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 中國視點﹕圍繞股票禁售期的爭論可能對香港不利 (道瓊斯 1月13日)

Discussion in 'Bonds' started by wj2000, Jan 13, 2009.

  1. http://www.shkonline.com/chi/news_reuters_content.jhtml?ID=2310141
    DJ 中國視點﹕圍繞股票禁售期的爭論可能對香港不利 (道瓊斯 1月13日)

    摘要:
    上週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公佈的疲軟業績令市場愈發擔憂將有更多低迷的收益數據公佈﹐經濟
    風暴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終於在最近幾個月開始顯現出來。而在香港﹐同時爆發的還有一場圍
    繞公司治理問題的風暴。



    上週聯想集團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td., 0992.HK, 簡稱﹕聯想集團)公佈的疲軟業績令
    市場愈發擔憂將有更多低迷的收益數據公佈﹐經濟風暴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終於在最近幾個月
    開始顯現出來。而在香港﹐同時爆發的還有一場圍繞公司治理問題的風暴。

    企業收益發佈季即將拉開帷幕。針對延長董事和大股東股票禁止交易期的新規定﹐企業界逐
    漸湧現出一種對抗情緒。

    共有200多家上市公司聯名簽署了一份請願書﹐並刊登於本地報紙上。這些公司要求監管部門
    針對新規定重新開始一年的公眾諮詢期。該項抗議上週已上報給了香港立法會。

    到目前為止﹐香港市場監管部門──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 簡稱:香港證監會)仍拒絕作出妥協﹐僅僅同意將規定的執行期延後
    3個月﹐至4月1日執行。新規定意味著高層管理人士和大股東在本公司財政期間結束時至財務
    業績發佈之日不得交易本公司股票﹐延長了之前僅為1個月的禁止交易期。

    新舉措引發的風波令人吃驚﹐並令散戶投資者也提起警惕。

    面對經濟信心直線下滑﹑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幾乎枯竭以及數千企業破產﹐你或許認為在
    香港還有更大的問題值得擔憂。

    可能香港沒有類似伯納德.馬多夫(Bernard Madoff)那樣的醜聞或次級抵押貸款問題﹐但是
    和其他市場一樣﹐香港也將經歷監管體制的變革。上週圍繞印度薩蒂揚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Satyam Computer Services Ltd., SAY)的會計醜聞可能會增加投資者對公司治理問題的擔
    憂。

    其實新規定只是使得香港能夠與世界大型交易所接軌﹐其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加快上市公司
    的業績報告進程。

    香港可能是一個快節奏的城市﹐但是上市公司公佈業績的速度卻很慢。市場通常要等到4月底
    才能獲悉截至上年12月的一年企業的經營狀況。這意味著加上期中和期末業績的話﹐禁止股
    票交易期可能長達7個月。

    如果明年該計劃加快了企業業績發佈進程﹐那麼期中和期末業績報告的公佈期將分別縮短至
    2個月和3個月。

    針對企業界對上述新規定所作的反應﹐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董事們並非是出於增加收入的擔
    憂(儘管香港證監會發現董事們的股票買賣交易基本上都是盈利的)﹐而是為了在很多企業
    前景悲觀的情況下更多的保存財富。

    上週法國巴黎銀行(BNP)公佈的一項新研究報告顯示﹐40家中小型上市公司未來兩年都存在銀
    行貸款違約風險。

    該報告同時指出﹐去年年底的三起知名破產案所涉企業均是各自行業內的領頭羊﹐這三家企
    業分別是玩具行業的合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Smart Union Group Holdings Ltd.,
    2700.HK, 簡稱﹕合俊集團)﹑服裝行業的佑威國際控股有限公司(U-Right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0627.HK, 簡稱﹕佑威國際)和住房裝修業的百靈達國際控股(Bep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2326.HK)。

    目前的信貸狀況和全球經濟下滑顯然給脆弱的中小企業帶來了壓力。這意味著對於部分董事
    和大股東而言﹐禁售股票將令他們付出不菲的代價。

    但是普通投資者要怎麼做呢﹖實際點的建議就是在市況較為明朗化之前不要投資股票。瑞士
    信貸(Credit Suisse)在薩蒂揚軟件的醜聞曝光後建議﹐現在投資者要關注的是企業管理質量
    ﹐而非資產配置或標準的量化指標。

    不斷有批評者指責香港市場對於很多上市公司中的家族股東過於包容﹐犧牲了機構投資者及
    其他小股東的利益。

    香港市場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其毗鄰中國大陸的地理位置﹐但是現在香港市場獨霸大陸上市公
    司的局面已經被打破。這不僅僅是因為更多大陸公司選擇在大陸上市﹐而且那斯達克
    (Nasdaq)等電子交易市場也給香港帶來了挑戰。

    香港試圖通過要求大陸方面作出妥協來保護自身的增長前景。比如面向大陸投資者的“港股
    直通車”計劃。但是很多人認為香港應該將注意力放在提高上市標準和內部治理問題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國有企業在回復香港證監會的諮詢文件時並未對上述調整提出反對意
    見。這些公司中﹐很多已經實現了海外上市並受到更嚴格的監管。筆者也聽說過內地法庭在
    處理內幕交易問題上的嚴厲手段。

    如果香港監管機構最終屈服於本地產業大亨的壓力﹐將給全球投資者傳遞出一個不好的信號
    。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Donald Tsang)領導的本屆政府可能也要付出政治代價。目前
    看來﹐似乎每當政策動議面臨抉擇時﹐本屆政府都會迫於壓力而選擇退讓。

    -By Craig Stephen

    (Craig Stephen是MarketWatch的自由撰稿人。聯繫方式﹕415-439-6400﹔
    AskNewswires@dowjones.com)

    -0-


    版權所有(c)2009道瓊斯公司
     
  2. 没什么不利的,只会更有利,公司还是那个公司不同地方出现的价差正好是利润来源。现在什么都是向全球化看齐了,信息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如果中国资本管制大门完全打开,我想很少还会有人接受沪深那么高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