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比中投厉害~:D

Discussion in 'Bonds' started by kuhasu, Jun 1, 2011.

  1. 2008年年初,卡扎菲(Moammar Gadhafi)控制的利比亚主权财富基金把13亿美元交给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用于投资外汇和其他复杂产品。高盛内部文件显示,这些投资亏损了98%。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或许是全球金融危机最怪异的注脚之一。据文件和知情人士描述,为弥补这些损失,高盛为利比亚提供了成为其最大股东之一的机会。

    2009年夏季,高盛和利比亚投资局(Libyan Investment Authority)争了几个月,最后谈判破裂,对于亏掉的那些钱再也没有做任何处理。

    从这段怪事可以看到,在一个为时数年的时间段内,高盛和西方其他银行是如何抢着跟利比亚做生意的。这个石油丰富的国家因为在当前冲突中攻击平民,已经被国际社会遗弃。本文对高盛与利比亚交易的描述,是在采访10来名参与此事的人士、并研读利比亚投资局及高盛文件的基础上写成的。

    知情人士说,这13亿美元被投资于九笔股权交易和一笔外汇交易后,几乎是血本无归,让利比亚对高盛大为光火。这些人士说,利比亚投资局一名高管和高盛两名高管在的黎波里发生了激烈冲突,慌乱之下,高盛两名高管向他们的上司打了电话。他们说,这两名高管第二天离开利比亚之前,高盛还为他们安排了一名保镖。

    据《华尔街日报》所阅文件和参与者的描述,高盛内部围绕如何修复与利比亚关系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参加讨论的人包括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贝兰克梵(Lloyd C. Blankfein)、首席财务长维尼亚(David A. Viniar)和欧洲负责人舍伍德(Michael Sherwood)。三位高管均拒绝置评。

    高盛为利比亚投资局提供了一个以37亿美元投资高盛的机会。它为利比亚投资局制作的文件显示,2009年5月到7月,高盛方面提出三个方案,如果利比亚方面接受,就会获得高盛的优先股和无担保债务。每一个方案都承诺不断还本付息,最终抵消先前投资产生的亏损。

    当时,美国政府在资本金水平等方面给美国银行业施加了压力。2008年9月,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 Inc.)达成投资高盛50亿美元的协议,使伯克希尔获得了一笔现金流,而且还有可能持股高盛10%左右。到2009年5月,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告诉高盛,说它通过了“压力测试”,这意味着高盛不必筹集更多资本。高盛在今年4月份偿还了伯克希尔的投资。

    记者联系利比亚官员置评未果。利比亚投资局在的黎波里的总部无人接听电话,其网站和电子邮件系统没有运行。今年2月份,联合国、美国和欧盟对卡扎菲、卡扎菲家人以及利比亚多数国有企业和资产发起新的制裁。

    Margaret Coker/Liz Rappaport
     
  2. 洪晃怒批外资银行理财“我快被理成无产阶级”

    理财经理指或与高风险结构产品有关,当事银行德意志银行未作回应
      近年外资银行在华理财业务扩张迅速,而客户本金遭遇巨亏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日前,著名出版人洪晃在其微博中大发抱怨:"德意志银行的私人理财是全世界 最坏的服务,我快被他们给理成无产阶级了。哼。"矛头直指德意志银行,作为拥有260多万微博粉丝的名人,洪晃的该条微博引来大批粉丝的转发和评论,迅速 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巴曙松:选择产品要评估
      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有不少微博名人参与到事件的评论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跟进评论:"经历一次危机冲击之后,外资行在理财 市场恢复声誉和信任,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巴曙松认为"外资行在本土化方面缺陷是明显的,但是在国际网络服务方面,还是有点优势,产品线的选择相对 多一点,但是选择还是要自己评估好,不要完全听信客户经理的"。巴曙松还通过微博发起调查,询问博友对其他几大外资银行理财服务的评价。
      知名作家郑渊洁则受到德意志银行和无产阶级两词启发,也在洪晃的微博后调侃,"那里是马克思的故乡,青睐无产阶级的地方"。随后又有人跟着发挥,"马克留人家那里了,我们只有思"。
      而知名美股和港股评论家郭信麟的发言似乎较为中肯,他表示:"事实上选择这种理财产品的人大多都是没有多大的评估能力,他们大多都是出于相信品牌,而 大行的客户经理有时候更多倾向推销次品,典型的代表就是大陆富人在香港被血洗的ACCUMULATOR,如果不相信客户经理和公司品牌,何必要买这些理财 产品。"
      网友抱怨外资理财
      通览粉丝们的留言,围观调侃者有之,同情安慰者有之,也有不少是和洪晃一样是对外资银行理财的批评。博友"灰妈candy"称:"我从2005年他们 家在中关村起家时被骗进去的,五年啊!幸亏办的是保本的,一分利息都没有。"博友"途中与你相遇"称:"私人理财一直是个传说!"也有博友对其他外资行理 财提出诟病,也有分析原因的,"数金币的小马哥"称:"外资银行在中国由于政策限制等原因,跟他们在国外能提供的理财服务有很多不同,所以建议选择中资银 行的私人银行部或专业的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
      关于事情的来龙去脉,羊城晚报记者致电德银公关公司,但截至记者发稿,德银方面始终没有回应。
      
     
  3. [​IMG]

    越理越少的私人银行投资理财
      “杀富无数”的Accumulator卷土重来?
      2010年中以来,香港股市气氛一直高涨,A股“国庆行情”走过,更让恒生指数备受“激励”,从5月25日的全年最低18985点开始,直到11月8日的全年最高点24964点。尽管此后恒指一路回调震荡,但市场声音无不对未来表示乐观。
      此一背景下,曾经“杀富无数”的Accumulator(股票累计期权合约)又一次大摇大摆的登堂入市了。
      累计期权,英文名称Accumulator
      ,是一种以合约形式买卖资产(股票、外汇或其它商品)的金融衍生工具,为投资银行(庄家)与投资者客户的场外交易,一般投行会与客户签订长达一年的合约。 涉及股票的累计期权称为累计股票期权,简称累股期权。
      由于累计期权的设计有如用些许甜头吸引投资者承担极高风险,一旦市况大幅逆转,投资者就会损失惨重,有人便把其英文名称“Accumulator”谐音,戏称它为“I kill you later”(中文:我迟些才杀死你)所以是相当恐怖的。
      KODA成内地富人投资陷阱
      如不少人对外资银行的看法一样,杨女士觉得外资银行信誉好、服务周全,于是将一些款项存在了香港一家外资银行中。然后,该银行的私人理财顾问向她推荐了KODA。她最开始接触的一种KODA的操作方法是:银行将股票打包出售,比如每包1000股中石油。假设其现价为10元,银行以每股8.5元的价钱卖给杨女士,并约定:如果该股票价格在未来上涨3%,那么,该合约就终止,银行将付给杨女士一笔赔偿金,比如按合约价格乘以15%年息计算;如果该股票在未来价格跌破8元,那么,杨女士仍以8.5元股的价格这包股票买下。
      “当20天之后,我与银行结算的时候,银行告诉我,我需要向该银行以此前约定价格,继续购买一年交易日的股票!”杨女士大为惊诧,“那位理财顾问此前根本就没有跟我提过任何字眼,在股价下跌后我需要继续购买一年交易日的股票。我以为20天结算后就可以结束。但是银行说,我账户里的金额将无法继续购买一年股票。如果不补充保证金,那么,银行将进行强行砍仓,我的所有损失将无法追回。”
      赖建平表示,他们之中几乎所有人的亏损经历都与杨女士如出一辙。在股票下跌后,他们每天需要购入股票数量上翻倍,银行方面则不断催促追回保证金,否则就将“斩仓”。赖建平最初账户中金额为400多万元,后来被迫追加近2100万元。最终,他倒欠银行200多万元。
      投资失利的名人大盘点
      据报道,杀富无数的“Accumulator”也使很多演艺明星损失惨重,歌星张学友、蔡依林、林建明及李香琴均此付出了惨重代价。网传张学友因投资Accumulator损失一半身家,而林建明亦痛失约2,000万元,郑裕玲也损失了数千万元;还有,曾志伟、曾宝仪、李嘉欣、梁咏琪、何超琼等,他们投资的产品也有大幅亏损。投资失利不但令人金钱上损失惨重,更有人为此失去宝贵生命。素有“酒楼大亨”之称的梁万刚投资失利,又逢酒楼生意转差,走上绝路,跳楼身亡。
     
  4. 无止蚀接货至期满

    Accumulator的具体运作如何?它是投资者与私人银行订立股票累积期权合约,为期1年,假设港交所(0388)当时的股价是220元,投资者可以折让价200元每日购入500股港交所股份;若股价跌穿200元,投资者亦要以200元价格,每日购入1,000股(即双份)的港交所股份;假若港交所价格升过250元的赎回价,合约便即时终止。
     
  5. 本职 不就是 不停 的 卖出 看跌 期权。
    风险近乎 无限大。收益有限。
     
  6. 可惜,知道这点的有多少?
     
  7. 仔细想了一下,是。哎。
     
  8. 西方投行為第三世界機構制造逃避監管用的洋垃圾....
     
  9. 呵呵,保险是世界上最冠冕堂皇的骗术;投资理财的银行业也差不多。
     
  10. 其实如果能灵活应用各种产品,会是对投资者非常有利的,只不过大多数产品被兜售到不懂的人的手里。对于一般人员和机构而言,立体结构化的构筑投资组合是相当困难,其风险评估是极其复杂的过程(而且进行依赖的评估方法其实很多都还靠不住),但是对于国际金融机构,投行,对冲基金这样的高级部门,如果没有这些产品合约,反而面临巨大风险,并造成投资渠道问题。(没说完,先吃饭去)
     
  11. 这类玩意和产品,看过《泥鸽靶》的都会明白的,嘿嘿,他们本来就将客户当成了射杀的目标——泥鸽靶了。
     
  12. 保險其實蠻像二進制對賭,不過很搞笑的是:客戶本來下注的是事件會發生,卻在預期上要努力維持事件不會發生,幫莊家維持小概率,否則就是違反協議,得不到償付回報。

    :D所以偶覺得這更適合大資金布局用,包裝成什么高回報理財產品面向新興國家零售客戶就純粹是別有用心。畢竟其定價計算太復雜了,還有可能是復雜的跨品種、跨市場組合,不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交易者,根本不能警惕其潛在風險,銷售者自己都有可能看不懂。
     
  13. 继续,不过基本上所有投行产品,其实都是本着投行获利的原则而已,所以实际上投资银行兜售产品实际是在找交易对手,所白了,产品他设计的,信息他全都掌握,然后他不告诉你事情,把交易风险转嫁给你,而大多数情况,他们是一定盈利的,而购买投行产品是肯定亏损的,有谁傻到为了你的利益盈利设计个产品出来。但是有时候有些跟头行关系不错的对冲,为了自己利益,也会伙同投行设计些产品,然后投行趁火打劫或者作为中立方里外不吃亏。而投行因为一些分析能力限制,所以在投行对投行,对冲对投行的产品中,也会被利用,让别人赚了钱。
     
  14. 高盛就是骗子。对付骗子得耍流氓,这方面深南电做得不错
     
  15. 投行接了你的单子后,一定要在其它市场把风险对冲掉,赚的应该是无风险的手续费;无论你盈利或亏损,对他似乎意义不大吧,
     
  16. 刚开始是这样,但是慢慢的看到人家对冲和财团做赚钱了,所以学过来干脆自己干啊~
    就跟很多券商,本来安分守己,稳定的赚取这第三方佣金,但是接触的层次多了,不甘心光赚佣金,就开始联合对冲机构/银行的做市(这个与刚开始以保持系统流动性的出发点和结果完全不同),做自营,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凡是关键标的,我是肯定之选择独立券商的,这点,其实我国做的比较好的,并不落后,但是基金等勾结还是比较严重,如果券商再自营和“联合做市”的话,最后市场也会搞坏了。
     
  17. 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变复杂了--:)
     
  18.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