场内交易,散户在场外电话交易。散户信息不利的原因并不是高频交易,高频交易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并没有加大散户的信息不利地位。无需对此过于忧虑。)

    金融阴谋理论的可疑之处在于,所有这些理论都很相似。一个“老练”或“影子般”的投资者,以没人真正明白的方式赚得盆满钵满。义愤填膺的理论家对这些方式大肆抨击,就其效果给出不合逻辑的推论,并指出这对“小人物”是多么地不公平。政治愤慨随之出现。新近出现的阴谋论涉及高频交易(HFT)和所谓的闪电指令(flash orders)。

    高频交易是银行自营交易员和新一代电子交易设备采用的大额交易。它依赖于使用性能强大的电脑——往往设在同个交易所内——来实现信息整合的先人一步。闪电指令会先发送给市场上特定的交易员,略晚一点点再进行更广泛的发送。它的执行速度能够为交易者节省资金,哪怕只相差零点几个基点。

    高频交易可能占到全美交易量的70%,但人们对它的效果存在误解。有人担心,高频交易的使用者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还能从市场中提前挖掘信息——意味着其他人会吃亏。闪电指令也许会增强这种信息优势。


    不过,我们有必要区分违法行为和招人讨厌的行为。抢先交易(即在执行客户指令前进行交易)属于前者。成功聘用最大的技术狂人,利用能节约毫秒之差的最先进技术,则并不违法。市场从来都不利于散户资金,无论信息是涌动在公开喊价的交易池中,还是高技术含量的交易系统内。不过眼下,更为廉价的技术,加上传统交易所的瓦解,意味着高频交易正在泛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审查闪电指令的举措受人欢迎,对高频交易的仔细审视也会如此。这里存在保护潜在投资者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理解市场变化和交易员如何获利方面,监管者应该走在前面。这并不意味着密谋。相关审查只不过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原文链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7858)
     
  6. 做长线不用怕高频。
    经济周期不是高频交易造成的。
    所以长期的市场低点和高点取决于大众对经济的预期的高点和低点。
     
  7. 危言耸听
     
  8. 没错, 但你还是为高频交易买了单, 本来你可以$100买入IBM的股票,
    高频交易逼着你用$100.05买入, 你可以认为这无关紧要, 但是这就象你买股票必须付的手续费一样, 不得不付出.


     
  9. 这个没事的,市场的杂波时刻是存在的。造成100.05的人可能是高频交易者,但是砸到99.95的人也可能是高频交易者。

    长线看好的话,100.05买或者99.95买,性质是一样的,关键是它在一年或几年后涨到你想要达到的目标位200或300美元。

    作为一个长线投资者,更应该关注100-300这个区间,而不是说在乎100美元附近0.05的波动。这应该就是它与高频交易者的最大的不同。。

    高频交易者,交易次数多,持仓时间短。
    长线投资者,交易次数少,持仓时间长。

    在一个市场中,这两类人都可以生存。这也反映了市场的多样性。
     
  10. 这就回到了老话题, 是投资还是投机. 大多数的Traders是做投机的,
    高频交易更是投机中的投机. 但是高频交易因为先看到flash orders, 所以无论是涨跌, 普通投资人都要买单的, 要不高盛的几十亿美元的利润从何而来? 砸到99.95的情况下, 真正的市价一定是
    99.90, 你要买就是99.95, 你要空, 就给你99.85. 相当于他来做个第二层的做市商, 结果是市场变成了two-tier market, 相当于你的交易手续费加一倍.

    如果是长期投资, 这点附加费确实可以不计, 问题是长期投资=一定获利吗? 很多长期投资者亏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时间.



     

  11. 我一直觉得高盛所做的事情违反了公平性原则,美国宪法基准原则之一。所以,应该受罚,就看美帝是不是敢了,我希望美帝不敢,这样美帝倒台得更快。
     
  12. 这个我不太同意你的看法,你的看法是建立在提早知道信息一定能赚钱的基础之上的,其实,不一定的。
    还是拿那个100美元的例子来举例。比如,我是一个小散户买入ibm股票100美元,但是由于怕成交不了,多挂了1毛钱,100.1买入单子,高盛那个高频系统发现了我的动向,提早0.03秒于我成交,他的单子排在我的前面,他把100美元的单子给买走了,而我买了排在更高位置的100.05美元的。

    由于我是长期持有,所以,0.05无所谓,但是,如果当天最高价就是我这个100.05,高盛买的100美元有什么意义呢?对它短线持仓来说。还不是最后要止损出去。

    它唯一的稳赚方法是,他发现我的100.1买入单后,提早买入100美元的单子,马上在100.05挂卖单(如果没人挂的话),转手再卖给我,来获取信息上的优势。

    如果认为它在信息上占便宜,那么他在这段0.0几秒的时间内必须把它变成实际的利润才可以。

    如果认为高盛每年几十亿的利润只来自这0.03秒,我看它就不是金融投行了,变成想办法提升网络速度计算机速度的it公司更合适些。
     
  13. 真正的市价一定是99.90, 你要买就是99.95, 你要空, 就给你99.85.
    =============
    你的意思是我看不到99.9的报价吗?就是他隐藏了信息,还是他把所有的99.9的买入卖出指令都吃掉了?
    如果我这时以99.9买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另外,如果高盛这样的公司不止一个,而是20-30个,他们之间都想抢先对方0.03秒提前下单,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14. "现在高频交易已经占到每日成交量的三分之二"

    正确的做法是鼓励高频交易。等到高频交易占到每日成交量的100%时,问题就解决了。笑看他们互相厮杀。
     
  15. 我在想一个问题,两台,三台,四台,五台,装在交易所里的超级电脑它们之间怎么玩,无限向往,另一个版本的终结者
     
  16. 只要高盛利用了0.01妙的时间差提前获取信息并赚了1分钱,都应当受到惩罚
     
  17. 我有一个猜想,如果高速电脑仅仅利用了计算速度、网络速度的优势,并没有在订单进入交易所主机以前获取额外信息,那么高频交易是合法的。国内期货炒客(也相当于高频交易者)住在上海郑州,道理是一样的。仍然会有一些把戏可以玩,比如通过分析挂单和成交的变化寻找转瞬即逝的模式和机会,甚至进一步通过挂单来设置陷阱,让其他的计算机掉进去,这就好玩了。我还有一个猜想,已经有人掉进去了,所以国会议员出来发言了。
     
  18. 这个闪电指令只有几个经纪公司可以做的,而且它们大部分都是经纪和自营兼做的,所以就类似一直被禁止的“抢先交易”。如果它们只是经纪而没有自营,那它们利用“闪电指令”就是合法的,而且是优势(因为它们为客户争取了利益)。

    看过伟建对IB的算法交易的介绍,它的算法交易和这个闪电指令应该是不同类的,算法交易更偏向是“交易选择路由”(寻找更合理的成交对手和价格)。
     
  19. 危言耸听,杞人忧天
     
  20. 我只能说你再去看看我登的高频系统的一些常用策略, 高频系统从来没有拒绝亏损交易, 高频系统只是在追求>50%的赢利和<50%的亏损, 只要有51%赢利的高频系统就值得投资银行大规模的实施了. 不难想象高频交易可以占到交易会交易量的70%以上.

    高盛在IT电脑和网络的投资远远超过你所知道的一些IT巨人, 最优秀的数学家和IT工程师其实是在华尔街工作, 而不是在什么IT公司.
    象高盛这样的巨型客户, 足以让IBM专门为它设计和制造一套专供它使用的电脑系统, 满足它的各种需要.

    所以不难想象"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交易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日达到了创纪录的4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