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杠杆ETF:香港美国两种风景

Discussion in 'Funds' started by wj2000, Aug 17, 2016.

  1.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8950
    杠杆ETF:香港美国两种风景

    亚洲对杠杆ETF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散户投资者往往是短线投资,而散户在亚洲市场中的占比要高于美国。

    更新于9小时前 英国《金融时报》 珍妮弗•休斯 香港报道

    如果你想了解亚洲对衍生品的喜爱,特别是“散户”大军对它的喜爱,那就搜索“CBBC”吧。排在互联网搜索结果第一位的是瑞信(Credit Suisse)和汇丰(HSBC)等银行的香港CBBC(callable bull-bear contracts,牛熊证)平台,甚至超过深受家长喜爱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儿童频道CBeebies。

    包括香港牛熊证在内的衍生品突显出东西方在市场行为与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最好的例子是杠杆交易所交易基金(杠杆ETF),它们正与香港蓬勃发展的牛熊证市场一起谋求发展空间。

    香港交易所(HKEx)最近推出了首批杠杆ETF,先于新加坡,而紧跟该业务正蓬勃发展的首尔、东京和台北的步伐。在东京,日经225指数杠杆ETF(Nikkei 225 Leveraged Index ETF)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杠杆ETF,去年其规模一度膨胀到暂停认购,因为有关方面担心其对股指期货的需求会淹没作为其回报来源的期货市场。

    相比之下在美国,美国证交会(SEC)计划降低基金提供的杠杆比例,以保护散户投资者。今年6月,奥本海默(Oppenheimer)因向脆弱的储户销售复杂的ETF产品,被责令缴纳290万美元的罚款和赔偿。


    尽管美国在2006年就批准了首只杠杆ETF(比首尔早3年),但其发展并不像亚洲这样迅速。它们仅占美国ETF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的1%,占交易量的9%。而在首尔,杠杆ETF占整个ETF市场的14%,占成交量的一半,在东京这两个数字分别为7%和82%。在台北(两年前才放行),杠杆ETF占ETF资产的31%,占交易量的76%。

    杠杆ETF通过衍生品放大标的资产的回报。香港最高允许两倍杠杆,这意味着如果标的指数上涨5%,那么投资者将获得10%的收益。关键是这些基金基本是每天重新调整。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持有某只杠杆ETF 五天,期间标的指数累计上涨5%,投资者并不会自动获得10%的收益。

    亚洲对杠杆ETF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散户投资者往往是短线投资。例如,近四分之一的韩国股票仍直接由个人持有,在香港,散户交易占全部交易量的五分之一,纽约仅为2%。

    他们对杠杆和有关衍生品的概念也习以为常。除了是亚洲杠杆ETF的先锋,首尔还是全球最大的单一股票期权市场。这偶尔会赋予首尔散户撬动其他市场的能力——最近一次发生在今年1月,当时通过所谓“自动赎回”(autocallable)机制开展的押注行为,给欧洲和香港股市带来了极大压力。

    港交所市场开发部的ETF主管布莱恩•罗伯茨(Brian Roberts)称,亚洲对衍生品和杠杆的兴趣是一种战术方法而不是战略方法。他说:“观察美国投资者时,你会看到他们在资产配置方法和投资决策上的战略性强得多。在亚洲,我们发现投资者更偏重战术,战略性资产配置结构少见得多。”

    罗伯茨此番言论是在港交所主持的一个研讨会上解释杠杆ETF。事实上,投资者“教育”已成为营销的关键环节。

    三星资产运用(Samsung Asset Management)首席执行官Sunghoon Koo表示:“在美国(这类)产品推出的早期阶段,对投资者教育的关注没有那么多……我们已从中学到教训。”三星资产运用是在香港首发杠杆ETF的机构,其杠杆ETF挂钩日本东证指数(Topix)和韩国综合指数(Kospi)。

    由于许多投资者在等待监管机构批准基于香港指数(也即押注中国市场)的产品,到目前为止香港的成交量还很小。不过,正如谷歌(Google)搜索所显示的,零售衍生品业务总体正在迅猛发展。截至上周三,“牛熊证”市场出现了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麦格理银行(Macquarie)、巴黎银行(BNP Paribas)、摩根大通(JPMorgan)和瑞银(UBS)等平台——这些名字可不是以肯费力参与小规模市场而闻名。不论香港散户是否接受杠杆ETF,亚洲和美国市场似乎注定走上不同的方向。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