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项目之七¥¥¥(2007.11.01)

Discussion in 'Stocks' started by 齐天大圣AAA, Oct 31, 2007.

  1. 新地月份又将开始 转眼就快年底了
    俺们地长征路途漫漫地呵
    ----------------------------
    http://www.52topview.com/
     
  2. 全靠帮里全体兄弟们地共同努力
    俺现在身体不行地狠
    睡眠严重不足 主要是化在寻找相关信息上去了 大垃圾相关资料太多 实在费力地狠
    希望兄弟们多提供 有关关键信息 评论 网站等
    最好在提供地同时
    也附上自己地看法
    -------------------------
    俺看上一个帖子做地最好
    几乎所有地信息都狠关键
    几乎没漏网啥地
    凡是重要地全给兄弟们挖掘转移过来了
    呵呵
    帮之大幸呵
    -----------------------
    是呵 偷钱不容易 偷大钱更难 在6000点位置 这样搞项目 难于上天地
    大垃圾相关资料狠多 几乎天天需要跟踪 那个H股也是现在最重要地指导
    要靠团队精神才行地
     
  3. 以前不知道怎么配合,现在轻车熟驾了。
    希望11月大阳。
    大家早日成为高净值,
    也不枉大圣兄及众兄弟的付出。
     

  4. 俺已经斗地精疲力尽地狠了
    感觉就和那个“渔民和大海”书里一样
    在茫茫大海与一条超级大鱼搏斗
    -----------------------
    大鱼狼奔豕突地 力大无穷
    俺只有放线 再放线 再放线地
    -----------------------
    11月也没啥大期望地
    能够摘掉星星就是最满意地了
    而要脱掉那ST帽子
    却是难地狠地狠呵
     
  5. 那就等12月吧,
    今天期货消息还没出来,
    今年是不会推了,
    大垃圾也只能休息了,
     
  6. 侯宁:许小年说到点子上 国内股市已变得连赌场都不如


    在经历了6124.04以来的深幅调整后,市场上的"牛熊之辩"似乎又空前激烈起来。这一点,我们从海量的网络股评中可以看到,从市场面现实的交锋中也可以体会出来,阴阳交错的K线里写划着的,便是多空力量的一次次较量的场景。即便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现场,在关于"炒"还是"跑"的热辩中,我也能体会到中国股市目前吸引眼球的巨大能量。
      当然,辩归辩,涨跌自有其独立的路子,而且我也不想因此便让所有的人接受我的观点,否则,一旦误判,岂不害人害己?然而,就像我在节目结束时所讲,在涨跌之外,我们是否能多去关注一下"股市正义"亦即"三公"这样一个市场环境的问题呢?'
      我以为,这才是问题的根本,也是中国股市能否长久造福于中国经济乃至中国股市的根本所在。如果看不到这一层而盲目为涨升欢呼为调整懊悔,那么所有的参与者,便迟早都会成为一个不规范股市的牺牲品。成熟市场的发展史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四年大熊市的惨痛经历也佐证了这一点。
      数年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股市就像一个赌场"。结果在其后便有了四年熊市,被称为"一言毁市";但其实,在我看来,另一位经济学家说得更精辟,那便是2002年3月张维迎的"寻租场论",他说:"与其说中国股市像个赌场,倒不如说它是个'寻租场'"。因为"在赌场,下注者都很谨慎。如果输了,你会很心痛,如果本钱输光了,你不得不出局,游戏也就结束了。但如果你赌输了,有人为你做出补偿,你当然愿意继续赌下去。后一种现象在赌场极难见到,但中国股市上却正在发生着,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这么多年来股市持续存在的庄家操纵行为。"
      说起来,这都是在中国经济圈颇有争议的人物。一位曾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的良心",但在股市里却也饱受质疑;一位更是因与"郎监管"激变国企改革而被扣了不知多少帽子。但相同的是,他们对当时的中国股市都没什么好评,一个像赌场,一个寻租场,都等于给中国股市判了死缓。
      而今,股改完成了,吴敬琏对股市的评价正面起来,在股改对价问题上甚至还曾质疑过"对价"的必要性,但在笔者眼里,后股改股市却远没那么乐观。因为就是这个笔者力挺过的股市,就是这个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股市,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便开始了疯狂的投机。甚至,因为股改熨平了两类股东的权益,沟通了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利益通道,也因为相关法规的滞后和松软,这种投机有恃无恐,变得比2001年前更加疯狂。体现在"运作"上便是内需交易的盛行,企业利润的反常暴增;体现在"股价"上便是股价的无节制翻倍,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无理性跟风。
      而且,因为汇率改革,因为金融开放,目前的股市里已经充斥了各类"股东",股市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利益绞杀战场。杭萧钢构因非洲罗安达的一张或有或无的订单而暴涨,ST金泰因一则虚无缥缈的消息而持续涨停,工行中行等权重股更因所谓股指期货而"身价倍增",从去年炒到现在;而即便是上市公司的样板戏--万科A,也被爆出王石夫人涉嫌内幕交易的尴尬新闻……就连企业上市,我们也和别国不同,一个中国远洋,便可以百倍市盈率开盘,并爆炒至400倍市盈率,更是在一个月后便被监管层允许增发;更不用说股价开盘便是港股两倍且迷雾重重的中国神华了--整个就是一个虚浮夸张的"中国神话"。
      至此,在机构热钱的操纵下,我们不仅拥有了全世界最大市值的银行、寿险,还拥有了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最牛的房地产商等等一大堆"全球之最",而唯一不堪与比的是,是这些牛气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全球影响力……
      针对这些,并非所有人都在"泡沫浴"的暖蒸中保持沉默,在笔者持续质疑"中国泡沫"并提出"傲慢媚俗之风将戕害中国股市"的同时,近日我们也看到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许小年日也指出了中国股市存在的巨大风险,他说,"目前国内市场定价畸形,风险高度集中在政府政策上,其应有功能似乎无一具备,而原因就在于市场已成为单纯的改善民生的工具。实际上,投资者获利的根本之道,乃上市公司盈利的可持续增长,而非股价的节节虚高。"在此基础上,许教授提出了他的"准赌场论",认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或许较银行更为紧迫。"
      可以说,当年提出"千点论"的许小年这次又说到了点子上。只不过,他说得还比较含蓄,比较"经济学"。而在笔者眼里,一个上市公司总利润早被印花税吞没、已然不创造任何价值的市场如果连游戏规则都不透明、不完备、不公正,那么这个市场便连赌场都不如。如此,如不及早通下猛药而只是一味维持呵护,那么这样的股市便迟早会殃及国家宏观经济并最终殃及国计民生。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让老百姓拥有自己的财产性收入是好事,但如果不打击腐败,完善规则,夯实市场基础,那么让老百姓拥有了的便可能是"套牢型财产性收入"了。不是么?无论房奴、车奴还是股奴,其被套牢的不都是"财产性收入"么?
    □ 侯宁  每日经济新闻

    ================================================================
    ================================================================

    今天港交所提醒风险,提请散户切勿羊群效应;
    又有工行再涨8%,其市值等于花期银行和美洲银行的市值总和了的声音,
    偶们是不是也该警惕些了?
     
  7. 格林斯潘:中国股市和经济中充满投机泡沫 迟早会破灭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日前表示,中国股市中充满了投机泡沫,这些泡沫迟早会破灭。
      当被问及中国是否正处于"非理性的繁荣"状态时,格林斯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他同时指出,中国股市和经济中存在的泡沫迟早将会破灭。
      格林斯潘自今年5月份以来多次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当时他指出,他对中国股市可能出现的"急剧收缩"表示担忧,尤其是在大盘股指年内已上涨超过90%的情况下。
      中国家庭在股市中的投资总额目前已超过了2.3万亿美元的存款总额,这推动中国沪深300指数年内累计上涨约170%,并使得中国市值位居全球前十名的企业数量首次超过美国。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也对中国股市过快的涨势发出了警告。
      中国股市目前的市值为3.7万亿美元,美国股市为18.7万亿美元。(财华社)

      彭博社:格林斯潘指中国市场非理性繁荣预计美元将长期贬值
      据彭博社10月30日报道,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日前在一次保险业会议上表示,中国市场存在投机泡沫,未来有可能破灭。他同时预计,从长期来看美元将出现贬值。
      格林斯潘指出,中国市场目前出现"非理性繁荣",而泡沫会在人们没有预期的情况下突然破灭。格林斯潘5月份时也曾表示,中国证券市场在一轮大涨之后可能会出现"急剧紧缩"。近日,中石油在内地以及阿里巴巴在香港的IPO再次引发了投资者的追捧。
      对于美国经济,格林斯潘表示,许多分析师认为美国现金帐户赤字将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他表示,"从长期来看美元很有可能会贬值",这一部分是由于"其他货币走强"引起的。格林斯潘此前还表示,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下降是由于美国和欧盟的利息差导致的。

      格老:中国股市泡沬随时爆破 油价急升非坏事
      美国联储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中国的股市正处于非理性膨胀状态,但提醒投机的泡沫往往是在大家不经意的时候就会爆破。
      另外,格林斯潘指出,油价上升损害全球经济增长,惟油价即使升抵100美元亦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有助美国人减少对石油的倚赖,如长远减少使用耗油量大的汽车等。
      他续指,美国的房屋库存减少速度缓慢,楼价将持续寻底,市场对次级信贷证券的需求,亦随着信贷危机持续而下降,并难以迅速回复正常。(财华社)
     
  8. 股指期货应该缓期推出 理由有三


      ●股指期货推出条件不够成熟
      ●市场潜在风险还需引起重视
      ●上证综指失真易被高度操纵
      ●处理不当可能出现严重失控
      目前,股指期货正在紧锣密鼓,拟在某个时间推出。也有人预测年底铁定推出。但我认为股指期货推出的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建议缓期推出,最好是在奥运会之后或者在明年底再推出。
      为什么提出股指期货应该缓期推出?其理由如下:
      首先,股指期货推出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先看一下我们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做或者还有哪些条件不具备。目前,我们在推出股指期货的技术和制度上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出台了相关法规,进行了模拟操作,进行了风险教育等,推出条件看起来似乎已基本上成熟。但是,股指期货推出前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中国流动性资本到底有多大,股指期货推出对股市的流动性风险是加大还是缩小?二是针对股指期货风险的"防火墙"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这两个基本问题没有解决,推出股指期货未必是一件好事。
      其次,监管部门对股指期货的潜在风险认识还不足。股指期货存在如下风险:第一,交易标的风险。随着大盘蓝筹股上市,可以流通的比例越来越低,上证综指失真的程度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可能被高度操纵的指数。而且,由于上证综指可以影响沪深300指数,因此,交易标的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值得怀疑。第二,股指期货市场波动风险。我们知道,世界各国衡量股指期货推出成功的标准之一是看其能否降低市场波动。大家一般担心股指期货推出后,对冲的存在和市场对高股指的担心,会推动市场大幅向下调整;此外还有逼空机制,即若有人把股指期货作为逼空的工具,目前的市场调控者还没有有效的调控手段和工具可以选择。这样一来,股指期货的疯狂可能带动股票市场在一两个月间把未来几年的行情透支殆尽。第三,严重失控的风险。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否避免重蹈权证的覆辙,避免严重失控?政府监管部门在推出权证时希望它可以平抑市场波动,形成双边市场和多元化交易。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不少权证不仅没有平抑市场波动,反而拉动股票价格上涨,更是出现了卖出和买入的权证同时大幅上涨的偏离情况。我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可能重蹈权证的覆辙,出现严重失控的现象。如果是这样,那就事与愿违了。第四,大机构操纵市场的风险。市场操纵包括期货市场的操纵,现货期货套作操纵,海内外市场现货期货套作操纵等。大机构操纵市场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如何防范市场操纵?目前我们对此还知之甚少,更没有准备有效的防范措施。
      最后,股指期货推出的时机尚不成熟。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如下两个方面:其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有待于完善。目前,制度建设、法律法规的制定、人才培养以及风险教育都在稳步的进行,但是仍不够成熟和完善,尤其是股指期货还需要多一些时间的准备比较稳妥。其二,可能是最重要的,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是一个敏感期。首先是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风险有可能放大,并且随时可能引起中国的金融风险,只要它一天没有平息,就一天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在风险关口铤而走险。否则的话,股指期货的推出就有可能成为导火线。第二,明年是奥运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境内外机构喜欢利用中国人的喜庆机会大做文章,不是做空就是做多,翻云覆雨。因此,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火上浇油。第三,国际政治处于敏感时期,有些因素可能给资本市场诱发非系统风险。
      所有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股指期货应该缓期推出。
    □ 何维达  人民日报海外版
     
  9. 社保首次减持工行H股 25日一天抛掉6873万股
    2007-10-31 第一财经日报


    港交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社保基金在10月25日减持6873.4万股工商银行(8.73,0.56,6.85%)(1398.HK)H股,每股平均卖出价格为7.043港元,套现4.84亿港元,持股量已经由21.01%下降至20.03%,这是社保基金首次在香港股市减持工商银行股份。
     
  10. 1至9月净利润排名前十位公司名单

    代码  股票简称 1-9月净利润(亿元)
    601398 工商银行 633.07
    601939 建设银行 570.27
    600028 中国石化 486.83
    601988 中国银行 457
    601628 中国人寿 246.96
    601328 交通银行 148
    601318 中国平安 116.79
    600019 宝钢股份 105.48
    600036 招商银行 99.7
    601600 中国铝业 84.39
     
  11. =================
    是晕地狠
    机构也给搞地晕头转向地了
    俺看了盘面就基本知道
    期货现在还早地狠地
    否则 大垃圾他们早就
    天天一条线地去了
    --------------------
    盘子里狠明显
    期货大主力还没进来地
     
  12. 也许回撤加仓的机会要来了
     
  13. HK那边社保基金为什么减持大垃圾呢?是社保要用钱?
     
  14. 减持套现4.8亿 谋入股美私募 社保求财赶沽工行




    31/10/2007





    持有中资银行股近3,000亿元市值的全国社保基金,趁近期市况做好罕有地减持工商银行(1398)H股。港交所(0388)资料披露显示,上周四(本月二十五日)社保基金减持6,873.4万股工行,套现约4.84亿元。凑巧昨日有报道指,社保基金正与三家美国最大的私募基金谈判,拟收购其中一家9.9%股权。社保急于减持工行是否因「到价」关系,或是与调动资金入股私募基金有关,惹来市场关注。
    社保是次减持工行的每股平均价7.043元,套现4.84亿元,经减持后,社保持有工行H股约173.839亿股,相当于H股部分20.93%或总股本(A+H)5.2%。工行昨收报7.43元,升幅为2.3%,与建行(0939)、中行(3988)及交行(3328)同创新高,带动国金指数劲升403点,而国指亦再升205点,收报20,400。

    中资银行股或回吐
    不过,社保减持工行的消息,可能会引发中资银行股的回吐,加上市场观望美国议息,部分投资者或先行获利离场,但相信国指20,000点有支持,若失守,国指下一支持位为18,800点。

    工行甫于上周五届满上市一周年,社保即大手减持其H股,一度引起社保提前一年解冻工行H股禁售期的疑虑。惟其承销商中金公司消息人士称,社保出售的是工行公开招股期间另外认购的股份,并非有两年禁售期的战略投资股份。

    一度惹禁售期疑虑
    工行发言人亦证实,社保不会沽售其策略投资的工行H股,因当初已签署具法律效力的两年禁售期协议。他估计,社保此次出售的是另行于市场上买入的工行股份。

    社保减持工行当天,亦正是利好消息尽出之日。十月二十五日,工行宣布以423.1亿港元收购南非最大的标准银行。同时大派第三季度漂亮业绩,首九个月多赚66.3%至634.99亿元(人民币.下同)。惟当日工行H股股价下挫,近日则显著上升并屡创新高。

    社保是一众中资银行股的长期策略投资者。市场人士估计,减持或受制于海外投资额度超过总资产二成的上限,故进行投资组合调整。

    今年上半年,社保基金总资产已逾4,600亿元,按二成计算,海外投资额度仅920亿元,惟社保仅持有工行H股的市值即逾1,200亿港元。

    社保亦可能正调动资金,密谋入股私募基金。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指,社保于今年夏天曾与凯雷、KKR和TPG进行谈判,拟入股其中一家约9.9%股权。惟上述会谈陷入了停滞状态,因中央对中国投资公司首战投资百仕通却告亏损颇有微言。

    社保早就盯上了私募基金。现已调往中投公司的社保基金前副理事长高西庆曾表示,社保需分散投资,当中包括了股权投资基金,由于基金在十五年内不允支出,故可承受较长时间的压力。他认为,可将社保基金总资产的二成投资于私募基金。

    第一上海证券市场策略员叶尚志指出,中资银行股近个多星期的升势,主要是炒业绩,股价已经反映及到价,中资银行股短期料有机会回吐5至10%。

    不过,长远他仍看好,倘建行及工行分别回落至7.8元及6.8元的水平,投资者可趁低吸纳,交行、中行及招行则可回落至12.5元、4.5元及36元的水平再追入。
    [​IMG]
     
    Last edited by a moderator: Nov 22, 2009
  15. 美林:维持买入 调工行目标价至8.4港元 2007年10月31日 09:02 新浪财经


      证券通

      “证券通资讯终端”最新资料显示,美林证券发表研究报告,调高工商银行(8.74,0.01,0.11%)(1398.HK)目标价,由6.2 调高至8.4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相信工行拥有强大零售客户,并受惠于股市相关活动增加,盈利将可持续录得强劲增长。

      美林称,工行盈利持续录得强劲增长,首9 个月纯利录得635 亿人民币,增长66%,业绩符合该行预期, 反映净息差扩阔、贷款及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较预期快, 以及净手续费收入持续强劲,调高今年盈利预测4%, 08 及09 年盈利则调高10-14%。美林表示,工行收购南非最大银行标准银行集团20%股权,虽然交易规模较该行预期大,但工行在全球拓展中紧随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并集中于新兴市场,与该行看法相符。美林预期, 收购可于明年首季完成,工行成为标准银行最大股东, 并可受惠于中国与非洲国家间贸易往来。
     
  16. 中国资本大规模进入非洲



    http://www.jrj.com  2007年10月31日 07:55 京华时报


      继中国工商银行上周斥资约409亿元收购非洲最大的银行之后,本周市场又传出中国移动计划收购南非最大移动运营商MTN的消息。非洲,这个与中国远隔重洋、相距万里的大洲,再度因为中非经贸关系的升温而成为焦点。

      工行的大手笔只是冰山一角,根据中国商务部此前披露的数据,目前已有8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业务。截至去年底,中国对非洲投资额累计达66.4亿美元,比1999年增加14倍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占到中国全部对外投资存量的9%。

      工行收购消息依然“高热”

      针对收购MTN的消息,中国移动官方予以否认。不过,国际投资银行的分析师们认为,传出该项收购消息并非意外,因为非洲国家明确表示欢迎中国企业促进非洲电信业发展。

      本周一和昨日,由国际电联、联合国下属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全球联盟”、世界银行和非洲联盟举办的“连接非洲”峰会在卢旺达举行。据新华社报道,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哈马杜·杜尔盛赞中国企业,称在电信业方面,非洲敞开大门欢迎各国企业前来开展合作,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中国企业在改善电信基础设施和提供新的电信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南非本土,有关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的话题,依然保持“高热”状态。昨日,南非《商报》的主笔希拉里撰文指出,尽管南非的股市和债市吸引了大量的境外资金,但来自境外的直接投资很少,去年的直接投资甚至出现负增长,工行的本次投资则是南非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直接投资。

      企业海外扩张首选非洲

      自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以来,中非贸易和投资关系持续升温。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非洲经济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而且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去年非洲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达到5.7%,今年有望达到7%。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非洲、东欧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进入门槛较低,未来发展潜力大,并且社会环境和中国有一些相似之处,由此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

      “走出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商品输出。长期以来,中国与外界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商品出口和吸引境外直接投资,但这种情况正在迅速改变。如今,不仅中国的商品出口稳步增长,中国企业也不断传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闻。目前,中国石油、华为和中兴通讯等国内知名企业在非洲均有投资。作为A股市场的一大明星,杭萧钢构的亮点正是它在非洲安哥拉承建的工程项目。

      对于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拓展,国际社会曾出现非议的声音。不过,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上周公开表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将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帮助非洲国家开发基础设施,帮助他们利用自然资源。南非标准银行披露,正与工行商讨联手推出规模为10亿美元的资源基金,其投资重点为非洲和中国的采矿和能源行业。

      昨日,在评估工行本次收购的意义时,希拉里强调,南非标准银行获得的不仅是资金,还因此得以进入中国市场,从中非贸易和投资的洪流中获得更多效益。

      晨报记者 李若愚

    ===============================================

    根据中国商务部此前披露的数据,目前已有8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业务。截至去年底,中国对非洲投资额累计达66.4亿美元,比1999年增加14倍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占到中国全部对外投资存量的9%。
    在评估工行本次收购的意义时,希拉里强调,南非标准银行获得的不仅是资金,还因此得以进入中国市场,从中非贸易和投资的洪流中获得更多效益。
    -----------------------------------------------------------------------
    占领非洲的桥头堡!!
    后面的弹药会源源不断的运过来的
    光收收过桥费就了不得啊
     
  17. 请大圣师傅注意休息,身体是革命本钱啊。
    俺们还跟着您长征呢。
     
  18. 凤凰卫视《问答神州》近日播出了对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专访

    www.eastmoney.com 2007-10-31 17:32 中国新闻网



    凤凰卫视《问答神州》近日播出了对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专访。在专访中,被称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实力“老板”的李荣融谈到了自己在国资委主任上的主要经历,以及对目前一些经济现象的看法。专访文字摘要如下:







      初秋时节,一个爽朗的午后。温文尔雅的李荣融带我站在了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大楼的顶楼,远眺着北京金融街上一幢幢摩天大厦。如数家珍地给我指点着国资委旗下的中央企业——中国石化、中国建筑、华能电力……这其中不乏跻身世界500强的国际性大公司。而目前由国资委直管的155家中央企业,总资产已经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凭借这么雄厚的家底,当家人李荣融被称作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实力的“老板”。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国资委成立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资产总额平均每年以1万亿元人民币的速度增长,这是一个足以令世界上任何一个老板都艳羡不已的数字。也因此,李荣融和他所掌舵的国资委,被染上了层浓浓的传奇色彩。

      国资委2003年4月的挂牌成立,被称作是中共“十六大”之后的“应运而生”。于是,中共“十七大”召开前夕,我与李荣融有了这次相约问答。

      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做出了一个广受各方关注的决定:“国有资产一家管到底”。五个月后的2003年4月,一个全新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时任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的李荣融,成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的掌门人。

      吴小莉:您几次提到国资委的成立当初是有讨论的,是在什么样的构思之下,十六大之后要成立国资委这样一个机构,它的背景是什么?

      李荣融:国资委成立的背景呢,我就是说国有企业改革到这一步,也确实要成立国资委,就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路也走不下去,原因是什么呢?原来管人的管人,管资产的管资产,管事的一大堆,就是常说五龙治水,九龙治水,但是谁也不对这个资产负责,这个我经历得太多了,好多投资项目,就是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谁负这个责,没人负责。

      对于这项新的任命,李荣融说,他也只是比公众早知道十多天。那一天就是2003年中国传统春节大假过后的第一天。

      李荣融:2003年春节过后的初八,那天是开国务院会,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呢?讨论经贸委撤销了以后行业协会谁管。还有将近300个行业管理协会呢,大的大,像轻工协会,纺织协会,冶金,这些都是大的,还有小的呢,牙刷、牙膏,我说这也应该归发改委,因为什么呢?我说国资委的功能它是面向国有企业,而这些行业协会的功能是面对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它不是只对国有的。总理那次大概也急了,荣融,你不是职能当中最后有一条,国务院交办事项吗,就算我交办给你的,我说哎哟,那不敢当,我一定把它承担好,你交办的我还说什么呢,那我就知道了,我去国资委了。

      然而,对于这项新使命,除了意外,李荣融当时感到更多的还有压抑。

      李荣融:当时我很压抑,压抑什么呢?当时是把我工作了很长时间,很有感情的一个委员会拆了,送走的时候我也就像作为一个家长送走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太忍心,同时要有接下来,对心神不定的人,那我第一个任务就要把这些人都要安下心来。怎么安他们,我没数。对于我这个任务,家宝总理给我只有两句话,极具探索性,极具挑战性。

      国资委成立之初,旗下共196家企业,主业种类繁多。有人形容说,李荣融就像在指挥一艘既精密又庞大的航空母舰,而船员们却又来自各个兵种,操着不同的武器。很多人不禁替他捏把汗:这个仗怎么打?

      李荣融:所以我说我只有一个责任,要把一群懂得宏观的人要引上懂得微观,然后一边走,你还别忘了眼睛得看着企业,首先它要好,才是你的好,他们不行,你再行没用,所以那段是真不好过,我都不太出门,因为看着走的也不愿意走,另外呢,又要把这一群陌生的人很快地让他们心安下来,安下来还不算,大家要有信心来工作,那一段确实,我也没别的地方好说,所以回家就是听听音乐,自己打发自己。

      吴小莉:这段时间持续多久,到什么时候才安下心来?

      李荣融:这段,也要将近四个月。

      与李荣融共事多年的同事评价说,李荣融身上有一股传统的中国文人的气质,重情守信。共事多年的旧雨同仁纷纷离去,让他极为不舍。但仔肩重任又不容他多想。也就在那时,各方面的评论又纷至沓来,人们普遍有一种猜测,猜测大权在握的国资委将会怎样行使手中的权力,更有一种担心,担心这个机构会不会成为企业的“婆婆加老板”,使企业变成受气的“小媳妇”。

      李荣融:“非典”完了我们开了个全委的会,我就讲了一次话,当然这个讲话我也是动了一番心,因为关键我就是说我也担心犯一些以前政府部门犯的错误。犯什么错误?把企业管得太多,所以家宝在我上任的时间,黄菊同志宣布的时候都有这个话,就是不要“婆婆加老板”,我跟家宝总理表态我也说的我说我绝不当“婆婆加老板”,因为那个“小媳妇”的日子我过够了,我跟我的企业都讲,我说我绝不让你们吃二遍苦。

      吴小莉:您说您做这个“小媳妇”的苦呢没少吃,是什么样的经历。

      李荣融:经历说出来是,应该说给我印象是很深的,我公开跟他们说过,我两个基本建设项目都跑了八年。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李荣融从工人做起、车间主任,厂长一直到局长,足有18年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说起当年一个项目的立项之艰难,他至今记忆忧新。

      李荣融:当时我们都有一句话,要跑穿三双鞋才能把项目跑成功,跑跑什么啊,就是看脸啊,看谁的脸,看审批人的脸啊,人家高兴就给你批了,不高兴就给你不批啊,原因有没有?有啊,他一会儿给你找点毛病,一会儿给你找点毛病,你回去改啊,改了再来啊,当然你来也不能空手来啊,那总得带点东西来,所以我也说的不太好听的话,好像不是我们公务员应有的风度。

      在国资委成立之前,经济界一度流行所谓的“棒冰理论”。比喻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中像棒冰一样融化、流失。2003年10月31日,国资委正式公布《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以摸清中央企业“家底”,核实中央企业资产质量。

      而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动作,在一开始就阻力重重。甚至很多和李荣融私交甚厚的部长们也曾经善意地对他提出了警告。

      李荣融:他说这件事你千万不能做,就是清产核资啊,他说你进得去出不来,意思是什么呢?你搞得清吗?你能搞准吗?将来你搞完了人家说这个账本实的吗?但是我想我总得跟国务院交账啊,家底不清我怎么能交呢,所以我还是下决心必须做,

      吴小莉:在查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发现真的有一些小金库,被查处。

      李荣融:有。

      吴小莉:金额有多高。

      李荣融:高还不太高,有小金库但是不高,当然像中石化,底下的企业,因为那时候接收太多了,自己都搞不清,你问问老总,你一问多少钱数不清的,数了三年才数清楚的。

      吴小莉:当时清出这些家底您觉数目跟您想象中是不是匹配的,在您想象中间。

      李荣融:没有太大的这个误差,但是像那些烂资产那些呢,应该说比原来预想的大,因为有些账根本收不回了,死账了。

      吴小莉:您花多少时间把这个家底完全清清楚的。

      李荣融:花了一年半多一点,一年零八个月,基本清。这样有了一个家底我心里就比较踏实。

      在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公布的2007年度全球500强企业名单中,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有16家入围,是三年前的一倍。其中,中石化的排名攀升至17位,成为中国首个跻身世界前20强的中国企业。

      对于央企的发展,李荣融曾经说过一句话甚为流行:央企是要踢世界杯的。而对于央企的负责人,李荣融也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影响的话:不在状态就换人。有评论说,这些话看似轻巧,却份量十足。对于央企出现的问题,李荣融绝少拍案而起,但是这些话却比拍案而起更绝,能让国企老总两个月睡不好觉。

      吴小莉:您在这四年当中,不在状况的企业领导人,走人的有多少。

      李荣融:现在还不多,有,有几个还是层次比较高的。

      吴小莉:是什么样的不在状态呢?

      李荣融:他自我感觉很好,老是亏损。我可以举一个例子的话就是赵星先,那(三九)说实在话监视会主席也有报告,那时候调动他也有相当一番工作要做,因为他也不是一般人物,是一个知名人物,所以要把他换好,那么当然他也有功,我也两份说,这个企业的建立他也做出了自己很大的努力,到后期呢还是一个问题,就是没人监管,就是一个人说了算了,我说不动最对不起的是职工,另外就对不起国家了。因为交给你责任很清楚,要国有资产要保值增值,你弄了半天都烂掉了不对。

      国资委成立之后,资产总额平均每年增加一万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每年增加一千亿元人民币。而据国资委的一份最新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央企平均一个月的利润达到836亿元人民币,比八年前中国所有国企全年利润的总和525亿还要高。

      李荣融:交给我的企业196户,大大小小,大的上百万人,小的呢一千人都不到,弄在一起,有些你别看小,它还神奇得很,所以我不是说行业前三名吗,他就说了,他怎么分把它细分,分得很小这个行业,你看我在这个行业里面是第一名呢,所以我就怎么来说他们呢,你也不能说你算什么呀,一个小行业的第一名,所以我说你充其量最多是个甲A,你也谈不上中超,是不是,咱们国家队你要较量,你恰恰应该到世界杯较量,尽管我是世界杯的最后一名,我也是世界杯的最后一名,你在中国打半天你打个冠军,你毕竟还是一个甲A冠军,那我想还主要是激励,很重要给他树立一个榜样,你跟谁比,所以现在你要去问我们这些老总们,他心里都有一个对手。

      吴小莉:都有一个标杆。

      李荣融:都有标杆,你必须比,像我们中石油比就是跟美国的艾克森。当然我也没要求说一年你马上做完,但是你可以分步走,首先要看到差距,就有希望,看不到差距绝对没希望。

      李荣融说,要想让自己不断强大,就必须寻找比自己强大的假想敌来激励自己。与此同时,更要走出国门,向世界上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李荣融上任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是新加坡,这是因为几年前新加坡淡马锡集团负责人的一句话让他始终不能释怀。当时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句话触动了李荣融,让他数年后依旧不能释怀?而央企对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又会给股市带来怎样震动?

      时光回溯到1999年,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鎔基访问新加坡并参观淡马锡控股公司,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的李荣融就站在朱鎔基的身后。参观中,淡马锡集团负责人的一句话,让李荣融铭记在心,久久难忘。2003年6月,出任国资委主任刚刚两个月,李荣融就把首次出访的地点,选择在了新加坡的淡马锡集团。

      荣融:那一次是我陪朱镕基总理去新加坡,当时有一个项目就是看淡马锡公司,淡马锡那次汇报时间不长,但是有一句话总理很感兴趣,就是他们旗下的公司无一亏损,也都是国有企业,但是就这一句话,我始终忘不了,它最核心的一部分我认为就是治理结构,我感觉他们的董事会有他们的特色,跟美国可能还不太相同,不太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董事与淡马锡的沟通很频繁,就是董事在董事会上表态,他确确实实牢记出资人的利益。

      一些内地媒体把淡马锡称作新加坡的国资委。而其相互制约、负责高效的董事会制度,则被称作是“淡马锡模式”。

      从淡马锡考察回来之后,2004年2月,国资委向中国国务院提出在中央企业中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得到国务院的同意。然而,就在试点工作正处在酝酿之中的时候,一个震动全球商界的事件发生了。

      荣融:那时候也有不少案子,所以镕基总理那时候说,送到我这的都不会小,那时候他老睡不着。

      2004年12月1日,在新加坡上市的国资控股公司中航油曝出亏损5.5亿美元,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引发舆论一片哗然。7天之后,公司总裁陈久霖被新加坡警方羁押。媒体评论说,这个用四年时间,20万美元,将一个衰败的石油运输公司,打造成新加坡“航油大王”、新加坡股市“龙头大班”的“亚洲经济新领袖”,书写了一个“火箭式上升后又流星般陨落的正反两方面教材”。而陨落的直接成因并不复杂,就是违规进行石油期货投机交易。

      主持人:中航油的陈久霖事件,现在基本上已经都成了EMBA或者MBA的教材了,那么陈久霖这个事件据说他也到北京来寻求过支持,那个时候您是什么时候知道个陈久霖这个事件的。

      荣融:就是他撑下去了。后来报告就是这个损失不是几千万美元了,那时候已经上亿了,但是报告的时候我按我的经验大概他报的数字还要加两倍,差不多是真实的数字,当时好像我印象是报的一亿多,1.3亿,后来实际损失是5.5亿美元。所以当时他来的意思就是拿钱出来就能把他救过来,我想不那么简单,所以首先要把情况要搞真实,所以后来就专门成立一个特别小组,把情况先搞清楚。

      主持人:您那时候一点没有想到过相信陈久霖给他这部分钱,他或许有机会把这个事情。

      荣融:不可能,到那时候你绝对不可能相信,因为他们那个风险手册规定得很清楚,不是没有风险管理,有,但是这本手册等于没用,都是一个人说了算,该报告的都不报告,反过来董事该履职的,也没有履到职。

      主持人:您那时候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的最多的是什么?

      荣融:想的最深还是治理结构,就是加快了我实施,就是实行董事会制度的步伐,再晚了出事还要大。

      2005年10月17日,“神六”成功回航。同一天,央企首个董事会试点――上海宝钢董事会试点设立

      主持人:您那时候提到过这个董事会成立呢,不亚于这个神六的回航,您当时为什么会这样说?

      荣融: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法人治理结构,对于我们工作具体来讲落实来说关键是个董事会,所以我把这个董事会看得很重。

      主持人:有没有让您印象比较深刻,尤其在试点的时候,其实内地的很多企业还不适应?

      荣融:他们的话就是现在我当董事,我不用看董事长的脸,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他发表意见完全出自于客观,公正,我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发表意见,那以前董事会必须得看你啊,你如果是董事长,我的话总得跟你一致啊,不一致的话说不定明天炒鱿鱼就把我炒掉了。

      李荣融说,目前,国资委董事会试点企业已经从试点之初的7户,扩大到了19户。外部董事选聘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不仅有来自国内的机关、院所、中央和地方国企的,而且还有来自境外大公司的,人数已经增加到了66人。

      主持人:其实我那时候很好奇啊,在这个代表出资人方的时候,竟然没有国资委内部的人员入主,都是请外面独立的这些外部董事,那是什么样的考量,那这些外部董事他其实如果长期跟企业交往的话,有没有可能受到影响,而不向你们汇报一些必要的汇报的东西。

      荣融:你看来还是学了MBA,所以眼睛也比较厉害,我慢慢会把我们的人派出去,因为国资委我们现在人呢,我坦率跟你讲,有企业经历的人不多,我担心的就是到企业去,不要太抽象,因为了解企业少,然后提出的要求不切实际,所以我现在是在轮岗,就是把我国资委的工作人员,没有企业经历的到企业去锻炼,那么再把企业的人请到委里来工作,是这样互相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然后把我们国资委的工作人员派去当董事,这也是我们后续工作要做的。

      主持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有企业的形象经历了好几个变化。从开始的铁饭碗,高福利,到后来的大范围亏损,2800多万人下岗,再到如今的扭亏为盈,甚至已经在向“世界杯”不断挺进。这其间几度风雨、几度荣光。今天以央企为典范的中国国有企业,将赢利的光环已经不自觉地带入到了资本市场。根据《中国证券报》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自今年7月下旬以来,在沪深上市的56只央企背景股上涨均超过40%,其中近一半个股涨幅超过60%。而在香港股市,央企表现尤其突出,在红筹股中市值位列第一。一些个股开盘一年多的时间,股价就比发行价就增长了近500%。

      2006年12月27日 香港特首曾荫权到访国资委与李荣融会见。

      荣融:一个嘛他也表示感谢,因为客观地讲吧,我这个应该说我们的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表现也都不错,因为按市值算的话,我们上市在香港有68家,大概市值占28%到30%吧,而且都是表现不错的股,这是他,第二嘛就像你说,他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企业到香港来上市。

      主持人:(可)现在看来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央企到香港去上市的情况并没有像往年这么热络,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们的投资者,下半年我们的布局是怎么样的。

      荣融:我们应该说准备好上市的企业还不少,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因为现在我们国内的股市也很猛,很猛的一个原因呢就是我们上市的量还不够,所以证监会嘛也跟我们商量,也希望就是能够增加一点国内的这个股市的量,我们也赞同,也应该,所以在这个两边的时候呢,作为我们来说我们也有这个义务,因为要把这个国内的股市啊能够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有些先上A股,然后再上H股,那么也有安排先上H股,然后再来上A股,这个都安排的,现在一些有影响大的,已经在H股的它们回来,现在安排到H股的也有,已经准备了,但是要等证监会他们审批完了以后,就可以提出去了。

      今年6月18日,中国银监会宣布,对被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海运(集团)公司挪用信贷资金的八家银行分支机构进行行政处罚。一周之后,国资委马上对上述两家央企的违规行为通报批评,而这两家公司共计挪用近45亿元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

      李荣融:谁碰这个高压线,绝不客气,所以银监会提出来以后,我们紧跟着马上处理,现在我担心什么呢?担心炒股什么呢?又怕老鼠仓,炒赢了是自己的,炒输了是公司的,这个投资就有风险,所以这就是我出资人的意图,所以我对153户企业都规定了他们的主业,所以希望你们把主业做好,那么多人搞房地产那哪对。

      主持人:2007年8月30日,受各方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出台。这一法律的出台,被认为将有利于外企、民企和国企获得同等待遇。但也有专家表示,《反垄断法》与央企的产业整合如何平衡将是一个难题。

      而在此之前,国资委旗下的一些公司,就已经被人冠上了“垄断性行业”的标签,认为这些企业在其所属行业里,缺乏对等的竞争对手。

      对此李荣融表示,被消费者们谈论最多的中国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其实已经形成了基本竞争的格局。以近年来价格不断飙升的石油行业来说,全球50家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中,有76%在本国内是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中国的石油行业里,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家公司在互相竞争。消费者已经从这个格局中得到了益处,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大涨,而中国的成品油市场没有随之大涨就是例证。

      荣融:一说中石化利润好,哎呀,石油涨价,垄断,就这个话,当然有些是不太了解这个企业,说这些话,我可以谅解,但是也有一些层次不低的人,我认为是斜着眼睛看人,原因就是总是带着什么,这个是垄断企业,实际上到我157户中央企业,现在手上拥有专利最多的是中石化,它是6370多项,每年几乎是1000项专利申报,他申报的专利是发明专利占多,当然跟国际上的比还不好比,但是在国内他确实是前列,那么他用什么油啊,就是别人不用的油他用,国外好多大公司不炼的,炼这个油划不来,但是我技术有突破,我用的就是人家,我们叫劣质油,那采购成本低啊,光去年一年就这么省了100多亿,你说油涨价,他有好处,他是不希望涨价。

      主持人:成本抬高。

      荣融:因为他30%是自产的油,70%是外购的,他靠什么赚钱?第一管理,第二技术,现在有的报道也不公正,就是说我们中石油中石化在逼着这个发改委要涨价,不涨价就不给油,别忘了,我们是共和国的长子啊,第一责任是社会稳定,长子就要承担长子的责任。

      今年以来,中国部分消费品价格不断飙升,8月份CPI指数预测达到6%左右。对此李荣融认为,国有企业在关键性领域和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将有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

      荣融:最近你看看吧,猪肉涨价,你手里如果说是,我一直说的如果有60%,这个有主导力量在,我不担心40%市场去调节就好了,要有一个主导,这个主导下我认为经济才能够稳定。

      我经常举例子就是上海的出租车,因为他有两个大的,一个是祥森,一个是大众,你说要提高服务质量,只要这两家提高,其他小的都会提高,不提高没人坐,我夫人到上海,她因为在上海同济念的书,所以讲上海话还可以,去打的,跟那个司机说,就去看我的妈妈,去不去,那司机说你别讲上海话,你肯定是外地来的,在上海你先上车,上车报路,必须去,不去你记着我的车牌告我,我就没饭吃了,你有这样一支主流的队伍在,其他的服务质量肯定会提高。

      主持人:据资料显示,中国政府2006年财政收入为3.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资委旗下央企上缴的利税就有1万亿,占总额四分之一强。这也是李荣融上任四年来所交出的答卷。

      荣融:我跟家宝总理有一次汇报,我说现在我不敢说我是最合适的,我说应该说是成本最低的。

      主持人:什么叫做成本最低的呢?

      荣融:一没有给总理添乱,第二这个我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因为这一路走没有太多的弯路,造成国家的损失。

      主持人:我很好奇的是总理怎么回答。

      荣融:总理跟我笑笑。
     
  19. 刘明康:我国银行业大改革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www.eastmoney.com 2007-10-31 07:33 金融时报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五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我国银行业进行体制机制重大变革的五年。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工作,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及时、正确地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金融方针政策,我国银行业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进,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实力不断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党中央、国务院推进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发挥金融核心作用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未雨绸缪,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一些酝酿多年、难度很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相继启动并坚定不移地得以推进。从银行业来看,这些重大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决实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推进建立现代金融制度。1993年提出要"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剥离4家银行不良贷款13939亿元,交由专门成立的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但是由于机制和体制并未得到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主体地位难以确立,旧的包袱没能完全卸掉,新的风险不断产生。针对这种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于2003年底决定先行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从而拉开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序幕。此后,交通银行、工商银行(8.73,0.56,6.85%)的股份制改革也相继启动,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是一项非常关键而又艰难的全新改革实践,目的是使国有商业银行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推动建设健康而富有竞争力的中国银行体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中国银监会认真指导各银行的公司治理建设,深化内部改革,及时出台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经过几年的努力,各银行在加强公司治理建设、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提升业务创新能力、优化收入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指标显著改进,资产回报率和股本回报率等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先后成功上市,其中中行首次实践了我国商业银行H股+A股的上市模式,工行开创了我国银行业境内外同步上市的先河;国家注资获得了明显收益,充分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带动下,政策性银行改革步伐加快,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运作启动;中小商业银行也注重加强公司治理建设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近年来先后有中信、华夏、兴业和宁波、南京、北京等6家银行成功上市,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了跨区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正在逐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大力推进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促进作用。2003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江苏等8省市率先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2004年8月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开。这次改革是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改革。目前,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的监督管理框架基本建立,整个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截至2006年底,已组建银行类金融机构93家,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机构1201家。同时,资本充足率从-8.45%提高到5.89%,总体抗风险能力有了质的变化;不良贷款率从36.93%下降到17.54%,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从2005年开始全面扭转了自1994年以来连续十年亏损的局面,经营效益显著好转,支农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今年初,中国银监会按照宽准入、严监管的原则,调整放宽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允许在农村新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信贷互助社等三类新型金融机构,并在吉林等6省区先行试点,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推动邮政储蓄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组建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通过促进邮政储蓄银行直接办理质押贷款、小额贷款以及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立代理机制,使得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的现象得到遏制。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指导,督促农业银行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商业化支农信贷服务力度;根据风险控制能力,适时扩大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的信贷支持,发挥政策性支农的骨干作用。2006年末,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达4.5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达9196亿元,受益农户达7000多万元,占全国农户贷款总数的31.2%,占有贷款需求又符合贷款条件农户的57.6%,在发展中国家处于较高水平。

      积极推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把握好新形势下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和节奏,无疑对我们是一个重大挑战。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实现了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新突破。首先,认真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在2006年12月11日,如期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范围和服务对象范围的限制,取消对外资银行的所有非审慎性限制,同时修订颁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实施法人银行导向的外资银行监管政策。这既保证了国民待遇及时给予,维护了我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又保护了中资银行的发展,维护了我审慎原则和金融安全,开创了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新时代。其次,积极借助外力迅速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竞争弱势更加凸显。为彻底消除我国银行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外国先进同行的差距,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以引资为纽带,以引技、引智和引制为目的,在2003年适度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银行的股权比例,将过去单个投资人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15%调整为20%,集约式战略投资者入股比例不超过25%,实现了银行业对外开放战略从单纯的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到加强引进管理、技术、人才和合作的重要转变。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21家中资商业银行引入29家境外投资者,投资总额为190亿美元。再次,积极推动我国银行业在海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了海外发展步伐,在推进"走出去"战略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国家"走出去"总体战略的实施。截至200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已在美国、日本、英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7家分行、31家附属机构和12家代表处,海外机构的总资产达2267.9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469.6亿美元。

      坚持把金融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全面提升银行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金融创新势头迅猛。第一,新机构和新业务层出不穷。新设立了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专业性金融机构,稳步推进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积极探索银保深层次合作,鼓励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大力推动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电子银行、银行卡、个人理财和衍生产品交易已逐渐成为银行业务最活跃的领域。截至2006年末,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规模达到122万亿元;银行卡发卡量达到11.3亿张,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达到4000亿元。第二,管理创新日益加强。一些银行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诸如经济资本管理制度、风险容忍度理念、"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风险定价转移技术以及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和股东价值增加值等内部考核评价指标,被广泛地引入并运用到银行经营管理之中。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一些中资银行还研究开发了信用卡反欺诈侦测系统、三层风险过滤器、风险监察名单、贷款迁徙分析工具等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险管理工具。第三,初步形成了有利于金融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监管环境。在促进和鼓励金融创新方面,我们始终注重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机制的引领、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创新环境的建设。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借鉴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东欧国家发放微小企业贷款的做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六项机制",从改革信贷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入手,增加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顺应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推动建立了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协作机制,并在内部设立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推进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的有机结合,为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始终强调把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维护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和国家金融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监管工作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在2002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把加强银行业监管体制建设、提高监管效率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加以部署。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就金融安全问题予以特别强调,要求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今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推进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强化金融法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这一系列决策部署,我国银行业监管明显加强。中国银监会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监管制度、标准和技术,结合我国实际,确立"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的监管新理念,实施"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不断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监管工作力度加大,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明显增强。近五年来,以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为核心,先后发布了200多项法律、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金融机构及业务市场准入、资本充足率、风险集中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关联交易等诸多方面,初步建立了银行业审慎监管法律新框架;通过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监管,妥善处置了一批高风险金融机构,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金融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历史遗留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各大银行没有出现因交易外汇、期货等产品发生巨大亏损的情况,没有发生一例银行倒闭和破产的情况,案件发生数2006年比2005年下降15%,百万元以上大案要案数下降17%;今年上半年案件数同比又下降62%,百万元以上案件数下降60%。经过几年集中整治,一度备受社会关注的银行业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这些都为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五年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金融改革发展措施的效应正在逐步发挥,整个银行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从不良贷款情况看,通过财务重组和加强监管,这些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保持"双下降"。从2002年末的23%下降到2003年末的17.8%,2004年末的14.1%,2005年末实现了历史性的进步,首次下降到一位数8.9%,2006年末继续下降到7.5%。农业银行改革完成后,不良贷款将会进一步下降。二是资本实力和充足水平显著增强。这些年来,无论是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的个数,还是达标银行的资产占比,都有了大大增加。2003年末,我国只有8家银行资本充足率在8%以上。2005年末达到53家,2006年实现了新的飞跃,达到了100家。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的资产占全部银行业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从2003年末的0.6%上升到2006年末的77.4%。三是整体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从风险消化能力看,损失拨备缺口明显减少。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的时候,银行业拨备缺口高达1.34万亿元,到2006年末缩小到了4547亿元。四是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商业银行税前利润从2002年底的364亿元,增加到2006年底的2409亿元。收入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盈利手段和渠道进一步增加,财务可持续能力有较大提高。五是风险集中度明显改善。2006年,主要商业银行的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例指标(占资本金的比重)有16家同比下降,其中3家政策性银行和5家大型商业银行都在下降;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例指标也有16家同比下降。六是透明度建设大大加强。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已经严格按照审慎要求编制会计财务报表,彻底解决了过去内外"两本账"问题。同时,不仅上市的商业银行能全部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及时对外公开披露有关经营信息,自觉接受市场监督,非上市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也实行了信息披露制度,接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监督。

      我国银行业改革和监管所取得的成效虽然还只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但却具有跨越性、历史性、标志性的意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科学发展观得以贯彻落实的结果,也折射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所发生的积极转变。

      第一,公司治理机制日益完善。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与股改上市使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并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逐步形成了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架构与机制。

      第二,经营理念开始转变。开始引入经济资本增加值和风险抵扣后的资本回报率等更加科学的指标,上市银行注重在投资者心目中的价值培育和提升。这些理念的变化,使得银行开始追求风险抵扣后的股东回报最大化,开始从粗放逐步走向精细,逐步建立银行合规文化,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正在缩小。

      第三,经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以此调整业务结构,加大中间业务比重,使得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主要商业银行平均为17.5%。

      第四,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过去由于经营理念和业绩标杆不科学,内部激励约束无法到位,吃"大锅饭"情况普遍存在。这几年情况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在正向激励上初步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做法。

      第五,经营绩效指标大幅度提升。国际大型银行(前100家)的资产回报率一般在1%左右,我国大型银行平均已提升到0.7%以上,个别银行已经接近1%,而五年以前国内外的这个差距是5倍。股本回报率国际大银行平均水平(前100家)在14%左右,我国改制上市后的大型银行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拨备覆盖水平方面,我国好的银行已经超过了100%,与国际先进水平100%-150%也非常接近。以前我们的银行从未问津过国际前10名银行,但按照市值,现在国际上前10大银行中我们已有3家;按照一级核心资本,国际上前10家银行中我们已有两家。

      三、坚决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五年来我们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的理解,对银行业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的体会。

      第一,坚持把维护银行体系稳健性、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作为加强有效监管的根本要求。银行业要通过风险的有效监控和高质量的发展,来回报股东、服务社会。同时,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审慎经营、理性发展、注重质量。要始终把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和经营效率,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长治久安的金融环境,作为监管者的重要使命和职责所在。

      第二,坚持把维护存款人利益、提高金融发展与服务水平作为加强有效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监管工作要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这既是有效监管的目的,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风险的新特点和广大消费者的新需求,用金融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提升银行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功能,把加强监管和推动创新结合起来,主动改进金融服务,全面发挥银行业在配置资源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

      第三,坚持把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建立健全资本约束机制作为加强有效监管的着力点。必须把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作为坚持不懈的目标任务,努力构筑银行业风险监管与管理的内部防线和微观基础。要不断规范和加强对银行业内部控制的考核评价,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内部管控机制,发挥董事会与经理层在风险管理中既统一又区别的作用,提高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促进风险内控机制的形成和内控效果的不断提高。

      第四,坚持把推进改革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加强有效监管的重要途径。在银行业监管实践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有效、审慎监管,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银行业发展中的问题,注重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着力形成银行业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

      第五,坚持把实施分类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建设作为加强有效监管的重要方式。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增强监管方式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不断完善监管体制和手段,着力提高监管水平,积极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针对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既要尽量统一市场规则和监管标准,注重公平和效率,又要充分考虑现阶段不同类型机构的风险特点,实行区别对待和分类监管,建立正向激励的监管导向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要注重金融风险的总体把握、防范和化解,加强对每个金融机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同时要做好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