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春访石林寺(转贴)

Discussion in 'Thoughts and Love' started by hylt, Nov 10, 2005.

  1. 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3108630

    【人在旅途】春访石林寺

      春天的山,诱人。
      重庆的山,冬天仍是绿。开春,花怒着,叶催着,色彩便丰富,层次也鲜明,兴旺着勃勃生机。
      山中深藏的古寺,神秘。
      古寺总给人带来神秘之感。掩在深山的古刹更给人一种若隐若现、虚无缥缈、机锋深藏的幻觉。
      山是中梁山。寺是石林寺。
      石林寺,始建于明代嘉靖39年(公元1560年),至今已有445年历史,比相邻的华岩寺还要早建100年。虽藏深山,也没躲过兵火人乱。到1995年通悟大师发愿恢复石林寺时,庙产已被当地农民所有。可惜当年辉煌一时的石林寺,只留得一座不完整的三圣殿,算保留了石林寺第一任住持圣可大师传下的一点根脉。近日我们去了寺里,见到遗存下来的三圣殿的高数米的整条青石柱和宽厚的木梁,仍禁不住要慨叹工匠们的鬼斧神工,想象三圣殿当年的法像庄严、彩帛牵挂、法号隆隆的赫赫声势。
      石林寺藏在中梁山,名声自不显赫,偏占据了极好的风水。背倚狮子峰,面向团鱼堡。一高一低,前后相持。狮子和佛是有缘的。好多寺庙前都立了雄狮,作了护法使者。甚至有时候狮子就是佛陀化身,解救人们于困苦厄难中。团鱼也是和佛有缘。和尚诵经时敲的木鱼就取了团鱼形状。有俗话说,天天敲打,木鱼脑袋也敲醒豁了。想来,那木鱼也是懂得心经的。水是石缝裂罅渗出的泉水,断断续续、曲曲折折地流下山来,有居士用水桶肩了来,经通悟大师每天拜念一百零八遍大悲咒,那水自是灵性,医得病,也治得了心。
      山是青山,水是碧水。有了好风水,自然留得住人。当年圣可大师在寺后金鸡洞修炼,夜见金鸡展翅,追至华岩洞,建华岩寺,后又云游四方,建泸州云峰寺、内江圣水寺,最后仍隐居石林寺,并在此圆寂。此任住持通悟大师原本在华岩寺,却离了香火旺盛之地,来到石林寺,白手起家,发愿修寺,九年苦行,已完成山门殿、三圣殿,完成殿堂主体工程。
      通悟大师是个人物。大师今年88岁,仍然精神矍铄,记性好,善谈。大师20岁时在峨眉山出家,后在新都宝光寺苦行求忏悔,刺中指血书成《华严经》九九八十一卷,为天下独一无二。让人想不到的是,通悟师竟与现居台湾的佛学大师南怀瑾居士是同门师兄弟。当年南大师在峨眉山闭关修炼时,是通悟大师等一起为南大师护关。在共同修行的两年多时间里结下深厚师兄弟友谊,至今仍书信往返。通悟大师把南先生的三幅手迹高悬,见一幅题的是:“入世出世皆通悟,人道佛道两圆成”,把通悟师法号巧妙嵌入。通悟师回赠:“通往南天到内院,紧跟弥勒怀参禅”,也把南大师的法号分拆在一头一尾。奇的是,大师自小没上过学,全靠修行,成了谙熟佛经的大师。
      问得多,通悟大师也答得勤。忆往事,谈现今,话将来。说到庙宇,大师更兴奋。尽管目前石林寺目前象个工地,远景则不敢小觑。有一张规划图,从山门前牌坊到最后的藏经阁,前后是六进大院,上万的建筑面积。整个建筑不仅齐了法事用房,还专门配了慈善医院和学堂,以利善事。当庙产囊括了学校医院,不知我们的领导会有何想法?
      且不管,通悟大师憧憬着未来,我也想象着未来。想象若干年后全面建成石林寺后,森然树林中,隐约中露出红墙碧瓦,香客云集,香烟缭绕;钟鼓声、诵经声、法器声荡然飘出,也是有撼动心灵的力量。
      我不懂佛,但知戒恶扬善道理,也是与佛相通。或也点柱香,许个心愿,驱除流年不利阴影,深深拜三拜,号一声: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