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开悟”居然被现代科学技术所破译【转】

Discussion in 'Thoughts and Love' started by espresso, Sep 4, 2011.

  1. 完全超出能力范围~:p
     
  2. 这个我想当同意的~:)
     
  3. 最好不要建立这种概念

    特别如果是从禅宗入手的话

    四谛十二因缘无明的修法可以把神通当成障碍

    但是从禅宗的角度来讲

    神通是自性的一部分

    因为禅宗的修法是必然会有神通的
     
  4. "神通"也是"障" ——追求、迷恋“神通”那就是一种“障”了,和神通是自性的一部分不矛盾。
     
  5. 似乎大家都没有怎么提到修行和右脑的关系(除了K兄提到一点开发右脑的体会)

    请教各位有修行的海友对佛学,修行和右脑之间的关系怎么看?或者该首先问是否有关系?

    比如,一些密宗的修行,观想都提到需要把一些咒语,图像,佛像观想到非常地清晰,细节历历在“目”,
    又如,很多教导念诵咒语,经文都提到不必强求理解含义,甚至不要去思考其含义,只是专注在念,
    这些都是积极地在使用右脑,“避免”使用左脑,“避免”由左脑而带来的自我意识.......
     
  6. 结双跏趺坐,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宣化上人


    [尔时诸佛。各于此座结跏趺坐。如是展转。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释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犹故未尽。]

    有人问:‘什么是双跏趺坐呢?’你们看佛所坐的姿势,先将左脚搬在右腿上,然后再将右脚搬到左腿上,这叫双跏趺坐。又有单跏趺坐,就是随意将左脚放在右腿上,或者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双跏趺坐叫做金刚坐,这是降魔坐。坐禅的人能结双踟趺坐,容易入定。这种坐法,能降其心,令人不散乱,精神集中,不生妄想。

    我们为什么不能开悟?就因为妄想纷飞,心猿意马拴不住,向外奔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第一句话便说:‘奇哉!奇哉!奇哉!大地众生,无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参禅就是克期求证,参话头就是控制妄想。由此可知,妄想是修道的绊脚石。

    在中国大陆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金山腿子高旻香’。在镇江金山寺坐禅的人,不准换腿。无论腿怎样痛,仍然咬紧牙根忍耐著。如果动一动,就挨香板子(用木做板子,打在身上,实在不好受)。久而久之,腿就听指挥。所谓‘金山禅和子,腿最守规矩。’

    [​IMG]

    在扬州高旻寺坐禅的人,最守时间的规矩。以香代替时钟,到止静的时候,就止静;到开静的时候,就开静,一分钟也不错,所以称为高旻香。凡是在这两寺参过禅、打过坐的人,经过大冶洪炉,千锤百炼出金刚。虚云老和尚,就在高旻寺参禅而开悟。

    结跏趺坐的功德,能生戒力、定力、慧力,三力具足。所有金刚护法神,都来保护你。所有天魔知难而退,离你远远的。所有恶鬼向你叩头。今天讲个公案:

    从前有位和尚,专为死人念经,维持生活,所以称为赶经忏。有一天,他为死人做完法会,半夜的时候,他便回庙。走到河边,天降大雨,他在桥下避雨。心血来潮,便结双跏趺坐。此时,来了两个鬼,见他是个金塔,因为塔中皆供养佛舍利,乃顶礼叩拜。不久,和尚觉得腿痛,将双跏趺变成单跏趺,二鬼抬头一看,金塔成为银塔,但也不计较,照拜不误。未几,和尚觉得腿还是痛,遂改变成如意坐(即是将双脚放下)。二鬼一看,银塔已变成泥巴堆了!二鬼大怒,要打泥巴堆。和尚一看,吓得魂飞天外,出一身冷汗。于是即刻恢复双跏趺坐。二鬼一看,又是金塔,便拜到鸡鸣而去。从此之后,和尚放弃赶经忏,专心修禅,不久明心见性,自称‘鬼逼禅师’。
     
  7. 试了下双跏趺坐,实在办不到啊。
     
  8. 双盘就是拉筋
    每天练习一小时,一年必成.
    筋长一寸,寿延一纪(12年).
    练成双盘,寿延24年,至少的.
     
  9. [​IMG]

    百岁(118岁)坤道李诚玉道长
     
  10. 想了想,还是水一下,我完全不懂佛,你们说的术语我一个词都看不懂。从亚马逊的畅销书排行榜上看,高僧老尼又可以多卖几本宗师大家的书了。其实人就算是跳出去看世界,也还是会无意识地以世中人的习惯来做事情。印度克的开悟,与他的习惯肯定有关系,教育嘛,如果印度克生为其他身份,他还会写出这么多奇怪的东西吗?至于泰勒博士,用粗俗的话说就是脑子出问题,生在开放社会的开放时代有一个开放身份是她的万幸,这在以前是要切脑的吧?人的求生欲望是很强的,修佛人士真心应该去感受一下求生本能。我看底下说盘腿延寿,如果修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身体,那还是不要修行的吧,万物都是靠诞生毁灭来传承变化,减慢速度的群体意义是什么?

    本能产生力量,习惯改变本能。
    哪些是本能?哪些是习惯?

    宗教科学化成了现在的主流,这完全是科学信徒不断扩大的结果,佛学的开悟被科学破译,我看还是改成. 为扩大信众规模,佛教决定与科学教合作更合适。他们合作会很愉快的,反正寺院又不生产药物和ipad。

    可以想象释迦牟尼曾经寻找过事实背后的东西(这不正是科学教所追求的么),而且险些神经错乱:"还不如脑袋空空,做个旁观者自在啊!"(模拟台词)
     
  11. 学佛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根据《道次第》的思路,可分为初、中、高三级目标。
       所谓初级目标,就是继续保有人的身份,且是离八无暇(非三恶道、非盲聋喑哑、非世智邪辩、非佛前佛后、非北俱卢洲、非无想天等)、具十圆满(众同分圆满、处所圆满、依正圆满、无业障圆满、无信解障圆满、大师圆满、世俗正法施设圆满、胜义正法流转圆满、正行不灭圆满、随顺资粮圆满)的人身,因为这一身份才能用于修学。这在五乘教法中属于人天乘,在《道次第》中属于下士道的内容。
       所谓中级目标,就是解脱烦恼、解脱生死、解脱轮回,这是佛法的核心所在。佛陀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为众生提供了解脱的方法。如果不想解脱,学佛是不可能有深度的,甚至可以说,还算不上合格的佛弟子。关于解脱的修行,在五乘教法中属于声闻、缘觉二乘,在《道次第》中属于中士道的内容。
       所谓高级目标,就是令生命达到究竟的圆满,并帮助众生达成这一目标。成佛不是成就外在的什么,不是得到一种职称或地位,而是成就无限的慈悲和智慧,成就佛菩萨那样的生命品质。这在五乘教法中属于菩萨乘,在《道次第》中属于上士道的内容。
    济群法师
     
  12. “或曰:仙者人之所至美者也,死者人之所至恶者也,世之君子,罔有不知。而从俗者至多,习仙者至少,何也?答曰:此有一理,一者所禀之气非高,则所希之志难广,故溺于近务,忘于远见,为声色所靡,嗜欲所昏。仙道贵实,人道贵华,仙道、人情,直相反耳。

    <<证 道 一 贯 真 机 易 简 录>>
     
  13. 海洋论坛的群友的智商平均水平一定不低的,看着这些聪明的脑袋研究啥也没有的金融,研究啥也没有的佛学,真是开心,反正时间是用来打发的,生命不在结果,在过程,研究讨论吧。
     
  14. 从道士的相貌说起
    一、与我道有缘者,其相貌气质,皆有“清、奇、古、怪”之根。
    清,是眉宇轩敞、眸子清亮;奇,是头、身有异相,或明或隐;古,是举止淳朴质直,语言拙讷;怪,是性情时有不近世间人情处,甚或有暗疾随身。
    二、入道后,所谓气随心生、相由功转,个人肉身相貌气质,又有如下转变:
    不足相——入道之初,知浩瀚而无所依归,鄙红尘而尘根坚固。心惭貌衰,眼神沉迷,此为第一大难关。
    简吝相——入手修功小有所得,尘念渐窒,但道心未明,气短志疲;语言鄙陋,情性怠慢。此为第二大难关。
    邪病相——尘念忽转灼烈,甚者邪淫不断,业报连连;脸带病容,身如槁木;或少语不言,或多舌如狂。此为第三大难关,也是道心的生死关头,不遇名师,便从此失路难返。
    正身相——暗室灯明,遵法顺道;上身正气、下身土气。此时面容日渐充养,语默渐近自然。四肢圆活,关节不寒。行路做事有力,世间法智慧渐生,眉间方有紫气一线。至其极则,无大病、识大体、好道不倦,行道少违。然未去淫根,道体不能坚固;下焉者即入佛家所谓“寿者相”。获此相,非有大功德获大变故不能启上进之门;其实也是难关。
    返年相——至此命功有成,道心坚固;容颜转少,气度雍容。精神奕奕,或有道术。近于所谓“仙风道骨”,其极致为体如婴儿,气息如春。至此,世间法已到尽头。获此相,世间一切智慧皆触手有得,烦恼不再。然未离生死,不善修持也将沉沦凡品。若天命未至,只可潜修默证,隐遁世间。
    此后尚有丹体相、神会相、朝元相、解形相,限于我道门规,就不一一备述。总之须正视自身,遵从道阶,渐修渐解,不可妄意妄为,追神逐怪。
     
  15. ???
     
  16. 《圣经.传 道 书》

    传 道 者 说 , 虚 空 的 虚 空 , 虚 空 的 虚 空 。 凡 事 都 是 虚 空 。
    人 一 切 的 劳 碌 , 就 是 他 在 日 光 之 下 的 劳 碌 , 有 什 么 益 处 呢 ?
    一 代 过 去 , 一 代 又 来 。 地 却 永 远 长 存 。
    日 头 出 来 , 日 头 落 下 , 急 归 所 出 之 地 。
    风 往 南 刮 , 又 向 北 转 , 不 住 地 旋 转 , 而 且 返 回 转 行 原 道 。
    江 河 都 往 海 里 流 , 海 却 不 满 。 江 河 从 何 处 流 , 仍 归 还 何 处 。
    万 事 令 人 厌 烦 。 ( 或 作 万 物 满 有 困 乏 ) 人 不 能 说 尽 。 眼 看 , 看 不 饱 , 耳 听 , 听 不 足 。
    已 有 的 事 , 后 必 再 有 。 已 行 的 事 , 后 必 再 行 。 日 光 之 下 并 无 新 事 。
    岂 有 一 件 事 人 能 指 着 说 , 这 是 新 的 。 哪 知 , 在 我 们 以 前 的 世 代 , 早 已 有 了 。
    已 过 的 世 代 , 无 人 记 念 , 将 来 的 世 代 , 后 来 的 人 也 不 记 念 。
    我 传 道 者 在 耶 路 撒 冷 作 过 以 色 列 的 王 。
    我 专 心 用 智 慧 寻 求 查 究 天 下 所 作 的 一 切 事 , 乃 知 神 叫 世 人 所 经 练 的 , 是 极 重 的 劳 苦 。
    我 见 日 光 之 下 所 作 的 一 切 事 , 都 是 虚 空 , 都 是 捕 风 。
    弯 曲 的 不 能 变 直 , 缺 少 的 不 能 足 数 。
    我 心 里 议 论 , 说 , 我 得 了 大 智 慧 , 胜 过 我 以 前 在 耶 路 撒 冷 的 众 人 。 而 且 我 心 中 多 经 历 智 慧 , 和 知 识 的 事 。
    我 又 专 心 察 明 智 慧 , 狂 妄 , 和 愚 昧 。 乃 知 这 也 是 捕 风 。
    因 为 多 有 智 慧 , 就 多 有 愁 烦 。 加 增 知 识 的 , 就 加 增 忧 伤 。
    “Vanity of vanities”, saith the Preacher, “vanity of vanities; all is vanity“.
    (《传道书》是所罗门王发出的慨叹。)
     
  17. 特异功能和通过修行达到的境界是一回事吗?
     
  18. 特异功能是修行路上的副产品。修行如果是为了特异功能,出发点就大错特错。戒律上要求不能玩弄神通的,因为其因果很重。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解脱。只有当你感觉到了束缚,才会想办法去解脱。
    双盘是目前为止最适合禅定的一种姿势,不会太放松也不会太紧张。
    我已经能够左右双盘30分钟以上,只能说双盘很管用。
     
  19. 最近正在学习参禅,初禅尚未进入。用的是数息法摄六根,兼念六字大明咒。
    希望有缘能与您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