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是否也觉得中文有很大的弊端?

Discussion in 'Quantum and Mind' started by cnbiz850, Oct 19, 2011.

  1. LZ是活在火星,还是理解力有问题?

    感觉就是为了自己的论点生造一些论据。

    没有人会把野的看成其它吧。
     
  2. 1,你一头雾水不代表很多人一头雾水,不要随便代表别人;如果要代表别人,请拿出统计数字或者选票。
    2,新名词当然都需要学习,你不去学新出现的英文单词你就了解它的精确意思吗?你或许还以为拼错单词了吧。中文的新名词也需要学习才能了解精确意思,但由于中文的先天优势,即使不需要学习,有正常理解力的人对新单词也能理解的七七八八,除非你的理解力严重低于普通人水平。


    信息社会的一个特征是信息产生速度快,随时有大量新的概念新的词汇出现,比起几百年前是天壤之别。所以汉语是最适合于词汇大爆炸的信息社会。

    做一个简单假设:又过了一百年,英文单词词汇量已经发展到十亿个,一个美国大学生要记忆一亿个单词(每个单词平均长度约在100个字母)才能阅读报纸看肥皂剧。但中文还是那么多汉字,一个中国大学生也只需要学几千个汉字几万个词组就能从事一般职业。
     
  3. 好, 既然那野的家伙让多位笑掉大牙,那我们来看看能否为那些牙找出点野的名目。

    首先,这个国家比你想象的要多元得很多。先不说还有那么多可爱的西藏人、新疆人、蒙古人等,单说汉人(什么是汉人?这问题或许会挑战各位的神经),你觉得东北人和广东人会接受一样的概念吗?四川人和上海人呢?就算同是北京人,有那些经常抱怨奔驰问题的,同时也有那些连打的都舍不得的;有能精通四国语言的,有能精通多个方言的,也有那些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嘿,别说北京话就是普通话!),更有字都不识几个的。这些不同的人的概念能容易相通吗?成都有一条路叫“IT大道”,这里的各位很容易接受,但尝试和你舅舅小姨子的婆婆说“我住在IT大道,有空来耍”。

    人们因为差异而很自然便出现不和谐。什么叫被和谐?就是要弄出去打的,那打的可不是一般的,是野的野的野的,野野的,野了野了的。

    语言帮助人们尽可能地沟通,不是语言本身,而是其内在的能让所有人一致接受的逻辑和协定,英语中叫protocol。中文中有这种内在的协定。如果人们说中文是一个经久不衰、像艺术一样美的语言,我想或许他们说的是这种内在的协定(词语的深刻含义、微妙的表达方式等等)。

    但类似于野的、打的等等这样的词语破坏了这个内在的协定,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很多人(别说我试图代表谁,只是思考一下便知)自然有理由(也有权利)不明白它。按中文的逻辑想想看:打的是啥意思?为什么是打?打的什么?你说那是一个外来词。好,那为什么要用这两个本来不相干的汉字(别忘了每个汉字是有本来含义的)?如果为的是念出来的声音很多人可以懂,那么,不用这两可字,而用别的字(比如哒蒂、达低)可以吗?当然可以。那么再说,如果只是为让别人听懂音,可以直接用拼音字幕来拼吗?比如dadi。好像没什么不可以。

    我觉得这是人们有意把一个本来不是代码语言的语言朝向代码化方向发展,或许是好的,但目前的发展过渡时期问题相当明显。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你是一个热爱中文的人士,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被看作是对该语言一种糟蹋,不但不应以明白这些新词而感到自豪,出于良知意识的考虑,反而应该拒绝,视其为毒瘤。这种良知是靠自己的思考得到的一种精神,不能因为很多其他的人缺失自己便也可以放弃。就好像,若看到很多人都往牛奶里参三聚氰胺,自己便不应该认为那很自然一样。

    一百年后中文会怎样?如果像现在这样继续被山寨,那肯定不乐观。从另外一个层面讲,我相信语言属于Taleb所说的极端斯坦,适者通吃,所以中文将来不妙。从内在因素来讲,现在的中文是100年前的构架,大大不同于早前的语言,100年后会怎样?这很容易超出我们的想象。

    本帖到现在讨论了多个不同方面的问题,感谢各位参与,让我多多受教。目前看来话题显得有些凌乱了,待有空整理一下。
     
  4. 今天晚上加班,要打车回家喽:)
     
  5. 什么外來詞,難道沒聽說過「打車」這個口語嗎?然后又有了「打的」這樣的衍生詞。沒看出「野的」這詞怎么破壞中文協定了,這和「黑車」不是一樣形容詞+名詞嗎?這是很正常自然的漢語造詞習慣。菜鳥、達人、嫩模、驢友等等數不勝數的網絡流行用語,雖然有很多老古董不能理解,但這并不妨礙它們的爆炸性傳播。就像英語能把twitter收入詞典,漢語通過不斷創造組合新詞和吸收外來詞得以進化,適應新時代環境,只有語言學家、語言教育工作者才會嚷嚷什么語言純粹性,排斥新詞新語。用漢語的新詞變化去證明漢語比英語落后,沒有說服力。
     
  6. 我阅读常用繁体字没有什么困难。也不认为它是另一套语言。因为繁体与简体本是同根生。
     
  7. 闲来有暇,再看看那个老外的第二点。我就事论事,剔除民族感情。象我这样经常对政策不满的人不会偏向汉语说话的。
    2. 因为中文没有按照常识使用字母?
    会书写26个字母就等于会写单词了?恐怕差了十万八千里。
    由于汉字的笔划偏旁部首难倒了大部分外国人,就说汉字这样构造不合理,未免说不过去。汉字的书写是外国人确实难以克服的一个难点。另一个大难点是大量成语典故的运用,对古文的精确理解。不知现在汉语水平较好的加大拿人“大山”兄是否略知一二。估计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说古典文化很难被外国人学去。现代生活的汉文中引经据典的场合要比英语多得多。
    汉字的书写确实复杂,这点我承认。英文只需要26个字母就够了。但正是它仅仅有26个字母,使得英文要靠这仅仅的26个字母按照这样的顺序组合成一个单词,再按照另一种顺序组合成另一个单词。组合的越多越难记,单词也变得越来越长复杂。前面的贴子也提到过,靠区别字母的顺序来区别单词是多么地笨掘。而靠图画式的汉字区别字与字的不同,是多么容易地记忆。其实我认为26个字母对于英语太多了。只用10个字母就够了。那样岂不是更简单?而且用10个字母还是太复杂了,用10个阿拉伯数字作符号不是更进一步简化?聪明的西方人为何不这样做呢?哪位大侠能不能把我的提议提供给他们?让他们用10个数字(0-9)来组合单词。书写更简单。我这个发明应当是符合上面那个老外的推理吧?这样的英文书写起来简单极了。记忆起来如何呢?其实跟字母完全一样的,无非是靠区别这个符号与那个符号的前后顺序来区别不同的单词。到时大家看到的是一串串的阿拉伯数字组成的英文。哈哈,万年之后人类从地球消失之后,这可真给外星人破译英语出了个大难题。如果我哪点不符合那个老外的逻辑推理,欢迎指正。
    再次重复我的观点,图画式的象形文字表了音又表了义,是优越于靠区分一大堆符号的前后顺序来区分单词的字母语言的,不管它是英语,是法语,还是抄袭的越南语。其原因就是我刚才做的推理。不难看懂吧?
     
  8. 转贴: 2012年08月23日语言学家称汉字阻碍创造力发展

    http://cn.nytimes.com/article/china/2012/08/23/c23language/


    汉字是一个伟大的文字,绝不束缚中国人的创造力 -- 驳《纽约时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85e9e401018mwp.html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87161060_0_1.html

    《纽约时报》8月23日发表了一篇文章“语言学家称汉字阻碍创造力发展”,引用语言学家威廉•汉纳斯(William C. Hannas)的观点,认为汉字妨碍创造力发展(http://cn.nytimes.com/article/china/2012/08/23/c23language/)。
    汉纳斯说,“掌握汉字书写所需的机械式学习造成了一种顺从的态度,使学习者将重点放在方法而不是结果上。过程压倒了实质。你会花费更多时间玩弄笔画,而不是对内容进行思考。”汉纳斯还说,“西方使用的字母系统能够培养早期的分析和抽象思考能力,因为字母系统驱使学习者去做以下两件事情:将音节拆分成不同的音素,然后再把这些音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抽象而灵活的声音单元。” 但汉字并非如此,他说,“汉字字符对应着音节——天然的固定单位。它不需要分析,也不涉及太多的抽象思考。”
    汉纳斯的观点其实代表了很多西方人对中文的看法,绝不是个案。但过去一百年来,我们中国人、或者任何一个地球人想要令人信服地驳倒这种观点,都做不到。这是因为自辛亥革命以来,学术界对汉字的认识一直存在极大的困惑,没有人能说明白汉字是什么性质的文字。
    汉纳斯有一点是正确的,那就是,把语音分解成音素是人类智力的一个伟大成就。这个成就使得拼音文字传遍全球,成为汉语之外所有语言的记录工具。字母文字的光辉引发了中国人过去一百年的深刻反思,思考中文是不是一个劣等文字,以及它应不应该为中国文化的落后负责。中国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汉字拉丁化运动,企图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虽然这些实践没有成功,但汉字应不应该和能不能被字母取代,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悬而未解。学术界也意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先从科学的角度弄清楚汉字的本质。
    想跟大家分享的好消息是,我认为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汉字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也因而有充分的理由,更正对汉字的种种误解、反驳对汉字的种种指责。
    我是个心理学家,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研究汉字。去年,我根据我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汉字拼义理论,认为汉字是拼义文字,与拼音文字一起,构成人类文字的两个最高阶段。这个理论第一次指出,汉字构成的中国文字在词汇水平上是拼义文字,其本质在于首先创造数千个视觉符号(汉字)去表达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再把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去拼合更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它还指出,汉字的词汇构造符合心理学和脑科学中有关人类知识表征非常重要的概念网络原理。 汉字作为一个文字体系的科学性也因此得以确立。
    拼义理论还指出,拼音文字是听觉文字,而汉字是视觉文字,两者植根于不同的感官通道,切合了不同的科学规律,构成成熟文字仅有的两个逻辑类型。在保持交流效率的前提下,两者不能互相转化,也不存在兼顾拼音、拼义优点的第三种文字。汉字根本不可能、也完全不必要拉丁字母化。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将永远伴随着中国人。
    与拼义理论相印证,我的研究小组还发现了一个新的脑电波,命名为顶中区N200。这个脑电波反映了对汉字形状的加工,只在中国人阅读汉字时出现,而在西方人阅读字母文字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个新发现支持汉字是视觉文字的结论,清楚显示了汉字与字母文字的不同本质。
    拼义理论的论文去年8月发表后,很快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文摘杂志《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N200的论文今年2月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中国自然科学的权威杂志《科学通报》上。两个主要的科学报纸《中国科学报》和《中国社会科学报》,都对我们的成果给予头版报道。过去一年间,我也在中国很多学术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做了50场专题报告,介绍这些成果,得到广泛的认可(请参看http://www.scichina.com/new_web_Fa/News.asp?id=1083)。
    的确,西方使用的字母系统将音节拆分成不同的音素,然后再把这些音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声音单元,有助于培养分析和抽象思考能力。但根据拼义理论,中文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为根本,因为它强化的是对意义的分析能力,而意义才是人类生活的旨归所在。根据拼义理论的分析,汉字对中国人作为一个族群的普遍性聪慧,对中国古代所创造文明的璀璨夺目,实在是功不可没。
    当代中国人创造性的薄弱,显然不在汉字身上,更根本的一个原因是勇气不足。创造力并不神秘,不过是智力和勇气的结合。百年的西化潮流,让多少国人在西方的强势面前,像小媳妇一样畏畏缩缩,唯洋人之言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必须清楚,没有标新立异的果敢、没有为天下先的豪迈,再聪明的头脑也不能创造!
     
  9. 简单说,中国人创新不足,根源在僵化的体制,“思想统一”的束缚。归咎于语言本身实在荒谬
     
  10. 自以为是的语言学家,这结论是以抽象分析为创造力评判标准,如果以图形具象构造为评判标准,那字母语系者在艺术创造力上岂不完败象形语系者?
     
  11. 殖民地思想不除 中国何谈强大 这种话题需要讨论吗 无关爱不爱国 每种文字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另外 现在部落里谈论的竟是这种臭氧层子的话题 已经找不到部落的定位了
     
  12. 我想部落创立之初,坛主使用英文应该也是为避免大部分的广告客吧,何必争议?建议楼主这种被洗脑的人就别在出现了
     
  13. 言重了吧。本版本来就是百家争鸣的所在,大家观点各异很正常,展开讨论也很正常,总版主想避免水客,但肯定也不希望搞成一言堂。
     
  14. 这种“百家争鸣”太虚了
     
  15. 中文是组合信息,难学易用

    中国人的创新问题可能是人种问题(不满意的别拍我啊,我也是中国人),个体能量相对不足

    如果按现在的格局发展下去,以后可能是英文一统全球
     
  16. Another disc ass of world language. Funny.
     
  17. 哈哈,你这个结论怎么得出来的?西方人(或者说非中国人)是块头大还是脑体积大?
    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不足一是因为应试教育(不管你怎么否认,怎么认为高考/中考是如何的必要)导致思维太过局限,二是缺乏激励创新的机制问题,科技方面,可以看看那些硅谷发展历史方面的资料,就可见一斑。而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问题。
     
  18. 既不是人种,也不是教育。

    什么是创新?创新是对原有的否定,是对权威的否定,创新开始出现的面目通常是异端邪说的形式。

    一个倡导自由与开放的分散型社会,才会有更多创新的出现。而从秦汉时期,中国就成为一个强调中央集权权力集中的社会,这必然导致众多的循规蹈矩,以及一家之说代替百家争鸣。而近现代众多先进思想之所以能出自法英两国,这也是与他们的皇帝权力不足有关。
     
  19. 骗术有最不受限制的创新体现,看中国骗子厉害还是外国骗子厉害得结果
     
  20. 我非常欣慰能看到用中文表达的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