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 聯儲觀察﹕“大穩定”時代的徹底終結 (道瓊斯 11月13日)

Discussion in 'Bonds' started by wj2000, Nov 13, 2008.

  1. http://www.shkonline.com/chi/news_reuters_content.jhtml?ID=2241536
    DJ 聯儲觀察﹕“大穩定”時代的徹底終結 (道瓊斯 11月13日)

    摘要:
    Fed副主席Donald Kohn表示﹐當創新活動與金融業密切接觸時﹐一旦繁榮背後的泡沫破裂﹐
    馬上就會對信貸市場的運轉產生更深遠的影響﹐並對整個經濟的穩定構成更嚴重的威脅。



    華盛頓(道瓊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副主席Donald Kohn或
    許可以早點揭開“大穩定”(The Great Moderation)理論的真相。

    可他卻晚了大約四年。

    曾被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推崇的“大穩定”是指在這一時期內﹐良好的決策減少了
    經濟的不穩定性。其他經濟學家認為﹐這種現象應更多地歸功於經濟結构的改善。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看來﹐恰恰是這個“大穩定”理念招致了風險﹐成為美國住房市場
    和金融市場爆發危機的禍根。

    Kohn週三在盧森堡的一次會議上指出﹐隨著金融創新活動的加快﹐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
    這些創新推動了整體生產率的提高﹐或許也有助於減少經濟活動的波動性。

    Kohn說﹐創新確實帶來了長期利益﹐但這些利益明顯伴隨著更多弱點﹐這包括對住房和信貸
    市場風險的錯誤定價和理解。

    他指出﹐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過去25年來的長期經濟增長和低通貨膨脹(其間只有幾次為溫
    和衰退)正是造成信貸和消費失調的一個重要原因。

    Kohn解釋說﹐欣欣向榮的經濟形勢使得數據面一片大好﹐同時也導致自信心膨脹﹔這種自滿
    心態反過來又使許多金融市場參與者不願意改善自己的風險管理系統﹐對於他們所面臨的新
    生風險(他們對此可能一無所知)準備不足。不僅是金融業人士﹐被“大穩定”沖昏頭腦
    Fed官員也是如此。

    在某些人看來﹐Fed於2003年和2004年執行的超低利率政策是導致住房市場泡沫和隨後崩盤的
    罪魁禍首。但實際上﹐Fed圍繞“大穩定”所作的種種假設或許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2004年﹐時任Fed行長的貝南克在一篇題為《大穩定》的演講中表示﹐宏觀經濟波動性的下降
    可以帶來許許多多的好處﹐其中包括通貨膨脹率的下降﹑市場運作的改善﹑就業環境的穩定
    以及家庭和企業所面臨的經濟不確定性的降低。

    貝南克說﹐經濟產出波動性的下降也與衰退次數越來越少﹑嚴重程度越來越輕的事實有很密
    切的聯繫。

    因此在Fed官員看來﹐“大穩定”是一個良性循環﹕好的貨幣政策帶來好的經濟成果﹐反過來
    又使貨幣政策更易於執行。

    但時至今日﹐良性循環變成了惡性循環。

    現在幾乎可以肯定﹐美國經濟在短短七年內就陷入了第二次衰退﹐這次衰退即便不比1982年
    那次嚴重﹐也決不遜色。雖然Fed下調利率並對資產負債表加以創造性利用﹐但收效甚微。

    正如Kohn週三所說的那樣﹐央行在決定貨幣政策時所借助的宏觀經濟模型顯然不夠完善。

    來自金融領域的一個不穩定的源頭就是創新。Kohn表示﹐十年前﹐科技行業的創新活動推動
    生產率上升﹐經濟利益也逐步體現出來﹐最終﹐勞動生產率高於技術創新前的水平。

    但他表示﹐相比之下﹐當創新活動與金融業密切接觸時﹐一旦繁榮背後的泡沫破裂﹐馬上就
    會對信貸市場的運轉產生更深遠的影響﹐並對整個經濟的穩定構成更嚴重的威脅。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金融業雖然爆發危機﹐但今年的生產率卻保持在良好水平﹐說明整個經
    濟生產率快速上升的趨勢可能比之前想像的更加長遠。

    這也算一個失誤吧﹐但與“大穩定”相比﹐這個失誤Fed還可以承受。

    (Brian Blackstone是道瓊斯通訊社特約撰稿人﹐負責撰寫經濟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方面
    的報導。聯繫方式﹕202-828-3397﹔brian.blackstone@dowjones.com.)

    -0-


    版權所有(c)2008道瓊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