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好的企业

Discussion in 'Stocks' started by jike, Apr 24, 2013.

  1. gtm

    gtm

    你说得很对,虽然我以前也知道但一直没行动等于不知道!投机可时刻保持对风险的敏锐度增加反省的频率。我一直对创业板心存理性的偏见把它看成香港的GEM被边缘化,偏见阻止我行动事实证明我错的离谱。市场非理性有时会暂时超出我的理解,等反应过来已晚失败已成定局。选择太多反而是坏事,人总贪心追求利润最大化冒最大的风险,一位追求成功必然会走向失败,必须控制自己的规则先,只有先禁止失败允许错过才不会掉进失败陷阱
     
  2. 错把经济学理论当成现实,理论都会对现实做了简化,只是为了方便引入数学或者方便处理信息,而非尊重事实。
    错误假设1:掌握完全的信息。显然,并不是每个喝酒的人都知道酒精饮料是一类致癌物。
    错误假设2:人是理性的。显然,知道这些致癌物的人,依旧该喝酒喝酒,该抽烟抽烟,该吸毒吸毒。

    回到茅台,虽然高速成长可能不再,但依旧是一个质地优良的股票,他的护城河非其他酒类和普通消费品可比,有着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
     

  3. 我曾经考虑过这个事情,也在海洋说过自己的想法。
    你知道大部分所谓高手为什么到后来都不行了吗?尤其是中国的?
    因为太固步自封了,这样往往就无法保持开放心,然后丧失了多样性。
    交流的话,很多公开的都有度,但是的确可以弥补很多人的不足,增加多样性,因为大家背景经历不同。我也是这样,短板也很多,也是在不断交流学习中。大部分所谓成功投资人往往习惯高估自己,把自己神化,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的普通人。
    巴菲特、索罗斯、西蒙斯这样的,平时也有自己交流的圈子,也是需要交流的。
    你要是非找个名人找找心理安慰,上面那番话最早就是那个大嘴Ray Dalio说的,所以请放心交流吧~

    海洋是国内非常难得的纯净的圈子,与其他网络的比起来不浮躁,有很多老手和业内数一数二的人物,但是却都很低调,并且总是非常热情的能回复、讨论问题,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相对的,其他地方往往风光一时的比较多。

    另外根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你根本不用担心交流的问题会让你丧失竞争优势,原因是:
    1、大部分交流的问题,先行者众;
    2、公开会失效的问题,因为交流者实战经验丰富,往往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什么时候跑题儿;
    3、很多言论有助于完善市场环境,增加自身稳健性,弥补自身短板增加多样性,甚至有些有可能是在市场里可以不断增强的,反而变得越来越有效;
    4、小环境的交流并不会直接提高大环境整体水平,这几年就是实证;
    5、好多事情省得到处找资料,烦人问欠人情了:D
     
    Darren likes this.
  4. 你说反了。

    “显然,并不是每个喝酒的人都知道酒精饮料是一类致癌物。”,显然,并不是每个喝酒的人都知道酒鬼酒含塑化剂,可是媒体突然让很多人知道了,于是它的盈利下跌97%只需要1-2个月。

    “显然,知道这些致癌物的人,依旧该喝酒喝酒,该抽烟抽烟,该吸毒吸毒。”,显然,让他们喝砒霜,他们还是不敢喝,如果有一天媒体突然爆料,喝茅台==喝砒霜, 又会发生什么?

    茅台的价值==10%的”优质“酒+90%的寄生环境, 和绝大多数普通饮料完全不同,它的护城河就是它的寄生环境, 一旦这个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它的价值只能跌落到10%的”优质“酒上,所以这个脆弱的寄生环境有变,它将失去90%的价值。
     
  5. gtm

    gtm

    感谢各位大侠前来围观。众人拾柴火焰高,呵呵。我觉得投王和Kuhasu兄的一个共同点,开放的心态,精通认知局限。交易可能是一个思维游戏,要不断突破思维死角,对于一个拿锤子的人,一定会从全世界都是钉子的角度去看,职业习惯啊。现在市场和N年前不一样,总有新参与者粉墨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坚持认知局限不放,那就只能为自己的认知辩护而不断被市场清洗,套用巴神一句话Ur Facts are Right
     
  6. gtm

    gtm

    今天看赵晓光的一段分析很有意思,大意是“从一个角度否定一家公司是没抓住主要矛盾根本矛盾,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过于纠结于一个公司是好公司还是坏公司,而忽略产业链供需失衡的研究,就错过了歌尔神学也错过了三安光电。龙头公司有溢价,挖掘妖股的价值低于研究龙头的价值。过分强调机会和风险而忽略了PE,PE高的公司机遇再大都可能下跌,PE低的公司风险再大也可能上涨。最好的公司是白加黑的”
     

  7. 酒鬼酒净利润一季度下跌91.5%,茅台净利润一季度增长21%。
    不知你是想说明大众对消息面反映的非理性,还是茅台有较为宽阔的护城河。我想是同时说明了这两件事。

    你的逻辑的是,因为酒精和砒霜都有致癌性,所以酒精就等同于砒霜,喝酒就等同于吃砒霜(我还真没听说过喝几克酒就立马死掉的,也没听说过吃了半斤砒霜然后二十年后得胃肠癌死掉的)。
    那么按照你的逻辑,因为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有助燃性,所以二氧化碳就等同于氧气,呼吸二氧化碳就就等同于呼吸氧气。麻烦请给示范下如何靠呼吸二氧化碳维持生命。狗P逻辑嘛,呵呵。
     
  8. 恰恰反映了你思维的幼稚和胡乱的类比。 我这辈子还没有亲眼见过有人跳楼,实际上它每天都在发生,我接触的人里面没有一个艾滋病患者,实际上全世界有上千万的艾滋病患者。
    全国或全世界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患癌或因癌死亡, 而1类致癌物还不到20种, 平均每个1类致癌物每天都足以让大量的人因它患癌或因它患癌而死亡。

    酒精和砒霜都属于1类致癌物, (在对人类致癌这一点上)两者有极为接近的对人类的健康的破坏作用, 如果你的理解是因此酒精化学物质==砒霜化学物质,只能说明,1)理解力太差,话没听懂 OR 2),喜欢抬杠,性格的习惯或特点。
     
  9. 兄弟说的挺有意思的。
    但是我想,在这里辩论酒精和砒霜的致癌性毫无意义。着眼点应该是您说的这个致癌性是不是能够动摇大众喝酒的意愿??您说的都明白,可要喝的就是要喝,你说愚昧也好,无知也罢,不影响消费意欲。换句话说,如果你告诉他喝的是砒霜,如果能喝出茅台的兴头来,估计一样会喝。
    明知道不好,但照样去干,这是一种人性。非理性是人类的特性。
     
  10. 你说的没错,但别忘了,人都有怕死的一面,当官的和有钱的只会更怕死,而这些人恰恰是茅台消费的主力。

    一个酒鬼酒的塑化剂, 就让它的业绩从天堂到地狱只需短短的个把月, 人怕死的天性表露无遗。
     
  11. 另外,没有见过的,或没有听说过的,就怀疑某种事物的存在,是极为幼稚的思想。
    记得我长到30岁都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恰恰有一次到日本,经历了6.5级的地震,
    让我切实的感受到了地震这个自然现象的实实在在的存在。
     
  12. gtm

    gtm

    官员谈酒文化:今天喝酒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酒喝 时间: 2013-05-19 10:45:18 星期日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编辑: 盛岚 公款吃喝难禁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公款吃喝,一度是部分人的“为官之道”。

    “很多时候‘醉翁之意不在酒’”,上海一名县处级干部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推杯换盏间可以拉近关系,揣度彼此,继而提出正规场合或意识清醒状态下不好说、不能说、不便说的诉求。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广西一名县委书记坦言,真正好酒的干部很少,但为了维持“圈子”,有时候没办法不喝。甚至如果几个星期不参加这种吃喝,就会感觉被边缘化了。

    本刊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随着中央和地方持续开展转变作风各项活动,公款吃喝之风初步得到遏制。但受拉关系、跑项目、要资金等利益驱动,“酒桌办事”依然大行其道,有的干部对中央规定“左顾右盼”,心态复杂。

    浙江磐安一名科级干部说,以前联络感情主要通过接待,如今不让吃饭喝酒,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各地执行‘八项规定’有紧有松,你不吃请,别人吃请,以后工作如何开展?”

    跑项目凭接待,要资金靠喝酒

    此次采访,本刊记者的足迹遍及12个省市。据观察,会议研讨、检查评比带来的公款吃喝明显减少,但对300余名基层干部发放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最经常的公务接待活动仍然是吃饭喝酒。

    一些地方干部坦率表示,跑项目凭接待,要资金靠喝酒。“接待就是生产力”,话虽不好听,却是实在话。

    江苏某县接待办主任说,上级部门分配资源的自由裁量权很大,最“高效”的方式不是按部就班走程序,而是“两拨人喝顿酒,酒醒后事已成”。近一段时期,纯粹“务虚”的接待少了,但跑项目、要资金的接待不仅没少,反而有增多趋势。

    安徽某县财政局局长说,资源分配与接待好坏之间的关联很强。政策资金给谁都可以,关键靠感情,而吃饭就是联络感情的手段。有时候电话汇报说不清楚,请上级来看一看、吃个饭,往往更能了解基层情况,加深彼此感情。

    “什么时候财政部门门可罗雀,资金分配都按制度来,公务接待浪费就不存在了。”上述财政局局长说。

    在本刊记者接触的多位干部看来,“酒桌办事”效率高,是公款吃喝风难禁的重要原因。上海一名县处级干部说:“在中国,酒到位意味着关系到位,关系到位了啥都好说。”

    山东一名镇党委书记说,接待上级和外地领导时最难办,万一接待不好,得罪了人,该有的项目和政策资金扶持也可能不给了。

    “联络”上级靠吃喝,招商引资也离不开吃喝。“乡镇书记天天喝,只是来人不同拨。”广西桂林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说,如今招商引资是硬任务,各地优惠政策相差无几,很大程度上是“感情招商”。喝一次是认识,两次成朋友,三次变亲戚,喝到第四次基本上就能签订项目合同了。

    这名党委书记说,如今风声紧,吃喝明显少了。有群众问:书记,今天不吃饭,明天还吃不吃?“说实话,我心里没底。”

    “遏制公款吃喝和酒桌办事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当下中国是“求人社会”,求人原因大体有三:资源少、有障碍、需关照。求人方式中,以氛围宽松、礼节得体、啥都能说、距离拉近的“酒桌办事”广受推崇,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不改变‘酒桌办事’的社会生态,遏制公款吃喝难以持久。”张宝义说。

    “大吃大喝是负担,没有吃喝有压力”

    除了跑项目、要资金“必须吃喝”外,一些干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风气多年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心理惯性,吃喝既被当作工作方式,也被认为是感情交流渠道。“大吃大喝是负担,没有吃喝有压力。”

    记者走访发现,多数干部认为中央号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来,喝酒少了,身体好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也有少数干部对饭局减少表示忧虑,害怕“淡了感情”,被“圈子”边缘化。

    广西一名县委书记说,以前整天都有人张罗吃饭喝酒,有时候确实感觉要不断请人和被人请,自己才有“存在感”。

    桂林一名乡镇干部说,在官场上,饭局是衡量干部地位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天天有饭局,说明这个干部能量大、关系广,往往会被领导评价为“能力强”,受重用。如果一个干部没有饭局,说明他没什么关系,往往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很难被领导看中提拔。

    这名乡镇干部说:“现在饭局的负担少了,但心里的负担反而重了,交友圈子越来越小,今后怎么在官场上‘混’?”

    还有一些基层干部坦言,他们衷心拥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但中国是人情社会,请客吃饭由来已久,亲兄弟间还要请吃饭,何况是来了客人。“正常的公务接待还是需要的,我们反对的是奢侈的大吃大喝。”

    但各种接待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有学者指出,政府官员的“优势”,部分体现在能够运用公款吃喝,可以混淆私人宴请和公务接待,可以小吃小喝也可以大吃大喝。这种优越感经年累月,演变成为一种潜在的官场文化。

    “干部怕吃喝又怕没吃喝,背后是扭曲的价值观。”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说,有的干部和群众把公款吃喝当作摆谱、有面子的表现,实际上不是满足食欲,而是满足心理,深层次是文化因素,是积弊多年的潜规则。

    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刘献指出,吃喝之风实际上是传统文化心态与市场经济交换机制,渗透到党内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来,导致请客送礼庸俗文化在干部中愈演愈烈,再反过来影响社会风气。

    “部分干部对于吃喝的‘心瘾’,已经是遏制当前吃喝歪风的‘文化性障碍’。”刘献说。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

    还有一些干部,对于“横向”“纵向”各种吃请乐此不疲,他们的“酒桌办事”,主要目的是“拉帮结派,跑要帽子”。

    “老实干部进步难,正常干部流动难,一线干部出头难。”江苏淮安一名乡镇干部说,基层干部压力大、责任重,但提拔机会很少,正常情况下很难纳入领导视野,所以有的人就想各种办法接近领导,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是喝酒。基层干部中流传着这样的段子,“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树典型。”

    有的地方选人用人机制不够公开透明,公款吃喝歪风背后,是干部选拔的不正之风。有基层干部说,当前干部选拔中,感觉有的就是提拔了“酒肉朋友”,提拔了“小圈子”里的人。对干部来说,机遇很重要,一晃可能机会就错过了,自然会利用吃喝送礼这样的“平台”维护一些关系,在关键时候“互相关照”。

    另一名基层干部说,当前干部考核与选拔的导向仍以领导意见为主,下级占的权重不高,群众所占分量更小。如果这种局面不打破,酒桌就是一条拉圈子、要帽子的“捷径”。

    刘献认为,当前干部选拔中的民主测评推荐,范围很小,造成了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干部。吃饭喝酒成了沟通渠道,很多在公众场合不能说的话,酒桌上都可以说,说了虽然不算数,但意思都已经到了。

    酒瓶子还连着印把子

    另有一些吃请,虽然未必用了公款,却同样浪费社会财富,侵蚀党风政风。

    受访基层干部和企业家说,近年来国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了一些审批事项,缩短了部分办事流程,但各部门权力垄断、层层审批的格局未变,群众办事依然要靠“吃饭开道,喝酒提速”。

    江苏一家经营实木橱柜出口的企业总经理说,去年他计划在当地工业园区盖一座厂房,一打听全部手续办下来要盖22个章,如果材料齐全,盖每个章要7~15天。但实际耗时远远不止。比如他找供电部门签字,领导不是开会就是出差,多方打点后拖了半个月才办完。“我是当地民盟成员,人头熟,跑了4个多月盖完了章,一个朋友没这么幸运,跑了一年多才办完所有建房手续。”

    酒瓶子还连着印把子,中间有一条权力寻租链条。“原来的审批变成核准,再变成备案,看起来放权了,但收费并没减少。”上海一家民营物流公司董事长说,现在很多部门不是直接收费,而是通过服务外包。有的部门指定相关企业或公司提供服务,比如白蚁防治、消防安全等,“合不合格没人管,只要交了高额服务费,就能通过审核。”

    这种“酒桌办事”,背后是正常办事流程阻塞,实际是行政权力滥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现在有一些中介专门替地方政府和企业跑项目、要经费,并从中间抽成,已形成灰色产业链。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也许很“合算”,但全社会成本呈几何级数增加。

    “不仅是干部作风问题,更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说,“酒桌办事”背后是权力之手伸得过长,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拥有行政审批权和大量财政资金,县乡一级为获得资金和项目,往往采用吃饭喝酒送礼等方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不从制度上约束行政权力,公款吃喝即便风头被遏制,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最终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吕艳滨说。
     
  13. gtm

    gtm

    喝酒文化反映了这么几点现象:社会机制的巨大惯性,社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思想是病毒,病毒会传播,能否抵御病毒就看自己造化了。这对理解股票市场机制的非理性可能有帮助,市场不是人,万不能Personalize市场,警惕唐吉可德大战风车
     
  14. 你也承认不能胡乱类比啦?我正是按照你的逻辑来造的句。

    你在拿砒霜做类比的时候,显然缺少基本的常识。人们不吃砒霜是因为它的剧毒性,口服60mg就立马致死,难道还等你几十年后各种癌。我还真没听说过喝几克酒就立马死掉的,也没听说过吃了半斤砒霜然后几十年后得胃肠癌死掉的。这句话没错吧?

    喝酒是全世界主流的文化,也是通行的惯例,不信可以对世卫组织或者医生们做一个调查,看看喝过酒的有多少。没必要单独拿着国内或者茅台来说事。

    话说回来,茅台虽然很有价值,不过我也认为不再有高成长性,因为在年轻一代里喝白酒的越来越少,这是社会流行文化的变迁造成的。张裕前几年大涨,一个是正好是大牛市,一个是社会上开始流行喝红酒送红酒;张裕这几年低迷,一个是正好熊市,一个是社会上开始流行进口红酒,各地酒窖酒庄、也买酒网当道。

    选择好企业好行业要有对未来的前瞻性和社会变迁的敏感性。比如最近大涨的上市电影公司。以前再好的片子如霸王别姬都能亏本,现在再烂的片子都能破亿,这是因为正处在一个电影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我没记错的话,好莱坞正是兴起于大股灾时期。再如泰囧的狂卖;在一个后危机时代,经济滑向谷底,政坛风云变幻,中国社会前途未卜,人们正需要一部有着异国情调的轻松搞笑的喜剧来抒发现实社会中的郁闷和压力;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

    如果要选择一个稳定的公司,我想应该是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的公司:生老病死性健娱。
     
  15. 你还是没搞懂我说的,看来不是抬杠,是悟性太差。

    口服60mg就立马致死, 灌他烈酒5斤,他死不死? 先把50步笑百步的东西搞清楚。

    3-4年前,光伏产业也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也是只要是多晶硅, 再烂也赚钱,搞的无锡尚德发疯般的扩大产能,3-4年后,尚德要破产,你能如此肯定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电影行业吗?

    你看到光线传媒, 华谊兄弟暴涨,可是同样是电影业的大佬,博纳影业在美国股市一败涂地,一天一地,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16. 行业起起落落,人生浮浮沉沉,时间是伟大的作者,任何剧情都有可能上演,更何况我们终将死去。难道你是在寻找一出永不落幕的轻喜剧?
    我只关心现在的事实,事实是吃砒霜立马就毒死;喝酒不会立即死,也许几十年后得癌症,也许几十年后不得癌症而死;现在中国的电影工业在高速发展。
     
  17. 时代不同,需求不同,景气度就会不同,需要的是投资者的前瞻性。
     
  18. 电影行业。。。。 :) 一年上千部电影。有几部上映, 就是一个泡沫行业。。。。
     
  19. gtm

    gtm

    同乐坊博客 > 同舟个人博客
    【同舟共济】【原创】


    【一】股市里的盈利模式
    股市里的盈利模式我认为只有三种:【短线】【中线】【长线】。
    【1】【短线的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的优点是不问个股的基本面,不问大盘的牛熊,通过每天捕抓强势股做差价达到获利的目的,做的好能够利滚利;这项技术通常是通过监测资金的动向寻找猎物的。因为做短线不问基本面,所以对投资者技术的要求很高。做短线缺点也非常的明显。第一要有时间盯盘,因为股价波动瞬息万变。第二是它的成功率很难提高。因为短线是建立在技术分析短线波动的基础上的。即建立在假设上一分钟的技术和资金推入的分析结果,在下一分钟走势里会历史重演。

    我们知道的在股市里:未来是不确定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当下是刀锋。以历史预测未来,虽然历史不会简单的重演,但至少还有谱【这是长线的基础】;以现在预测未来,顺应周期波动规律,尊重趋势,趋势其实是惯性,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这是中线的基础】;难就难在以未来,预测未来,即用不确定,预测不确定【这是短线最致命的弱点】。

    所谓短线就是盘中买入,预测收盘价会超过买入现价。因为买入时收盘价落在哪里需要预测,上一分钟监测到有资金推入,这已经是历史,以此为依据,并不能百分百的断定下一分钟资金将继续推入,短线继续上涨的的本质是资金继续推入。而推入资金的是人,凡是遇到人的问题,就是不确定的,因为人心叵测。短线之所以是随机漫步,其根本原因就是用未来继续有资金推入来预测未来股价会继续上涨,即用未来,预测未来。未来是运动的,是变化的,这是世界的本质。

    【2】【长线的盈利模式】所谓长线,就是只买进,不卖出,买进股票后,长期持有,吃股票红利的一种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适合在成熟市场里按季度分发红利的蓝筹股的投资。

    很明显,在中国这个新兴不成熟的股票市场里,股市是一个重圈钱,轻分红的吃人市场,上证指数2000年还有2245点呢,股票放12年,上证指数指数反而成了2029点,这个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指数所代表的蓝筹股,股民买进蓝筹股做长线,放12年后,不但不赚钱,反而还赔钱。这个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中国的股市里,根本就不适合做长线。

    【3】【中线的盈利模式】
    中线投资,是以个股基本面成长作为选股的标准,以做上升趋势为持股标准的一种盈利模式。

    个股的成长性,确保了股价中期的上涨趋势,而趋势过滤了短线随机漫步对股价的干扰;中线投资确保了盈利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同时又回避了长线和短线股价大幅波动产生的风险。所以它是一种成功率高,不用每天看盘,对投资者技术要求不高的,比较轻松取得正收益的一种盈利模式。非常适合广大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尤其适合上班族的投资。

    【中线投资的精髓和操作的特点是什么】
    中线投资的精髓是拿小盘成长股做足波段。
    在中国股市里唯有成长能穿越牛熊,唯有高成长可以抵御股市的高估。唯有成长可以穿越经济周期的牛熊。中线的精髓是回归基本面,回归于成长带来的价值低估。它遵循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投资理念。股价上涨的因素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超跌反弹,另一个是价值低估导致股价的回归。超跌反弹是股价急速下跌,距离平均成本过远的一种技术回归,而价值低估是股价中期上涨的核心和原动力。

    如果说短线是一种积小胜为大胜的玩法,那么,中线就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玩法。投资者的资产只有在5年里涨到10倍以上,在财务上才能算上一了个新的台阶,只有上台阶,才不会回到以前的状态里。

    短线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今天赚,明天赔,资金账户老是从终点再回到起点,一年忙忙碌碌下来除了交了许多的手续费给券商,自己所剩无几。这样下去,财务自由永远都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永远也实现不了。

    中线操作最大的特点是享受到大级别的上涨波段的同时,又回避了大幅回调的风险。即让利润奔跑了,又躲掉了大幅缩水。如果一直死捂不动,再牛的个股一旦上升周期结束后,利润回吐也疯狂!
    可见,中线投资,回避了长线从终点回到起点的毛病,又回避短线操作频繁出错的问题,确保了每次投资的成功率。因为个股的顶和底很难判断,但上升趋势和下跌趋势是很容易掌握的,中线操作的要点就是只做上升趋势,回避下跌趋势。虽然为了判断趋势会把利润掐头去尾,但保证了中间最甜美的哪一段无风险的利润。这就是中线投资的精髓。

    【适合中线投资股票的标准是什么】

    【1】【小公司大行业】
    袖珍股本(总股本最好小于1亿,流通股本5000万股以下)符合这个标准的股票也就只能在新股里找了。大公司的股票就如同一匹只能干活、不能繁衍后代的骡子;而一只小盘次新成长股票,就如同买了一只鸡蛋,孵小鸡,再生蛋,再孵小鸡,最后得到一群鸡。在中国经济转型,在全流通和不断发行新股的大背景下,场外资金不肯进这个吃人的市场,场内有限的流动资金只能自我缩容,投向小盘成长股。

    小公司大行业是指公司所处的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该行业里的竞争对手并不多。这样的公司才能有上升空间,它的业绩才有可持续的增长能力。我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公司虽然很小,但它所处钢铁行业,在今天钢铁价格在成本线附近的情形下,连大的钢铁企业也活不了,它再小又有何用?

    相反,在许多的新兴行业里,例如诊断外包服务业,例如防伪行业,例如文化内容生产行业,如果有小公司,它们的发展前景就会很好。

    【2】【行业或子行业龙头股】
    那些即将被替代,被转型的行业,被国家调控的行业肯定没戏。例如钢铁,房地产。

    牛股一定诞生在新兴朝阳产业,产品符合国家战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的行业里。关键是公司的产品要有市场的需求,在这样的行业里它是龙头或细分子行业里的龙头,或隐形的冠军。

    【3】【行业要有成长的空间】
    行业也是有周期的,即创新,成长,成熟,衰老,死亡。
    例如感光材料的老大柯达就死翘了,因为被数码相机给替代了。
    创新期进场也有风险,因为创业和创新能够成功的是凤毛麟角。
    成熟期进去行不行?行是行,但赚不到超额利润了,成熟期的行业只能赚到社会的平均利润。例如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大多数制造业都处于成熟期。
    所以中线投资的行业要选在该行业的成长期介入才有超额的利润。
    此外,当某只个股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那也意味着不再有上升的空间了。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把油价市场都占领了。它们的成长空间就结束了。股价就只能姓跌了。

    【4】【盈利能力是业绩的基础盈利能力的增长才是股价上涨的动力】
    盈利能力的增长来以下4类逻辑:
    【a】内延式,核心竞争力驱动成长的公司,内延式成长的公司,往往是一些通过控制资源、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或具有技术壁垒或市场垄断的成长公司。这类公司的成长性是最靠谱的。成长最具有可持续性。
    【b】外延式,市场扩张,并购式成长的公司,这类公司一旦并购扩张结束,成长性也就结束了。这类公司往往是因为被重组,行业整合,主营变更、行业方向更改的公司,属于乌鸡变凤凰的公司。
    【c】稳健型螺旋式成长的公司,这类公司所处的行业往往属于大消费,例如文化传媒,食品饮料,白酒,医药行业。因为需求是稳定的,没有周期性,这类行业里的个股每一年都会有不错的波段行情产生。
    【d】行业景气复苏式成长,这类行业正好处于行业周期的拐点向上,例如智能城市,智能交通,软件类就是属于这一类。

    【5】【股价被市场绝对低估或被相对低估】
    中线好股获利的关键还要有一个好的价格,好股除了基本面符合以上要求之外,技术上必须是主力建仓、洗盘完毕,即将拉升的个股。在技术上正好在调整的末端,或上涨的初端,这时的好股才是真正的好股;如果是一只基本面优秀,而股价已经拉过主升浪或翻倍的,股价已经对基本面做出了反应,这种股票就归短线客去玩了,而不再适合中线投资者。即中线好股一定是一只基本面和技术面共振向上的股票。

    【6】【选股当心吃两贴药】
    第一帖药就是市盈率。投资者很容易在市盈率上吃药。很多人以为好股一定是市盈率很低的股票,例如银行股市盈率低不低?房地产股市盈率低不低?用了静态的眼光看问题或出现错误的结果。市盈率要用一个动态的眼光来看。好股往往是目前的市盈率好像很高,例如已经20倍,30倍,甚至40倍,随着股价的飙升,迎来新的财务报表发现股价上去了,市盈率反而下来了。这是个股的成长性超过了股价上涨速度造成的。
    相反,目前有的行业的个股市盈率看起来已经很低,但随着行业景气度的进一步恶化,股价越跌,市盈率反而被盈利水平的下降给提高了。这就是低市盈率个股没人要的原因。当股价于下跌时,投资者经常会面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放缓和估值水平下降的双重打击,这就是所谓的“戴维斯双杀”的现象。

    中线投资者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做透彻的了解,更注重上市公司发展的前景和成长性,而市盈率要结合成长性一起看才科学。即用PEG公式是否小于1来衡量会更为合理。

    PEG=市盈率÷增长率≦1

    第二贴药是只看高增长,不看基数,不看现金流,不看毛利率,不看业绩增长是不是来源于主营的药。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例如一家ST公司扭亏为盈完全可以是做账做成盈利的,盈利通常不会来自主营,现金流通常也是负数,而高增长是因为原来的基数是负数。又如一家微利公司,去年盈利每股1分钱,今年盈利2分钱,净利润增长100%,这有用吗?

    绝大多数企业的毛利率在10%—20%之间,在这样毛利率的个股里找牛股通常会吃药,因为它的盈利能力和大家一样,能有超额利润吗?如果有,别人不会立即进去分一杯羹吗?毛利率低,代表该行业是被充分市场化的,该行业今年好,明年就会有很多企业一哄而上。于是利润就被市场平均化了。

    所以,毛利率很低的行业通常很难产生毛利率很高的个股,即使偶尔有高于行业毛利率的个股,它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中线选股行业的前景要先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