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局以每吨约19,700元人民币出售储备锌--贸易商

Discussion in 'Futures' started by cnbiz850, Nov 9, 2010.

  1. 国储局以每吨约19,700元人民币出售储备锌--贸易商
    2010年 11月 9日 星期二 13:11 BJT

    保存为书签 | 打印 | 阅读全文
    [-] 文字大小 [+]
    Share on renren Share on Kaixin Share on Sina


    路透香港11月9日电---贸易商消息人士称,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周二以每吨约19,700元人民币出售储备锌,较现货市场约20,000元的价格有一定折让.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周三发布公告称,将以公开竞价方式销售5万吨国家储备锌锭.

    发改委一位官员此前曾表示,中国政府近期不大可能将2009年收储的铝和锌全部出售.(完)

    --编译 李文科;审校 乔艳红
     
  2. 前几年在伦铜上巨亏,大家来看这次的。让我们为它加油!
     
  3. 国储局 据说在伦铜上巨赚了。

    好像是金融时报 说,国储局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低位购买了30万吨铜。按现在的价格出售的话,赚大了。
     
  4. 《Home专栏》中国国储局开始出售部分金属
    2010年11月08日 00:00 来源: 理财18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路透伦敦11月4日电---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已经开始出售在价格崩盘时购进的部分金属.此次价格崩盘伴随着2008年末至2009年初的经济衰退.

    第一批96,000吨铝于本周初出售,而且国储局已宣布于11月9日标售50,000吨锌.估计国储局势将有进一步举动,不过中国发改委冶金处处长唐严称,完全出售这两种金属储备不会"那麽快",这种措辞含义无限.

    除心理上的影响外,国储局出售金属对国内外铝和锌市场影响都将有限.不过国储局持有铜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况.区别在于是否将其归类为战略物资.铜是,而铝和锌不是.

    铜是战略储备,因中国对这种对工业化进程至关重要的金属存在结构性短缺.每月进口数据便可充分说明这一点.而铝和锌则没有类似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事实上,该国对这两种金属拥有相当多的过剩产能.

    收储铝和锌以支撑价格

    国储局起初为什麽会选择买入锌和铝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想寻找答案,我们需要回顾2008年末和2009年初那段黑暗时期.

    当时,全球制造业活动以惊人的速度萎缩.世界各地的金属生产商都积压了大量库存.金属价格自然也随之大幅下跌.那个阶段的中国亦无法避开全球经济动荡的冲击.

    在那样的背景下,中国国储局通过公开招标收储59万吨铝和15.9万吨锌,就具有双重功效.

    首先,国储局通过吸收本土冶炼厂的部分未售存货,帮助了这些企业,至少是惠及了一些国家重要企业.随後,省级政府也效法实施该策略,从当地的重要生产企业(亦是用工和纳税大户)收储金属.

    其次,国储局通过施展其购买能力,相当于为中国国内的金属价格设立了一个底线.国储局支付的铝价格要比上海期交所的现货价高出5.0-15.0%,锌价格则高出3.5-9.0%.

    不出所料,中国国内的金属价格快速升向政府干预价格水准,因市场由此认定政府将托市.关键点在于,国储局的收储行动旨在减轻当时危机的影响(事实证明这个策略非常成功),而非是政府要将铝和锌列入战略物资名单.

    鉴于此,国储局总有一天要开始卖出那些铝和锌,不过是或早或晚的问题.国储局选择出售的时机也很巧妙.政府现正严格要求重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导致铝和锌的生产行业都受到影响.

    目前,尚未有金属供应将趋紧的迹象.上海期交所的铝库存和锌库存分别为490,370吨和290,181吨,都接近合约历史高位.

    不过中国本地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已经开始走高,因厂商纷纷减产,因此国储局料可通过出售铝和锌获利丰厚.实际上,国储局此番作为不过是一次漂亮的投资组合管理操作.

    将铜储备作为价格限制器

    2008年底和2009年初,国储局购进铜的原因则完全不同.其多年来持有铜的明确目的在于,在供应极度短缺时期,向本地市场注入供给. 但国储局的铜储备在2005年和2006年期间被严重消耗.

    令中国政府感到难堪的是,其大部分铜储备被运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因当时国储局的高级交易员刘其兵未经授权做空伦铜致使亏损.

    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期间,中国精炼铜出口急剧增至30万吨,其中大多运往最近的LME交割地韩国.

    2008年12月铜价挫跌至每吨2,800美元,为国储局补充铜储备提供良机.除了国储局内部人士和中国政府高层官员,没人知道国储局购入了多少铜.而对铝和锌的购买则非常鲜明,以"公开"投标的形式进行.公开是整个操作的重要一环,旨在向这两个市场发出明确信号.

    发改委冶金建材处官员余东明是唯一对购铜计划发表过评论的官员.他2009年6月对财经杂志表示,国储局已经买入23.5万吨铜.

    请注意这句话的过去时态.他没有说国储局是否仍在购入铜,或者是否有未来的购买订单.权威研究机构Antaike目前认为,国储局去年购入逾40万吨铜.市场亦不清楚国储局在实行2009年购买计划之前持有多少铜储备.

    本周铝标售中传出的一个有趣的小消息是,在去年实行购买计划前,国储局持有10-20吨铝,这在之前从未公开过. 之前的铜库存水平肯定要比这个数字高,但到底高出多少,则猜测不一. 在2005年11月当刘其兵事件闹得最凶的时候,国储局一位未具名官员曾被引述称,国储局还握有130万吨铜.该消息因无法得到证实,当时被当作哗众之言.

    卖出时机到了吗?

    铜价目前交投于每吨8,000美元上方,并上看2008年初创下的纪录高位近9,000美元.在这样的价格环境下,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揣测国储局可能出售铜,今日早盘这样的传闻更多.

    但这样的揣测似乎有些过早.目前尚未出现极端的铜供应短缺.沪铜库存在106,091吨,全球交易所的铜库存则在54万吨以上.回顾国储局在2005年10月进行的上一次大规模售铜行动,当时沪铜库存不足5万吨,全球铜库存仅有11.5万吨.

    不仅如此,中国目前的节能减排行动对铜制品商的冲击似乎比铜生产商更大,这一点与铝和锌市场截然不同.虽然如此,在分析研究领域却一致认为,铜市场已经供应短缺并将在明年出现更大缺口.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目前预估,2011年全球铜需求量将超出供给40万吨.暗示未来12个月里将重现铜供应非常紧俏的局面.

    随着以实货铜为标的的上市交易基金(ETF)的推出,铜供应紧张的情况还将加剧.一些ETF将持有LME注册铜.如果这些ETF成功推出(这一点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那麽其将锁定一些铜库存,以作为必要时的市场最後手段.

    如果是那样,意味着国储局的铜库存将成为真正的市场最後手段.国储局握有多少铜库存以及其将卖出多少铜,都将变成影响铜价格周期的关键因素,正如其收储行为奠定了2008/2009年铜价走势的底部那样.

    毫无疑问,国储局在谈论铜问题时变得谨慎寡言.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尤其擅长采纳孙子兵法中的谋略,正如《虚实篇》中所言:"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

    而且,国储局现在根本就无需谈论铜,市场已经充当了完全的代言人.每一次的铝和锌标售简直就是为市场揣测火上浇油,传闻本身就发挥了遏制铜价的作用.或许可以这样说,国储局的售铜策略已经拉开帷幕,即便尚未有任何实货金属卖出.(完)

    以上信息由HENYEP OVERSEAS LIMITED发布
     
  5. 抄底铜浮盈270亿 国储局“完美”翻身
    2010-10-16 14:52:00 田芸 经济观察报

      一直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近期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而这个消息正是由“2005年国储铜事件”的主角国家物资储备局(下称“国储局”)带来的。据本报从多方了解到,国储局在铜现货市场上的运作获得了巨额浮盈。

      市场多位现货商和交易员透露,种种迹象表明,国储局在2009年铜价探底之时完成了5年来最大规模的收储,之后一路飙升至历史高位的铜价给其带来了估计达270亿元人民币的浮盈。

      在当年的国储铜事件之后,由巨亏到浮盈的背后,其实是国储局储备角色的出色定位。

      浮盈270亿或更多

      2005年之后,国储局曾深陷“刘其兵事件”,做空外盘铜期货惨败而归,留下9.2亿元人民币亏空和一个难以抹去的阴影。但很快国储局就走出了这个阴影。

      一位与国储局调节中心有接触的现货商告诉本报,他估计2009年上半年国储收购的铜总量在70万到100万吨之间,收购的价格在每吨3000至4000美元之间。这远超过市场估算的30万吨。“4万亿刺激计划是当时的大背景,国储局趁低价大量买入资源储备。铜、原油、镍当时都买了不少。”

      另一位从事18年铜交易的市场人士印证了此种说法:“从国储常用的现货贸易商动向和市场表现来看,国储抄底的铜至少在六七十万吨。”

      国储此次“出击”,似乎对市场的脉搏把握完美。在经历了一轮长达5年的上涨之后,国际铜价在2008年7月触及历史最高点,当时伦敦LME铜指数达到每吨8940美元,但在此高点之后,铜价在之后的8个月之内狂泻至每吨2800多美元。

      国际铜价的谷底出现在2009年3月底,此时国储局适时买入。“国储在2009年第一季度完成了储备收购的任务。”一家大型期货公司有色金属期货交易员说。也就是说,国储成功抄底。

      “在铜价探底之时,国际上的铜库存非常低,当时伦敦铜的库存一度低至几百吨。国储局志在买进但又不能过于暴露头寸引起铜价大涨,所以可能是分成好多小的订单收购。”上述接近国储现货商说。因为分批后战线拉长,当时高盛等大鳄也已经陆续进场,国际铜价开始迅速拉升,“最后国储有一部分是以4600美元的价格买进的。”

      早在2008年,国储相关官员就曾暗示3000美元为收铜的合适价位。“结合各方资讯,国储分批入场买进的铜综合价位应该在3500美元左右。”上述现货商透露。

      目前国际铜价又涨至历史高位,在8400美元附近徘徊,按照3500美元的均价计算,国储2009年买进的70至100万吨铜,现已创造34.3至49亿美元的浮盈,约合人民币270至390亿。

      记者联系了一位相关的国储局官员,未获得直接回应,但此官员并未否认 “国储去年大量抄底买铜为国家省下很多资金”一说法。

      事实上,2008年底市场上曾有消息称,国储局预备或将购入30万吨铜,而最终购买量甚至可能达到70万吨,令国储铜规模增加一半。

      据了解,国储在这一轮抄底中部分从国内购入提振铜价,剩下的部分则为进口。一位铜冶炼厂的人士2008年12月曾称国储局收储至少70万吨铜,其中40万吨从江西铜业(600362)收购。

      铜进口数据也清晰地支持了抄底收储的故事。根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5个月,中国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175.9万吨,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53%。其中,主要进口品种“精炼铜”,继4月创出31.7947万吨的历史新高后,5月再次攀升至33.7230万吨,同比增长258%。对于铜进口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海关分析报告称,2009年上半年中国对铜的收储力度加大,对进口量也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锁定利润?

      “国储局还是会从调节供需的角度来考虑是否抛储,但是锁定浮盈只是抛储的副产品。”一家大型期货公司金属分析师认为,国储局不会有意为锁定利润而抛铜。

      上述现货商表示,近日市场发现有从江西铜业流出的铜,可能是国储在卖。“江西铜业虽是产铜大户,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市场上正常情况下不会见到江铜的铜,所以一般都默认为国储在卖。”此消息人士认为此次抛储规模并不大,约在3万到5万吨之间。

      上述金融分析师认为,国储目前拥有的铜仓储较为充分,“05、06年国储做空铜,抛得过多,2009年国家终于决定令其大举收储。”

      首创期货金属分析师肖静认为,国储大幅度抛铜不太可能,“供需面上并没有过于紧俏,而抛储之后如果再从国际上买价格会抬得更高。”

      9月份大宗商品市场曾出现过一次暴跌,国储抛铜的消息使期铜成为领跌的主力。但是上周,中国国储局一位官员出来回应称,我们没有出售铜,这是市场的传言。

      实际上,国储调控中心在收储、抛储和仓储的过程中要借助贸易商、现货商等的协助,熟悉市场的人士通过观察能够大致估算出国储铜的相关数据。“拿抛储来讲,因为国储释放出来的铜多是有很多年头的旧铜,有经验的现货商看见就知道是国储的铜。”上述交易员称,而国储收铜也有相对固定的现货商和贸易商,因此,国储不可能在市场上偷偷地大规模抛铜。

      强化角色

      关于国储局此次踩对节点,其内部人士却显得相当淡然,他表示国储局调节中心没有决策权,收储是上面的决策。

      国储局 “负责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战略和规划,组织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日常管理”。本身不能进行经营活动,1994年,国储局出资成立了国储调节中心,该中心属于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从刘其兵事件到今日胜利抄底,国储局调解中心在上次事件痛定思痛之后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

      和国储局有业务往来的一位消息人士称,刘其兵当年做空外盘期货铜的资金,并不是正式换汇转出,“当年刘其兵在海外就代表着中国国储,所以很多大机构都给刘授信,而空铜的资金就是这些授信资金。”

      根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刘其兵事件之后,国储局在内部结构和权利分散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原来国储的交易团队就是刘其兵带了几个助手在做,刘一个人就能出国代表整个国储,现在起交易团队分足鼎立、权力分散,避免重蹈刘的覆辙。”

      在那次事件爆发后不久,国储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物资储备系统投资管理的通知》和《国家物资储备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投资进行更严格的管理。

      “国储局肩负的是实施政策重任,调节大宗商品供应量的功能最为重要,从它存在的目的讲,本就不需要经营获利。”一家期货公司分析师认为。

      一位市场人士说,国储局调解中心即使还在做投资,已经不再着重于铜等战略储备品种。中国对铜这样需求量大又依赖进口的品种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充分的定价权,这样的品种不能拿来对赌。

      国储局从一度颇重经营性向其本质角色的回归,“国储毕竟不是中投,经历了劫难后总结的经验就是:价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资源。”一位现货商说。

      “我们现在每天都做大量的工作,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对市场研究做得很大很专业。”国储局内部人士这样说。
     
  6. 这波抄底应该是赚了。在那之前(应该是06年)的那波行情中放空时巨亏。此次,没有选择放空,而是抛售实货,应该是明智一些了。
     
  7. 【“我们现在每天都做大量的工作,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对市场研究做得很大很专业。”国储局内部人士这样说。】 好像没必要吧,这完全是投行的工作,国储局做长线/甚至数年超长线,完全可以清茶报纸很淡定地决策、布局。

    刘其兵事件(包括其它魔鬼交易员),比较难理解他们的心理,帮机构/公家打工而已,没必要玩命,把自己赔进去!最讽刺的是:国储铜事件最终处理完毕后,刘其兵为国储保留了1.89亿元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