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虽分三,道乃归一

Discussion in 'Thoughts and Love' started by saxotrader, Dec 4, 2009.

  1. 张 紫 阳 悟 真 篇


      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歧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之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
      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有为之教。故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以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庄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矣。
      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阴阳交姤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旨要迷没邪歧,不能混而同归矣!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难成者。已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著,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名数事而名。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徒之法。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骨换阳,白日而升天哉?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易成,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返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沉浮,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结还丹,不亦难乎?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丹砂,白金黑锡,离坎男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也。又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
      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憔悴。虽询求遍于海岳,诸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
      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同岁律。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及乎篇集既成之后,又觉其中惟谈养命固形之术,而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
      所期同志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序。
     
  2. 后 序
      窃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无其身,患从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体夫至道;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非心镜朗然,神珠廓明,则何以使诸相顿离,纤尘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者哉!然其明心体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则刀兵乌能伤,虎兕乌能害,巨焚大浸乌足为虞?达人心若明境,鉴而不纳,随机应物,和而不唱,故能胜物而无伤也。此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耳。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返忘。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神水华池,故《道德》、《阴符》之教得以盛行于世矣,盖人悦其生也。然其言隐而理奥,学者虽讽诵其文,皆莫晓其意,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诀,纵揣量百种,终莫能著其功而成其事,岂非学者纷如牛毛,而达者乃如麟角耶!
      伯端向己酉岁于成都遇师,授以丹法,自后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愈两旬,近忆师之所戒云:“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余皆不许。”尔后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知信,遂撰此《悟真篇》,叙丹法本末。既出,而求学者凑然而来,观其意勤,心不忍拒,乃择而授之。然所授者,皆非有巨势强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达、能仁明道之士。初再罹祸患,心犹未知,竟至于三,乃省前过。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传于匪人也。而伯端不遵师语,屡泄天机,以其有身,故每膺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克责。自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镬居前,刀剑加项,亦无复敢言矣。
      此《悟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观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伯端区区之口授耶。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伯端之辄传也。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事,即上之所谓无上妙觉之道也。然无为之道,济物为先,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下之见,亦非伯端之咎矣。
    时元丰改元戊午岁仲夏戊寅日张伯瑞平叔再序。
     
  3. 阳神与阴神

    [​IMG]

    相传张紫阳曾遇一僧人,僧人专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间倾刻就到。二人雅志大发,相与契合,约定同游于扬州观赏琼花。二人共居一室,瞑目而坐,皆出神游扬州,伯端神至扬州时,僧已先到,伯端要求各折琼花一朵为记。结果,二神归,僧取不出琼花,伯端却取出琼花玩耍于手中。僧十分惭愧,不明自其中道理。伯端告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人者可问见矣。”二人连为莫逆之交。随后弟子问曰:“彼禅师与吾师同此神游,何以有折花之异?”伯端答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攻,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

    [​IMG]
     
  4. 琼花诗
    张三丰

    琼枝玉树属仙家,未识人间有此花.
    清致不沾凡雨露,高标犹带旧烟霞.
    历年既久何曾老,举世无双莫漫夸.
    便欲再回天上去,拟从博望借仙槎.


    [​IMG]
     
    Last edited by a moderator: Dec 4, 2009
  5. 感謝!

    saxotrader多貼點有關思想上的文章 ~

    如能順便給個出處 更佳 !
     
  6. Lake Tahoe

    那裏住了不少獨立而高明的交易員

    風景也很秀麗 遊艇更是不少

    真像是天堂
     
  7. 有意境
     
  8. 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期。
    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9. 薩祖煉性歌

    歎修行,不可緩,大限到來後悔晚
    急退步,習柔軟,隨著方圓就長短
    覺照存,防危險,動中取靜憑慧劍
    爲煉性,勝心免,人前逞能總不敢
    私要除,過要減,總要吃虧無天譴
    那債主,瞪了眼,急速低頭心方坦
    憑他辱,任他貶,好似涼水喝幾碗
    色不變,氣不喘,心火下降回光返
    打罵完,帳勾點,本利全交數不短
    事已畢,心不煩,這是煉性真效驗
    無明盡,罪苦滿,回頭莫把別人管
    舍皮囊,不顧臉,六門緊閉心燈點
    訪名師,去學懶,污垢潔淨全不管
    身外物,不著眼,酒色財氣永不染
    不說長,不道短,紅塵世界一刀斬
    十二時,意不散,心與相同真性顯
    重積德,魔自遠,功行圓滿得自然
     
  10. 坛内另一贴正在批判“狗屎中华文明“,这里在谈仙论道。真佩服海友们,既然那么不屑自己的文明,却又想成就这个文明最为精华的那部分。呵
     
  11. 戏说牛鼻子
    世间小说,呼道士则为牛鼻子,和尚则为秃驴。佛教之秃驴,是笑话和尚们的没有头发。但是呼道士为牛鼻子,很多人都说不出个一二三了。有的说是因为道士的脾气比较牛,死犟,所以叫牛鼻子。果然是这样的么?
    贫道夜读《海琼白真人语录·武夷升座》,其中有一段云:“所以昔毗陵薛真人向禅宗了徹大事,然后被杏林真人穿却鼻孔,所谓千虚不博一实。”这里提到薛道光祖师被杏林真人“穿却鼻孔”,这个应该是后世牛鼻子老道之滥觞也。
    何为“穿却鼻孔”?
    道教修炼,以伏气为主。施肩吾云:“气是延年药,心为使气神。能为神气主,便是得仙人。”现在科学把世界一切分为三个,即物质、能量、信息。物质是精、能量是气、信息是神。道教修炼在于积蓄能量和物质,以延长寿命。人好比是一台电脑,身体是硬件,灵魂和记忆则是硬盘上的信息,如果硬盘或者是主机坏了,那么信息自然就无从依附。是以修行之人,务必坚固肉体,才能长生不死。《黄庭经》云:“神仙道士非有奇,积精累气以成真。”
    然而世人多逐于外物,而不能宝精爱气,固此身形。神逐于外,气耗于内。是以修道之要,又须以养神为主。佛教将人的心神比喻为猿马,意思是难于调伏也。是以《金刚经》都在讲“如何降服其心?”修行人静坐之人,心神外驰,妄念千般,难以入静。不能入静,如何能有静极而动,一阳来复之气象?若以念止念,则是又添一层烦恼矣!是以太上教人以调息之法,心息相依,息调则心亦调,息平则心亦平。
    《玄肤论》云:“盖呼吸者,吾人立命之本也。一息之间,气绝不至,则气绝而死矣!呼则气闢,阳之舒也;吸则气阖,阴之敛也。一呼一吸,名曰一息。诊家以之侯气,良有旨也。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以踵者,谓深入于穴也。众人之息,非不以踵也,但神有存有纵,其出入焉而不自觉,若以喉耳。真人则神依于息,而深入于本穴之中,绵绵若存,无少间断,故得专气致柔,抱一无离,虚极静笃而能观其复也。所谓依者,又非逐于息而依之也,有勿忘勿助之意焉。故神依于息则凝,神凝则气亦凝;神依于息则和,神和则气亦和,相须之道也。凝神之法,自调息始,调息者,依息之谓也。”
    《玄肤论》认为道士调息,能够调息则能够凝神,神凝则息自调,所以调息凝神,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陆西星真人云:“神依于息则凝,神凝则气亦凝;神依于息则和,神和则气亦和,相须之道也。凝神之法,自调息始。”可以看出,调息是道教内丹修炼的起手功夫。
    所以笔者认为,道士所谓被称呼为牛鼻子,应该是和道教的修行方法,多主张从炼气开始着手有关,因为鼻子是气息出入之门户。人通过穿牛鼻子来牵制牛,道士通过管住自己的呼吸,而进于道。此中大有深意,不可作笑话看也。
     
  12. 江陵学术宗本在儒,而深于佛,资于道与法,以成一家之学。……以佛家大雄无畏粉碎虚空,荡灭众生无始时来一切迷妄、拔出生死海,如斯出世精神转成儒家经世精神。自佛法东来,传宣之业莫大于玄奘,而吸收佛氏精神,见诸实用,则江陵为盛。(源自熊十力《与友人论张江陵》)
     
  13. 我亦频年饮大苛,吟髭撚尽为诗魔;
    夜来斗转参横后,梦在吴头楚尾多。
    所喜江山无病痛,可怜故旧半消磨;
    水车自转如谁踏,枕上松声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