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央行回应“提高准备金”:少数银行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

Discussion in 'Currencies' started by wj2000, Feb 20, 2016.

  1.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0294
    央行回应“提高准备金”:少数银行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

    文 / 张家伟 2016年02月19日 17:24:04  149



    据央行网站,近日人民银行按照定向降准相关制度,对2015年度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的情况进行了考核,少数银行不再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因而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

    央行称,考核结果有上有下,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属于考核制度题中应有之义,与新增贷款增速或宏观审慎评估无关。

    央行官网文章全文:


    今日,有媒体报道“央行决定对部分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因其新增贷款发放速度过快”,而“此举是央行由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后作出的”。央行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说明。

    近日,人民银行按照定向降准相关制度,对2015年度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的情况进行了考核。从考核结果看,分三种情况:绝大多数银行信贷支农支小情况良好,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可以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一些此前未享受定向降准的银行通过主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达到了定向降准标准,可以在新年度享受优惠准备金率;少数银行不再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因而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考核结果有上有下,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属于考核制度题中应有之义,与新增贷款增速或宏观审慎评估无关。

    人民银行于2014年引入了定向降准考核机制,通过对满足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标准的商业银行实施优惠准备金率,并按年根据商业银行“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情况动态调整其准备金率的方式,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改善优化信贷结构,增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上一次定向降准考核和准备金率动态调整于2015年2月实施,此次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将于2016年2月25日实施。

    另外,从2016年起,人民银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该评估为按季进行,第一次评估将在今年一季度结束后实施。届时央行会根据各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等级,运用正向激励机制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加以激励和约束。

    需要指出的是,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不单纯考察某一个月的数据。尤其是因为春节假期不固定,我国1、2月份数据历来波动较大,今年春节假期早于去年,信贷需求更集中体现于1月份,需要将1-2月份乃至一季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同时,宏观审慎评估也不是单纯关注狭义贷款,还要看广义信贷,并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多维度考察并引导金融机构的行为。


    16:05文章:

    针对媒体关于央行决定对部分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报道,第一财经报道称,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称“没听说这事”。

    今日稍早新浪援引彭博称,因新增贷款发放速度过快,中国央行决定对部分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至少包括部分区域性银行。

    1

    中国央行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远超市场预期,也创下历史记录;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各类型贷款均有大幅增加,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尤甚。

    彭博在另一篇报道中援引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等四大行今年设定的新增贷款目标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四大行并不是1月新增贷款激增的主要原因。

    民生固收李奇霖团队分析称,如果彭博报道属实,央行的最新举动是宏观审慎体系下对投放信贷过快的银行进行的惩罚措施,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收紧,但继续宽松概率下降。


    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原因:与09年不同,本轮信贷大规模投放有置换美元债务、置换过去高息存量债务等因素,也有部分项目储备集中投放的原因但并非集中大规模刺激经济的体现,实体经济依然脆弱,维系短端利率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银行信用派生的意愿仍然重要。

    但继续宽松概率下降:继续宽松会滋生道德风险,在宽松和宽松预期下,部分金融机构可能加更大规模的杠杆,不符合宏观审慎调控体系的要求。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如果传闻为真,可能表明2月信贷规模仍可能非常高,当政府担忧重蹈“四万亿”信贷投放过猛的覆辙,因此需要控制信贷投放的节奏和方向。他表示:


    1、央行提高部分银行准备金利率的基础是“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中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其原因是部分银行放贷速度过快。由此可以估计,2月信贷规模仍可能非常高,1、2月高信贷已经超过了政策层“宽信贷”的0上限,因此需要进行限制。

    2、如果前述推断成立,2月信贷仍高则意味着企业信贷需求确实旺盛,可能与财政投资配套资金需求有关,也可能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有关。考虑企业借钱存活期不可持续,未来企业投资或购买回升是大概率事件,经济企稳回升可能性较高。

    3、我们认为,由“宽货币”转到“宽信贷”的大方向没有变化,但是政府担忧重蹈“四万亿”信贷投放过猛的覆辙,因此需要控制信贷投放的节奏和方向。我们认为未来信贷保持平稳较高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华创证券债券分析师屈庆团队今日稍早也称,目前信贷冲动太强是关键问题,如果2月份信贷继续扩张,可能引发央行逆周期的调控,从而货币政策会相应微调收紧。屈庆团队称:


    近期信息很多,但传导的信息并不一致。一方面是央行下调MLF的利率,另一方面市场又传言监管认为信贷偏快。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已经处于两难境地。

    一方面经济的低迷,需要信贷扩张的更快。但另外一方面,1月份信贷已经大幅超预期,表明信贷冲动超预期。而据调研看,2月份信贷扩张依然较快。而对央行而言,希望银行积极放贷的同时又要防止信贷冲动太强,最终导致信贷失控,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目前看起来,信贷冲动已经被点燃,处于宏观审慎监管原则的需要,央行后期可能会在货币政策端进行一些微调:降低全面放松的概率,当然会维持流动性的相对平稳,不至于影响信贷的投放;利用各种粉来替代降准,各种粉都有到期期限,便于相机抉择;对信贷过快的银行可能采取动态调整准备金率的方式进行调整,就如同去年为了鼓励放贷而进行的动态法定准备金率的下调一样。

    因此,2月份的信贷数据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继续超预期,表明信贷冲动还没有压制住,就不排除后期货币政策更为谨慎的变化。

    1月“天量”信贷引发外界关注,而一些银行人士称,2月的新增信贷可能与1月一样强劲。

    华尔街见闻今日稍早提及,根据德国MNI新闻社,尽管存在春假假期因素,但一些中国银行官员透露2月的新增信贷可能与1月一样强劲。

    这一与国内多家券商的预计不谋而合。平安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判断,2月信贷仍可能一定程度上延续1月的强劲增长,但规模会有所收敛:


    我们认为2月信贷仍可能一定程度上延续1月的强劲增长,但规模会有所收敛,主要原因在于:

    1)央行在1月中旬会议之后要求各银行上报了全年的贷款计划,但仍未对银行有明显额度指导和节奏把控。因此我们猜测银行上报央行的整体规模仍应在央行可接受范围之内。目前阶段政府对稳增长目标可能会更加重视,因此阶段性的信贷额度可能仍会维持适当宽松;

    2)2月前半月预计贷款投放仍较多,但银行和银行在贷款投放上已出现了更大程度的分化。1月末由于额度投放过快,因此银行在贷款上仍有所控制,这使得有部分项目资金投放挪到了2月。但尽管以项目和基建配套资金投为主的银行信贷仍有明显的规模增长,部分1月新增贷款较高的银行在2月以来已明显感觉到新增信贷需求和储备项目的不足,伴随影响1月信贷一次性的因素的消退,后续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仍会存在。

    信贷的飙升也引发国外评级机构的注意。标普日前声明称,因低利率和公司举债促使债务激增,中国债务与GDP占比已攀升至232%。中国面临系统性风险,评级面临潜在压力。
     
  2. 按上述时间序列分析,是否存在(明显存在)信息披露违规、违反保密法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