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怎么看郎咸平的这段4小时禁录音像报告?

Discussion in 'Quantum and Mind' started by cnbiz850, Nov 24, 2011.

  1. 郎的录音

    同意他说的一些事情,但认为近期应该是这样:几个月内股市见底,应有一波大行情,楼市将继续冲高。至于什么是反向的契机,现在不知道,但这个契机不久或会出现。

    顶峰应在2014-2015左右,到那时,一定要准备好行囊。
     
  2. 教教我怎么翻墙的。
     
  3. 看价格就够了,难道要当研究员马?
     
  4. 这周六成都有他的讲座

    别看他了 我是去打酱油的

    给别人交易所开户做代言的。。。层次比较低
     
  5. 为什么对媒体人的言论如此重视?
    他连个预测都没有做。。。
     
  6. 我是学习怎么翻墙。
     
  7. WSC

    WSC

    D 想不到谷歌还有这功能。
     
  8. 不理会媒体人?拜托,我以为论坛也是一种媒体。

    哪位水平高,拜托用你的文字阐述一下观点,也好教诲像我一样水平低的人(这论坛里不见得所有人都比我水平高吧?)。

    如果所有人要么不做声,要么一言以蔽之,那这个论坛的水平在哪里?(管理员,我这里只是希望帮助提高论坛的质量)。
     
  9. cnbiz850 不知道为何你这么大火气? 朗咸平肯定不算个经济学家,
    炒作的太厉害,而且涉及的领域那么多,喜欢下论断,喜欢煽动.对客观地投资有帮助吗?
     
  10. 多谢Robin兄的表达,好在是一个明确的观点。

    不过我觉得应该就事论事,没必要一棒子把他(或者任何人)打死,更何况他在用理性说话。他算不算经济学家也不是重点,谁说经济学家就一定有用。

    至于什么对客观地投资有帮助,我还真不知道什么事情肯定没帮助的。

    我的语言显得火气很大吗?抱歉。
     
  11. 朗咸平如此受关注,跟当下很多人对体制不满有关。他的报告让不少人长生了共鸣!
    虽然这些共鸣并不都是理性的。
    觉得他说的基本都是事实,但不能听他分析原因。
     
  12. 我也学习了~:D

    ----------------------------
    郎现在不算经济学家,因为他的言论,其实学习经济学的本科水平就足够了,甚至比他看的还通透。另外他的言论,理论体系依据不足。
    而就投资借鉴而言,他的投资业绩不是多好,本身经济学和投资是不一样的,我是科班经济学,所以很清楚。如果是看宏观方面的用于投资决策,吴敬琏先生的才比较实际和真实,你直接用来搞宏观对冲指导都可以。

    当然他很多言论是反映99%的心声的,所以有共鸣,但共鸣不一定是建树。
    另外就IB那期节目,其他期没怎么看全,几个嘉宾水平极差,然后等于听他讲课,但是他对交易、机构和华尔街又不是真正多了解,所以就很有问题。
    ---------------------------
    至于他说的什么大行情,2014-2015,这个说实话,有点儿水准的经济学家不会这么说,投资者也不会这么预测,更像是投资咨询CTA行业的。
    而就本身这个命题来看,在整体考量了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情况,上市和PreIPO的企业的情况之后,其中也因为我的工作关系,结合中央政策考量和政府行为预测,以及各个国家主权评级,宏观指标,及一大堆预测模型来看,我持相当谨慎的态度,说实话,就现在的情况,中国能继续保持名义增长,而不陷入衰退,就已经很不错了。虽然郎比我的年龄大,但是他似乎对经济危机根本没什么清晰认识,经济危机虽然可以创造很多投资机会和发展机会,但是危机还是危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确是危机,而且并不是什么过几个月就没事儿,就恢复的,是个过程。
    另外,对于国家对证券市场的政策,他显然木有看明白就说,股票市场,现在其实很健康,思路也是相当正确的,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当然对于监管机构反腐问题,以及营造公平交易环境、合规审查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
    还有,如果你仔细观察,当然我是从本身经历和自己搭建的舆情系统发现的,我们国内很多方面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而另一方面,在内外两个方面都出现了很多阻力和干扰,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误导民意,你知道么,如果担心民意,用于维持执政的成本就会增加,同时可以有效干扰改革进程。而如果你静下心来想想,如果现在新范式还没正式确立的阶段,我们完成了自我进化意义的改革,在新范式(国际环境和市场)确立之后的几十年里,会是什么景象?:)
     
    Darren likes this.
  13. 对于郎是否是一个经济学家,可能大家看法有分歧,我刚才想把我的理由说出来,但想想其实价值不大,他是否是与我们投资有关吗?我从来不看这些人的意见来判断市场状况,倒不是我多牛,而是确实不敢用他们作为我进场出场的理由!
     
  14. 信息不都是正面利用的。

    信息诸如擦鞋小孩谈论股票、出租车司机谈论股票有没有价值,有很大的价值,但并不意味着投资人需按他们说的去做(正面利用),应该基本被考虑成反面信息。

    信息可以正面用、反面用、和差别用。

    真对郎的情况,考虑一下:他是一位中国资本市场中近乎人人皆知的人物,他有多少支持者(赞同他的观点),有多少反对者(反对他的观点),这些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这些人听完他说的话后会有什么反应。这些事好像太重要了。我不明白这里没人理会这些是什么道理。

    Robin兄说想把自己的理由说出来但觉得价值不大,我认为这样的想法不正确。我觉得你(以及这里来的所有人)应该积极谈出自己的想法,恐怕谁的想法都不会100%正确(100%正确在社会学科中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取决于很多的前提和角度),但同时恐怕谁的想法也不会100%错误(哪怕说话的是个疯子)。这里是个论坛,是一个小的社区也是一个小的群体,每个来这里的人在得到的同时也应该贡献,只有这样,每一个人才能回报给让你受教的人,更重要的是:当每个人能积极把自己的哪怕不是100%正确的想法贡献出来时,我们这一个小的群体才能产生火花,而那火花是无价的,是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的,也是你来此的目的。

    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有些高水平的人(或许自认为)觉得他在这里的贡献得不到什么收获,因而不屑贡献;2)想贡献的人爱面子,怕因错误而被高水平的人笑话。

    1)你应该回想一下以前别人是怎么帮你提高的,为答谢他们,你需要帮助现在需要你的人们。如果你真的不想,也没什么,谢谢你以前的贡献,掰掰。

    2)面子没太大意义,那不是真实的东西,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我觉得(说得极端些)还不如屁股重要:面子丢了但你的脸并没掉。各位做交易多时,我想应该明白这点(如果每次交易亏损后便觉得面子无地自容,那你或许不应该做交易这一行)。反过来想:如果你把想法写出来,至少你用了脑子,还给大家提供了养分,很多人(哪怕不是所有人)会感激你。
     
  1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要增强信心。下届政府要以改革的姿态高调向全国人民亮相。最近,关于“顶层设计”的讨论很多,大多数人赞成坚持十一届全会来的改革道路。二是可以做的事要尽量推进。胡锦涛主席不久前在APEC峰会上表示,要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温总理也有类似表述。其实,这些事情本世纪初中国政府就做过,所谓“从源头上反腐败”,现在要努力推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吴敬琏如是说。

    11月28日,在无锡举行的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颁奖大会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体制改革高峰论坛上,吴敬琏在发表演讲时发表了上述观点。

    吴敬琏指出,去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陷入了两难困境。在过去相当长时期,经济增长是靠资源来拉动的。当这样一种增长方式遇到障碍时,就遇到既不能松也不能紧的境地:如果继续松下去,资产泡沫就会到达临界点,房地产就可能崩盘,CPI也可能向恶性通胀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紧,但是,过去的增长是靠钱堆起来的,如果紧了以后,增长的势头也就失去了。

    那么,出路何在呢?吴敬琏说,从短期政策来说,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把局面维持住,争取喘息的时间,各级政府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上,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率,这样,既不会爆发严重的通胀,也不至于“硬着陆”。

    他回顾说,“九五”计划就提出了“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增长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一个是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九五”计划的执行情况比较好,正好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后,两个转变是结合起来推进的。“十五”规划执行得就不太理想。期间,正逢城市化加速,政府有一个重要资源拿在手里,就是土地。各级政府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再配上信贷资源,来营造GDP的高增长。许多地方的口号是“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增长模式就向旧的模式回归了,“十一五”规划制定得很好,但是,它有个缺点,体制改革讲得不够,因而,执行情况不理想。从去年开始,转方式抓得很紧,举办了不少学习班,取得不少进展,如广东,还有无锡。

    那么,究竟什么叫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呢?吴敬琏提示说,口号站住了,天天挂在嘴上,但“数典忘祖”的事经常发生。当初,苏联人提出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定义是明确的,从依靠投资拉动到依靠科技进步、效率提高上。我们必须明白从哪里转到哪里,有五个方面:从外需转到消费拉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到城市,制造业的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发展服务业,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这些方面是有内在逻辑的,比如,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就内在地包含提高他们的知识,从事更高技术含量工作的含义,但是,后来在执行中就淡忘了,只是简单地讲“农民工”。有些地方一讲发展服务业,就不要制造业,一讲发展新兴产业,就要取代传统产业。这些只是从字面上理解转变发展方式。统计上也有问题,只统计独立的服务业产值。许多地方谈退出制造业,进军服务业。他前不久在财新峰会上提出,要注重制造业中的服务部分。此外,还有一个倾向值得重视,就是“政府主导调结构”,政府如何知道产业发展方向呢?他们只好向中央所提战略产业靠齐,结果导致高度同构化。

    他说,有些地方有些领域的改革有一些可喜的进展,比如上海的增值税试点扩围,广东关于社会管理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会对改变增长方式起到积极作用。不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景现在还不确定,怎样争取向好,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16. 不明白网上为什么那么多人骂吴敬琏?
     
  17. 资本市场的前瞻性和实体经济的相对滞后,可能是这个原因我不太愿意看经济学家的东西!
    吴敬琏说的很不错,简单明了,但也只能知道大轮廓!
     
  18. 宏观和微观角度看问题就是不一样,最难的其实是能从微观一点点上升到宏观。了解整个过程的切片。如果做不到这点的话那就都是盲人摸象。一伙人在说象是条绳子, 另外一伙人在说象是一堵墙。希望站在各个角度的人能为大家还原经济这幅残片编成的图画。而不是,捧着自己残缺的42章经在那里五十步笑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