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期联姻之后:“老期货”忽现边缘化寒流

Discussion in 'Futures' started by joesan, Jun 5, 2007.

  1. 作者:钟文倩


      “他们对公司的老员工采取的是一种不闻不问的姿态,这让我们感觉太没有归属感。”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5月29日,徐然(化名)首先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描述自己近期的忐忑。


      徐是上海一家被A创新类券商控股的期货公司业务开发人员,自1999年正式入行以后,已经在长期不景气的期货业摸爬滚打了8年之久。其间,从事过软件技术、套利模型研究,以及业务开发等多个岗位。

      “本来股指期货的推出,应该是给了我们这样的‘期货老兵’一个大展拳脚的舞台,但从目前公司的情况来看,显然并非如此,行业的发展契机与个人的目标实现之间其实还有不少的差距。”徐称。

      凭借直觉,徐感到,自从公司去年8月被A券商控股以来,包括自己在内的原同事们的地位已经起了微妙的变化,原来认为触手可及的股指期货介绍业务好像离自己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近,而一种被日益边缘化的危机感正在迫近。

      徐然的担忧并非莫名而来。在几乎整个期货界都在全力为股指期货备战的当前,徐然和自己的老同事们却仍然只能守着商品期货这一亩三分地默默耕耘。

      “这太不正常了!而且新股东进来以后,公司至今没有开过一次全体职工会议。”徐然告诉记者,“他们对公司的老员工采取的是一种不闻不问的姿态,这让我们感觉太没有归属感。”

      而更让徐然们感到意外的是,A券商在收购期货公司之后,已经按照IB制度的相关规定,通过自己的营业部网点开展了一些股指期货的介绍业务,并且已经草签了相关协议书。

      “我们见到过这样的介绍协议书。这说明在公司风平浪静的表面之下,股指期货的介绍业务早已经在逐步推进了,只不过我们原来的员工好像被排除在外了。”

      徐然认为,一直以为是证期联姻潜在受益者的自己渐渐演变成了一名看客。

      而如果舍弃了公司内部相对比较容易的IB业务,那么留给徐然们的或许只有以中间人身份去开发股指期货的客户了,而这与通过自己公司内部的IB制度来做相比,显然有着天壤之别。

      “用这样的方式来分享期货行业的巨大变革,对于这些被券商控股的期货公司老员工们而言,或许夹杂着一种被嘲弄的感觉。因为一旦真的要这样做,那么原先券商的入主对这些员工而言,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他们会觉得在母子公司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公平竞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面临被边缘化危机的这个群体并不小。

      按照中国证监会在4月20日正式公布实施的《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中“净资本不低于12亿元”、“净资本不低于净资产的70%”以及“已建立第三方存管”等条件,基本上只有创新类券商才能开展IB业务。

      但是根据记者的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在22家创新类券商中,已经有将近15家控股期货公司,这些期货公司的原有职工就极有可能陷入类似的边缘化境地。

      而且除此之外,在实际的运作中,只要能够成功申请成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结算会员,那么所有被创新类券商或者规范类券商控股的约三四十家期货公司原有员工的命运其实也并无二致。

      “要么出走,回到以商品期货为主的期货公司;要么迎接挑战,接受券商的筛选。”一期货公司高管称。

      被动的跳槽案例确实在不断出现。据悉,徐所在公司一高管近期已经递交了辞呈,而另一名同事因为业绩不理想而直接被新股东辞退,“老期货们”的边缘化危机正在一步步蔓延。
     
  2. 后妈养的

    呵呵

    何苦给券商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