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板块露出“软肋”

Discussion in 'Stocks' started by 聆听飘雪, Mar 3, 2004.

  1. 钢铁板块露出“软肋”


      近一年来,钢铁类上市公司有关市场需求、产品价格等方面的利好连续不断。但业内专家指出,该板块存在诸多隐患,不可盲目乐观,近来原材料价格的疯涨更将钢铁板块“靠天吃饭”的“软肋”凸显无遗;加之预计今年钢材价格增幅趋缓,要保持去年的增速已几乎不可能,不少机构也开始调整对钢铁股的投资评价等级。
      钢铁板块2003年赢得“高现金流、高盈利、高派现和低市盈率”的美誉,延至现在的钢材涨价令部分人士预言“钢铁板块一季度的效益将出人意料”,而正在进行的产业大整肃也被一致看作是对该板块的利好。但与钢材涨价同步的是钢铁板块国际竞争力的相对低下和原燃料、运费价格更大幅度的暴涨,而其对业绩的影响将在今年才得以充分体现。
      受制于原燃料价格
      据悉,目前我国钢铁产能的扩张日益受到原、燃料的制约:铁矿石七成以上需要进口,去年进口价格翻了一番,今年仍在继续上涨;国产铁精矿、焦炭的价格去年也均翻了一番,焦炭在今年一月份还继续狂升34.7%,而普通钢材同期的价格上涨幅度仅为18.7%;同时,钢铁制造材料的运费在过去一年中也上涨了4至5倍。
      那么,钢铁板块2003年的业绩大增是不是因为消化成本有方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由于去年上半年消耗的大量原材料是执行以前的合同约定,而下半年则是上半年签署的原材料供货合同履约交货,所以钢铁行业去年原材料的实际平均成本远低于市场的反映。但今年情况就不同了,成本急剧攀升的压力将逐渐体现在公司的业绩中。这也从侧面表明,钢铁板块作为周期性行业和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业绩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市场环境,2003年的高增长只属于总量及价格拉动型———也就是说,钢铁板块目前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仍相当有限,这不能不说是其一大软肋。
      受制于产品等级
      钢铁板块软肋的外在表现是产品结构急待升级,缺乏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核心实力:一方面在中低端板材上重复投资,另一方面高端板材缺口持续增大。近年我国进口钢铁猛增,2002年以2500万吨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钢铁进口国,2003年达3600万吨左右。在进口量中板材占86%,其中薄板又占77%,显示我国钢铁产品结构失衡、急需调整;而2003年进口钢材、钢坯、坯材同比分别增长50%、10%及44%左右,对国内钢铁行业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钢材出口却微不足道,出口量只占生产量的3%左右。
      行业整肃一般被认为是针对“散乱小”的,对“大而强”的钢铁板块则是利好。实际上因规模较大的钢铁企业多数已上市,钢铁板块已成行业投资的重要力量,而整肃如果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挂起钩来,对部分公司雄心勃勃的投资规划必将造成一定影响。专家还指出其他诸多隐忧:汇率变化影响价格,升值压力将使进口钢材的价格降低,从而影响国内钢材整体价格水平;多数公司是老国企改制、分拆上市而来,母公司甚至本身的历史包袱比较沉重;不同子行业发展力差异很大,“齐步走”的繁荣景象难以再现,板块内部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