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出局危机

Discussion in 'Stocks' started by hylt, Feb 23, 2004.

  1. 基金出局危机
    □ ■ 本刊记者 袁金秋/文
    所在页:11
    近 一年来,开放式基金以价值投资理念引领市场,在业绩和分红上也一派欣欣向荣。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掩盖其连续遭遇整体大额赎回的尴尬,银河稳健基金赎回率高达65.24%,鹏华普天系列两只基金甚至跌穿了两亿元成立规模的底线。这是否是日益壮大的中国基金业开始出现分化甚至淘汰的迹象?





    两只基金跌破底线



    去年年底,鹏华普天系列两只基金遭遇净赎回后的份额双双跌穿基金成立必须的两亿份底线,仅为1.98亿份和1.84亿份,创下开放式基金规模的新低。市场由此发出疑问,开放式基金会不会因为跌破发行底线而解散?基金业是否开始出现分化甚至优胜劣汰?

    对此,鹏华普天收益基金经理黄钦来表示,鹏华普天系列基金并不会终止,因为基金契约明确规定,若该系列基金中任一基金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才有权宣布终止该基金,或提议召开该基金持有人大会表决将该基金与公司管理的其他基金合并。基金资产净值维持在5000万元以上肯定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该基金在去年发行的开放式基金中稳健而较为优异的表现,还是比较令投资人满意的。今年1月份普天收益基金净申购势头良好,份额增长已超过60%以上。

    普天系列基金发行于去年7月,市场正值高位,本来募集规模就小,此次年底赎回后样子比较难看。而且年后机构资金又释放出来,流回普天系列基金当中。到记者采访之时,普天收益基金的规模已经恢复到三季度末的水平。





    发行痼疾源于管理



    基金销售依靠人情拉拢临时性资金以壮大基金首发规模,已经是业界众所周知的秘密,当基金开放后,这些“捧场”资金的抽离使基金规模迅速缩水。据了解,2003年我国开放式基金共58只,比2002年的17只增加了2.4倍;而2003年基金资产总规模增加了500多亿元,仅为2002年1258亿元的39.7%。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管理基金规模的大小是基金经营利润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投资者选择基金的标准之一。因此,为支持新产品的首发规模,保险公司等机构类关系客户常常需要为基金公司提供短期认购。同时,部分基金代销机构对员工制定销售额度,出于任务压力也可能会寻求“友情支持”。这种并非来自本意的泡沫投资,只会加重日后的净赎回。

    鹏华基金公司两位人士都表明,不排除这一因素对其普天系列基金遭遇大额赎回的影响。





    投资机构杀鸡取卵



    “成亦机构,败亦机构”,基金发行中机构投资者所占比率越来越大,也对之后基金规模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影响。机构投资者持有基金资产较多,单独改变投资行为即会产生基金份额的骤增骤减。

    普天系列基金,募集份额分别为7.9亿份和3.4亿份,但有效认购户数则为5495户和2132户,户均认购高达14.3万和15.9万之多。基金持有者高度集中使得基金规模对大户投资者依赖性增强,必然会影响基金份额的稳定,普天系列基金在去年年底的尴尬境遇与此的确存在一定关系,一位基金公司高层如此分析。

    2003年前三季度,开放式基金的平均净赎回比率分别为9.78%、9.70%和4.12%,到了四季度,这个数值突然放大到了19.75%。黄钦来介绍,这是由于当时正值年底,不少机构投资者都乘净值较高时赎回获利了结,有些保险公司甚至只要实现了4%的利润就会赎回。因为这样可以真正实现账面利润,机构业绩肯定要比仅仅依靠分红而漂亮得多。此外,机构投资者年底资金面比较紧张,也需要大量回笼资金,这是所有开放式基金每逢年底都要面临的问题。

    2003年开放式基金遭遇大额赎回的一个特别现象就是:净值增长越快的基金赎回比率越高。如普天收益基金,成立仅半年,单位净值就已较成立初增长了20%以上。银河银联收益基金,成立不到5个月,单位净值已较成立初增长了4%,不少机构投资者都获利了结。

    这种涸泽而渔式的赎回狂潮影响了基金经理对股票及仓位的操作,也加快了基金分化。博时基金一位人士的观点是,为实现利润或投机操作而赎回净值增长率高的基金,无疑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只会迫使基金抛售手中筹码变现,收缩对市场的投资规模。这种影响基金经理中长期操作、影响基金稳健成长的行为是不理智的,只会损害基金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