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平台

Discussion in 'General Topics on Software and Data' started by jemnbo, Jan 17, 2010.

  1. 嘻嘻 ,故意的吧:D
     
  2. 嘻嘻 ,故意的吧:D

    同意你的各系统各风控的观点,因为各个策略关注的要点和命门不一样。

    风控中无所谓策略秘密,如果这样,我倒要担心一下公司策略是不是被前一任的风控一把掳走了。目前,我们是各个策略命门(即所谓的策略的适应性和一些前提条件)由策略开发人员自己把握(一般而言,我们不要求投委会上公布策略,只看策略结果和其自估的风险状况,按其申请额度和实盘结果分期拨款),公司给个红线和基本的阈值(以及其提出的申请监控的一些指标发送至交易平台给监控交易员)。不知兄台有何看法?:confused:

    但,总的而言,不管各个系统是大不同还是不同,一般层面上的风控(或者常识
    )都是一样的,在这里讨论和健全起来,我觉得也是不错的,毕竟海洋里不都是风控专员,对于一些散户交易者,如果当中的一两条能对其有借鉴意义,也是一件善事,不需要来个全套。

    打字的速度跟不上系统的封口速度:mad:,开发人员的政治面貌是?:confused:
     
  3. 呵呵,你多打几个回复撒~
    基本上风险报表,基本上就那些常规参数和指标,VaR,敞口,压力测试,利润回报的一堆指标,等等等等。对外的和股东的,当然是做得越好看越好了,所以基本是报喜不报忧的。
    自估的,如果是交易员自估的话,的确存在风险,单独的风控与交易员自估结合比较好,如果有条件,再加上风险管理系统(一大套模型系统的集合)的辅助评价,然后加个权,保证风险管理系统的判别原则黑箱,风控和交易员严格职责分开会有不错的效果。对于风控提出的红线,或者直接由管理层提出的,别看看起来精度什么的不一样,实际上大部分情况都本质上差不多,除非你的风控很厉害,但是通常不现实。对于内部的风险评价体系,和用到的模型,必须透明,这个也是关键,因为现在通常不设有专门的模型风险评价部门或者人员,所以管理层或其他风控可以进行交叉监督,如果不透明,自然没法监督。什么怕关键信息、技术泄露的借口在内部是完全不适用的,但是如同上面提到的,交易部门和交易员不应该知道这些。剩下的,基本上就是风险控制的精度的问题了。精度方面,要看想达到什么效果,如果要达到效果10,但是耗费资源要20,而效果8,要耗费资源10,那么就要看是不是值得和成本上能否接受,资金、管理、工作、时间的成本。不过国内大部分基金的风控实在是不容乐观,而且实际上不仅仅是基金,其他金融机构也大都如此。对于风险量化而言,模型的滥用和误用比比皆是。上面所说的,只是一般机构的基本做法。其实一些对冲基金还会做一些能够基本上或者完全消除某个部分风险的事情。
     
    tree likes this.
  4. 受益匪浅,又偷到了
     
    Darren likes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