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多品种全生命周期历经半年测试即将实战的系统

Discussion in 'Philosophy and Strategy' started by citron, Aug 25, 2009.

  1. 圣杯?
     
  2. 我咋感觉更像马桶呢?
     
  3. 大不敬
     
  4. 说说几点意见,不见得能对您有什么启示。算是聊天

    一、敢承认自己的东东走到尽头,敢坦承自己目前的境界是死路一条。一是勇气可嘉,二是您对自己的东东有客观的评价,基于此类推,三是您真正的看到了一个“交易系统”应该是什么样或者说要具备什么(基本要素),至少您发现了真正的“系统”不应该是现在的这样。。。。。。,做学问、做学术能做到如此客观和谦恭,没理由不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尊敬。
    二、您说“剩下的能改进的不过是些枝叶”,让我想起爱因斯坦前的经典物理学界有个流行说法是“物理的东西都让我们大体做完了,以后你们只需要修修补补了”。举这个例,作这个联想即无拍马屁更无嘲讽之意,是想说要不您现在的东东只是您要做的事情的一部分,要不就是您现在的系统应该坍塌了然后产生一个新的系统。看您的贴我比较认同是前者(就象前述经典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部分)。
    三、您已经认识到“没有丝毫的改进余地”,这可能是您(或说您的东东)能马上脱颖而出进入新境界甚至羽化为仙的时机了,恭喜您。那么瓶颈是什么?怎样突破?
    四、“瓶颈”  
    对于瓶颈太小出不来或过不去,要不你更强更大撑破它,要不你自己缩小自己。后者是比较实际且风险更小(不会在撑破时伤自己)成本更低的。下边我由小到大(从“系统”到人到环境)同您聊聊,有的是个人看法,有的是所见所闻。
    对于“系统'本身,看了您的贴,觉得您走的是同大家同一条路,都是由历史数据出发,寻找进出场点\寻找交易机会,找到一种算法,然后测试这种算法的绩效。大家彼此不同的是其在算法的区别。很多人在这条路走了许久,走了很远,可为什么却甚少见成效?甚至象您说的乃至会走不下去?事实上许多人都在这路上的某地折回了、放弃了。那么我们怎样来剖析这种挖掘数据的做法、怎样来检讨这种做法的缺陷呢?
    A,这种先搜索一种可能的解然后再去验证这个解的做法,在方法上叫做““产生-检验”法(method of generate-and-test)”,在认知上属于典型的图灵判据。这种方法属于“搜索”而不属于“智能”,因此现代又把这种方法叫做“启发式搜索”。虽然搜索是智能的主要内容,但始终它不是“智能”本身,更不是“智能”的全部。
    问题出来了,我们如果用“搜索”来代替“智能”,用搜索寻找到的算法产生的交易机会来代替“智能”的交易之全部,至少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显然这是一个逻辑错误。
    B,基于目前业余者在市场能得到的软件的现状(后详述),在数据挖掘时,开发者往往只能停留在时序分析的层面,很少能甚至没有能进入时域分析层面,更不用说频域分析了。即使如此,还是由于软件原因(大多没有分支、迭代、循环算法),就是时序分析的算法也仅仅只能是一种简单的开环、机械的由前往后的代数运算。诚然,这样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一种对于原有数据是确定的算法,这样一种算法不管适应原有数据是一种什么样的测试结果,它都是无法来应对(不确定的)末来市场的。
    这是其二,用(简单的线性算法得到的)确定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的)不确定,这又是一种逻辑错误。
    C,在现有基础上,是不是算法复杂就可以得到更为先进更为可靠的“系统”呢?不是。
    下边我们来剖析第三个问题,我们现有的基于上述A、B的“系统”,都是将历史数据作为“系统”,将新生成交数据作为触媒。在新生数据不断产生的同时,,用“确定算法”运算,一旦运算发现有新的条件成立,就产生一个买卖点,“系统”就做一次交易。显而易见,这样的所谓交易系统,是没有对交易进行监控、更没有对交易进行考量的,交易的进行与否、交易的优劣与否、交易的成败与否,完全视乎原有算法,而不是“交易”本身,故此我将前边的系统加了引号。
    无论是A还是改进的B,都只是在“搜索”,在寻找进场点,只是交易系统的一部分。真实的交易系统,其主要部分是针对交易的,相对前述“将历史数据作为“系统”,将新生数据作为触媒”来说,真实的交易系统是对“交易实施监控、考量,将交易系统作为系统,将一系列元数据(meta data)作为触媒”。这一系列元数据(数据的数据)包括:买卖信号、仓位、持仓风险、持仓比例等等。
    比较区别:
    “将历史数据作为“系统”,将新生数据作为触媒”
    “将交易系统作为系统,将一系列元数据(数据的数据)包括:买卖信号、仓位、持仓风险、持仓比例等等作为触媒”
    D,推荐一个真实交易系统(的构成)

    [​IMG]
     
    Last edited by a moderator: Nov 16, 2009
    rok and hank_z like this.
  5. loveice真是厉害啊
    不愧是老大级别的
    程序化交易很海洋。。。
     
  6. 对于瓶颈太小出不来或过不去,要不你更强更大撑破它,要不你自己缩小自己。后者是比较实际且风险更小(不会在撑破时伤自己)成本更低的。

    将交易系统作为系统,将一系列元数据(数据的数据)包括:买卖信号、仓位、持仓风险、持仓比例等等作为触媒


    字字千金 了解自己 了解方法 !!!
     
  7. 从曲线上看,回撤比例很小,配合适当的资金管理,应该会有很不错的回报。兄弟人很实在,佩服。

    市场会变化的,失灵也没什么。市场又会有新的机会等着我们去发掘。你已经有这个能力了(“每次改进都是对市场有了新的理解之后做出的”),怕什么。有机会多交流。
     
  8. loveice老大确实厉害.不知道所说的C类以交易系统作为系统的系统是否有成功的实例?还是只是在理论阶段?如有实例能让同学们开开眼吗?
     
  9. 既然是“全球市场多品种全生命周期”建议按照fathead在“A股自动交易实录”那样做个分散化的多品种联合测试。fathead在“A股自动交易实录”里体现出的系统交易思路相当有价值!
    大部分人做系统交易测试时都只是做了时间纵向的测试分析(也是因为工具的限制),而比较少的做时间“横截面”的测试分析,fathead在“A股自动交易实录”里体现出来的“时间横截面”的思路相当有参考价值!
     
  10. C类的环境运算数据指的是什么呢?
     
  11. 我看Loveice的思路也许有一些无谓的复杂化。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

    交易规则就是基因,基因总是相对简单的。

    基因库是庞大的。有好的基因,有不好的基因,因时而异。

    交易系统就是由由基因构成的生物。生物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

    建立交易系统的过程就是1)发现基因;2)建立基因库;3)产生生物和物种;4)物种进化。
     
  12. 还有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进化的终极目标 - 成神。过去没有人做到,以后会有人做到吗?
     
  13. loveice好, 你的观点AI+
     
  14. 人脑电脑化,关键是人脑。
     
  15. 继续向前辈们学习!
     
  16. 楼主的观点并无大碍,他的系统是线性代数,这很好啊,炒白菜不需要微积分。这个系统对使用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给你一颗白菜,你炒出来了一桌国宴。

    loveice的系统也精彩,有反馈,有记忆,有鉴别,能审势,知进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确实是AI,而且是不错的AI,AI+了。智能系统的内在风险远比线形系统复杂,它有记忆,它的下一步反映不仅仅取决于外部的信息,还取决于内部的状态记忆,除非你能在你的脑袋里复制它的记忆,否则你很难预测它的下一步反应。智能系统对监控者的要求一样是苛刻的。
     
  17. 多品种交易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应该高吧。
    所以品种的计算时间复杂度和应该小于所交易周期的时间。空间复杂度要小于计算机的内存,用外存的话,时间又会增加20倍。
    品种应该是按集合来组织,对每个元素进行预测后,还得进行排序。不同的排序方法的时间差异很大。
    楼上说启发式搜索应用在知识发现的时刻,用来发现交易规则,算法要求高,如混合算法要比单个快,单独中基于外激素的蚁群算法还比轮盘赌的遗传算法快,估计很少有人能够混合使用。
    现在随着人们对计算的要求,并行计算越来越重视,但网络的的连接,各个计算机计算量的分配要求的能力更高。
    所以,一切都应该从实际出发,以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使用的工具来决定自己的交易品种,交易规模。
     
  18. 你这个好像没办法搞吧?
    用什么算法发现基因?有100万种
    基因间的组合也是指数级增长

    所以我感觉,你所说跟楼主的量化指标之间对不上号
     
  19. 我现在是没法搞,仍在积累交易资本中。等我fulltime做交易了,雇两程序员,就能开干。
     
  20. 支持,好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