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交易的死穴在哪里?

Discussion in 'Philosophy and Strategy' started by robinxing, Aug 7, 2008.

  1. 把十万个账户失败的交易统计一下,看看有什么规律。:D
     
  2. 对于证券,美国法律是禁止跟客户单这种行为的,但对外汇没有限制.
    LTCM在获得辉煌成绩后开始收益率急剧下降,也与市场跟风有关,经纪商跟随他们的单子,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所以LTCM不得不提高杠杆,铤而走险.
     


  3. 中国的法律还是太脆弱了,没什么信心阿:mad:
     

  4. 进化就是基因突变,大部分的突变都是失败的,比如癌症。
    在小概率的情况下,某次突变正好适应了变化了的环境,那么这次突变就是成功,而其他没有突变的基因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的灭亡。

    在这个逻辑下,大部分的系统演化都会是失败的,只有当系统的演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方向一致的时候,才有成功的可能。而这,同样是个小概率事件。

    如何保证你的系统是个小概率事件?
     
  5. 进化分遗传和变异。
    遗传的是大概率的,变异是0.03%,10万年左右发生。
    金融市场市场和基本因素息息相关。
    如欧元的大波动在14-17,20-23,gby 14-16,,cad19-2,aud 的 波动确没有明显的正态分布。
    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各品种的成交与其政治经济有关。usd占44%,,cad 2%.
    个人认为系统交易并没有死穴。
    关键是交易系统应该有自适应能力,因为同一事件对,股,债,期,汇的影响程度,影响顺序,都不一样。
    小规模的市场由于供需容易失衡(伦敦锌800-4600美元)。
    所以系统应该有自学习的能力。从历史数据找出品种,各个周期(年,季,月,周,日,小时,分钟)的波动特性。

    对交易 模型也应有自组织的能力,根据近周期觉得哪些交易模型应该抑制,哪些该激励。
    总体来说交易模型组应该宏观的发现各个品种,各种市场的运作规律。
    也应该敏锐的发现当前市场对历史规律的适应性。
    所以个人认为交易没有死穴。
    死穴来自于交易者的模型构建能力和语言设计能力。
     
  6. 这就是决定论的看法,认为存在一个万能的上帝,拥有足够的数据和能力,就能计算出未来的状态.
     
  7. 上帝不是万能的,再多的数据和计算能力也只能逼近未来,而且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洛伦茨已经证明。现实只是影响未来的一部分。
    但有历史就有痕迹,有痕迹就有规律。我们建立交易模型的方向就是根据现实与历史轨迹的差异进行自学习和调整。这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就提出来了机器有(直觉,顿悟,灵感)。
    如果交易系统不懂历史轨迹。那这个交易系统就是白痴交易系统。
    如果一个人不懂历史。那这个人就是白痴人。
     
  8. 严格的来说,金融的确定性远大于其随机性。
    关于金融数据挖掘的实践中,史忠值教授就提到过。美元的七年之前就是例证。
    还有商品的周期,季节性更明显。随机只是些杂项波。
    经常有人用技术交易,基本分析,心理判断,价格分布,市场相关。形成稳定收益。
    并不足为提。
    假如有人在博彩,乐透中形成稳定收益。
    在下愿意聆听。
     
  9. 在本主题出没的各军区同志和同胞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沈阳军区


    北京军区
    北京:投资之王, looking, mailema
    天津:kuhasu
    太原:dsb2008
    呼和浩特:cchenlongg

    兰州军区
    西安:easyaudio

    济南军区:
    济南:shalang

    南京军区
    上海:robinxing, joesan, 顺势加码, noname
    南京:wj2000
    杭州:碟中碟, dminer
    绍兴:清扬, 无锋
    南平:林玲玲

    广州军区
    广州:ScottChen, gzpony, hylt, pighome

    成都军区
    重庆:mooc

    台北:toefl
    香港:jiandte
     
    Last edited by a moderator: Aug 31, 2008
  10. 人是最好的系统
    但是人懒啊
    所以交给计算机去做
    这就是死穴
     
  11.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随机部分大约占2/3,也许有更好的办法能够分离这些随机部分。
     
  12. 从投机的角度来看,市场波动的原因来自于消息,好消息和坏消息,消息的扩散造成价格的运动,扩散的结果并不是确定的。周五戴尔销售额下降,虽然公布的经济数据并不差,但基金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太妙,因此抛售,价格下跌。如果下周有好的消息,价格可能将会上升,也可能不升反跌。市场的随机性来自于行为反映的不确定。
     
  13. 系统应当能应付消息的价格运动吧,不然就不算好系统
     
  14. 系统完全可以用计算机设定,但首先,设定的人要非常了解真实的市场,其次,要善于总结规律,还有要愿意无私奉献出来。
     
  15. 为什么最聪明的商业规划者都会走麦城



      不可知论者和叔本华悲观哲学的信奉者,都可以从英国“非正统经济学家”、“忧郁科学”的代表人物保罗·欧莫洛(Paul Ormerod)对经济世界的解释中找到安慰。



      在1994年的《经济学之死》(The Death of Economics)中,欧莫洛批判了传统经济学的视角,认为经济行为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它不可被预测;1998年的《蝴蝶效应经济学》(Butterfly Economics)则进一步运用近年来热门的“行为经济学”视角,宣称社会是有生命且可以适应和学习的生物,只能通过其组成部分的复杂互动来理解。



      《为什么大多事情会失败》(Why Most Things Fail)是欧莫洛的最三部野心之作。本书缘起于他几年前的一个研究发现:商业世界中的失败率与自然界物种的灭绝率的趋势竟是惊人的相似。这堪称是一个莫大的反讽:毕竟,企业的领导人一直都在殚精竭虑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而动植物大多数都没有规划意识。欧莫洛由此开始了他对“失败铁律”的探究。在他看来,这个“失败铁律”的动力乃是人们最为忽略的研究领域之一。



      欧莫洛的研究结果可谓非常悲观:在国家政策和企业经营中,失败者远远多于成功者。我们周围的失败无处不在,不可避免。尽管经济世界的演员可能会具备寻求最佳结果的足够智力,但他们最好得习惯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一个成为赢家的主导方案。究其原因,与欧莫洛此前著作的观点一脉相承:世界是一个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让人们很难作出长期预测。商业结果取决于太多的变量,这使得最聪明的规划者都会走麦城。



      这个基本概念是迷人的,但欧莫洛似乎并没有决定好他到底是应该向公众讲一个用趣闻和案例来串起来的易于理解的概念,还是构建一个让他的经济学同行们信服的数学模型,以表证他即便不能预言但还是能描绘经济世界的随机性。这种骑墙心态使得欧莫洛在阐述时夹杂着大量数理论证,让门外的读者很难去领会,更不用说进行评判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欧莫洛对数学的迷恋。尽管哀叹现有经济模型的不精确,不能描绘或预测结果,他还是相信某种尚未被发现的法则将会揭示成功的经济赢家与输家的区别,数学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非常有用的工具。而要找到合适数学预测工具的最好方法就是研究生物学。



      不过,当用“整个20世纪最叹为观止的品牌失败”的案例来论证书的中心主题时,欧莫洛还是让他的主张达到了清晰易理解的效果:在1980年代,可口可乐面临来自百事的强大压力,管理层决定取消原来的配方,并在1985年4月推出了新配方的可乐。数百万的美国人记得接下来发生的:新可乐销售乏善可陈,不到3个月,可口可乐即恢复了它久经考验的配方。欧莫洛引用了当时可口可乐CEO唐纳德·基奥对失败的解释:“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是,我们在为新可乐推出所作的消费者研究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技术,却并不能衡量或揭示那么多人对可乐原配方的深久的喜爱……你不能这样来衡量,就像你不能衡量爱情、骄傲或者爱国主义。”



      而对在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中垮台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欧莫洛则极尽嘲笑之能事:它的学富五车的合作者们,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默顿和迈伦·斯科尔斯迷信秩序、线性和均衡,但真实世界却别有安排。



      通过这样很容易让读者共鸣的例子,欧莫洛展示了他的主要论断:机构、公司、个人和政府在获知战略对彼此到底有何影响的能力非常有限。这个局限不能被聪明的分析来克服,就像我们不能克服生理局限以光速旅行一样。这是为什么大多事情会失败的原因。



      也正因此,欧莫洛希望人们因此不必害怕失败。在他看来,政府和企业就像一个有机体,如果不进化,自然就只有死路一条。尽管人类预测未来的能力极为有限,但商业的潜在回报非常可观(如果你做得对),因此,未雨绸缪永远是值得的。



      欧莫洛无意为人们开出具体药方,而只简单提供了一些常识性的方向指引:对政府来说,则要尽可能地减少干预市场,因为大多数的干预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对企业来说,则要不断尝试,保持创新——如果接受“失败是企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的前提,那么最终挑战就是失败代价小,要多失败,要尽早失败,而且要按照美国歌舞之王弗莱德·阿斯泰尔的建议去做—“振奋精神,抖落尘埃,重新开始”。
     
  16. 老实说,这玩意都只能当逸事听听。

    聪明的商业规划者会走麦城的唯一原因是他遇到了更聪明的商业规划者,况且回过头来说,商业不是靠聪明就能决定一切的。

    可口可乐在3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2次配方调整可行性到底有多大?这是在生产领域,而且是全球生产、全球供应的生产领域,不是调试程序动几个字母然后一打包就发到全世界了。

    这些做饮料的,内心里有多大成分会相信消费者选择一种饮料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口感而不是其他?如果这是一帮口感至上的家伙,他们的每年大笔的广告支出可就变得非常滑稽和愚蠢了。

    简单的想一想这个逸事带给大家的是什么?不是他的“神秘”配方,而是大众趋同感:“看我的消费群多牛鼻,连配方变一点都跟我急,你干吗还在喝那没人待见的白开水呢,加入到可口可乐大家庭吧”,这就是他的配方风波真正想说的话:D

    长期一点的象次贷,乃至美国经济周期进入低谷,最远的在90年代末就已经预见,在05年前后华尔街一票大鳄基本上就已经把枪口指向了07年,之所以还会把自己陷入险境,不是因为不聪明,而是太贪婪,并且相对其他的贪婪者来说,确实运气差了那么一点点,毕竟,次贷里还是有人发财的:D
     
  17. 不知道这次次贷危机能延续多长时间?不过据说老巴开始看好股市了。
     
  18. 市场的本质是由人决定的。人的本质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市场的本质,也是很难改变的。交易系统就是系统和人性的对抗。
     

  19. 刚才听到老巴在电视里说:“OH, MY GOD, 原来这是百年一遇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