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中的纽约华人

Discussion in 'Bonds' started by hulala, Oct 15, 2008.

  1. 风暴中心的惨淡
      1991年来到美国的冯盛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这是个很赚钱的工作。每天在家守着五六台电脑,一年利润35%—50%增长。而今年他需要考虑的是保住基本生存,不谈赚钱。

      去年冯盛在长岛买下一套90万美元的住房,是砍价30%后买下的,今年看这个价格,他觉得很不划算。

      在冯盛看来,这个市场已完全混乱,毫无规律可言,很多长线投资者已撤出资本市场。他认为,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将面临着机构性调整的问题,“很多金融衍生产品其实就是赌博工具,人们不再相信它。”

      他的太太,在纽约开了一家律师楼,主要做房地产交易和移民,因为房地产交易的下降,生意有所影响。

      冯先生向记者算了一笔纽约生活账:曼哈顿的薪水都有年薪十几万美元,如果你买的大房子,银行月供需支付2000—3000美元,地税和水暖电杂费需1000多美元,再就是食品消费等,每月少则5000美元的支出。一旦失业,你只能每月领1000多美元的救济金。这时,你所背负的压力和生活品质的下降是显而易见的。

      “华人多数有储蓄的习惯,如果有存款,可以过渡一下,等到经济复苏再赚一大笔。”换句话说,如果你寅吃卯粮,像大多数美国人那样,大概只能把大房子卖掉搬进小房子,或者真的没钱生活。

      Dannel cao在华尔街生活十几年。5年前自己开了保险公司,主打财产险。以前每年业绩有300多万美元,每月要做20多个房屋保险,现业绩下滑30%,这几个月几乎为零。“很多人还不起房贷,房子被银行收回,保险费就没了,经济不景气,买车的人少,或换旧车,保险额也会降低。”

      在纽约,华尔街薪水很高,但金融危机来临时,谁都得小心翼翼。冯盛家附近从不打折的广东菜馆,从夏天起开始半价销售。他的温州朋友——卖床上用品的老板——前两天打电话抱怨今年的销售比去年至少降低一半,而周围还有些店铺已关门谢客。

      纽约大多数文化层次不高的华人都在餐馆、造衣厂等行业工作,但这些行业已经直接遭受到了影响。纽约唐人街的制衣厂已经从600多家减少到了100多家。而唐人街附近的坚尼路上,一年间,华人珠宝行已经倒闭了30多家,即使是存活下来的店铺也经营惨淡。而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哈德逊河边的半岛酒家,一直是很多华人金融从业者用餐的首选。从9月15日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酒家的生意简直是一落千丈。

    瘦死的骆驼
      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开始,向外蔓延的范围并未能横扫一切。东岸西岸的情况如此不同。
    旧金山湾区的华人依然生活平静,那里离风暴中心的纽约4000多公里,他们只是远远地从媒体上看到败景,似乎和自己并不相干。

    去还是留?
      想回国的人不在少数。周律身边的华人留学生,即使还没有离开美国的,也在积极寻找国内的工作机会。

      《华尔街日报》引用纽约布法罗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保罗·阿莱尔(Paul Allaire)的话说,跨国公司一直希望在中国学生中推销毕业后回国的想法,这些具备中国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那里对他们很有价值,但一直到最近几年,中国学生都听不进去。不过,现在有了变化。

      与美国相对的是,中资金融机构似乎正酝酿着抄华尔街人才的底。最近,中投、中信等求贤若渴的国内金融机构正在悄悄酝酿海外招聘,以网罗这些海外精英。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金融行业机会显然更多一些。”归国留学博士李杰告诉记者,对于众多留学生来说,薪金收入并不是择业最重要的一点,哪里能有更好的发展机遇才是最重要的。

      周律也想过回去,但还是不甘心。他并不是怕亲友同学的质疑,经过这一年生不如死的找工,过去的虚荣已从他身上渐渐褪去。曾经珍存了6年的华尔街之梦,暂时不做了,但并不等于放弃。“有人说今年的形势最差,其实不是,明年肯定更差。”周律判断道,“但是后年呢?再后年?总有好起来的一年的。华尔街这个庞然大物,就算倒下,也是爬得起来的。”

      去年读Master时,常有学弟学妹向周律询问来美国留学工作的情况,而今年明显少了。尽管专家分析多指出在金融危机期间留美实则降低了生活成本,但暗无天日的就业形势显然打击了年轻人的美国梦。

      周律偶尔也会想,如果当时去了德意志银行会怎样。在上海、拿着不菲的薪水、沿着人生所谓应该的轨迹、顺水行舟地走下去?他还是庆幸自己的选择。来了美国,读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纵使没有一帆风顺,但并不后悔,何况还有想不到的经历与收获。

      如今周律打着三份工:一份是为国内某知名论坛供稿,“编辑说看中的是我人在纽约的独家视角。虽说住皇后区,毕竟比国内离华尔街更近。” 8月,周律又得到了另一份工作,给一个叫Teddy的中美混血男孩上中文课。 9月,周律又有了第三份工作——送牛奶。这份工,周律没有告诉父母。“他们一定不能接受,把我辛辛苦苦送到美国来读最花钱也最赚钱的专业,结果现在就给人送牛奶。”

      而对于现在的周律,不回去的理由在于纽约的魅力。就算绕开华尔街走,这仍是一座丰富得令他目不暇接的城市。但同时,他也在观望,等待美国政府7000亿的救市之后奇迹的发生。

      根据世界银行各国发展指数的最新报告,美国人均年收入达到45,594 美元,人均年消费是32,045 美元,而中国,分别是2,460 美元和1751 美元。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院研发员,经济学者邹恒甫撰文论断,美国经济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太大影响,原因之一就是它的移民政策,能吸引全球优秀的人才为其创造财富。这其中当然包括华人,其数量约占美国人口的1%,大部分从事IT 和生物制药等工作,此次两类行业暂未受到金融机的影响,年收入一般高于45000 美金,尤其在旧金山湾区,一般华人家庭收入都超过十万美元,他们的生活也无大碍。而那些从事物理和数学研究的,对数量分析有专长,多半在金融领域从事数据分析等工作。风险来临,首当其冲。

      很多华人都认为,即使有影响,也不会是生存的挑战。“在美国生活,一般不会有无法生存的问题。”

      “硅谷的高科技还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在美国生活20 年的许爱华博士,曾在高盛、梅隆- 纽约银行都工作过,现在专门管理企业的退休基金。“金融风暴对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影响,但我没有很悲惨的故事给你。”在她看来,这个强大的美国经济,不是一下就能撼动的。

      “经济就像人生一样,都会有up 和down 的时候。美国每几年就要发生一次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人们已经见惯不惊。

      29 年前的经济危机,一共有9000 多家银行倒掉。现在情况还没那么严重吧。”她的中国朋友前几天也失业了,之后找到两个工作,一个是位于新泽西的一家投资银行,一个是在北京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某职位。相同的工作,在美国大概有50 万美元的收入,在中国是40 万人民币。

      在和家人商量后,他还是决定留在美国。许爱华所在的公司也曾裁下5 人,“不过他们后来都找到工作,还有一个比现在的工作还好,他还要求推迟上班,要多领一个月的失业救济金。Why not ?那是交过税的!”

      许爱华在这次房价下降中获益。她看中的一套房子,售价100 万美元,如今跌到60 万元,她买了下来。

      前段时间,她去纽约找客户,受花旗银行的朋友邀请参加聚会,碰到一群来自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人士,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乘着美国金融危机,到华尔街招揽人才回国。“这时候,有很多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因被裁或银行倒闭,可能转换思维回中国寻求新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许爱华也认为,经济危机不见得都是坏事,“美国的经济该紧一紧了,否则太消耗,太浪费,毕竟只有一个地球。”

      几家欢乐几家愁与许爱华的乐观不同,在美国经历过两次经济危机的周风(音Zhoufeng),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

      周风早前从清华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后来在美国读MBA,从事金融分析工作。“雷曼兄弟关门,被新的买主收购,而有能力的雇员会留下来,新老板甚至有可能给更高的薪水。也会有坏的情况发生,像金融分析工作,公司可能会趁机减薪。如果两个公司合并,其中的IT 行业,多数会裁掉一套系统,工作职位减少,会解雇很多人。”

      作为“受害者”,周风的经验之谈是,政府总是鼓励不适当的消费,前几年房屋交易很火的时候,不检查信用就能买房。“这是美国梦的体现,居者有其屋。但违背美国社会尊崇的节制平衡原则。包括此次救市,市场运行的规律并不会因政府的调控改变,表面上抑制住,在后来会逐渐显露。很多例子,都是政府好心办坏事。”尽管没有收入影响,tonychen 估计自己的退休金会变少。美国的企业退休金计划,人称401k 计划,把员工税前收入的一部分投入这个账户,用做退休金。每个企业都有很大的一笔基金,用此来做投资,如果投资市场不好,退休金就会受到影响。

      人们也开始节衣缩食。麦当劳每年业绩下滑,却在金融危机中赚个饱:人们不再选择去有情调的餐厅吃家庭晚餐,而是吃一顿快餐;贵的星巴克关闭了好几百家店,便宜的dunkin 咖啡却人满为患。

      邹恒甫在电话中更是对金融危机嬉笑怒骂。“金融危机来得好啊,太及时了,你为什么同情那些华尔街的失业者?”早在2007 年6 月,他曾在博客里写过一篇文章,猛批进入投资银行工作的中国学生,说再不推荐学生到哈佛、耶鲁、MIT 了!“学生们在自己的个人陈述里写会一辈子做学问,一到美国就跑到投行,害得哈佛和耶鲁都骂我”。

      冯先生正在积蓄力量,显示出华人生存的韧性。“我需要在经济危机里捕捉到规律,学会怎么生存,这样下一次就不会吃亏,反而还会赚钱。”

      Tonychen 的IT 工作不是很忙,如果效率高,一天的工作三四个小时就能完成,不过最近,人人自危,加班的人多起来。聊了一会,他赶紧说拜拜,要努力工作,以免成为下一个失业的采访对象。

      经济就像人生一样,都会有up 和down 的时候。美国每几年就要发生一次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人们已经见惯不惊。

      29 年的经济危机,一共有9000 多家银行倒掉。现在情况还没那么严重吧。
     
  2. 当生活变得波涛汹涌
      如果你爱他,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段《北京人在纽约》的经典台词听起来已经很俗,但是现在又开始变得好用。随着雷曼兄弟的轰隆倒地,纽约再次演绎天堂地狱一墙之隔的一幕。无论是华人还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都感受到了这个剧变的风暴。北京人在纽约或是说华人在美国也有了新的故事。

      根据社会学的想象力,当代历史的故事,同时也是每个男人与女人成功和失败的故事,理解一个人的命运,需要明白社会的宏观环境的变化。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经济就呈日益走软的疲态。而到华尔街金融风暴爆发,本周道琼斯指数跌破一万点,标普跌破一千点,美国经济已经大不如前。身在美国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一掷千金的投行职员可能失业,意气风发的毕业生可能找不到工作,红红火火的生意可能一蹶不振。在这里,我们关注在美华人,我们的同胞,在美国的他们日子究竟变得怎么样,在纽约风暴眼中的他们前途究竟会怎么样?有人说不好,有人说不坏。对于个人,如今的美国或许正在变成一个未知的世界。

    消失的养老钱
      谢奇一家定居美国芝加哥已经三年半了,三年前她为了和远在美国的丈夫朝夕相处,放弃了在国内某学校的教师职位,只身赴美。在家带了两年孩子后,夫妻商量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谢奇在一家中国人开的进口机械零件小公司里谋到了一个职位,订单多的时候整天忙得抬不起头来,偶尔老板出差公干,谢奇就“忙里偷闲”,放心地上网聊天。窗外,阳光灿烂。“我们这里是白天,白天就不懂黑夜。”谢奇调皮地说。

      谢奇的丈夫目前在美国的一个国家实验室工作,夫妻两人收入稳定。然而说起此次美国金融风暴,谢奇就很气愤,“那天查到我们存的养老基金,一年就少了一千多了。养老基金都是银行帮你拿去投资买股票,股市垮,基金公司倒,钱就缩水了。想起来很冤啊!那些投资银行,前些年,最普通的员工年底都能拿几万的奖金,就是这么发垮的,钱他们都用了,现在让老百姓拿钱去救他们。”

      谢奇和丈夫两人都不炒股,但是美国这两年的物价一直飞涨,生活上还是要“精打细算”。“收入比以前多了,怎么好像花费上也还是束手束脚的?”由于女儿才两岁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从牙缝里省,夫妻两人只能从用的方面 省一些。

      然而说起找工作,谢奇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工作签证现在更难拿到,因为经济影响工作机会减少,有名额限制,也有时间限制,竞争就很大。特别是一些大公司,现在招人的数量很少,三年前还好,工作签证不是很难拿。有一个朋友的先生也是读书后留在美国工作的,工作签证到三年,本来可以再续3年的,但公司就不愿意给他续了,必须另外再找工作,还得是愿意给他办签证的。没有了工作签证,还面临着办绿卡的问题。”在美国,工作签证可以让那些还没申请到绿卡的人暂时当绿卡用。

      事实上,谢奇和她朋友的遭遇只是无数的在美华人遭遇的冰山一角。美国第四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引发的新一轮金融海啸,已经迅速波及到各行各业的人身上。无数华尔街巨子铩羽而归。70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步履维艰。这次金融浩劫主要影响的是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在波士顿留学的君子这样形容:“上层海水波涛汹涌。”

    失业与倒闭
      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在不到两周内消失三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被政府控股面临重组,大量华尔街精英失业。据美国纽约州州长戴维·帕特森9月15日的讲话: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等一批金融机构相继出现危机影响,华尔街大约4万名员工面临失业。同时,针对华尔街金融机构的服务行业也会遭受冲击,如果把这些服务类岗位包含在内,失业人数可能高达12万。如今,危机在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蔓延,华尔街的华人也在风暴中经受着考验。美国《明报》9月17日报道,雷曼兄弟破产震惊全球,在雷曼兄弟供职的华裔精英约有2000人之众。一向的高薪收入,使华裔员工有能力买车、买房,经历如此变动,最保守估计每人损失达6万至50万美元不等。雷曼兄弟公司的申请破产及美林证券的易手不仅对金融股市造成冲击,也使许多在两家公司工作的华裔员工处于失去合法移民身份的危机,对还没有绿卡的华裔员工冲击不小。

      美国金融界遭受的百年一遇大震荡造成大批专业人员应声落马,一些华裔金融专家和投资高手被迫出局,纷纷转行或自立门户,一些同时受到身份压力的人,干脆打道回国发展。 美中人才交流学会会长顾衍时表示,最近一年,已有不少华裔金融人才返回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发展,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金融奇才。原因除了持续的美国经济不景气,还与美国移民政策紧缩有关,而金融界的动荡以及工作转型难度,更让华裔金融人员信心受挫。

      华裔金融、房地产精英首当其冲,从事餐饮业、珠宝业等小商业的华人也不能幸免。定居纽约两年的李昌先生表示那些客源主要是华尔街白领的中餐馆“要么倒闭要么生意惨淡”。据香港9月24日报道,纽约唐人街上的华人珠宝行已经倒闭了30多家,华裔社区深受金融风暴影响。洛杉矶城中区批发零售市场很多华商已经不做了,有的是坚持到年底就关门。有些市场原本30多家商户,最后只剩3家在苦撑。

    未知的世界
      实际上,除了风暴中心纽约受到强烈摧残,美国的其他城市包括一些小镇都明显感受到这股风的尽头。“节俭,是我目前能感受到最大的影响。”已经加入美国国籍的重庆人赵宏说道。 赵宏家住明尼阿波利斯,这个明尼苏达州的首府与纽约这些大城市相比,实际上就像个小镇一般,但如今金融风暴的风已经刮到那里,让他切实感受到了寒冷。 油价涨得厉害,赵宏说“家中两辆车不敢开”。

      不过,金融风暴也直接吹开了美国贵族私立高中大门,据报道,美国遭遇“金融风暴”,经济不景气。该国贵族私立高中首次来招生,每年学费和生活费共约3.5万美金,高中学制4年。“此次金融危机使得当地部分家庭无法继续承担孩子学费,而选择回归好的公立中学,所以这给希望接受美国优秀私立高中教育的国际学生创造了良机。”赴美留学首席专家张恒瑞说,私立中学会有更多名额转向招收国际学生。“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是否会降低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的签证率?”张恒瑞认为,尚未出现这一趋势,目前已赴美的中国留学生回国返签率在逐年上升,以往出国留学直到学成就业才归国一次的情况大大减少。因此签证官对中国留学生具有移民倾向的敏感性也降低了,签证通过率估计有所提高。

      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认为,美国政府的系列救助计划虽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但此次危机依然会给美国经济基本面带来严重影响。正如退回了移民申请的金融学博士李栋军所担心的,美国的未来已经变得不可估测,现在过去,无异于将自己送入一个“未知世界”。
     
  3. 留学生周律的华尔街之困

      “一起杀进华尔街”,这个曾经几乎不可能破灭的梦,如今变得渺茫。学金融等商科的留美学生受到的冲击毋庸置疑。此外,学社科的学生们如今想在美国谋一个教职也变得困难。

      中秋节后一天,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周律写下了当天的博客,《再见,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猝死所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让周律有点兔死狐悲的感觉。

      2008年6月,顺利从芝加哥大学金融系Master毕业的周律,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了纽约。“一起杀进华尔街,”这是一年前上海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周律,走进芝加哥大学时笃定的想法。但是这次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在摧毁他的打算。如果明年6月还没有一份肯为他解决身份问题的工作,他必须回国。

      和周律一样,普渡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毕业的陆阳,留在美国的心意已不再坚决。她认为现在最理想的出路,是到香港谋份教职。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MBA课程的徐哲则打算,一拿到学位就跳上飞往中国的航班,在国内找一个管理咨询方面的职位。

      如果在几年前,你很难想象,像周律、陆阳、徐哲这样的留学生,会有这样的规划。《华尔街日报》报道说,那时候,大多数MBA、金融专业的中国留学生都不愿意回国工作。除非在美国实在找不到工作,拿不到签证,他们才会勉强考虑打道回府。

    路标在今年没有带领中国的留美学生真正走入华尔街。 摄影 | 曾翰

    没赶上华尔街好时代
      对于周律来说,纽约华尔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条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街道,长不超过1英里、宽仅11米,两端之间步行最多20分钟,却云集了美国著名的金融机构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等。

      20年前,华尔街基本上是美国白人的天下,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业让中国人开始进入到华尔街,而随着不少数学物理高手进入华尔街做模型分析,中国留学生进入华尔街的现象引起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关注。而如今,更多的中国留学生进入华尔街从事金融分析、交易员和管理基金等工作。

      进投资银行工作曾经是周律的信念——这甚至谈不上是个梦想。“从金融系出来的人,没几个不想进投行。”进投行,于他们而言,是接近本能的反应。

      而对于周律,进投行的想法早在高二时就已有了。六年前,在美林证券工作的表哥回国探亲。原先在西北大学读医科的表哥,毕业时毅然选择了弃医从“金”。表哥告诉他,在华尔街工作,是美国最聪明的人的选择。

      “从那时起,我就想到华尔街工作。”说起这话,周律有些不好意思笑了。对于周律来说,“聪明人云集”比“钱途远大”有着更强烈的吸引力。从上海一所著名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周律放弃了进德意志银行工作的机会,铁定了心要来美国。“那时我抱定了决心只读全美TOP10的金融系,只进华尔街工作”,说起这些,他有种孩子气的固执。

      GMAT拿了750高分的周律,终于在2007年8月来到了芝加哥。芝大的金融专业在全美排名始终稳居TOP3。报到的那一天下着雨,他注视着身边来往的一张张异国面庞,想着: “一年后,我们多半是要一起杀进华尔街的。”

      两个月后周律已开始为工作拼杀。10、11月是每年找工的黄金期,有大量的校园招聘。对于只读一年Master的商学院学生来说,这是找工作的最好机会。

      2007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形势已不比前几年。周律从学长处得知,华尔街几家投行的招人数目比上年赫然减少了四成。

      周律参加了来学校所有投行的面试,然而最后总是缺一点运气。有两次,他都杀到了最后一轮。但华尔街的offer要给一个中国学生并不容易。周律承认,在激烈的小组讨论时,他会突然感到一阵力不从心——在一群生来就说英文的家伙们中间,他的英语足以应付考试,但这时却还是会哽住。

      即使在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华人留学生的工作机会也处于劣势。很多面试官当得知是需要办理居留身份的国际生后,都会对录用产生犹豫。
    “我表哥进美林的那几年,美国股市牛气冲天,华尔街一派繁荣。那时的实习和工作机会都比现在多得多,而我们没赶上好时代。”周律说。

    320份简历
      疲软的美国就业市场受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界已迅速削减了10万个职位,而根据猎头公司的判断,雷曼兄弟和美林将把这个数字再增5万。金融危机同样波及到全美高校毕业生就业,尤其那些著名的高校。过去,名校的学生们如潮水般涌进华尔街投行的大厦,像麻省理工学院,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直接前往华尔街工作。而如今,这个比例足足缩水一半。今年,像高盛、花旗等金融巨头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的计划。

      6月,毕业后周律还是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了纽约。他想纽约的机会应该更多些,而实际上,竞争的人也更多。

      在如今的就业形势下,周律的竞争者中除了与他一样没有经验的新毕业生外,还有很多有工作经验的失业者。“我们已经麻木了。”周律在美国报纸上看到,七月的时候失业率创四年新高,8月时创五年新高,9月华尔街崩盘。

      本科和周律同一所大学的谢昱,两年前来到雷曼兄弟工作。进入华尔街的骄傲还没从这个年轻人身上褪去,一夜之间他不得不抱着纸箱开始重新找工。“我还问过师兄很多求职经验,一直以他为榜样的。” 周律说。

      6、7两个月,周律只做一件事,就是发疯般地在网上四处投简历。平均每天5份。两个月下来,周律投了320多份简历,得到了二十几个面试机会,几个offer,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那时早已不想进什么华尔街了。华尔街今年裁掉10万人,年初大家就感觉到金融业的就业形势从来没这么惨淡过。我拿到的offer都是几家小公司。今年环境不好,他们一边提高要求,一边压低工资,也无法解决身份问题。”

      周律承认,那两个月里他人都不对劲了。他的室友们陆续找到了工作,只有他,曾经目标定得最高,结果无处降落。其实并不只是周律,对于留美的生活,大家都有过期待。

      陈寒路是周律的室友,第一次求职时,他在“期望年薪”一栏里填下了7万美金。后来改成5万、4万,到最后干脆不填这一栏。如今他在一家中国人开的公司里工作,年薪不到3万美金,唯一的好处是帮忙解决身份问题。

      蔡苏拉,同样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会计系。“会计系是出了名的好找工作,今年也不行了。”以往,芝加哥大学会计系的华人留学生排着队般地来到纽约的事务所上班,而今年只有零星的几个。何止金融业,美国的各个行业都在竞相裁员,以降低成本。目前,940万人在美国就业市场上寻找着就业机会。根据美国政府的估算,今年还将有60万人失去工作。

      除了商科学生,社科类的毕业生日子也不如从前好过。普渡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毕业的陆阳曾以为自己笃定能留在美国。“这两年本来很多教授正好到退休年龄了,他们是婴儿潮那代人,现在60-65岁了,我们原以为这两年毕业申请教职会容易些。如今经济危机,教授们个人账户缩水,很多人都推迟了退休,学校空不出职位给我们了。”另一方面,即使有空缺的职位,预算吃紧的公立学校宁愿暂时将职位冻结也不会立即招人。

      “我想现在最好的出路是去香港谋份教职了。”陆阳说,她留在美国的心意已不再坚定,除了希望渺茫的工作机会,渐涨的生活成本也是打消很多人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次华尔街风暴中,失业的华人不在少数,但最难受的人群是刚毕业和工作不久的留学生,他们没多少积蓄,失去工作将很难维持生计。而工作年限长的失业者有经济基础,熬几年也没问题。

      在未名空间站,这个海外留学生聚集的最大论坛的Job Hunting版里,周律每天刷新着同伴们的焦虑和苦水。“有学姐博士毕业现在只能靠结婚生孩子留在美国,有人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但是OPT(毕业后可留美国的实习期,一般12个月)到期了,必须回国。”

      周律的OPT到明年6月。明年6月,如果还没有一份肯为他解决身份问题的工作,他也必须回国。
     
  4. 我认识的人基本上都是稳稳当当的,所以不会回来,每次提及此事,都会把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搬出来,并且劝说我也过去。要不是担心我那敬爱的母亲大人语言不通,早就搬去法国或者德国了。

    而且有些人这次赚了不少还。
     
  5. 到处都是唐人街,语言没问题。
     
  6. 法國好啊, 藝術文學之都. 德國也不錯, 環境一流, 人客氣, 極重誠信.
     
  7. 法国适合旅游,德国适合居住。
     
  8. 我也是这么觉得。而且申根随便逛都可以。
     
  9. 国外华人再不爽,也没有国内的百姓苦啊。

    知足常乐吧,吃饱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