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双城的感性比较

Discussion in 'Quantum and Mind' started by hylt, May 11, 2007.

  1. 金融双城的感性比较
    张晓洁
    从外在的经济指标来评判哪一个城市更适合成为金融中心,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地区的经济总量以及传统的金融业资源,是一个城市打造金融中心的必备要素。
    外资银行在中国放宽市场准入后,可以直接接触数以百万计的潜在零售客户,并在分支行选址方面有自主权,京沪双城的金融实力和潜力成了衡量的重要因素。
    3月,北京获得了5家外资银行注册设立子银行的承诺。自从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放开后,首批申请设立法人机构的9家外资银行全部在上海,目前京沪对第二批外资金融机构的激烈争夺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金融业在北京的地方经济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2006年,金融业已经成为北京第二大支柱产业,占北京GDP的比例上升到12.5%;相比之下,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城市GDP的比例近几年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2006年大约为7.8%。对于这种结果,一方面是由于上海的经济总量规模远远高于北京,另一方面说明上海经济增长来自于更加多元产业的推动。
    在其他方面,上海最早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距离中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市场最近,外资银行机构较早聚集而且竞争激烈。据银监会统计,2006年底,在上海设立的外资银行机构(包括分公司)共98家,远远多于北京的37家。
    不过,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两大国有控股保险集团的相继上市,使得北京的金融环境变得活跃。国内20大商业银行中有10家总部在北京,6大保险集团中有4家总部在北京,目前北京的金融资产总额和银行机构存款余额也均超过了上海。
    从2006年城市经济规模看,上海和北京的GDP分别是10297亿元和7720亿元,这说明上海具有更大的支撑金融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尽管城市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但北京和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仅列在第36位和第24位,远远落后于伦敦、纽约、香港。这是由海外机构评分的结果,由于上海拥有国内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在金融人才、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等方面,上海的综合得分高于北京。
    国内大型城市的经济增长已经进入到由制造业推动向服务业推动的转型之中,金融业是服务业中的“高端产业”,国内各大城市对于金融业资源的争夺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