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日益重视亚洲

Discussion in 'Bonds' started by kuhasu, Aug 1, 2011.

  1. 6月底,韩国国民年金公团(NPS)举行了一场招待会,庆祝其纽约办事处开业。出席捧场的嘉宾除金融界的显赫人物之外,还有许多来自对冲基金的人士。到场嘉宾包括花旗集团(Citigroup)的潘伟迪(Vikram Pandit)、高盛(Goldman Sachs)的盖瑞•柯恩(Gary Cohn)以及凯雷(Carlyle)联合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

    这样的嘉宾阵容丝毫不令人意外。NPS拥有全球最大的资金池之一,掌管资金近3000亿美元,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NPS已经不满足于在本国市场发展。它占到首尔股市5%以上的市值,拥有韩国债券市场17%的份额。“我们是在小池塘里游弋的一条大鲸鱼,这对我们很不利,”NPS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光宇(Jun Kwang-woo)对在场嘉宾表示。“我们需要加大对韩国以外地区的投资。”

    NPS还未投资过韩国国内外的对冲基金,但情况可能很快会改变。在招待会次日,NPS又举行了一次早餐会,各对冲基金的代表蜂拥而至。

    NPS这次早餐会只不过再一次证明了,对冲基金对亚洲的关注度已升温到何种程度。

    对冲基金追逐财富,而如今全球财富多集中在亚洲。新加坡几家大型投资基金都是对冲基金的大手笔投资者,中投公司(CIC)、以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养老基金也是如此。

    尽管美国一些州的养老基金正慢慢将更多资金配置给对冲基金(在这个低利率盛行的世界里,除了对冲基金,还有谁能为它们提供诱人的回报率?),但太平洋彼岸同行们的资金实力立刻令它们相形见绌。

    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在亚洲投资格局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譬如,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淡马锡(Temasek)打算减持它在中国两家银行的股份时,沽售的股份有相当一部分都由对冲基金接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负责了这起大宗交易的安排。

    已经在亚洲设立办事处的对冲基金阵营包括Citadel、城堡(Fortress)和SAC等许多著名的美国基金。它们认识到,若要在亚洲进行投资,就必须亲自在亚洲设立业务机构。这一阵营还包括第二代准本土基金——此类基金的创始人曾在亚洲以外地区为高盛等公司管理内部对冲基金,目前已自立门户。

    此外,有些本土基金也在扩大业务规模,比如管理资金规模达26亿美元的香港本地宏观对冲基金Ortus。据一些大宗经纪商预计,随着宏观基金和亚洲的信贷基金纷纷在香港和新加坡设立办事处,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多资金规模逾1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问世,投资策略也将呈现更加多样化的趋势。

    Eurekahedge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今年5月,亚洲对冲基金的数量由202家增至1271家。同期,亚洲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190亿美元飙升至1340亿美元。

    对冲基金在亚洲扩大业务规模再次提醒人们,亚洲经济增长前景比其它任何地区都要乐观。

    在追逐亚洲增长带来的更高回报率的同时,对冲基金也将向亚洲各市场注入更大的流动性。它们将帮助欠发达的资本市场加快发展速度。亚洲的信贷基金,例如对冲基金MatlinPatterson正在设立的一家信贷基金,可望将资金引入被当地大型银行所忽视的中小企业。

    在近期内,亚洲各央行也许会将资金流入视为一件坏事。此时,出于对通胀压力的担忧,它们正竭力阻止热钱流入,并打压飞涨的资产价格。但从长期来看,对冲基金在亚洲开展业务不失为一件好事。

    眼下,尽管由于美国和欧洲的政府无节制地开动了印钞机,世界上看起来资金很充足,但流动性正在慢慢减少。资金成本将不可避免地上升。

    世界投资格局已出现了两级分化:发达国家增长乏力,资金匮乏;而在亚洲,流动性仍很充沛,各公司坐拥大量现金,有足够的信心进行投资。对冲基金将流动性带到亚洲,将不可避免地抽走其它地区的流动性,使欧洲和美国潜在的资金匮乏情况雪上加霜。

    虽然官员们喜欢妖魔化对冲基金,但可能唯一比对冲基金的存在更糟糕的,就是不存在对冲基金。
     
  2. 肉球
     
  3. 香港还好一些

    大陆市场,各种关系估计就要先扒一层皮
     
  4. 不会,大陆已经开始有正式的对冲基金了。不是国泰君安哪种阉割版的。
    天津注册,享受税收优惠。
     
  5. BVI的行不行?
     
  6. 那只能做国际市场~
     
  7. 汇丰银行拿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的半年报,却公布了大幅裁员的消息。狠斩美国近半分行,继今年已裁员5,000人后,未来两年半将再裁2.5万人。汇丰的布局发生改变,将增加 亚太区与巴西的员工人数。汇丰缩减或者结束在美国、东欧的零售银行业务,该行已将美国当地近一半分行、主要分布在纽约的195间非策略性分行,售予First Niagara Financial Group,共套现10亿美元,将北美业务重点转向工商业务及财富管理业务。

    全球金融机构正在进行新的布局,对冲基金大本营转向亚洲,财富管理全局争先。
    Eurekahedge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今年5月,亚洲对冲基金的数量由202家增至1271家。同期,亚洲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190亿美元飙升至1340亿美元。

    http://blog.qq.com/qzone/622004674/1312307211.htm?pgv_ref=aio
    第二轮金融风潮席卷而来
     
  8. 经济危机第二阶段(2011-05-04 14:41:3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2c4f00100tr73.html

    我们正处于本次经济危机第二阶段的前三分之一。

    通胀压力增大,战争开始初露端倪。

    当初经济危机空头获利和之后政府救市的顺风车,只是第一阶段的相机处理而已。

    前年说美国和发达经济体正在找人打架,现在也实现了(战争转嫁的老套路也不能变变~)

    好在中国人才济济,提前做好了准备,朝鲜半岛才算基本太平,可现在看,依旧是外松内紧。

    美国在搞量化宽松的时候,估计一大帮人在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地区做压测,

    如果找到漏洞,下一步不用想,傻子都知道怎么做。

    可偏偏中国的通胀现在严重得不得了(谁叫优柔寡断不赶紧把房地产解决掉,银行又不用担心,只不过是把高的出奇的存贷息差降到合理水平而已;而且发纸币就发呗,光注意量,都不考虑资金效率和市场容量问题)。(外汇管制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的。)

    这个阶段,过去的范式正在被新范式所替代,如果战争能平稳过渡,而不是被引到东亚,那么世界经济就会真正开始进入复苏。显然实体经济和实业,以及新兴金融机构会在这阶段得到发展。

    而中国社会普遍的腐败行为,会对第二阶段的平稳过渡造成威胁。地方债务,恐怕后来还是要靠固定收益产品和金融衍生品帮助争取时间(解决的话,其实任何人都应该知道,只有实业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比例增加才能解决,现在看,是正在往坏的方向发展,这两方面不配合进行,光靠金融衍生品,不行。)。

    前些日子,感觉哪里不对劲儿,但是看市场的流动性,又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顺便问了华尔街一些机构的和伦敦金融街那边的跟市场联系紧密的老鸟们,也没感到什么异常。现在开始明白了,好多事情,也就解释得通了~
     
  9. 叶女士所激动的,不过是新范式取代过去的范式的部分表现而已。


    南海的问题是文章之后被推上媒体浪尖的~
    7.11和8.2的两次地方债也是在文章之后发行的~
     
  10. KUHASU的博客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