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李志林(忠言)的“投资H股未必能掘到金”

Discussion in 'Stocks' started by 陈云天, Aug 26, 2007.

  1. 驳李志林(忠言)的“投资H股未必能掘到金”
    今日读到李志林(忠言)的“投资H股未必能掘到金”一文,感到其中错误百出,误导民众,故不吐不快,写了几笔,希望大家讨论。
    一、发行价不同。大多数人只看到同股同权的A股比H股股价高50%-100%,殊不知A股的发行价要比H股高几倍,历史造成的香港及境外投资者低成本持有的H股的巨额获利盘正好可倒给去捡便宜的内地投资者。记得2000年H股指数仅1000多点时,上海的一些大户就是在H股上被低成本的外资机构套得死去活来,最后只能割肉出局。
    大家知道,股票价格由价值决定,发行价的高低并不能决定股票价格。A股中的原始股发行价是1元,现在市场价格是50多元比比皆是。而2000点H股指数是1000多,现在是13000多,持有到现在,回报率不可谓不高啊。套得死去活来,只能是大户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手法有问题吧。
    二、第二,盘子不同。众所周知,买大盘股比买中小盘股获利难,获利少。近期A股市场的大盘股之所以炒得火热,是因为拥有巨资的基金集中火力,抱团取暖。但H股的盘子要比A股市场的大盘股大得多,有几百亿美元对冲基金的外资有时尚且不愿炒,更何况境内的散户,想抹平H股与A股的差价,岂不是蚍蜉撼大树?
    不多说了,看巴菲特买的中石油涨了多少吧,不够再看人寿和平安的历史图表好了。一句话,有价值的自然会涨。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想,大盘股比买中小盘股获利难,只能是投机思维的表现。
    三、第三,投资理念不同。A股市场炒股注重的是业绩、主流热点、概念、题材和送股,主要目的是博取差价。而香港投资者注重的是分红派息有多少,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再快,概念题材再多,只要分红超不过银行利息,他们就绝不跟风追涨,反而是见利好消息出货,超过20倍市盈率就认为是泡沫。所以,香港H股市盈率普遍只有15—16倍,股价长期横盘,价格虽低,不会涨又有何用?试问,境内投资者有几个是为分红而去买H股的?
    管理层喊了好几年的价值投资,为什么效果不明显。答案就在这里,作者是何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一个所长、博士不搞好研究,只关心高抛低吸,博取差价,和一个普通小散户有何区别。我猜想,他的那个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也许一天到晚研究的就是如何坐庄,投机吧。
    四、第四,交易机制不同。香港股市是T+O交易,无涨跌幅限制,有股指期货,可以融资融券、买空卖空。资金实力雄厚的对冲基金在这块土地上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而境内绝大多数投资者在这方面是空白,很容易成为它们的“盘中餐”。
    交易制度本身无好坏,仁者心动,是交易者的理念和操作手法在起作用,才会有好坏区别。。A股权证T+O交易,不炒的比香港更起劲。
    五、第五,市场背景不同。A股市场是资本管制的市场,加上人民币升值、经济高增长、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国有股绝对控股、基金占市场最大份额,股市相对稳定,可预期性较强。而香港是资本自由化市场,加上港币贬值、股权全流通、国际投行和对冲基金唱主角,受美国、欧洲、日本股市的影响甚大。最典型的是8月10日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港股一天暴跌1285点,尾市又暴涨1000点,境内投资者很难把握和承受如此大的风险。
    A股市场相对稳定,作者又要睁眼说瞎话了吧,2年时间,上证指数涨了5倍,深证成指涨了将近7倍,是叫稳定吗?“2.27”暴跌也不比8月10日的暴跌好吧?
    第六,入市时机不同。目前刚批准搞试点,境内投资者还没去,香港机构炒手就已将H股价格炒高,指数涨了两千多点。可以预料,等到今后大批境内投资者涌入H股时,H股和A股的价差已不大,弄得不好就是接最后一棒。
    诚然,等国内投资者涌入H股时,价格可能已经炒高了。但和A股5000点的高位相比,本人还是宁愿去香港试试机会,毕竟,全球化是趋势,海平面大致是平的。A股的高估值不可能是永远的。同样的公司,总是便宜的好。也许会有人“只买贵的,不买好的”,那我们就会称呼他们“傻瓜”了吧。
    第七,机会大小不同。当今的A股市场是全世界机会最多、最能使财富升值的市场,投资者既可买大盘股赚钱,也可买二三线股获利,更有注资、整体上市、重组、购并等独特题材可享用,还可在中小板、沪深本地股中的小盘股中博取高成长和大比例送股的机会,省心的投资者更可通过买基金实现财富增值。这些机会都是买H股难以企及的。
    机会是现在的A股多些,但同时在高高的价格前,风险也同样存在。不能只看到机会而忽视了风险。
    第八,投资土壤不同。目前A股市场开户数已达1.1亿户,而香港只有几百万,两地的人气、熟悉程度、跑道畅通、股票数量、选择余地、货币结算、投资方式、赚钱效应等都大不一样。正因如此,连沪深B股与A股之间的差价至今都无法抹平,更遑论香港H股。
    作者也许是写错了,不应该是“投资土壤不同”,应该是投机土壤不同。正因为国内有太多象作者一样的投机者,才会有如此多和如此高的差价。但投机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这样没有见地和学识的文章,居然发表在全国性的刊物上,名为“证券大智慧”,不由不让人感慨,中国的证券市场什么时候才会有真正的大智慧。
    最后,附带一篇李志林(忠言)2005年发表的文章。幸好管理层没有采纳如此“忠言”,股权分置30年搁置的决定,否则中国证券市场要等何时才能复苏。还有一个建议,对于李博士喜欢在底部喊空,顶部喊多,没有远见风格,本人建议李博士改名为“愚言”好了。

    附件

    李志林:股权分置试点之日 即是股市崩盘之时
    华东师大李志林(忠言)博士
    近期股市最大的悲哀并不在低迷市道宝钢巨量增发,而是证监会迎合少数集团的私利,作出误判,主观臆断地宣布:“解决股权分置的条件已经成熟”。如果说此前“唯解决股权分置才有大牛市”的说法还能蒙骗相当多的人的话,那么,这七天来大盘节节溃退的态势,足以让人们从迷梦中惊醒。
    第一,政府随意改变15年来股市股权分置的“游戏规则”,但如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却毫无举措。而今证监会拿出“炸药包”,准备“决”15年来作为契约的三分之二非流通股不能流通这道“堤”时,竟然连如何疏散群众、如何保护15年来高成本持股的投资者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的举措一条也没有,只字不提流通股是否含权,含多少权,要不要给予流通股东以补偿,补偿多少,今年搞多少试点,计划用多少年实现全流通,用哪些新增资金来应对大扩容。这怎能不吓得投资者争相逃命?
    第二,此次政府一改以往自上而下进行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试点的做法,变为自下而上的试点方式,更造成了股市乱哄哄的无政府状态。既为试点,那么就应明确试点上市公司的标准,例如上市年份、股权结构、净资产、业绩、股价、市盈率等。但现在一切都是黑箱,信息、题材、传言满天飞,弄得上市公司的股价上蹿下跳,暴涨暴跌,实令人恐惧不已。
    第三,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讲话表明,股权分置试点仍将以向流通股东配售非流通股为主,这无疑是崩盘的方案。上周五李荣融讲到,解决股权分置“无疑是价格高一点或低一点,但扭曲的价格不可能持久。”这表明,在国资委心目中,最后的防线仍然是以净资产价格配售,前一两个试点配售价可以低一点,但随后便是就高不就低,否则就是“价格扭曲”。这些讲话实际上已将“补偿”的幻想彻底粉碎。
    第四,少数试点上市公司尽管可提出上佳方案,使试点个股产生利好效应,但人们对大盘的预期无疑是利空的。(1)试点个股可能会推出大比例送股方案,引发市场一阵热炒,但必造成大盘失血。(2)民营上市公司试点可以送股,但不代表国企上市也有送股,将引发对国企上市公司的抛盘。 3)试点个股大比例送股后除权,因盘子扩大,即使填权,空间也有限,且后试点个股填权的空间会越来越小,最终无权可填。超低股价作为定海神针,必使其他未试点个股的股价中枢大幅下移。(4)试点个股哪怕是10送5,甚至是10送10,也会造成广大投资者对全流通后一个股市变成三个股市的大规模扩容的预期,加剧市场的恐慌性抛售。(5)试点后整个股价就会与净资产接轨,然后管理层在一个早上就可宣布自然全流通,股权分置不破自解。这是非常残忍的解决方式。
    第五,由证监会发言人发布股权分置破题,是缺乏权威性的。人们还记得,2001年10月22日,是国务院出面纠正证监会的国有股减持试点,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2002年6月24日,又是国务院出面纠正证监会向全国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做法,宣布:“停止国有股减持,今后不再出台二级市场减持国有股的任何方案。”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决定股权分置破题的竟是证监会,显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并为国务院今后再次纠偏留出空间。这本身就表明,高层对解决股权分置的后果也是心中无数。在此,我再次呼吁某些市场人士不要再损人不利己地用舆论误导管理层,呼吁一心想救市的管理层果断抛弃试点幻想,尽早作出股权分置30年搁置的决定,定能受到市场的欢迎。
     
  2. 傻子才说H股不赚钱。H股一天能涨20%以上,A股能吗。H股个股能做空,A股能吗?
     
  3. 有本事到哪里都能赚钱。问题是我们中有多少人具备这种能力?
     
  4. 两篇文章都没说到重点上,还是阿瓜说得对,对于市场的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5. 最近港股明显走势超强,远超A股。

    未来上升空间,由于比价效应,港股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