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灰幕:被击碎的“好空气”神话

Discussion in 'Quantum and Mind' started by gtm, Dec 10, 2013.

  1. gtm

    gtm

    大上海灰幕:被击碎的“好空气”神话
    21世纪经济报道 贺莉丹 上海报道 2013-12-10 00:09:09 评论(1)条 移动客户端
    核心提示:12月9日,已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气依然笼罩上海。当天,上海气象部门继续发布空气中度至重度污染预警。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京津冀的雾霾引发举国关注时,上海却一直在为拥有“不错的空气质量”而自傲。现在,神话被颠覆了。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的研究表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已超过京津冀和珠三角,成为中国最严重的霾重灾区。

    12月9日,已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气依然笼罩上海。当天,上海气象部门继续发布空气中度至重度污染预警。

    在过去一周,上海在12月2日、12月6日两次出现了六级重度污染天气。其中 12月6日这天,上海更创下空气质量指数发布以来的历史最高值。当天13时,全市PM2.5浓度平均值达602.5。上海政府发布了空气质量严重污染预警,并通过媒体提醒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可能留在室内;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减少开窗通风。

    而在此前一天,同济大学就宣布,暂停近3日课外锻炼,酌情减免本学期锻炼考勤次数。上海交大则在女生宿舍配备了一些棉口罩,供学生领取。

    12月6日那天,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幸运地”没有出门授课,他关好门窗呆在家中,望着窗外一片迷雾中的混沌世界,他发现,这座他生活多年的城市突然变得格外陌生。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北京、天津、河北的雾霾天气成为众矢之的时,上海,这个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国际化超级都市,却一直在为拥有不错的空气质量指数而自傲。而现在,神话被击碎了。这个城市的气象专家神情严峻地告诉市民们,从11月30日开始笼罩上海的这轮雾霾天气,其持续时间之长,浓度之高,“均是空前的”。

    最近的半个多月,无数的上海普通人一夜之间对之前陌生的PM2.5等各种空气指数变得耳熟能详,连何童也被先生笑称为“AQI达人”。“以前看北京的雾霾,觉得离我们还远,没想到这么快就同患难了。要说是气候原因的话,为什么几十年从来没有在上海发生过?”最近一段时间,在张江上班的外资公司白领何童和许多上海人一样,不断提出这样的疑问。

    “太阳没有起床”

    12月6日那天,当何童戴上公司发放的带活性炭层的口罩,匆匆步出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公园附近的家时,她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白雾茫茫”的空间,叶子金黄的梧桐树消失在灰蒙蒙的阴霾中,前方的车辆与道路也不甚清晰了。太阳,在灰暗的天幕中几乎消失不见。

    何童记得,在入冬的最近两个月里,上海常常是灰蒙蒙的。即便在有太阳的晴天,阳光也是“没有力气”的,光束中能清楚地看见灰尘细粒。

    何童每天沿着地铁2号线前往位于张江的一家外企上班。地铁车厢里黑压压的人群,不少人都戴着口罩。地铁的视频轮番播放着呼吸科医生给市民们的建议,告诉他们在雾霾天气中须知的防护资讯。

    就连何童留在家中的3岁儿子小诚也受到雾霾的困扰。小诚现在差不多成了家里的一台“天然空气检测仪”,自从11月底上海被雾霾笼罩时起,小诚就开始咳嗽、流鼻涕,感冒久治不愈,吃了十多天中药。外婆遵照气象部门给出的雾霾天减少户外活动的建议,把调皮好动的孩子关在家里已经一周。小诚一大早起来,就趴在门缝上看看“太阳公公今天有没有起床”,但马上被外婆喝斥回去,“关好门,外面脏!”

    于是,小诚的活动空间被限制在约40平米的客厅。足以清洁60平方米空间的一台空气净化器一刻不停地运转,白天放在客厅,晚上“转战”卧室。

    空气净化器是何童好不容易抢购来的。何童说,前些天,她上网查了一下她此前看中的一款空气净化器,结果她失望地发现,就在一夜之间,不仅她心仪的“爆款”已被抢购一空,连稍微看得上的“备胎款”也已售罄,“好点儿的,基本都断货了”。一家知名电商甚至在首页上打出了“自强不吸,远离污染”的字样。

    何童的手机上刷新了各种关于霾的消息,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霾中趣闻占据首页。譬如,上海一位大妈每天背着30斤重的用空气净化器自制的“防毒面具”去买菜,“我想了很多办法,这个是最好的。你们不要命了,我要命啊!”这位全副武装的大妈在视频中说。

    大妈的恐惧并非全无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白春学教授这几天回到医院,他发现他工作的呼吸内科门诊量增加了30%左右。

    “PM2.5对呼吸系统的损伤包括炎症,还有诱发肿瘤、肺癌等,它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都有关系,和肺癌的发病也有关系。”这位国内呼吸内科领域领军人物对上海持续的霾情颇为担忧。

    而在最近的上海霾天气警报升级的一周,何童早上起来的时候也常常觉得嗓子是痛的,有时她会用力地咳嗽。而她的先生有轻微的哮喘,“在华盛顿时好好的,回到上海这段时间,就加剧了。”何童说。

    呼吸道疾病还不是全部后果。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今年“两会”上就曾详解霾的危害,“PM2.5每立方米增加10个微克,心脏病的发生率增加3%。如果孕妇在灰霾环境下生活,低体重婴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比例会增加10%。”

    被颠覆的“好空气”神话

    华东师范大学的历史学者许纪霖,现在每天都实时刷新各种AQI(空气质量指数)数据。

    以往,在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圈里谈论空气污染这个话题时,许纪霖都带着几分自豪的神情,因为从北京来的朋友们通常会羡慕地感叹:“相比北京,上海的空气好太多了!”

    何童也一样。一年前,当她在美国华盛顿告诉身边的朋友,她将要和先生一起带着2岁的儿子回上海工作并定居时,朋友们都恭喜说:“上海挺好的,空气好,不像北京那么灰。”

    如今,一夜之间,上海的“好空气”神话被颠覆了

    在国内较早就对PM2.5进行研究的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往返于宁波、杭州这些长三角城市。在他看来,上海之前的“好空气”很大程度是错觉和幻觉,事实上,近年来,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在内的长三角地区城市,每年的霾日普遍都维持在200天以上,并且还在增长过程中

    “其实,在我国三大发达经济区中,长三角霾日的严重程度高于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吴兑说,“并且,珠三角的灰霾情况在2004年、2005年就已出现拐点,霾日从每年200多天下降到现在的六七十天,广州的霾日已经控制在了每年60天以下;“京津冀地区也在2004年出现拐点,北京的霾日现在已经降到每年100天以下。而长三角城市现在的霾日还每年超过200天,就是说上海实际上是处在全国最严重的霾重灾区。”

    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今年3月也在“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院士沙龙上透露,近年来上海出现霾的日数占全年61%,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2月份和1月份。

    幻觉与事实的反差,上海人之前也不是完全无察觉。许纪霖近几年就发觉,上海一到冬天,就到处都是雾蒙蒙的。但在早些年,并非气象专家的他只是将此归结为“上海的冬天雾大,阴天多”。有一年2月份,他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葛兆光同机从韩国返回上海,上海照例是灰蒙蒙一片,葛教授当时就说感觉嗓子不舒服,许纪霖也没很当回事。

    直到2012年前后,许纪霖才知道上海冬天这种灰蒙蒙的东西不是雾,而是霾。气象学家告诉大家,通常说“雾霾”并不科学,霾不是雾,霾主要是由于细粒子污染造成的。

    “事实上我们这些年都一直生活在这样一种霾当中,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无知者无畏,没感觉,现在有了PM2.5预报,有一套量化的监测数据,才知道情况的严重。”许纪霖说。

    现在,吴兑之前最担忧的中国几大灰霾地区融合已变为事实。“从我国京津冀地区、黄淮海平原到长三角地区、长江河谷这4个地区的灰霾区已经连成一片,整个中国的东部、北部已经连成一片了,变成一个大区域的霾的污染,这是非常可怕的。”

    对公共话题甚为关切许纪霖最为担忧的是上海这种霾日是否会常态化。“如果霾成为上海的一种常态,那是令人恐惧的。再幸福的人,生活在这样一种阴霾当中,这种幸福感都是非常荒谬的。如果我们长期生活在这种阴霾下,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为了我们所追求的那些世俗的幸福,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太高了?”许纪霖说,他身边的一些朋友已在认真地考虑移民的事情。

    而一年前才从华盛顿移居上海的何童,现在也在考虑是否再次搬家的问题。“是否能躲到没有霾的地方去,要不要离开这个AQI‘爆表’的城市?”何童最近经常这样问自己。

    上海政府也显然意识到了解决空气质量危机的紧迫性。在此次严重霾情发生之前的今年10月,上海政府刚刚发布了《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明确了这座城市的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

    (应受访对象要求,本文中何童使用了化名,其余为真名。)(编辑贾红辉张凡申剑丽)
     
  2. gtm

    gtm

    雾霾:唯增长主义下的健康赤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3-12-10 00:09:07 评论(747)条 移动客户端
    核心提示:雾霾天气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创下世界雾霾面积之最。从个别城市的持续雾霾演绎到一个国家几百万平方公里都身陷雾霾,反映污染越发带有全局系统性。
    相关阅读:

    雾霾经济学实际上并不“经济”

    “雾霾效应”或影响明年增速目标

    雾霾袭城:长三角应急机制临考

    大上海灰幕:被击碎的“好空气”神话

    雾霾天数创52年来之最倒逼落后产能淘汰加快

    进入12月,雾霾天气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创下世界雾霾面积之最。从个别城市的持续雾霾演绎到一个国家几百万平方公里都身陷雾霾,反映污染越发带有全局系统性。

    过去雾霾主要发生在北京,被冠之以贬义的“北京咳”绰号。一直以来,政府部门将雾霾主要归咎于汽车尾气、糟糕气流,甚至中式炒菜的做法等,并做出汽车限行、限购等应对措施;但却忽视甚至无视雾霾的元凶——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的健康赤字这一本质。通常讲,排在前三位的大气污染分别是工业污染、尾气排放和燃煤取暖。考虑到南方没有燃煤取暖,并且一些中小城市尾气排放也没有北京如此严重,毫无疑问,工业污染源排放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根据研究,中国重度污染地区几乎都是大中型城市,与重工业分布几乎完全重合,工业污染主要来源于水泥、钢铁、焦化、火电厂、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京津冀地区污染排放严重,因为该地区传统上遍布钢铁、火电、水泥、化工等企业,但此次长三角雾霾严重则十分罕见。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中国展开了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中央及各地政府以各种优惠鼓励重工业投资,这种资本密集型且建设周期长的行业,在拉动GDP增长方面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如果制作一个重工业分布地图,就会发现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尤其是长三角成为主要的增量,这是世界上所罕见的现象

    重工业地理就是研究重工业布局规律的,而一个工业化国家,其重工业大部分会集中在某一个特定区域。但中国带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地区间竞争,使相对于全国统一市场而言,各地就类似于一个个“五脏俱全”的独立单元,同质化竞争相当严重,如钢铁,每个省市都想建立自己的企业,而不是购买外地产品,因为自己生产会有GDP、税收以及就业。这种地方间的竞争就会导致重工业遍地开花而无规律。

    如果说计划经济时代还有全国统一规划,导致一些地方注重轻工业(比如长三角或珠三角),一些地方注重重工业(比如东北),那么市场经济下各地区自由发展打破了这种布局,而2008年各地政府投资大跃进进一步让重工业不合理的在一些地区出现,从而也让污染遍布全国

    事实上,重工业对GDP贡献最大,且制定GDP增速底线的做法,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环保治理,因为如果关停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可能会对GDP目标产生冲击,这是各级政府所不愿看到的。但是,如果以就业为借口维持一个较高GDP增速目标,那显然是虚伪的,因为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而逐渐淡化,对GDP影响最大的是重工业,却对就业影响最小

    一个面积如此大的国家大半国土陷入雾霾,确实足以令各方反思唯GDP增长下带来的经济社会健康赤字,本质是一个工业现象衍生而出的社会问题。唯有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才能避免深陷竭泽而渔陷阱,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最终需要民众真正成为环保博弈的参与者,使制造污染等负外部性的企业不仅受到监管的严惩,更要让其面临市场处罚,即通过集体诉讼和辩方举证等,让污染企业付出沉重赔付等代价。
     
  3. gtm

    gtm

    雾霾袭城:长三角应急机制临考 区域性污染叠加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飞飞 何苗 王雅静 上海报道 2013-12-09 23:50:54 评论(0)条 移动客户端
    核心提示:突如其来的雾霾也对各地的气候应急机制提出了挑战。长三角多地采取公务车停驶、工业企业限产限污、施工工地整治、监测秸秆燃烧等措施,期望缓解环境压力,但从现状看,这些措施似乎成效不大。
    12月9日10时,上海环保局在官方微博发布,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为209,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

    驱赶雾霾的冷空气虽已经到来,但似乎敌不过阴沉的天气,12月9日,上海城全天一片昏黄。上海周边,长三角的雾霾再次连片,多数地区依旧是全国重度污染区。

    “上海雾霾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成因还是以输入性污染为主,”上海市中心气象台首席服务官邬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个季节上海吹西北风,上游的颗粒物源源不断进入上海,加之冬春本身就是雾霾容易发生的时间段,冷空气不太活跃,就会发生雾霾现象。”

    突如其来的雾霾也对各地的气候应急机制提出了挑战。长三角多地采取公务车停驶、工业企业限产限污、施工工地整治、监测秸秆燃烧等措施,期望缓解环境压力,但从现状看,这些措施似乎成效不大。

    区域性污染大叠加

    上海市环保局提供给21世纪经济报道的材料显示,本次污染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北方污染物输送、本地污染持续累积以及区域性污染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区域性大气污染在中国东部地区不断自北向南蔓延,移动速度较慢,加上城市大气污染排放持续累积,导致重污染持续凸现。

    邬锐表示,目前没有检测模式能够查出外地污染源和本地污染源在此次雾霾成因中的具体比例,定量分析还暂难做到。近期要继续观察冷空气的情况,据监测结果,12月10日空气质量会好转一些。

    上海环保局表示,在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下,华北、黄淮流域、长三角地区自北向南多省市均出现了严重空气污染。

    上海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对外发布消息称,已经协调上海市重点行业企业落实限产、限污或停产措施。

    在重点工业行业方面,政府要求上海石化、高桥石化、上海化工区、华谊、金山二工区等企业连续生产装置加强维护,让部分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检修或者降低负荷等措施减少排放。同时,包括宝钢在内的多家巨头企业,已经安排诸多机组装置进行停工检修。

    本报记者还从杭州市政府获悉,浙江省市两级相关部门也已经成立了“绿色浙江”环保小组,在杭州对工地进行现场检测,以评估工地扬尘究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怎样影响。结果显示,在检测的十余个工地里,几乎所有的PM2.5都超过了350微克/立方米,有的甚至超过了500微克/立方米

    上述环保小组成员透露,PM2.5的产生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排放以及施工扬尘,其中扬尘所占的比例在9%左右。“虽然扬尘的比例并不是最高的,但它却是最容易管理的,见效比较快。

    根据检测汇集的材料,杭州市建委紧急下发通知,要求265个建筑工地立即停工,并拆除11个工地。

    除了对污染源采取短期管控措施外,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多年来也一直试图将高污染企业向外围转移。比如,上海市政府多年前已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当前上海化工企业数量已经明显下降。但在区域性污染叠加之时,这种转移所带来的成效尚需重新评估。

    对上海西边的江苏来说,其经济结构仍以重工业为主。江苏省委党校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储东涛此前透露:“江苏的重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76%,轻工业只占24%。”而在南京,产业结构仍是以钢铁、水泥、化工产业为主。2012年南京的燃煤总量为3528万吨,比2011年的3480万吨又有增加,距“十二五”末3240万吨目标还相差甚远。

    上海社科院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华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就近期的雾霾来说,如果上海只是将落后产业转移到内地,那仅仅是污染源的转移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拷问应急机制

    因大范围的雾霾,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城市启动了应急预案。

    根据《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应急方案(暂行)》相关规定,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应急工作组办公室在12月5日连发两次橙色预警。

    预警的模式是,建议暂停露天大规模群众活动和体育赛事,中小学暂停户外体育课,幼托机构暂停户外活动,倡导公众减少用电,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汽车上路行驶,尽量不燃放烟花爆竹。

    浙江省气象局12月4日晚将霾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霾橙色预警信号,12月5日7时继续发布大雾橙色预警。12月4日,南京发布今年首次大气污染红色预警,南京市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南京也对工地及重点企业进行了巡查,南京市住建委、城管、环保局联合派出18个巡查组,巡查工地89个。

    尽管这些应急模式,对于恶劣的空气状况似乎作用不大,但记者梳理发现,在遭遇此次雾霾袭城的长三角多地中,南京、无锡、南通、扬州、杭州、上海等城市启动了空气污染应急预案,而作为此次雾霾重灾区之一的合肥,应急预案迟迟未出台。

    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自12月2日起,该市10个监测子站空气质量状况基本都为严重污染和重度污染,只有12月2日和3日尚有三个子站为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12月3日之后全部转为严重污染。

    记者从合肥市有关部门获得的消息显示,合肥针对雾霾天气的应急预案仍在制定中。早在今年1月份安徽省两会上,就有多名政协委员呼吁尽快建立雾霾天气应急预案。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也于今年4月份就启动了这项工作,但历时半年多,这份预案仍未面世。

    据合肥环保部门人士透露,本周内应急预案会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一旦通过,就将进入征求意见环节。(编辑晨星宋菁)
     
  4. gtm

    gtm

    雾霾天数创52年来之最 倒逼落后产能淘汰加快
    21世纪经济报道 冯书琴 北京报道 2013-12-09 23:34:25 评论(0)条 移动客户端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政府对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很大,检查力度是历年最高,出台的方案也最多,预计后期环保措施也会逐步推进,指望一步到位会比较困难,但效果会逐渐显现。
    过去一周,雾霾再度强势蔓延,并迅速笼罩了大半个中国,全国25个省份遭遇雾霾侵袭

    在被雾霾困扰的同时,造成雾霾的元凶重工业排放再度引起人们重视,多地出台应急减产和停工措施。在北京市公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明确提出重度污染天要停产、停工、停放、停烧后,上海、江苏、湖北等地也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对重点企业进行控制,而浙江、安徽等相关地区也正在讨论制定雾霾应急预案。

    但西本新干线首席分析师刘秋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的这些应急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长期来看,还是要引导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增加环保设备,产品结构升级转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来自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从行业来看,煤电厂和钢铁厂、水泥厂等工业排放源是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对这些行业的环保规范及落后产能的淘汰对治理空气污染至关重要。

    尽管淘汰落后产能困难重重,但上述人士认为,今年以来,政府对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很大,检查力度是历年最高,出台的方案也最多,预计后期环保措施也会逐步推进,指望一步到位会比较困难,但效果会逐渐显现。

    重工业停产限产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进入12月以后,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雾霾天气,从华北到东南沿海,甚至西南地区都成为雾霾重灾区

    为应对雾霾来袭,多地纷纷启动雾霾应急方案,从12月5日起,江苏南京对市直管的22家重点化工、电力企业进行停产、限产;在常州,也已启动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三级预警,加强施工扬尘管理,同时要求排污单位控制污染工序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12月6日,上海启动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对电力、石化、钢铁、化工等重点企业限产、限污或停产,要求上海石化、高桥石化、上海化工区、华谊、金山二工区等企业连续生产装置加强维护;化工、钢铁行业企业的非连续生产装置可安排停产的安排停产;宝钢、上海石化、高桥石化等企业的自备电厂使用优质煤发电,石化企业炼化催化装置使用含硫量低的原料。

    上海市应急方案要求,宝钢安排2# 烧结机组进行为期14天的停机年休、宝钢电厂1# 机组检修;宝钢、上海焦化等企业针对煤场、堆场等易扬尘区域增加洒水次数,减少扬尘;上海石化3号100万吨重石脑油重整装置停车检修;上海吴泾化工有限公司锅炉产能由75吨/小时减产到60吨/小时。

    而在今年10月份,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也已正式实施,另外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多个地区正在制定污染应急预案。

    来自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煤炭是京津冀地区主导性的燃料污染来源,占一次PM2.5颗粒物排放的25%,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贡献分别达到了82%和47%。以行业来看,煤电厂和钢铁厂、水泥厂等工业排放源是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占京津冀地区一次PM2.5颗粒物总排放的57%,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排放的81%和64%。

    因此,在雾霾天气状况下,各地区关于重工业企业的限产停产至关重要。但是刘秋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各种应急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应有长期应对机制。他认为这个过程注定长期而漫长,钢企的环保成本会上升,产品结构及布局结构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且部分企业甚至会因为环保成本太高而退出市场,但是带来的却是长期的环境质量改善。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各地应急措施无疑短期内加快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12月9日,为了更有利的支持节能减排,上海市发改委公布了本市2013年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第11批)计划,涉及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黄标车淘汰、建筑节能、危化企业调整等8个项目。

    钢铁工业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其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所以整治雾霾天气,钢铁行业必定是重点对象。

    但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现行的各种标准都对钢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进行了限定,但是实际执行中却存在各种困难。“很多中小钢企根本就没有安装烧结机脱硫设备,有的设备只是检查的时候应付一下,平时也不会主动开启。”

    而面对钢厂利益和地方政府、银行、就业等因素捆绑的局面,淘汰落后产能依然是个漫长的过程。

    12月6日,工信部发布了钢铁行业第二批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用以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第二批名单共包含全国115家钢铁企业,其中钢铁第一大省河北省共有35家。

    工信部要求,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其发展,包括推动兼并重组,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但对于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综合运用差别电价、财政奖励、考核问责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迫其退出市场,进而化解过剩产能。

    11月29日,工信部原材料司钢铁处处长徐文立在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第三批规范企业名单,三批名单总共控制在200家以内,把行业内80%-90%的钢铁产能纳入进来,并对规范企业实施动态管理,两年核查一次。(编辑徐伟旋)
     
  5. gtm

    gtm

    民航局要求京沪航线机长能在雾霾中盲降
    2013-12-11 09:11:43 来源: 新华网 有3639人参与分享到

    12月8日,上海,9点后大雾虽渐渐散去,阴霾仍然维持,上海中心大厦附近。杨焕敏/CFP

    即使雾霾天气,能见度下降,航班降落的概率也将比以往提高。全国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机场至首都机场的航班机长,必须具备二类盲降运行资格。上海两机场飞往北京的航班也被包含其中。这项民航局于今年年初下发的要求,将在明年1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昨日,春秋等公司告知,已经开展集中培训,目前超过八成飞行员已经具备了这种特殊能力。

    可提高航班降落概率

    “盲降”的大致意义是,飞行员在肉眼无法看清机场跑道的情况下操控航班降落。“乌云覆盖,雷雨降至,就会影响飞行员的目视范围。”华东空管局相关人士介绍,盲降系统由下滑、航向和指点信标三组装置组成。当飞机离跑道几十公里时,不同的装置各自发挥作用,向飞机发送无线电波。最终,无线电信号在空中合成,勾勒出一条可供降落的精确路线,显示在飞机仪表盘上。飞行员按照这个下滑轨迹,不断校准飞机的高度、方位和速度,最终平稳降落在跑道上。

    该人士强调,盲降也并非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降落。按国际民航业的统一标准,盲降共分三类。一类盲降的降落标准是能见度800米左右、云比高60米。二类盲降的降落标准是能见度400米、云比高30米。三类盲降又细分为A、B、C三个等级。只有三类C的标准为能见度和云比高均为零米,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盲降。

    “在天气情况不理想时,盲降可提高航班降落概率。”民航管理部门相关人士坦言,很多旅客曾抱怨,同样目的地情况下,为何国外航空公司的航班可以在一片乌云中降落,而自己搭乘的国内航空公司班机却只得备降在其他机场。“其中一个因素就是,飞行员不具备二类盲降资格。”

    该人士直言,民航局系统通过国内飞行员增加这种技能,而提高航班正点率。除了夏季雷雨天气外,盲降减少航班受雾霾的影响。“近来雾霾在国内频发,二类盲降或许会更多地启动。”

    根据民航局的规定,运营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机场至首都机场的航班机长,自2014年1月1日始,必须具备二类盲降运行资格。记者从民航局网站查询获悉,2012年,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分别位列全国第三、四位。这意味着,明年起,京沪航班的执飞机长必须具备二类盲降资质。除此之外,这项规定还涉及广州、成都、深圳等地飞往首都的航班机长。

    全国推广尚有难度

    对于民航客机飞行员而言,获得飞行执照的诸多考核中,并不包括掌握盲降系统。因此,民航局的要求下发后,各公司纷纷抓紧“补课”,对飞行员进行专题培训。民航华东管理局强调,受训飞行员最终要通过民航局的考核。

    “这主要是要求飞行员增强对自动飞行的管理和特殊情况的控制能力。”春秋航空资深飞行员昨日强调,无论机长还是副驾驶,必须在积累了一定飞行小时数后,才能有参与培训的资格。目前,该公司已经有八成左右飞行员通过了考核。

    记者获悉,东航获得此种资质的飞行员超过半数。而吉祥航空昨日也表示,绝大部分飞行人员已经完成受训。实际上,在此之前,绝大部分国内驾驶空客A330、波音B767等大型远程客机的飞行员都被要求具备二类盲降资格。目前国内民航有向飞行员全员普及的趋势。


    受访的多位民航业内人士均提及,盲降系统除了对飞行员有所要求外,还包括机载设备和机场的硬件设备等要素。目前我国只有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少数几个机场拥有了二类盲降系统。

    盲降设备除本身设备精确度高、价格昂贵外,对周边无线电净空标准、日常养护的要求也很高。二类盲降,就要求每四个月进行一次飞行校验,由专门的飞机对盲降设备的精确度进行校验。因此,在国内大范围推广这种系统尚有难度。不过,民航局已经对全国八个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次以上、18个旅客吞吐量500-2000万人次的大中型机场,分别提出了安装、使用二、三类盲降系统的实施方案。
     
  6. 中國特色的空氣標準、符合國情啊!
    愛國應該愛他的一切、包括空氣、水、土壤、食品、葯、奶粉。不是有人說、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那為何不坐言起行、監督非法排廢氣的發電廠、煉油、鋼廠、水泥廠、排廢水的染布廠、電鍍廠、皮革廠、拍照交給環保局、或媒體跟進。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7. gtm

    gtm

    洋家庭上海抗霾记
    新民周刊 2013-12-13 09:30:00 评论(0)条 移动客户端
    核心提示:由于吸取了北方城市常年来与霾抗争的经验,上海市的应急总体而言积极有序且透明。不过,这终究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因为霾的最终驱散依靠的是北方吹来的风。
    \

    “霾怨”还未散去

    雾霾就像幽灵一样越过黄浦江,穿过石库门的弄堂,将整座城市包裹了起来,航班大面积延误,市内交通拥堵不堪,站在城市的制高点俯瞰,上海成了名副其实的“魔都”,东方明珠(600832)、金茂大厦、外滩建筑群……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地标通通消失在雾霾中。

    不仅仅是上海。12月1日以来,由于一场史无前例的雾霾,中国陷入了环境危机,从华北到华东乃至西南地区,全国陆续有25个省市、100多座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覆盖了将近一半的国土。

    由于吸取了北方城市常年来与霾抗争的经验,上海市的应急总体而言积极有序且透明。不过,这终究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因为霾的最终驱散依靠的是北方吹来的风。

    霾散了,危机并未真正离去。

    洋家庭上海抗霾记

    12月6日,上海的空气污染到了最严重的一天,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停止室外活动,但并未像邻近的南京、嘉兴等地那样采取停课措施。这两个家庭约定,一旦空气当中PM2.5超过200微克/立方米,他们就不送孩子去幼儿园。

    首席记者|杨江

    12月1日以来,由于一场史无前例的雾霾,中国陷入了环境危机,且至本刊9日截稿时为止,危机尚未结束。从华北到华东乃至西南地区,全国陆续有 25个省市、100多座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覆盖了将近一半的国土。与以往不同的是,南方地区在此次雾霾中首当其冲,最引人关注的当数上海,12月6 日,上海迎来了有PM2.5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全市PM2.5浓度在下午1点达到了602.3微克/立方米,而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PM2.5平均浓度安全 值是25微克/立方米

    雾霾就像幽灵一样越过黄浦江,穿过石库门的弄堂,将整座城市包裹了起来,航班大面积延误,市内交通拥堵不堪,站在城市的制高点俯瞰,上海成了名副其实的“魔都”,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外滩建筑群……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地标通通消失在雾霾中。

    南方的民众表现出了更大的恐慌,因为霾本被认为是北方城市的专属,现在却蹭地一下猛然来到身边,民众在各种场合以自嘲表达着对日益恶化的环境的焦虑。

    6日下午1点,上海市环保部门首次将重污染预警升级为严重污染预警,并增加了应急减排措施,黄标车禁行、停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30%公务用车,所有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工地、道路施工全部停止施工。

    由于吸取了北方城市常年来与霾抗争的经验,上海市的应急总体而言积极有序且透明。不过,这终究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因为霾的最终驱散依靠的是北方吹来的风。

    霾散了,危机并未真正离去。

    36岁的荷兰人尼尔斯在他位于闸北区的家中密切关注着这座城市与霾的抗争,这次抗争到底会给人们即将与之展开的持久会战积累多少宝贵的经验?

    尼尔斯启动了家中的便携式空气污染物测试仪,几秒钟后,数据显示,尼尔斯的家中PM2.5为12微克/立方米。“这接近我的家乡荷兰的 PM2.5数值。”当多数普通的上海人还在努力去适应日渐常态的雾霾,并迷茫于如何抗霾时,尼尔斯和他的伙伴们已经摸索出了一套颇为有效的经验。

    他们的经历生动反映了雾霾时代完全可以抛却恐慌,积极、理性、科学地安排生活。

    自制空气微循环系统

    尼尔斯的嗅觉灵敏到让人惊愕,他说从室外的雾霾中闻到了煤炭和燃油的味道,“煤炭味来自北方,而燃油味主产于本地。”

    “不要为我的鼻子感到惊讶,你们闻不到是因为你们从没有呼吸过新鲜的空气。”尼尔斯打了一个比方,这个道理就像一个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乍一到山村就可以闻到青草的芬芳与泥土的气息,而生活于此的农民,嗅觉上对此却不再敏感。

    10年前,尼尔斯从荷兰来到了上海,彼时的上海,很多人还不知道何为霾,尽管它已经在这座城市存在。

    尼尔斯下飞机就打喷嚏,一连十数个,这让他感到恐慌,从未在霾中生活过的尼尔斯清晰地感触到了空气中的细微颗粒对鼻腔黏膜的刺激。

    他的伙伴——36岁的澳大利亚人美心2006年初来上海时也是如此,只不过,美心的反应更为强烈,美心持续咳嗽、喉咙干疼、发烧、头疼。

    尼尔斯花了两年的时间才适应了上海的空气质量,那是2005年,北京的霾污染已经颇为严重,上海人还在新闻中惊叹北京的霾。

    美心在1997年曾来中国旅游过三个月,当时他已经感觉到中国空气质量的问题,但没想到十年后再次踏上这个国家时,空气质量会变得如此糟糕。

    尼尔斯是一名电子工程学方面的专家,到上海后就定居于此,他在闸北区一个高档小区的4层购置了三套公寓,打通,其中一套用作生活起居,两套作为他的研发工作室。

    尼尔斯来到上海后娶了一名武汉姑娘,他决定要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做点什么。就像现在的很多上海家庭一样,尼尔斯最初的选择是口罩、空气净化机 “自救”,但对这些设备的过滤效果,尼尔斯并不放心。经过测试,尼尔斯最终抛弃了那台花了3000多元买来的进口空气净化机,因为他发现,这种设备容易滋 生细菌并产生大量臭氧,造成室内环境二次污染,这种伤害并不亚于PM2.5可能给人体带来的伤害

    “我觉得我的专业技能可以发挥用处了。”2009年尼尔斯开始研发空气微循环净化系统,这一技术近年来在上海新建的高级酒店、写字楼已渐有使用,但并未扩展至家用领域。

    妻子的怀孕以及儿子欧亚随后的出生,加快了他的研发进程,尼尔斯花了一年多时间研发成功,并敲掉了装修,对380平方米的室内重新进行空气微循环净化系统的改装。

    尼尔斯家中的空气压力在密闭状态下略大于室外,室外气体必须经由专门的进气口过滤,尼尔斯还在过滤层装了杀菌的灯。

    他花2万元人民币从美国购置了一台便携式空气污染物测试仪,这个比他巴掌大一点的仪器可以在几秒钟内测试出所处环境中的PM2.5以及PM0.3的含量。2013年12月6日晚上 10点,尼尔斯用这台仪器测试了一下室内数据,PM2.5为12微克/立方米,PM0.3为3万多微克每立方米,随后他走到阳台,打开窗户,对着窗外进行 了测试,PM2.5为500多微克每立方米,PM0.3每立方米更是高达50多万微克。

    自从有了这台测试仪,尼尔斯已经养成了每天测试室内室外空气质量的习惯,他更为关注PM0.3的含量,因为他认为这对人体的损伤比PM2.5还要严重,只不过现在中国人还没有注意到PM0.3

    “这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中国人对PM2.5的认识一样。”尼尔斯说,他的常年测试表明他设计安装的空气微循环净化系统效果显著。

    尼尔斯的测试结果可以很好地解答那些对政府PM2.5数据真实性持疑的人的困惑,“至少在我生活的上海,政府的数据报告是准确的。”

    他的测试数据与政府公布数据相差并不很大,“存在一定数值的差距是正常的,”尼尔斯解释,“政府的测试仪器比我的便携式的更为尖端。”他抖动了 一下自己的毛线衣,随后再次打开测试仪,PM2.5数值从原先的12微克/立方米升至25微克/立方米,“测试环境只要稍微有一点变化,数据就会相差很 大。”

    尽管这套微循环空气净化系统已经足以令人惊艳,尼尔斯并不满意,他要继续完善设计,因为目前过滤层上的大颗粒污染物可以用水清洗,但细微颗粒污染物还必须通过更换过滤网才能除掉,“这并不足够环保”。

    尼尔斯计划简化这套系统并降低成本,将材料费用由现在的5万元削减到1万至2万元左右,安装时间不超过一个星期。

    尼尔斯还在研发其他一些空气净化方面的专利,已有美国等多家公司想收购他的专利。

    但尼尔斯发现这些企业更看重的是如何利用中国的空气污染,以及民众的恐慌,来赚中国人的钱。

    这与尼尔斯的初衷相背,“我期望的是对中国能有实际的帮助,让更多的中国家庭能承担得起。”

    抗霾“宝典”

    对此次大面积雾霾,来自专家的解释是,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传送、地区较多的“二次污染”人为排放、空气湿度相对饱和以及南方长时间的 “静稳天气”。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新认为,在没有强风雨天气的前提下,今后南方地区重霾天或将成为常态。“目前整个大气循环系 统已无法自然消除人为产生的颗粒物污染,而污染还在不断排放和累积。”

    雾霾或将成常态,这正是上海市民的普遍担忧,对于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尼尔斯也深感焦虑。

    12月6日,上海的空气污染到了最严重的一天,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停止室外活动,但并未像邻近的南京、嘉兴等地那样采取停课措施。这引 起了一些家长的不满,一些家长商议购置空气净化器放到教室,但却遭到了学校的拒绝,因为学校没有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许可。威海路上的一家幼儿园有300多 个孩子,这一天高达八九十名幼儿缺席。

    停课对上海这样一座特大型城市而言,确实要考虑到一些其他中小型城市也许不必要考虑到的问题,因此决策的出台并不会那么容易。

    与尼尔斯同在一个小区的美心也是一名洋女婿,太太顾女士是一名80后上海女孩, 两个人育有一双儿女——女儿玛雅5岁,儿子川川1岁半。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孩,顾女士对教育部门在严重污染天不通知停课表示出不解,“在西方一些国家,如果PM2.5超过60微克/立方米,政府就要求学校放假。

    这两个家庭约定,一旦空气当中PM2.5超过200微克/立方米,他们就不送孩子去幼儿园。尼尔斯希望在今后应急方案中,能明确何种情况下学校可以放假,并建议教育部门改变学校必须开窗通风的死规定,增加空气净化设备。

    尼尔斯曾专门找到儿子所在幼儿园的园长,他想给教室免费安装一套空气微循环净化系统,但遭到了学校的婉拒,理由是存在行政许可方面的困难。于是在持续一周的雾霾天中,玛雅、川川、欧亚这两个家庭的孩子每天就只能躲在家里。

    除了安装空气微循环净化系统,尼尔斯的家中还有8台空气净化机,几乎每个房间一台,全天候运转。顾女士的家庭住房面积100多平方米,购置了4台空气净化机,顾女士说,这一个星期,不到万不得已,他们足不出户,有时候出去一小时,回来嗓子就干涩疼痛。

    “一定要购置空气净化机。”顾女士说自己曾和很多上海市民一样对空气净化机的效果心存怀疑。“但我在听从了尼尔斯的建议后,迅速看到了效果。” 顾女士介绍,购置空气净化机前,玛雅与川川时常感冒、发烧,而尼尔斯的儿子欧亚却几乎没有这种现象,在有了空气净化机后,玛雅与川川的上述现象明显改观。

    持续的雾霾重度污染给华东地区民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影响,长三角医疗机构的内科、呼吸科门诊患者普遍出现增长。上海市儿童医院,12月2日至5日的日均门急诊量达到5070人次,甚至超过今年暑期高峰的日均门急诊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9%。

    一家大型购物网站的数据显示,从12月3日开始,口罩的销量暴增,一周销量与上周相比增长214%,比去年同期增长903%,销售量最大的地区 就是江浙沪等华东地区。记者注意到,持续的雾霾影响,以至于火车头都戴上了“口罩”,因为雾霾中的重金属离子、粉尘会影响机车通断电功能,12月5日,中 国5台抗雾霾火车头首次投入了运营。

    空气无国界,PM2.5的危害在整个东亚地区都已经引起了重视。特别是日本,PM2.5 已成热点话题,早在2011年,东京放送系统电视台(TBS)就曾在晚间新闻里播出过关于防御PM2.5的新闻,与中国的情形相似,日本的空气净化机这一 段时间也骤然畅销,一款Blua空气净化器,被该电视台称为“唯一应对PM2.5行之有效的产品”,更因为其不产生臭氧,并负氧离子恒定发生,受到了日本 民众的追捧。

    2012年,上海夕月实业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了Blua空气净化器,进入中国市场。对众多空气净化器商家而言,商机正是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比如雾霾。上海夕月实业公司的总经理刘锦萍介绍,12月以来公司上海总部的销售热线都被消费者打爆了。

    不过,刘锦萍提醒消费者一定要详加甄别,因为火爆的空气净化器市场目前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上海市质监局12月7日公布了20批次空气净化器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部分企业利用标准漏洞,不能如实地宣传产品性能,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尼尔斯与美欣夫妇也做了相关实验,他们还发现空气净化机的效果与价格并不一定成正比,比如某品牌一款2000多元的净化机的效果还不如同品牌一款700多元的。

    至于口罩,尼尔斯的检测结果是3M、防霾“神器”N95型口罩效果显著,而医用一次性口罩几乎没有效果,厚一点的医用纱布口罩只能过滤掉一半的PM2.5

    “中国人防霾专业知识不足,我常看见老人与孩子戴着纱布口罩,以为这样就可以与霾隔离。”尼尔斯提醒。

    是走还是留?

    由于日趋严重的空气污染,一些外企的驻华人员开始犹豫是否继续留在中国长期工作、生活。尼尔斯和美心的一些朋友因为不想让孩子生活在霾中,陆续 离开了中国。顾女士介绍,在北京,即便提供更为丰厚的高薪,也难以阻挡驻华员工的辞职潮,猎头公司频频联络在上海的尼尔斯与美心,但只要一听说要去北京工 作,两个人就摇头,“真正的财富是健康”。

    尼尔斯打开了一张全球PM2.5动态图,在他的家乡荷兰以及美心的家乡澳大利亚,PM2.5数值保持在十几微克/立方米,数字标注为绿色,尼尔斯说,阿姆斯特丹的PM2.5为22微克/立方米,欧洲人就惊呼阿姆斯特丹的空气质量太糟糕了

    全球PM2.5红色区域集中在东亚,从他的这张全球PM2.5动态图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中国各地区PM2.5的污染数据以及污染蔓延的趋势。京津冀、长三角地区最为严重,而珠三角地区乃至港澳台随着冷空气的一路南下,PM2.5数值也逐日增加。

    记者在这张动态图上看到邻近中国的韩国、日本,PM2.5数值也在增加,日本南部一些地区的PM2.5甚至已经近百微克/立方米。

    早在2010年,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研究人员曾发布一份“全球范围内大气污染现状”,他们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两台卫星监测仪的监测结果,绘制出了一张全球PM2.5年均浓度地图,至今,该地图仍是该领域较为权威的研究数据。 这张地图也显示,美国PM2.5水平相对较低;德国、法国浓度较小,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国家高一些。而PM2.5浓度最重的区域,从北非撒哈拉沙漠一直延伸到东亚。

    在中国大地上,污染严重的区域,大多集中在“三区十群”: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陕西关中、山东半岛、辽宁中部、山西中北部、甘宁地区、武汉周边、新疆乌鲁木齐市、成渝、长株潭、海峡西岸城市群等。上述地区正是我国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工业聚集的地区。

    虽然该地图使用的是历史数据,但近年来状况并没有较大改变,该地图仍可说明当下的大气污染状况。

    中国国内有一种论调,认为西方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污染的阶段,持续经过了二三十年的治理才摆脱了污染的困扰,言下之意,中国也难以避免这样的重复。尼尔斯并不认同那种拿西方的过往经验给中国当下的污染开脱的说辞,他说:“中国的发展为什么不可以避免西方的教训?”

    他在给记者讲解那张全球PM2.5动态图时,经常会指着欧洲或亚洲一些国家说,“这里比中国穷,但他们拥有更好的空气。”

    尼尔斯并不想逃离中国,最重要的缘由是,他已经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想说离开,没有那么容易。”

    顾女士则更增了一份故土难离的情怀,2006年,因为对故土的思念,顾女士带着丈夫美心回到了父母身边。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让这对夫妇犹豫是否要再次回澳大利亚,“的确,那里有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但这里有我的家人。”

    尽管嫁给了澳大利亚人,但顾女士并没有放弃中国国籍的打算,而且她还给两个孩子取了中文名,教他们中文,并让他们生活在中国人的社区。

    这两对夫妇开始投身环保公益。尼尔斯说,面对环境污染,西方人习惯于思考“我能做些什么?

    除了记者前文所介绍过的他们曾做过的一些对市民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验外,他们还奔波于长三角、京津冀、香港、欧洲等地区,进行调研、取经。

    顾女士说,她能为家乡所做的没有比这个更有意义——搞清楚中国雾霾的成因、唤起民众的环保意识并教会民众自我防护、促进政府更有力的治理。

    “我给自己四年的时间来做这样的事情,只要感受到希望,我就继续留在这里。”

    长效在减排

    也许因为是一名中国人,顾女士表现出了比尼尔斯他们还要强烈的信心,她对记者说,尽管情况变得很糟糕,但政府、民众对PM2.5从没有概念到现在的逐步重视,这就是一种进步,“改变需要一点点的来,但你不去为此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不会有改变。”

    顾女士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官员家庭,从小在大院长大,常与官员打交道,依她的观察,官员们对环保并非不重视,“一个严重污染的空气环境,官员以及 其家人也难以独善其身。”“但他们的意识并不到位。”顾女士认为,这种意识的不到位从政府官员到企业以及普通民众,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顾女士不断在各种场合对身边的同学、亲友或者新结交的人普及环保的意识,人们对雾霾严重性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感官层面,缺乏专业性。“很多中 国人苦恼于久治不愈的鼻炎,以及孩子持续的咳嗽、发烧,并没有意识到这与空气质量的关联。”顾女士举例。大妈们拿生命在雾霾中继续跳广场舞,随随便便买一 个口罩就以为可以过滤PM2.5都表明了这一点

    顾女士说,“在各种场合,我与母亲的一些同事们一遍遍解释,我看到他们此后执政过程中的环保概念的加强,没有意识显然就不会有这种转变。”

    中东部地区的这次持续雾霾,外因在天气,内因还是在污染,各种应急预案只是极端气象条件下减缓重污染恶化的短期应急举措,长远解决之道还是在减排。

    12月9日,严重污染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顾女士给记者发来短信:“我从今天的空气中又闻到了煤炭的味道。”

    2011年的统计显示,中国占到世界煤炭消费量的45.9%。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也解释此次污染事件中,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贡献较大。

    顾女士几年来的跟踪同样发现,每一年的11月至次年3月,上海地区的霾就会明显加大,这与中国北方集中供暖的时间惊人吻合。

    专家表示,与京津冀地区相比,此次长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更呈现出复合型污染特征,且“二次污染”占比较高。资料显示,当前国内许多省市监测的大 气细颗粒物(PM2.5)均是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形成的“二次源”;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也多数来源于二次污染。

    “二次污染”是指汽车尾气、燃煤等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空气中经过化学反应,进一步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等颗粒更小的污染物,能对人体造成更大危害。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庄国顺指出:“当前城市空气污染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机动车的排放。”

    监测数据显示,苏浙沪等南方省市空气中的PM2.5浓度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但PM1却在逐年上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二次污染”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和改善。

    尼尔斯肯定了中国政府近年来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努力,但他认为这与污染的形势相比仍显得太慢,力度还需要加大。

    环保部环评常聘专家库成员彭应登已经预言,中国接下来将进入雾霾高发期。他说,“假如城市的污染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留足够的通道,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的话,这种局面在中国会持续10-20年。”

    顾女士坚持认为中国应该加大减排的力度,提升油品质量,并着力寻找汽车清洁能源的方案,她注意到中国一些地区开始出现电动出租车、甲醇燃料试点、提倡自行车出行。但推广进度缓慢,需要国家层面从技术到政策等多方面的推动。

    顾女士自己有一部小排量家用轿车,购置于2008年,她的母亲多次劝她换一部更显气派的SUV,但顾女士认为没有必要,母亲于是提出购买一辆送给女儿。顾女士拒绝了,“这不是钱的事。”

    霾危机不能总借助风力化解。民众也不能总是停留在“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或者“霾头苦干,再创灰黄”这样的自嘲。

    尼尔斯的车大多数时间也停在车库,他认为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顾女士的一些大学同学连日来不断在微信群里发泄他们对环境恶化的担忧以及对政府治理力度的不满。

    但就像这座城市的很多市民一样,他们一边开车出行一边担忧,一边责备政府一边等待别人的行动。

    “我们要一点一滴从自己开始。”顾女士打算做一档电视节目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尼尔斯还想做一个测试,看人们呼吸一次共吸进多少污染物,又呼出了多少,以得出残留体内多少污染物。

    顾女士的一名同学瞪大眼,不断摆手劝尼尔斯别做这个实验,因为数据也许太可怕。

    尼尔斯被他夸张的动作逗笑了。但他认为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实验。

    “要解决,首先要正视问题。”
     
  8. 开的是宝马,喝的是敌敌畏。
     
  9. gtm

    gtm

    雾霾预报员的烦恼21世纪经济报道 徐维维 上海报道 2013-12-13 00:36:34 评论(0)条 移动客户端
    核心提示:12月的第一周,上海遭遇有PM2.5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雾霾。预报员们没能提前预报到这次PM2.5“爆表”。
    12月以来,每天凌晨5点,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预报员们就开始上班了:看数据,密集会商,跟踪报告,和气象部门随时无缝会商,24小时分时段发布空气质量指数(以下简称AQI)预报。

    12月的第一周,上海遭遇有PM2.5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雾霾。上海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日均AQI从11月30日的129开始持续上升,到12月6日部分监测点AQI首超500大关,PM2.5小时浓度最高达到603微克/立方米,是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从去年6月27日开始PM2.5系统性监测以来的最高值。

    预报员们没能提前预报到这次PM2.5“爆表”。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首席预报员段玉森12月11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说,PM2.5预报有一定难度,上海PM2.5的监测和预报起步时间不长,经验和数据积累都不足,技术上也有待攻坚。

    段玉森介绍说,本次污染的原因在于不利气象条件下,区域性污染输送叠加本地污染持续累积,其中天气不利于污染扩散是诱因,而污染源排放是问题核心所在。 排放总量太大,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所允许的负荷,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

    天气条件诱发PM2.5“爆表”

    上海环保局此前发布公告称,12月1日以来,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主要受地面高压控制,天气系统稳定,高压移动速度换面缓慢,上海市地面天气静稳,风速较小,湿度增加,大气污染物开始持续累积,PM2.5浓度上升,出现严重空气污染。

    段玉森解释说,小风静稳导致污染物停留累积,而高湿度有利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向硫酸盐粒子和硝酸盐粒子等颗粒物转换,也就是一般所称的“二次污染”。大多数情况下,霾的污染以二次污染物居多。

    秋冬是雾霾天气的高发季节。上海宝山区气象局的杜建飞等人统计了1970年至2010年上海雾霾天气日数变化,发现雾霾天气有明显的月季变化,最高值均出现在冬季。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1年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论文集中。

    不过,段玉森表示,天气不利于污染扩散只是本次严重空气污染的诱因,而包括燃煤、扬尘、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秸秆焚烧在内的人类活动污染源排放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束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关部门对上海市不同行业对PM2.5来源的贡献有过估算,结果显示,上海的PM2.5有25%来自机动车辆船舶飞机的排放,21%来自电厂锅炉和工业炉窑,15%来自钢铁工业工艺过程和石油化工,10%来自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4%来自秸秆燃烧、化肥使用和畜禽养殖,5%来自餐饮业和民用涂料,剩下的20%来自区域源的影响。

    段玉森称,监测发现,北方冬季供暖形成的污染物对上海有所输送,但是本地污染源排放在近期并没有太大的波动。“短期内出现污染问题和气象条件是息息相关的,并不代表污染物排放突然增加了多少,而是污染物原本就存在。”

    此外,在独特气象条件下,上海的地理位置也会造成PM2.5较高。“如果在弱高压控制下,白天海上吹来微弱偏东风,造成西面偏西风,东面偏东风,上海夹在中间,PM2.5就会比较高。这次污染当中我们就观测到了这种现象。”段玉森称。

    还有,上海高楼鳞次栉比,相当于把地面抬高,风相对较小较乱,污染物进来之后很难扩散出去,这也是加剧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数据经验积累不足致预报难

    这次PM2.5小时浓度最高超过600,从去年6月到现在我们都没见到过。预报模型也没有报到这么高。”段玉森说,上海PM2.5预报从今年9月1日才开始,数据和经验积累还不够多,预报模型还需要改进。

    段玉森说,空气质量预报模型涉及气象预报和污染源排放两个方面,模型原型是国际上通用的,但会进行本地化的工作,例如本地和长三角的排放清单需要体现在模型里。

    据他介绍,优化污染源的排放清单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模型本身也要针对PM2.5的预报进行参数上的改进和不断调试。“像这次PM2.5这么高模型为什么没报出来,是清单、气象还是数据的问题?我们都要去找,这是一个反馈再改进的过程。”他说。

    除了数值模型这样的现代污染预报,PM2.5预报也需用到传统污染预报方法。段玉森说,传统污染预报要建立污染结果、天气形势及污染排放之间的概念模型,需要一次次实践去积累统计方法、分类方法等经验。

    束炯认为,要完全做到空气质量预报准确还有待解决一系列难题:要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要能较为准确地刻画各种不同的化学过程,要有完整的近地面污染排放的数据等

    有些污染过程不断在变,旧的污染源消灭了,新的又在不断地生成。到处是新建的工地和开挖的道路,每天都有新买的汽车上路,遇到堵车,拥堵路段的排放几乎无法估算,数据库始终处于更新的过程。更为困难的是,外来污染的长距离输送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束炯说。

    段玉森介绍说,上海环保局明年会有具体的提高模型精度和适应性的工作安排,“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空气质量预报的需要,现在数值预报平台的硬件软件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扩容,尤其是怎么提高预报精度,后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上海市环保局还在推进和气象部门数据共享的计划。段表示,模型上用到的气象数据有些是国际通用共享数据,但为了实现更清晰的本地化预报,还需要做到和本地气象部门共享数据。

    上海拟5年内消灭燃煤小锅炉

    上海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副处长周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像减排这样的大气污染末端治理已经实施多年,能够减掉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空间已经越来越小,现在需要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今年10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分别从能源、产业、交通、建设、农业、社会生活等六大领域污染提出了防治措施和目标。

    周军表示,该计划与以往大气污染治理计划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突出源头控制以及结构调整。例如,该计划提出,到2015年,上海全市电镀、热处理、锻造、铸造等四大加工工艺生产点总量明显压缩,钢铁、石化、有色、建材行业占工业总产值比例降至18%左右。

    与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相适的配套法规也在修订中。周军称,上海正在修订《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明年有望出台。

    “比如,上海市要逐步取消分散燃煤,即烧煤的小锅炉、炉窑要在5年内逐渐改为清洁能源,原来的法规对它的支撑相对来说比较弱,这次法律修订中会有专门条款明确这一点,并明确法律责任。”周军说。

    周军认为,要解决大气污染这个明显带有区域性特征的问题,长三角区域应该同步推进,建立区域联动协调机制。“长三角区域经济结构同质化,污染也是同质化,所以治理措施也一定是要在江浙沪同步实施的。比如黄标车的淘汰,光上海做,江浙不做,是起不到效果的。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他说。

    随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区域联动防治的开展,国家各部委也正在推进建立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治机制。周军告诉记者,上海将在明年启动建立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将预报江浙沪大的空气质量形势。(编辑贾红辉张凡申剑丽)
     
  10. gtm

    gtm

    “雾霾时间”里的环保厅厅长:我们究竟要什么南方周末 2013-12-12 15:50:26 评论(0)条 移动客户端
    核心提示:猝不及防的灰霾正警醒着浙江,徐震说:“是该反思的时候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我们究竟要什么,发展是为了什么。”


    徐震。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应该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史无前例的灰霾开始散去,2013年12月10日,杭州,迎来了消失近一周的蓝天

    12月6日,雾霾正浓时,浙江省政府召开的常务会议上,第一个议题正好是讨论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对省长说,“正当其时”。

    久违的阳光让徐震暂时松了口气,在办公室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他坦言,这次的大气污染持续时间之长、波及区域之广、程度之深,确实超乎他们的想象。

    猝不及防的灰霾正警醒着浙江,徐震说:“是该反思的时候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我们究竟要什么,发展是为了什么。”

    地方环保史上从未有

    南方周末:过去的一周,应对空前的雾霾,一个环保厅长是什么样的状态?

    徐震:你说紧张是很紧张的,省里的领导第一时间打电话来问,空气污染这么严重究竟是什么原因,需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自己周边的朋友也焦急来问,我们这里的天气到底怎么了,而我同步不停地打电话给厅里市里相关部门,开会调研,督促检查、预警和应急等工作。但内心仍旧淡定,毕竟和京津冀地区相比,浙江空气问题相对并不突出,只是以前并未出现这种较为特殊的气象条件,在污染物高空传输的作用下,加之低空静风导致污染物无法扩散,使问题更加集中而严重。

    南方周末:如果只是解释区域输送与气象原因,似乎在强调偶发性和被动地位?

    徐震:有人问,即便各地都这样污染严重,如此下去能行吗?在我看来,浙江环保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严重的长时期的大范围的大气污染,确实有气象的因素,但更要透过灰霾看到地方环境存在的问题,很多正在燃烧的燃煤锅炉,每年快速增长的机动车,那些未停工的工地和建筑扬尘等。

    南方周末:现在,雾霾散了,是否会有卸下重负的感觉?

    徐震:雾霾散了,但警钟真正敲响了,说明大气污染问题突出,虽然以前做了大量治理工作,但距离目标还差得远。现在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背后,我们究竟要什么,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发展。浙江前一段时间,更注重抓的是水污染,今年年初以来有诸如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黄浦江死猪等事件,省里,特别是主要领导都亲力亲为,实质问题就是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特殊环境问题入手,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在不仅治水,也要治气,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应对“猝不及防”,治理“长期复杂”

    南方周末:具体到应对上,很多地方猝不及防,浙江的情况如何,有没打乱工作节奏?

    徐震:浙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启动算是较早,2011年就开始实施清洁空气专项行动。PM2.5被炒热后,我们还专门制定了以治理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方案。

    这次意外天气发生后,相关部门确实增加了工作量,但一开始没有像京津冀以前那样大面积中小学停课,也没有提出大面积限行机动车。后来,我们发现浙江地区雾霾越来越严重,于是也担心该怎么办。

    南方周末:有评论说,长三角这次大面积灰霾,与各地环保部门预警不及时,重视不够有关?

    徐震:省里关于应急预案的原则都定下来了,像杭州初步框架也都好了,只是还没有最终出台。从这点上说,这次雾霾确实有猝不及防的感受。

    该什么时候启动,怎么启动,采取什么措施,确实还要看各市的情况,浙江的城市的差别很大,像舟山,靠海,没有工业,没有什么汽车保有量,以前空气一直不错,依照省里的常态措施的话,对它会比较重。应对之外,我提出首先把预警预报做好,切实关注到变化情况,然后是针对性应对。

    我们确实应该好好总结这次灰霾带来的经验和教训。方案还没有出台,但已经反反复复修改很多次了,我们希望以后遇到这样的特殊天气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南方周末:听说杭州市做了一个应急预案,建议在重度污染时候,实行必要的单双号限行,但是似乎遇到了交通管理部门的不同意见,在应对雾霾时,会有类似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吗?

    徐震:我没有听说这样的事情。应急预案是地方政府通过的,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污染天气到了什么级别,学生开始停课,机动车开始单双号限行等,在预案中都有明确规定。我想,不会因为部门不同,各自执行不同标准。

    早在年初,省的层面上根据环保部意见就大气污染治理制定了应对方案,之后反复修改了好几回。不过,原则性的措施,都会根据情况变化采取,比如中小学停课、机动车停开。

    南方周末:有落实的吗?

    徐震:污染最严重的那几天,当时杭州市长还问我,中小学停课要不要环保厅批准,我说你们根据方案自己把握就可以了。最初,中小学都取消户外活动,后来,听说有学校停了课,也有一些大锅炉也停了。

    南方周末:你刚才也提到,浙江省2010年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几天的污染现实会不会让人觉得行动计划没有成效?

    徐震: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浙江大气环境质量一直保持在较稳定的状态,常规检测项目90%都是好的,但是按照新的空气质量AQI指数来评价,这个数字有了明显的下降,全年大约稳定在70%的天数达标。

    这说明,一方面,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机动车爆发式增长的现实之下,如果没有落实相关大气治理措施的话,现在的空气质量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治理的效果仍然有限,新的污染源增加不断抵消既有的治理效果,像今年持续高温,用电突出,燃煤增加,也会加剧污染,而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仍在进行,更显得治理效果的有限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应该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长三角联防联控,已在弦上

    南方周末:12月6日的那场雾霾天里举行的省政府常务会上,大家对大气现状怎么看?

    徐震:大家意见一致,就是我们必须采取非常措施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了,不然,难以扭转大气质量。

    而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要求,五年后浙江PM2.5必须下降20%,我认为只要领导重视,措施有力,一定会达到。而且,我相信,因为这次的雾霾的警示,涉及的系列措施很快就会出台。

    南方周末:浙江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有过经验,能否将其借鉴到空气上来?

    徐震:我们创造了水体考核办法,谁的流域谁负责,以流域断面的科学监测数据说话。当时每个地市县的政府一把手都对水体监测数据格外重视,生怕监测数据不达标,因此会想办法治理,主动治理。

    我刚当环保局长的时候去一些地方调研,当地的领导总会说开了一个什么企业,环保做得不错,回来一核实,那地方根本不行,一个县一个市,再差都能找出几个好企业来给你参观,最后出台了系统的考核办法。不仅是年底考核,还要把交界段的考核数据向社会发布,

    我们正在着手制定空气质量考核办法,除开这几天的特殊气象因素,环保部门会设置考核数据为标准,还是以仪器的监测数据来评判,每年考核,定期向社会发布考核结果。一旦不达标,环保部门按照规定对其实施限批。

    南方周末: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的软肋,被认为在这次雾霾中暴露出来了。

    徐震:这次灰霾之后,我估计长三角地区会很快成立一个以上海市牵头的联防联控协调机构,由浙江江苏两省参加。鉴于空气是流动的,区域性扩散更为广泛,比如,靠在海边的舟山,舟山群岛上并没有重污染源,但这次空气质量指数监测也达到了三百多,你完全不可想象一个岛会这样,因此,更能说明区域性的联防联控乃至全国性的联防联控的必要性。

    南方周末:长三角联防联控有无时间表?

    徐震:最快本月启动。这个联防联控很早就有概念和设想。这次灰霾或许会推动首先会成立一个协调小组,由环保部及浙江、江苏、上海等两省一市主要领导参加,主要涉及机动车、燃煤、能源结构调整等问题,大家会一起商量,共同行动。

    比如黄标车管控,联防联控制度规定最后淘汰时间,一旦出了这个时间期限,无论你开到长三角的哪个地方,当地交管等部门都可拦截。

    环保厅长的棘手难题

    南方周末:在环保系统工作以来,有没有让你感觉最棘手的问题?

    徐震:让我感觉最头痛、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环保工作如何寻得政治上的支持,也就是组织领导的保障问题。

    在现有体制下,环保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虽然有监管和审批项目的责权,如果遇到领导认为这个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但对环境承载力有影响的前提下,作为环保部门又该如何去权衡?这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涉及很多利益关系,也涉及环境上的衔接问题。

    这里面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指挥棒,政绩考核的标准,指标,现在不能完全以GDP来衡量了,要把环境保护这些权重加上,还有一个,比如说现在的地方事权,财权不相匹配,有些利益是刚性的、地方要用钱啊,GDP背后是税收啊,这些问题利益机制也要处理好。

    南方周末:现在公众对环境日益关注,常常对环保机构的怨言也最大,环保厅长这个岗位怎么当?

    徐震:一部分公众会认为,环保没做好就是环保部门的事情。第一件事情,谁有投诉的,你首先第一位就要去检查,去监督。不在你职责范围内的你把情况分析清楚,提出应该责成哪些部门做什么。第二个事情就是说应该跟老百姓讲清楚,环境污染的因素很复杂,环境保护也是各个部门共同的责任。中央领导都说,不能光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要请市长下河游泳。再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对待群众的迁怒,更重要反映的是关切,理解他的期盼。这几条我们要认清,认对了,你就按照这么做,最终老百姓一定会理解的。
     
  11. gtm

    gtm

    掘金雾霾:环保等五大行业成投资“新贵”21世纪网 杨淼 2013-12-18 10:14:08 评论(0)条 移动客户端
    核心提示:伴随着持续的雾霾天气,与环保有关的个股也备受二级市场关注。各大券商的研究员则围绕环境治理从新能源、环保、医药、房地产、工业企业等各相关行业给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
    21世纪网 对于即将结束的2013年来说,近期全面爆发的“雾霾”天气让所有人都开始提心吊胆,其带来的健康危害和经济影响不言而喻。

    而针对雾霾天气,政府也频出政策和重拳,与雾霾天气的持久战已拉开。

    伴随着持续的雾霾天气,与环保有关的个股也备受二级市场关注。

    如何结合政策和行业挖掘与环境治理有关的股票,星石投资总裁杨玲表示,需等待时机,即待各地政府颁布了具体的环境指标。而后再寻找相关行业具优势地位的公司。

    而各大券商的研究员则围绕环境治理从新能源、环保、医药、房地产、工业企业等各相关行业给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

    政策孕育“雾霾股”

    对于全面爆发的雾霾天气,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治理政策:如前期公布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已明确的68件立法项目中,有11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在出台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同时也大手笔投入进行雾霾治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10月21日在网站发布消息,中央财政将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蒙晋鲁6个省份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而在11月举办的2013年中国绿色创新展期上,财政部官员表示将加大支持力度,研究进一步扩大节能服务业的财政奖励资金范围和模式。发改委官员也表示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做大做强。预计到2015年末,我国节能服务行业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11月11日节能环保板块逆势上扬,雪莱特一度冲击涨停,巴安水务、首创股份、万邦达等个股全线飘红。

    随着国家一系列治理环境污染的政策出台和资金投入,环保相关股也备受市场关注。“十八大”前环保板块从9月27日的6075.49点迅速上涨到10月22日的最高点6739.89点(该点位也成为2012年以来的最高点),短短11个交易日涨幅高达10.93%。

    尽管近期环保股出现调整,但并不影响市场对它们后期走势的期望。谈到与环境治理相关个股的选择时,星石投资总裁杨玲表示:“待地方政府对环境考核指标出台后,才能判断其受益行业、公司。”


    行业投资机会:从环保延至纵深

    尽管目前很多有关环境治理的具体标准尚未落地,但并不能阻止市场围绕对雾霾等带来的环境治理方面的一系列行业的遐想。

    光大证券行业研究员陈俊鹏就认为雾霾治理可关注两方面,一是牵涉到工业企业的其它领域,除了前期环保治理较多的电力行业外,钢铁、水泥、化工、造纸、印染等企业也将带来环保治理的压力,去除落后产能使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价格上涨带来投资机会。另外则是雾霾同时产生一些新的需求,比如PM2.5口罩,空气净化器,甚至以后干净空气都会成为一种可供出售的商品。

    对于整个节能环保行业的投资逻辑,陈俊鹏表示,短期看环境治理,中期看节能、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以及通过环保设备进入环保工程领域的标的,长期看能源结构调整。

    雾霾治理也是如此,牵扯到短中长期,短期来看,工业脱硫脱硝除尘力度会加大,另外VOC治理、脱汞等也会加快。中期来看,雾霾会倒逼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工业企业的节能需求会大大增加,余热利用、节能电机、工业窑炉等改造需求释放,同时碳的减排和碳市场的推出,会从成本端推动工业节能市场;“长期来看,能源结构的调整会带来清洁能源的投资机会,同时我们认为中国的能源禀赋决定了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主打能源,煤的清洁化利用也是一个投资方向。” 陈俊鹏说。

    国泰君安行业研究员王威则在其2014年环保行业投资策略上指出,2014年环保板块估值将有强劲支撑。王威他预测,2014年一季度推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概率极大,将主要侧重工业废水、污水回用、提标、污泥处置等。而环保费改税,预计将于明年两会审议,这将增强污染企业治理动力。另外环保类上市公司从2013年一直在持续进行的并购式扩张也将是明年要重点关注的主线之一,碧水源、天壕节能、雪迪龙、易世达、津膜科技、富春环保等多家公司现金充足、负债率低,具备并购式扩张的条件。

    而雾霾的产生,使传统能源的替代品成新宠。

    具体到光伏上,目前国内市场光伏大发展,反转行情继续上行。中日美政策推动全球供需反转,国内政策持续发力,大型电站模型已经成型,分布式成为政策重点推广方向,产业链超额利润向终端聚集。“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如特变电工、林洋电子、阳光电源等。”申万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周旭辉表示。

    谈到风电发展问题,周旭辉表示,随着政策连续出台,风电并网问题得到缓解,补贴发放到位,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复苏,运营商利润改善最为显著。比较有代表性的个股如金风科技;

    “至于电动车领域,国内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政策出台,破除地方保护成为亮点;Tesla即将推出新的车型,将会再次引领产业走向深度革命。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如信质电机、新宙邦。”周旭辉说。

    在21世纪网的采访中,不少投资人士对对抗雾霾的药物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瑞银证券的医药研究员认为,参照英国的经验,目前雾霾提升呼吸系统、心血管发病风险,相关品种的销售或将受益。

    该研究员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炎可能影响噻托溴铵的用量。目前为止,仙琚制药和中国生物制药拥有噻托溴铵的文号。肺癌相关品种包括多西他赛、洛铂、艾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等。上市公司中恒瑞医药、益佰制药、丽珠集团拥有相关品种。

    同策咨询的研究总监张宏伟则表示,雾霾天气使发展生态园区循环经济成为必要,这将给具备综合开发能力的房地产开发商带来机会。

    尽管环保无可厚非将会成为未来很好的投资热点,但广发基金经理陈士德仍表示:“目前环保类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都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众所周知,环保企业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注入,尤其是设备制造类,“目前不少环保类上市公司存在现金流紧张问题,而且其生产的产品大多都是卖给政府,预收款也存在问题,典型的如桑德环境,看它的报表就发现,虽然现金流好看,但真正到手的资金有多少还是未知数。”

    另外陈士德也表示,环保股经过前期的上涨,估值已偏高,目前并不是最好的投资机会。(21世纪网杨淼 yangmiao3386@126.com 编辑 何漪)
     
  12. gtm

    gtm

    《私人订制》 遇观点交锋:批判现实PK彻底庸俗

    2013年12月19日08:36来源:新京报

      【观点争锋】
      【编者按】 冯小刚的《私人订制》终于上映。有网友说《私人订制》是2014年度策略的娱乐版:反腐深入,传媒分化,地产嗝屁,环保继续;也有网友说,怎么越看越像《甲方乙方》啊。这部据说用来找回《一九四二》票房的命题作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品质?
      赞
      冯小刚的喜剧之道
      冯小刚的新片《私人订制》与其说是《甲方乙方》的续集,不如说是升级版;与其说是新瓶装旧酒,不如说是旧瓶装新酒。跟《甲方乙方》相同的是故事的结构和套路,都是圆一个个荒诞的梦,但《甲方乙方》是成功者做常人之梦,而《私人订制》则是普通人梦一回权力或财富的极致。
      《私人订制》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批判现实的锋芒。片中有两大段分别是描写权欲和物欲,一个是范伟扮演的首长司机过一把首长的瘾,另一个是宋丹丹扮演的清洁工当了一天超级富婆。范伟那段尤为出彩,将当下中国的官场百态尽收眼底,直观地反映了腐败往往不是个人品质造成的,而是整个机制的产物。这个故事的细节极为丰富,笑料也非常充足,我们既笑了片中人物,同时也嘲笑了自己。因为把我们任何人放到范伟那个角色的位置,谁敢保证自己会比他更清廉呢?
      宋丹丹这段戏是嘲讽有钱人的,但并不带仇富色彩。这种设置在《百万英镑》等影片中曾展示得更为充分。不同的是,本片对主题仅点到为止,犀利程度不如范伟那段。最黑色幽默要数中间李成儒那段,应该是冯小刚最为个人的表达。一个因拍摄大俗影片而获奖无数的导演,发誓洗心革面,从此放弃俗,追求雅,并愿意为之付出任何代价。冯小刚在拍摄《夜宴》《集结号》《一九四二》等非喜剧作品时,经常遭人批评,说他放弃自己擅长的草根精神,追求所谓的高雅,尤其是《一九四二》票房不太理想,这种声音更为突出。从这个意义讲,这里有他的自嘲,但同时隐含了他对雅俗文化的深层理解及矛盾心态。在我看来,冯小刚并不反对真正的雅,而是反感那些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伪“雅”。可惜的是,这一段情节光有设置,未能铺陈和展开,而且黑色基调未能完全转化成笑料,恐怕会限制欣赏的范围。
      《私人订制》的结尾是一连串的“道歉”,从航班延误到生态恶化,葛优率领的“私人订制”公司派人一一出面道歉。这一升华有诗一般的意象和罔顾传统叙事的超脱,又一次让躲在喜剧面罩后的文青甚至公知冯小刚露出真相。显然,冯小刚不满足于逗观众笑,他希望观众在笑之余能静下来想一想关乎我们每个人的那些问题,其中有令人沉重的,有令人心酸的;但他知道当下的人们觉得思考太伤神,想用笑声来压倒静思,忘却现实。所以,他尝试用制药的方式,在苦涩的现实外涂上浓浓的糖衣。这便是他的喜剧之道。
      周黎明(北京 影评人)
      弹
      一部粉丝电影而已
      拍完《一九四二》之后,冯小刚彻底“还俗”了。为了突出自己的“俗根”,在新片《私人订制》中他以“一腔俗血”这个故事自嘲了一把,“奥斯卡最俗导演奖”“最俗终身成就奖”的桥段,等于冯小刚高调宣布:不是不喜欢我雅吗,我就彻底俗给你们看。
      《私人订制》是带有一定“报复”性质的电影。《一九四二》的票房不甚理想,凉了冯小刚的心;承诺帮华谊兄弟把投拍《一九四二》的损失找补回来,热了冯小刚的眼。所谓《私人订制》的“报复性”,即投观众所好,投院线所好,冯导把自己从真正的“电影梦想”中择了出来,按市场规律办事,不管身后功与名。
      以后,想要再目睹拍《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时,他躲在监视器后面眼噙泪花的场面,恐怕很难了。这是一个票房决定电影导演创作走向的时代,是一定要将各种优势最大化的时代。《私人订制》的优势是冯小刚+王朔+葛优,这个组合的成员红了二十年,观众已经爱上了这一口。
      冯小刚会看重《私人订制》吗?从敬业层面看,他肯定会看重,《私人订制》是一份作业,他必须要完成它;而且它是一部喜剧,完成的过程也会让创作者觉得快乐而非沉重。但冯导不会从这部电影中得到多少成就感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私人订制》在他的电影满汉全席中,只能算一碟小菜了。
      这道小菜仍然装点精致、酸辣可口。影片的节奏、画面、音乐拥有不错的时尚感,李小璐、白百何两大美女为影片陡增性感。范伟饰演的司机过把领导瘾的“性本善”故事,重现冯、王组合在人物刻画和台词方面的深厚功底,不禁令人遐想,如果整部电影都是这个味道就好了,可假若真是这样,在大银幕上未必能看到它。
      影片开头黑白画面的“越狱梦”,和17年前的《甲方乙方》气质最为接近。甚至这个故事,在批判层面上是超过《甲方乙方》的。第一单元的故事如此精彩,必然会让观众对后面的故事也充满期待。但是,“一腔俗血”的自嘲路线和“有钱”的温情路线,最终让故事失去了戏剧张力。
      好在演员的表演还可以服众。葛优仍是有点儿坏的幽默大叔,范伟的表演“电闪雷鸣”超越“卖拐系列”,宋丹丹一颦一笑皆有回味。如果对剧情不感冒,那就看演员的表演吧。这样一部粉丝电影,至少还有葛大爷。《私人订制》是今冬最滚烫的一窝“粉丝”火锅。
      韩浩月(北京 专栏作家)

    人民网北京12月19日电 (李岩)今天是《私人订制》公映的第一天,首映1100万破华语片纪录,据说20日的排片将达到近60%。综合微博认证的影评人的言论,有网友称此片不及郭敬明所拍的《小时代》,但是与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倒有“异曲同工”之用,并调侃说:“看来,只有老谋子懂了!”

    网言网语:

    文白:《私人定制》想告诉我们什么:1,官员腐败是群众导致的,不是他自己的原因;2,不喜欢俗的都是神经病,此生只配弹棉花;3,有钱人过得真惨,穷人比有钱人过得好多了;4,中国遭遇污染,需要道歉的我们,而不是政府更不是企业。这些逻辑很眼熟,在一些报纸上似乎总能见到。

    大奇特:张艺谋当年拍奥运是拿《满城尽带黄金甲》练手,练舞美和艺指;冯小刚今年拍春晚是拿《私人订制》练手,练了仨小品一朗诵,三俗一雅终归一烂。

    荡科长:《小时代》比《私人订制》好看,就这样。

    何小沁:谁自掏腰包去电影院看这,谁才是真正的“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人民网北京12月19日电 (李岩)国民导演冯小刚时隔三年再度打造的贺岁喜剧《私人订制》今日上映,不过相比于开映前的势头,上映后的《私人订制》恶评如潮,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路,在自己的微博里直言此片属“私人泄愤”,而对其中的演员评价为:“演员都很努力,有的会演戏,有的只是花瓶,但在空洞机械化的剧情下,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没着没落的茫然”,借中冯小刚自己的一句话“恶心了别人,也恶心了自己!”董路,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评论人,足球评论员。多年来纵横电视、广播、报纸、网络4大媒体,先后主持过娱乐、体育、新闻、财经、情感、家装、健康等多类节目,国内少有的全面型节目主持人;同时,出版过小说、报告文学,登台出演过个人专场脱口秀、话剧、说过相声、演唱过奥运歌曲以及个人原创歌曲、个人博客点击量过亿、微博粉丝超百万……媒体圈将跨界进行到底的代表人物。
     
  13. gtm

    gtm

    “私人订制”笑料不密集 冯小刚:结尾有遗憾

    2013年12月18日15:18 来源:滨海时报 手机看新闻

      备受期待的冯小刚新作《私人订制》从今天晚间10点正式登陆国内院线。昨天,出品方在北京举行了首映仪式。作为冯小刚时隔3年回归喜剧之作,媒体点映场并未收到预期中的满堂彩,影片稍显拖沓的节奏和并不密集的笑料成为被诟病的焦点。但与此同时,片中大量巧妙的构思却给熟悉冯小刚过往作品的人们,带来了别样的趣味。在做客优酷《星映话》节目之余,众主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复制和致敬经典成为谈论的焦点。

      导演说这个结尾有遗憾

      “其实,这片子最早本想叫《甲方乙方2》的,可后来觉得《私人订制》的名字让人听着舒坦,而且我也不想跟‘2’沾上什么关系。”也许是猜到了记者的意图,冯小刚一开口就承认了《私人订制》在故事设置和整体走向上与《甲方乙方》有相似之处,“当然,还有很大的差别,譬如在三段式的故事之外,片尾那段名为《道歉》的故事。”提到这段在媒体记者中形成两种鲜明对立观点的故事,冯小刚说道:“一个想法是希望用这段结束全片。如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总是在指责别人的不是。我曾经想过,让几位演员走上大街,向不同的人道歉,但后来觉得有些得瑟,于是改成让他们代表人类对天空、森林、草原、河流去道歉。说真的,是有些脱离主题,这可能也是造成大伙儿有人喜欢得落泪,有人觉得画蛇添足的原因。”冯小刚告诉记者,按照最初的想法,《私人订制》作为《甲方乙方》的续作,在片尾处有特别的呼应环节,“《甲方乙方》是以优子‘1997年过去了,我有点怀念’那句话作为结尾的,而《私人订制》我最早的结尾也同样是葛优的一句话——‘2013年过去了,我有点害怕’。可后来想想,放在贺岁片里真不合适。我想,如果还是原来那个结尾,大伙儿就不会感觉突兀了。”

      老将说“杨重”的名字最在意

      “看剧本时我就知道了,你说按我现在这样子,真想弄一从头到尾就我自己领衔主演的戏,难吗?都这么大岁数了,出这风头干吗?”虽然不能说葛优戏份少,但至少在《私人订制》中,他和郑恺、白百何、李小璐等人平分秋色的待遇仍旧成为媒体关心的话题。但面对记者,他却表示自己饰演的角色被命名为“杨重”,比戏份多少更让他在乎。“‘杨重’这个名字对我很有意义,因为它和我25年前在《顽主》中的角色名字相同。”葛优回忆道,“《顽主》这个电影是我一个特别重要的起点,我不仅获得了金鸡奖提名,还因为这个片子引起了观众们的注意。记得当年走在街上,经常会有人喊我‘杨重’。”不同于冯小刚的看法,葛优觉得《私人订制》应该算作《顽主》的续作,“《顽主》里那个3T公司是替人排忧、解难、受过,和《私人订制》里‘圆梦四人组’的概念差不多,而‘杨重’也终于从员工混到了经理。”

      面对自己的老搭档,葛优也罕见地说了不少:“有一个咱俩的事儿。从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到现在,我这起飞跟你有关系。现在我起来了,降落的事儿,拜托你也得管。前20年,我葛优起飞了,有冯小刚给的这么多机会。降落怎么办,这您得看着办。”而说起那个冯小刚口中略显遗憾的结尾,葛优则表示:“‘害怕’并不是消极悲观,而是为了以后更好。”

      新人说老路子开演最舒坦

      “百何最适合演那种说话不着调、不靠谱的姑娘,小璐眼神儿里的‘魅’是谁都比不了的。”正如冯小刚所言,《私人订制》中几个新人的表演并没有什么飞跃性的变化,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旧抢去了葛优的不少风头。可事实上,除去两位女主角人选早已胸有成竹,男二号的选择却一度让冯小刚犯愁,“包括很多熟脸在内,试了不少人。”可谁也没想到,郑恺的出现却让他下定了决心。回忆起试戏那天的经过,郑恺说道:“那天我是一大早被从青岛的片场叫到北京的。人家上午的几个演员都是跟葛优对的戏,可导演那时根本不知道我是谁,跟我对戏的是副导演。我本来没抱什么希望,结果演完一遍,导演又让我换个方法演,一连演了好几遍。最后,导演过来跟我说了句‘留一下年后的时间’。当时真把我乐坏了。”虽然当时冯小刚不知道,但按照郑恺的说法,他同样是复制了自己,“这一年,赵薇《致青春》试我,章子怡《非常幸运》试我,冯导试我,都过了。好多人问我,为什么能够上那么多大片。其实很简单,这么多年演过、看过这么多角色,试戏时只要拎一个出来不就行了?”郑恺透露,自己在《私人订制》中扮演的“马青”就是《顽主》中梁天的翻版,“梁天老师的角色也叫‘马青’,都是表面笑呵呵背后出坏主意的小青年。”

      时报记者 王淞 北京报道

    (来源:滨海时报)
     
  14. gtm

    gtm

    媒体称部分外国人因雾霾天欲逃离中国(全文)
    2013-12-19 13:54:50 来源: 时代周报(广州) 有32364人参与分享到

    1/18
    2013年12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拍摄的中国雾霾航拍图,亮白色的代表是云雾,暗灰色的是遭到污染的大气。雾霾从北京趋近上海,大约延伸了1207公里。当天美国驻北京、上海的大使馆监测到的PM2.5指数分别为480和355

    老外的霾怨

    2013年12月初的一天早晨,来自喀麦隆的上海交通大学大四留学生罗兰德(Rolland)与朋友一起骑着自行车去地铁站,距离超过2米就看不到对方。“我很害怕,因为我来上海四年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天气。”罗兰德事后说,“而且当时变化很突然,我觉得世界末日到了。”

    来自美国的杰夫(Jeff)是一名教师,他记得自己12月初的一天早晨醒来时,恍惚间又觉得自己还在梦里。“我没来得及喝咖啡,感觉窗外雾蒙蒙的,公寓过道的转角也看不清了。我当时心想:今天的雾可真大。”

    在中国已经待了5年的艾玛(化名)来自法国,12月初有三四天时间,她一直感到嗓子疼、呼吸困难。“病怏怏的感觉,”艾玛说,“我从周四晚上开始关注(雾霾),整整四天没有出门。我知道我一定得了环境病。”

    以上三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人,是进入12月以来,上海遭遇今年以来最严重一轮雾霾污染的见证者。新华社报道称,12月1日、2日上海达到重度污染,12月3日、4日为中度污染。本次污染过程呈明显区域性,江苏、安徽、山东和浙江等地主要城市都达到重度或严重污染。关注PM2.5(可入肺颗粒物)数值的艾玛记得,最高的那两天一度超过了500

    一些外国人的朋友圈里,或多或少开始谈论起离开中国的想法。这一次空气污染给他们带来了冲击。从长远考虑,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很多问题已经动摇了他们留在中国的决心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态度

    在中国的老外们对于自身的保护措施或许还没有中国人自己做得好。美国外教杰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就是把自己从美国带来的3M口罩拿了出来,那个口罩买的时候已经是两年前了。我想了想,最终还是戴一条围巾。”整整4天,那个被他翻出来的口罩都没有用上。一些本地的上海人开始取笑他:你们老外可真够强壮的。

    “他们每个人都戴了口罩,我听说上海本地的药店一度脱销。”杰夫说。

    “我觉得雾霾对我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在上海法语联盟任职的帅帅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帅帅是一位中法混血儿,或许是在中国待了太久的缘故,他对空气污染有些见怪不怪,“我身上带了一个药店买的一次性口罩,戴着太难受了我就把它摘了。我的朋友中,大部分人都像我这样。除非是有了孩子,他们会让孩子们避免出门。其他真就没有什么了,与平常一样。”

    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玛旺(Marwane)今年9月才刚刚来到上海,此前他在巴黎住了一段时间。“巴黎也有污染,只不过没有这么严重。所以我并没有觉得(上海)这次空气污染有想象的那么危险。不过,对于污染的严重程度我还是感到很吃惊的。”玛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相对于男性老外的“无所谓”,女性如法国人艾玛,对于空气污染更为注意一些:“即便在欧洲,我都是非常当心的,你知道巴黎的污染也很严重,所以我平时会特意挑干净的食品,不含农药的有机食品。上海的雾霾真的成了我一桩心头大患。我完全不想出门。我朋友们还跟我说生活总要继续嘛我们出去玩吧,但我就坚持不出门。唯一一次出门是为了买水和吃的东西。真的几乎是整整4天闭门不出。”

    较之西方人,在沪的日本人和韩国人更为重视此次雾霾对于他们造成的影响。韩国人李睿智远在首尔的父母尤其担忧女儿的健康状况。因为连续4天没有开窗,李睿智觉得自己有一些感冒的症状,鼻子不通气。她的父母在新闻里看到了此次上海污染的严重性,担心女儿的症状与空气污染有关,电话不断。

    冈崎雄太是由日本环境省派驻日本驻华大使馆的一等书记官,专门负责环境相关的工作。冈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日本方面特意邀请了专家远赴中国,为在华日本人提供健康咨询。而据上海的一家日资企业员工称,几乎每一个员工都收到了从日本专程运来的3M口罩。

    “2013年初就开始忙了。在华日本人向我咨询最多的内容是在大气污染中如何保护身体。今年2、3月,大使馆在各地开了16场大气污染健康保护说明会,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3场。而2012年只举办了一场。”冈崎雄太说,大家问了很多问题,有的日本企业代表问我,空气污染这么严重,要不要回国避一避;一个男士问,在中国要不要剪鼻毛。“我们的医生回答,要不要剪是个人问题。但是保护身体,鼻毛是越多越好。”

    期待中国政府立法治污

    不过,不太重视自身的保护措施,并不意味着老外们对中国空气污染的忽视。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在制度层面。一些外国人甚至开始关注起中国的“环境权”立法。

    “我刚刚来到中国,但这样的环境让我觉得挺懊恼。”玛旺说,“我知道这是中国工业发达的一个表现,因为这些污染物来自工业废尘,是太多的工厂所致,说明工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但在法律方面是个空缺,没有出台针对污染的法规。我会顶着雾霾照样出门,但总归不好,感觉很脏很恶心。”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我是一个外国人,你们是中国公民,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大家都完全算不上赢家。工厂生产的时候排放污染,同时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但我们是无利可图的。这完全不公平,他们负责制造污染却获利,而我们是受害者。政府难道不应该解决问题吗?”玛旺补充道,“已经有些国家依靠法律法规治理好了污染问题。在欧洲,人们对环境治理是非常重视的,而且是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法律也很严格,不论是空气污染还是土地污染。所以说,在法律方面中国真的还需努力。”

    他甚至还提出了自己的“不理解”:“我在报纸上读到,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政府下令停止了工业生产,把天空还原得很清澈。所以这其实证明了政府是有这个能力的,是可以治理好的。为什么现在又变成了这样?我听说如果你生活在北京的话,每天呼吸那里的空气就相当于吸21支烟。你能想象吗?”

    杰夫原先住在美国纽约城区,在他心里,自己原来的居住环境在父辈心里也算是“空气质量比较差”的一类。“但是如果要跟我在上海经历的比,或者北京人每周都在经历的空气质量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我记得第一次我从中国回到美国老家,下车第一件事是深深吸了一口气,说了句‘好新鲜的空气’。我父母都用怪异的眼光看我—他们不知道我有多久没呼吸到新鲜空气了。”杰夫将当下的空气污染归咎于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以及消费观念的扭曲。在这一点上,他觉得美国人与中国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在美国的大城市,也一样面临污染问题”。

    “污染会动摇我们长居的念头”

    有消息称,中国的PM2.5数据正像一个挑战者,让外国人甚至一些中国人因雾霾天气而“逃”离中国。某外企甚至开始支付在京外籍雇员15万元“危险津贴”

    英国《金融时报》就把北京的雾霾天气形容为“空气末日”,并采访了一些决定离开北京的外国人。据日本《四国新闻》日前报道,日本香川县共有57家企业到中国办分厂,但因一些地方空气污染严重,部分日方人员已感到不适。川田工业在江苏省设有工厂,企业负责人称:“要关注公司职员的健康。如果当地污染继续恶化的话,将考虑让职员留在住所办公。”坂出市一家服装厂的负责人表示“不得不考虑从中国撤退”。日本咨询公司大和总研的一名金融学家表示,空气污染可能导致日本对华投资成本增加。相比其他国家,日本在中国的企业数量最多,超过3万家。《产经新闻》称,为避免风险,日企会加快向东南亚国家迁移的速度

    不过,这些有关在华外企“撤离”的消息,在普通的老外们眼里显得有些“夸张”,他们有关在华计划的调整,更多是一种长远的考量。

    “其实我很爱中国,也很享受我在这边的生活。但如果有一件事让我不得不离开的话,那一定就是这个(污染)了。这涉及到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很多问题,连吃的喝的呼吸的都不能放心,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呢?如果整座城市都被污染吞噬了,我是没有在这边待上10年的打算了。”经历了上海严重雾霾的艾玛,如今也开始调整她的在华计划。不过她也表示,自己并不会立刻离开。

    “我听说一些住在北京的法国人,因为不想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已经搬回法国了。我在这边有很多年纪相仿的朋友,目前在上海工作生活,雾霾虽然只是暂时的,但会动摇我们长居的念头。”艾玛补充道。

    杰夫开始考虑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下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我听说污染会对生育能力造成影响。这让我有一些担忧,如果我打算组织自己的家庭的话,中国可能就不太适合我居住了。”他说。


    一些留学生如李睿智、罗兰德,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雾霾而过多影响他们的在华计划。李睿智说:“面临毕业,我还没有考虑好是否继续留在中国,或者回到韩国去。这个需要多方面因素权衡,比如工作就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她也认为,中国的空气污染在短期内不会有任何改善。

    长居上海的帅帅则称,近期一些新闻报道将大量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归咎于严重的雾霾,“可能有些误会了”。他说,身边的朋友们虽然会谈论离开的想法,但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最近外国人离华的原因“应该是大家回去过圣诞节了”。“每年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回家过圣诞节。因为就跟中国的除夕一样,圣诞节在西方是很重要的节日。”
     
  15. gtm

    gtm

    http://www.huaxia.com/zjsx/xwsc/2013/12/3674318.html

    陕西关中地区持续雾霾重污染
    2013-12-23 12:16:14
    华夏经纬网
     
    (生态)(1)陕西关中地区持续雾霾重污染

      12月19日,游客在雾霾笼罩的西安明城墙上游览。西安市空气质量发布平台信息提示,当日西安市空气质量为六级严重污染。连日来,陕西关中地区遭遇入冬以来最严重雾霾天气,咸阳、西安、渭南、宝鸡、铜川等地空气均达到严重污染程度。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生态)(2)陕西关中地区持续雾霾重污染

      12月19日,西安明城墙的工作人员佩戴口罩执勤。西安市空气质量发布平台信息提示,当日西安市空气质量为六级严重污染。连日来,陕西关中地区遭遇入冬以来最严重雾霾天气,咸阳、西安、渭南、宝鸡、铜川等地空气均达到严重污染程度。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16. gtm

    gtm

    http://news.qq.com/a/20131220/003297.htm

    西安雾霾遮住大雁塔 市民调侃大雁塔被发射了
    各地新闻云南信息报 [微博] 2013-12-20 07:00我要分享 1021
    西安雾霾遮住大雁塔 市民调侃大雁塔被发射了

    原标题:西安雾霾“发射”了大雁塔

    近日,陕西西安连遭雾霾侵袭,伴随着雾霾天带来的空气污染,昨日,两张西安大雁塔雾霾前后的对比照片在网络热传——雾霾遮住了大雁塔,看上去就像消失了一样。照片迅速点燃了网民的调侃热情,纷纷祝贺“大雁塔被发射”。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西安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都别出门了!现在的西安随便给人个大嘴巴子,一回头人没了!”昨日,类似的段子在网上有很多,均来自深受雾霾之害的西安网民之手。

    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西部网报道,从12月16日起,西安大气污染指数一直高居400以上,始终位于全国城市空气污染排行前列。

    就在昨日,一张大雁塔的对比图开始在网络热传:在10月24日的照片中,大雁塔稳稳立在图片中央,塔背后的建筑也能清楚可见;而在12月18日拍的照片中,图片中只剩下了两排树木,大雁塔连影子都看不到。

    “消失”的大雁塔引来围观。有网民据此调侃,“有雾霾拍照不用PS了,自动就能抹去建筑物”。更有网民猜测,“莫非,大雁塔是被发射了?”

    这一“猜测”很快吸引全国各地网民纷纷发来“贺电”:“北京祝贺大雁塔发射成功!广东人民祝贺大雁塔发射成功!……”网民“白习”则说,“大雁塔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建筑技术的新突破”。 返回腾讯网首页>>
     
  17. gtm

    gtm

    2013年全国淘友共花8.7亿抗“雾霾”

    2013年12月23日 11:14 来源:西部网 参与互动(1) 0
      前不久,淘宝上的一项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的淘友们花了8.7亿元在网上购买口罩、空气净化器、室内跑步机等对抗雾霾的用品,共买了450万次,其中购买口罩的人比前一年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也多了131%。而这8.7亿其中,陕西的淘友们就贡献了1762万元。

      随着pm2.5数值一天天的爆表,不少人开始选择各类抗霾用品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小到几元的防尘口罩,大到数千元的空气净化机,只要是能减少雾霾侵害的,都被收入囊中。打开淘宝网页面可以看到,销售最好的,多是与抗霾防霾的产品,而在京东商城上看到,3m品牌的防尘口罩几乎断货。
      记者在西安市街头发现,不少外出的市民也都佩戴了口罩。
      外地游客:“北京的雾霾比较严重,但一来到西安,发现西安雾霾也挺严重的,可能我们要经常买一些防PM2.5的口罩。”
      西安市民:“之前没想过,今年雾霾比较严重,所以一下子就买了四个。”
      记者随后来到西安市北大街的老百姓大药房,虽然这里有不少种类的口罩正在销售,但是带有过滤pm2.5的抗霾口罩已经售罄,不少市民正在咨询何时供货。
      西安市民:“我就是看最近天气不好,出来给小孩子买个口罩,再给我自己买一个,说是雾霾有毒。”
      药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几日雾霾开始严重的时候,这里购买口罩是限购的,每人只允许购买三个,光排队就有数十米长。
      药店工作人员:“相对往年来说的话,这个口罩比往年卖的更好一些。这两天天气的原因,也比之前卖得更好,这两天已经断货了。”
      不仅口罩销量好,在西安某电器商场内,各类空气净化器也都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往年销量平平的空气净化机,今年只要标注可以清除pm2.5的字样,销售都特别好。
      这些防护用品只能解决我们的一时之需,但不能长久解决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才能扫去大家心头的雾霾。2013年,全国淘友们为雾霾买单8.7亿,而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要想雾去霾散,我们是不是该真正的从自身做点什么呢?
     
  18. gtm

    gtm

    国务院四万亿决策内幕首曝光 温家宝称决策完全正确
    发表日期:2013-3-7 13:58 已有12940人浏览
    资讯标签: 四万亿决策 国务院四万亿决策 四万亿决策内幕
    安装万家热线手机客户端 看新闻
    核心提示: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会发言时,回顾了2008年中央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政策出台过程,称四万亿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3月5日(星期二)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称,中央科学判断、果断决策,有效避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大的波折,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国务院四万亿决策内幕首曝光 温家宝称决策完全正确

    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资料图)

    四万亿决策内幕首曝光:财政部长当时称兜里没钱了

    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会发言时,回顾了2008年中央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政策出台过程。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在京出席第十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列席了这次会议。

    温家宝请各位人大代表审议国务院工作报告,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部分谈到,“回首这五年,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持续低迷的严峻挑战,中央科学判断、果断决策,有效避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大的波折,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李毅中委员在参与当日下午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时发言称,他很赞同总理的这个结论,“实践证明,当时的部署是完全正确的”,现在不能反过来对应对危机的措施过多指责,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李毅中说,回头看,形势变了,原来的刺激政策需要退出,但不能说当时的决策是错误的。一件事情不能十全十美,总是有利有弊。现在应该花力气总结我们应对危机的经验和不足,以利于未来怎么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适当降低经济增速,推动改革、创新、开放,使我们的经济健康发展。

    以下为李毅中小组讨论发言实录。

    李毅中:2007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是“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当时还要防止经济过热。但仅半年,到2008年7月,就改成“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180度的转弯,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我记得在6月底,“5.12”汶川地震刚刚安定下来,我陪总理到江苏无锡国棉一厂视察。这次视察前,不断有简报和信息反映纺织行业全行业亏损,出口出不去,导致出口型企业停产、关门、倒闭、工人下岗失业。

    在现场的小型座谈会上,总理就问无锡国棉一厂的老总,“你讲讲纺织工业怎么了,出现了什么问题?”老总是一个“老纺织”,他说,“总理你让我讲真话还是让我讲假话?”总理说,“当然讲真话,怎么能讲假话。”老总就说,现在的纺织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我们当时一听都一震。改革开放三十年形势大好,你怎么说最困难。

    这位“老纺织”详细讲了从2007年年底出现的国际经济低迷,出口出不去,纺织占了出口量接近三分之一,这是纺织行业的状况。他说,“我们无锡国棉一厂是全国纺织行业的排头兵,我现在都是这么个状况,整个行业可想而知了。”

    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政府很快做出了出口退税一次、两次、三次鼓励出口的一系列政策。后来经过调研,又出台了10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个规划既不是中长期规划,也不是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而是应对危机三年解决一些突出的问题。

    中央政府在2008年年底出台投资拉动政策,开始是2008年4季度先拿了4000亿元,后来扩展到整个4万亿的投入,中央财政拿出来10800亿,现在是11200多亿。

    3G牌照提前发放也属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短期应对措施。2008年12月25日,张德江同志突然给我打电话,说3G牌照马上发。我以为听错了,因为原来计划第二年人代会以后发。现在要求马上发,是因为总理下决心了。

    当时3G牌照发放本身的条件已经成熟,再加上一个特殊的因素,而且三大运营商都有自有资金,不需要银行贷款,拿出2000亿的自有资金就可以拉动6000亿的投入,这对应对危机能起重大作用,所以决定提前发放。

    再比如1.6升汽车排量以下购置税减半的问题。这个政策的确把潜在的购车需求提前释放了,使已经走下坡路的汽车工业扭亏为盈,而汽车工业在2008年7、8月时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我记得2008年12月初的时候,总理给我打电话,说美国政府拿出几百亿美金扶植三大汽车,德国政府奖励购买汽车,一辆车补贴5000马克,我们有什么办法拉动经济呢?一个股市,一个房市,一个车市,赶紧商量,发改委和财政部拿出方案来。

    经过各方酝酿以后,提出来1.6升排量以下购置税减半。决定这个政策的时候,财政部已经捉襟见肘。我记得和谢旭人(编辑注:时任中国财政部部长)商量,他说,毅中你别再出主意了,我兜里没钱了。

    我记得后来还是下决心出台了这个政策。出台在2009年春节前,赶上购车的高峰。出台以后到2月份形势大为好转,汽车工业扭亏为盈,以至于创造了2009年这一年世界汽车工业萧条而我们的汽车产量一年增长7%的奇迹。

    我举的这些例子最后形成的是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讲的一揽子计划。什么一揽子计划呢?

    一是投资拉动。投资拉动中,基础设施是一部分,主要还是在民生工程、公益性工程、农田水利,再加上基础设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飞机场等等。

    二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调整振兴规划,是因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主要是工业,工业主要是这九个工业行业加上流通,当时想搞房地产,搞不出来,所以,它是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

    三是16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现在还在攻关,追加投资;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一年拿200亿中央财政贴息,两年拿400亿,带动10700亿技术改造投入。

    四是健全社保。社保方面的改革是老百姓解除后顾之忧,愿意把钱拿出来去拉动消费,它是一揽子计划中的一部分。

    当时的经济形势非常不好。从工业来看,2008年6月份,当月工业增加值增幅16%,接着像过山车似的急剧下滑,16%、14%、13%、10%、8%、7%、6%、最低到了2009年1、2月份,工业增加值增幅仅为2.8%。

    当时总理担心经济出现负增长,真出现负增长,影响就会很大。经过中央的审时度势,充分调查研究,全国人民上下团结一致,各地方、各行业努力之后,必须承认中国是率先走经济低谷的国家。

    中国的整体经济在2009年开人代会的时候开始有所好转,尽管当时的数据还很扭曲,解释不了。经过2009年二季度的调整,上半年形势就比较明朗,经济开始回潮。

    当然,应对危机采取的措施,只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办法,而不是常规措施。在当时经济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用通俗的话说,这些措施是强心针,否则经济就有可能崩溃。

    当然,这些措施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现在大家评论的固定资产投资一年增长30%多,造成地方债务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再比如说我们搞技术改造力度还不够,创新能力不强。还比如说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力度不够。

    在那种情况下,淘汰落后工作非常难,怎么能让市场机制去起作用?首先是企业能够保住,能够活下来。

    我记得当时在工业企业中有一句口号,叫做“在金融危机中不裁员、不减薪”。这个口号对不对?我觉得对,在当时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稳定,必须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抱团取暖,这是对的。但回过头来仔细琢磨这两句话,它不符合市场规律。在那种极端困难的时候,肯定要有企业破产,有企业退出,肯定要下岗分流,肯定要减少收入,奖金也不能再发那么多了。在极度困难的时候不减薪,不减人,什么时候减薪减人?所以,实事求是讲,改革在那种情况下可能要放缓一点。

    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是要稳定增长,不要使经济下滑,以致负增长。真如此,问题就严重了。工业如果负增长,GDP肯定就负了,那个影响就大了。所以,现在回过头来,要客观、科学的总结中央应对危机的一系列决策。

    刚才说的情况是2008全球经济危机前三年的情况。后两年遇到的问题和那个时候遇到的问题又有不同,它比较平缓平滑。

    首先,宏观调控所希望看到的经济速度不能再那么高,那么高的速度,环境支撑不了,能源支撑不了,资源支撑不了,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其次,经济发展也不能再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一萧条,进出口大幅度下滑,我们就要被迫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主线。经济运行到那时,既有大势的问题,也有积累的问题,还有眼前矛盾交织的问题,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所以,中央在宏观调控上采取了一些办法。

    这些办法各有评说,有不同意见,但总的来看还是起效果的。

    我觉得,现在提出的一些措施都是应对危机以后,总结经验教训得出来的,是得当的。比如,我们要把发展建立在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基点上,不能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扩大内需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更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这就提到分配制度的改革,提到产品的品种、质量,让人民放心,提到社会保障,让人民解除后顾之忧。我们还提出投资拉动的规模不能过大,年增长30%多不行,现在降到20%。更主要是调整投资结构,更多靠内涵式发展,靠技术改造拉动,淘汰落后,防止避免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提出创新驱动企业是主体,这一路径解决了我们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出加快改革开放,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开放,在改革上要有总体设计,顶层设计,要有路径图,要有时间表。而且重点指出了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和其他方面的改革,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我觉得这些正确的政策,都是在总结应对危机的经验和不足上得出来正确的途径。

    因此,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话说,“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我觉得应该统一认识。

    我们要总结应对危机的经验不足,或者是教训。但是要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情况下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措施,有些是迫不得已,第一,经济不能垮掉,企业不要垮掉,用张德江同志的话讲“要留住企业这个根”,这些措施历史自有评说,我觉得现在不能反过来对应对危机的那些措施进行过多的指责,这也不是实事求是。

    所以,我很赞同这句话,“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回过头来,情况变了,形势变了,过去有些做法现在不能延续,某些刺激消费的政策又要退出。

    对于“1.6升汽车购置税减半”,就有人批评,城市道路搞成那么堵,都是工信部搞的。你们说发展小排量汽车,这个批评我们也要听,也有道理,但你不能说当时的决策是错误的,如果没有那个决策,汽车工业垮掉了,它的产业链很长,我们的损失可能更大。

    一件事情不能十全十美,总是有利有弊,我觉得现在应该是花点力气总结我们应对危机的经验和不足,以利于我们今后怎么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速度适当放缓,更加推动改革,推动创新,推动开放,使我们的经济健康发展。(康耕甫)

    温家宝:实践证明四万亿投资等决策完全正确

    3月5日(星期二)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温家宝]一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去五年,我们是在持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走过来的。这场危机来势之猛、扩散之快、影响之深,百年罕见。我们沉着应对,及时果断调整宏观调控着力点,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26万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03-05 09:10]

    [温家宝]回首这五年,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持续低迷的严峻挑战,中央科学判断、果断决策,有效避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大的波折,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19. gtm

    gtm

    两桶油为利益不升级油品质或致雾霾天气

    欢迎发表评论 2013年01月30日15: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石化回应成品油硫含量超标致雾霾质疑 提供成品油符合国家标准收起

      硫含量决定了机动车排放的污染度,大城市纷纷升级油品标准。京五易,国五难。

      何芳;王曦

      “东四:412g/m3、官园:384g/m3、农展馆:394g/m3、天坛:335g/m3古城:338g/m3、顺义新城:417g/m3、怀柔镇:416g/m3”

      1月29日11时,来自北京各监测站点实时数据显示:全市PM2.5近一小时均值平均突破350g/m3,质量状况为“严重污染”。而北京近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397。

      这是2013年1月以来雾霾第四次侵扰京城,当天北京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大部分地区将维持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持续雾霾天气造成的空气污染,使得舆论对“污染源”的讨论持续发酵。网络上关于“中石化成品油硫含量为欧洲的15倍”的说法,一时成为网民抨击中国油品差的有力佐证。

      1月23日,北京环保局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2月1日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始执行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即北京市对新增轻型汽油车实施北京地方标准(京五排放标准)。自2013年3月1日起,停止在京销售和注册登记不符合京五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

      国五标准“不合时宜”地推出,更加强化了市民“油品质量是雾霾罪魁祸首”的认识,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炼油企业被再次逼入舆论场。

      央企利益拖油品后腿

      针对网络上流传的“中石化成品油硫含量为欧洲的15倍,是导致雾霾罪魁祸首”的质疑,中国石化(600028,股吧)新闻发言人吕大鹏25日公开回应:中国石化从2012年5月起开始向北京供应京标车用油(国),和欧洲现在实施的欧排放标准相当。

      “之所以出现15倍的说法,可能是之前实行的国三(欧三)车用油品中硫含量为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近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北京雾霾天气从影响来看,机动车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

      表面来看,机动车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但与汽车排放相关的油品关键指标包括硫、锰、苯、铅、烯烃等,而最主要的是油品中的硫含量。它几乎决定了机动车排放的所有污染

      物水平,无论是PM2.5(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的直径几乎全部在2.5微米以下)、氮氧化物还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都会随着硫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油品中的硫含量,是决定油品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

      目前,北京、上海和广州几大城市油品升级的步伐走得很快。从2012年6月起,北京开始执行相当于欧五排放标准的京五车用汽柴油标准,硫含量仅为10ppm(百分比浓度),上海、珠三角、江苏等部分地区执行国四标准汽油。

      去年5月7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北京市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标准,并将93号和97号汽油改为92号和95号,目的就是为北京市实施京五排放标准做准备。

      “硫含量超标的油无法满足北京地标,是不能供应北京的。针对北京的油品质量,质检总局、商务部,甚至环保相关部门都有专门的考核。有超标的油品在供应一定是违规的,应该是个案。”国家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汤大钢,在截稿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强调。

      但是北京的油品不代表全国,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汽油所达标准仍为“国三”,即含硫量不超过150ppm,车用柴油硫含量不得超过350ppm。与此同时,欧盟和日本已经将汽油和柴油中的含硫量降至10ppm,美国是30ppm

      汤大钢同时表示,环保部规定从2012年起全国实施国四排放标准,但汽油国四标准却要到2014年才能全面推行。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大量国四车使用未达标油品,令机动车环保标准升级的效果大打折扣。2012年以来,不仅北京,许多三四线城市也出现严重雾霾,都与油品问题有很大关系

      据统计,到2010年底,中国20%的炼油装置为2007年后新建,47%的炼油装置为2005年后新建。这些新建炼油装置一体化程度高、技术先进。升级油品质量的关键在于脱硫,而从技术上来讲,只要炼油厂安装适当的脱硫等技术装置,都可以改进生产。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升级油品标准的提炼技术并没被国外垄断,对于全国油品升级速度缓慢,中石油和中石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国内的大型炼油厂大多具备生产国四排放标准车用汽油的能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增加脱硫流程,会导致企业成本大幅度提升,同时产量会减少。”

      实施京五容易 推广国五难

      针对我国多个城市近期遭遇罕见雾霾天气,环境保护部近日就“国五”标准第二次征求社会意见。

      1月28日,负责京五技术管理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科学院标准所有关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京五和国五排放标准是两概念,确切地说京五是国五的第一个阶段。京五第二阶段有可能在2014年7月份开始实施,目的就是给汽车企业有一个准备的时间。

      京五和国五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某些指标上有所放宽和延缓,例如OBD “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这个系统将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旦超标,会马上发出警示。另外在车辆的适用范围上也有一定的区别。

      据了解,与现行的“国四”标准相比,“国五”标准将更为严格,对氧化物排放加严25%至28%,颗粒物排放加严82%,并大幅削减了新车排放量,此标准与欧洲正在实施的“欧五”标准相当

      “国五标准对标的就是欧五排放标准,各种指标与欧五相当,实际上欧五的排放标准在国外实施的过程中比较复杂,也是分几个阶段执行,我们的国五标准执行起来更简单一些。”上述环境科学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原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告诉记者,京五标准实施近一两年对北京的空气质量改进不会很大。“现在北京国四标准的乘用车有520多万辆,2013年投入市场的新标准的车大概只有30到40万辆,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以前的车全部淘汰不用,所以新标准的车所占的份额很小,对雾霾天气的改善作用不大。”

      此前曾有消息称,为了挽救越来越差的空气质量,北京市一直正在研究单双号出行方案,希望通过减少机动车出行,来降低污染物排放。该说法一直没有得到北京交管部门回应和证实。

      苏晖同时表示,全国范围内实施国五可能还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全国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油品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几大石油公司借口亏损同国家讲条件,但是特大集团不能够左右政府,不排除一些大城市强制推行地方“国五”标准。

      北汽研究院院长顾镭告诉记者,国五排放标准之前一直在说,因此汽车厂家早有准备,新车在研发的初始阶段就进行了准备,而老款车型只要进行部分的改进就可以达到标准。“对企业最大的影响就是成本会增加一些。”顾镭表示,不过控制排放还要从源头抓起,那就是油品质量。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所所长方茂东告诉记者,“应对京五,需要汽车企业在发动机和后处理装置方面进行优化,特别是三元催化剂方面有些优化。其实目前已经有很多达到国五标准的车辆在销售了,北京专门有一个环保目录公布这些达标车型。”

      方同时也提醒说,国五标准目前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节奏不会这么快。“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普遍油品质量不过关,特别是柴油质量很差。而北京目前的油品质量是最好的,具备提前实施的条件。”
     
  20. gtm

    gtm

    科学家查明北京雾霾6大主要贡献源
    2013年12月30日18:06|来源:新华网|

    记者30日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源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
    据介绍,科研人员对2009年至2010年不同季节在北京城区采集的121对特氟龙和石英膜PM2.5样品进行分析,获取了北京四个季节PM2.5的质量浓度、29种元素、9种离子和8个组分有机碳无机碳等资料,探讨了不同季节影响北京PM2.5的主要贡献源。
    研究显示,沙尘天气常对春季气溶胶有重要影响,而在秋冬季节,来自建设工地的浮尘和街道的再悬浮尘是土壤尘的主要来源。燃煤源在冬季贡献最大,生物质燃烧源贡献春、秋季较高,冬、夏季较低。工业污染源贡献在夏秋季节较高。硫酸盐、硝酸盐等组成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在夏季和春季的贡献最高
    研究表明,对于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六类主要组分来说,北京的南部地区是来源可能性最高的区域。来自北京南部的气流常携带较高浓度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和含碳气溶胶,西北向的气团则含有较多的土壤尘和含碳气溶胶。北京发生雾霾时,来自南向的气流会使二次无机气溶胶的浓度变得很大,这可能与高湿度的云雾中较强的非均相反应以及较强的光化学反应有关。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将燃煤、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三个来源合并起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北京周边省份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会带来跨境传输的污染。治理北京本地空气污染,不仅需要改善能源结构,还需要区域联合防治。
    这一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大气化学与物理学》上。参加研究的还包括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