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FIX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吴庶,2002年)

Discussion in 'FIX Protocol' started by hylt, Apr 26, 2008.

  1. 在上期,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杨书琴为我们写了本专题的开篇,在本期及接下来的几期中,我们将对FIX(国际标准化的金融信息交换应用协议)—这个注定会成为中国证券业标准化进程中的重要角色作一系列全面的介绍。

    标准之争
    标准之争贯穿了整个IT业的发展历史。从IBM PC兼容机与王安电脑、Apple之争开始,到现在标准之争已经从“局部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微软把Netscape ,这家“硅谷中最富创造力的公司”扼杀之后,又挑起了与Java的生死之战,新版的IE6.0竟不支持Java(安装插件后可以支持),让许多苦练Java的同事深感失落。在证券行业的前车之鉴则是Novell认证,这个风光了近十载的证书如今已经一文不值了。
    正当国际IT巨头们忙于一统江山、鞭笞天下之际,在我国的证券行业,另一场标准之战如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势。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三家期货交易所之间没有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式和编码方式,不能统一交换数据,从系统开发到数据接口、通信接口,几十家交易系统软件供应商相互封闭独立开发标准,产品各不兼容,谁拿下了属于证券营业部交易系统核心的“柜面交易系统”,相应的银证转账等周边系统的开发就轻而易举了。业内人士深感目前的这种形势已经“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使一些创新业务的实现极其困难”。
    在2001年的4月下旬,由中国证券业协会IT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证券期货业2001年信息技术论坛暨新产品展示会”的“信息标准化”论坛上,中国证券业第一次与“FIX”的金融交换协议有了全面而具体的接触。作为国际证券业应用最广的数据传输标准,FIX被称为接轨世界的桥梁,它甚至可以做到把世界各地所有的交易所连接起来实现STP(直通交易处理)。由于FIX的最初版本是针对欧美的证券市场设计的,对亚洲市场考虑较少,加上亚洲市场的相对封闭和独立,导致了FIX只在日本、韩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有应用。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势必要求建立共同的游戏规则和信息标准化体系,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引入FIX不容怠慢。值得一提的是网擎科技公司,在国内大多数的业内人士不知FIX为何物的情况下,已经推出了他们开发的几款基于FIX的软件产品,让我们看到了FIX的实用产品。

    FIX初探
    FIX(Financial Information eXchange)协议是9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金融行业的信息交换应用协议,它是有价证券交易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送的信息标准,通过FIX可自动传输贸易伙伴之间的交易信息。早期的FIX协议用于委托商之间的信息传输。目的仅仅是为了保证美国国内的的贸易公平进行;后来该协议也用于有限度的跨国贸易和收益固定的贸易,并使参加该协议的所有成员都可分享每一宗交易信息。
    FIX为金融机构之间、经纪人与金融机构之间、经纪人之间建立稳定、准确、高效的信息交换提供了公开的行业标准。FIX产品在证券交易实时信息交换领域的运用尤其引人注目。目前FIX协议仍处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之中,它的功能也将会根据需要不断得到扩充。
    作为通信协议,FIX的最大优点就是可靠、实时和开放,FIX 协议与所有的通信协议都兼容(不论是X.25,还是TCP/ IP等等),也不受数据传输所用物理媒介(铜线、光纤或通信卫星等)的限制。FIX 协议适用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是相互关联的、基于通话的协议,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通信格式的标准化和操作的规范化。国外金融机构的使用案例表明,应用FIX 协议后,金融机构将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在不增加任何人员投入的情况下,可使业务量增加至少40%; 并且会大大降低信息处理的出错率。
    目前FIX协议已在证券、债券、期权期货以及其他金融衍生交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1992年推出至今,全球已有超过2000家的证券经纪公司成为FIX的用户。FIX在亚洲起步较迟,成功案例也只有日本和韩国,令人振奋的是,新版的FIX协议中增加了许多适应亚洲市场的改进,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了FIX的使用者行列。

    为什么用FIX?
    仅仅因为FIX是国际上通用的信息交换协议,我们就要大动干戈地换血么?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比如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内标准,然后通过FIX引擎转换为国际通用的数据传输格式。中国证券业采用FIX的主要动力又是什么呢?
    2000年,我国的一些证券行业的的专家们在研究国际证券信息系统建设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发现,尽管各证券交易所之间联网、购并频繁,但对所在国的市场参与者的影响非常小, 究其原因,业界共同遵守一个共同的数据交换协议标准(FIX)是关键。
    既然标准那么好,我们为什么不制定自己的标准呢?“FIX要在尽可能快的时间里在我们行业推动,因为要等一个行业自发认可一个协议(数据交换协议)不知道要多长时间,可能到那时候——机会,加入全世界资本市场一体化,分享我们应该得到的利益的机会已经错过了。”中国证券业协会IT委员会会长徐雅萍博士在2000年行业年会的开场白时这样说道,“所以我们现在要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件事情。”
    作为证监会信息中心主任的徐雅萍博士的意图是很明显的,既然我们的现状是非但没有形成自己的标准,而且整个行业自发地开展信息标准化工作“道阻且长”,拿来主义是发挥我们“后发优势”的最好途径。
    还是让我们看一段刚刚发生的历史事实吧,它会让我们真正认识到缺乏标准给我们带来的代价——请看下期的连载“让历史告诉未来”。(未完待续)
     
  2. (接上期)

    让历史告诉未来

    虽然B股的抢购风潮已经成为历史,大家也许还记忆犹新,对于股民来说,考虑的只是买哪支B股、B股会拉几个涨停板的问题,而对于证券业的同仁们却是惊心动魄、不堪回首的9天(自停牌至恢复交易间隔9天): 交易所要完成B股由原来的场内下单交易到场外远程交易的转变,证券公司要调整通信环境以实现与交易所和银行的技术链接,营业部要完成压力测试、网络和通信线路的负载测试、各数据接口的兼容性测试等,最后还要把整个系统整合后纳入整个交易体系。

    暴风雨是过去了,可是彩虹并没有出现,许多证券公司由于仓促的技术调整而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

    许多股民朋友曾不解地问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天的时间?不能更快么?当我们把这些复杂的技术调整向他们解释了之后,很多人“似乎”理解了、也谅解了。而我们却陷入了沉思: 9天是最短的时间么?事实上,不但是证券软件公司,许多证券公司的老总、证监会的官员们也都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证监会信息中心信息监管处处长杨书琴的思考颇值得注意:“在B股调整中,从数据内容看: 涉及交易数据、清算数据、登记过户数据等; 从数据接口看: 涉及银行、交易所、证券公司、营业部。这样的一次变动对我们而言是巨大的,程序的调整量、测试量都很大。相反,如果是已经采纳了国际证券业使用的标准,如FIX、ISO15022,则无非是从数据字典中选取不同的数据单元,基本的体系架构、数据引擎无须做改动就可以从容实现新的变化。”

    短短的十年,我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从实物交易到无纸化交易、从手工竞价到电脑撮合、从有形席位到无形席位的转变。从技术的角度看,我们已经具有了相当规模的迅速应变能力。而在这个X倍速的时代,这些建立在非标准化“地基”之上的几年前最成熟、最流行的技术和方案已经不能满足新业务的需要了。

    《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很早以前的一部历史纪录片的篇名,至今想起来,仍会体味到其中的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凝重感。当我们回顾B股交易历史的时候,同样也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凝重感……


    统一度量衡

    始皇帝兼并六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咸阳为中心,在全国修筑宽五十步的标准驰道;令李斯以秦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并颁布了统一的币制、地亩制和车轨制。这就是有历史上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秦始皇凭借他的标准化工作,迅速建立起了一个空前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帝国。

    在一次证券业标准化技术论坛上,有人又捡起了这个老话题:戏称在IT行业也存在着“车同轨”的现象。“车同轨”是指在路由器、交换机这样的Internet基础设施领域,Cisco占有近90%的市场份额,促成网络产品标准的统一。这位老兄进而引申,称FIX协议的研究与推广其实也就是证券业“度量衡”的统一工作。初听此言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由于我国证券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性和前瞻性,从而造成了一个小小的改动便“牵一发而动全身”,严重地影响了证券新业务的开展。

    今天我国证券市场的特征是:资本市场一体化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证券信息系统趋于网络化,7×24小时的交易将不再是梦想,新的交易品种会迅速增加,交易量将出现可预期的迅速增长,同时,数据流转量将不断增大,证券公司之间的并购和增资扩股的力度也会加大、跨行业的合作会愈加广泛。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以营业部为核心的模式进化到以总部为核心的集中交易模式,要使系统架构拥有跨平台和硬件的升级能力,还要让业务应用能够交换支持自身运行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政策层面,相应的政策法规的修改已经相继出台并迅速完善。新股发行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B股市场开放、对新的证券品种、私募基金的研究、外资进入证券市场的态度积极,这一切均表明监管思路的市场化与国际化。

    技术层面,我们又当如何利用我们的后发优势,提高我们在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呢?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基础做起,实行拿来主义,我们“拿来”了美国证券业摸索了几十年,于90年代初形成的FIX标准,先搭起一个坚实的地基,在此地基上再构建我国证券期货业的运作系统的摩天大厦,何愁大厦之将倾?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技术标准化的实行将大大缩短我们与发达资本市场的距离,为未来的市场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充分的网络服务;将实现技术与管理的跨越式发展,以大大低于其它市场的交易成本和集约式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以信息化改造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未完待续)


    * * *
    中国FIX年表
    * 2000年10月,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年会上,来自美国富达基金的张兆明博士做了《FIX协议――证券交易的信息交换机制》的演讲,FIX进入中国。
    * 2000年11月,中国证券业协会FIX小组成立。
    * 2001年2月,网擎科技开发出中国第一套FIX引擎。
    * 2001年3月,《FIX4.2》中文版出版。
    * 2002年4月,在中国证券业协会IT委员会主办的“中国证券期货业2001年信息技术论坛暨新产品展示会”上,FIX首次被大范围地介绍。
    * 2001年10月,www.fixprotocol.com.cn网站建立。
     
  3. (接上期)

    国际FIX委员会

    一个诞生不到8年的标准化协议成为业界应用最广泛的标准,在标准化行业中是不多见的。我们认为FIX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它充分迎合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与国际FIX委员会灵活、高效的运行体制密不可分。

    国际FIX组织的最高机构为国际FIX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6月,同时它也是一个非盈利性的自律组织。当前,国际FIX委员会领导着一个全球技术委员会,以及美国、欧洲、日本和亚太等四个区域性的推行委员会。

    FIX全球技术委员会负责FIX协议的管理、制定、解释和推广的工作兼FIX官方网站(www.fixprotocol.org)的维护,其下有15个按技术方向...债券市场、买卖意向表示、互惠基金、加密、期货和期权、亚太地区、日本交易所、小额交易、ISO XML与投资组合。

    设立工作组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FIX协议中未能完全解决的技术和商务问题。随着对FIX在交易流程中的扩展和与行业内其他协议的互补与融合,FIX全球技术委员会不断地建立新的工作组,如 “ISO XML”和“投资组合”这两个工作组都是2001年6月后组建的。这些工作组决定了FIX协议在针对性、适应性方面的扩展与新版本功能的更新和修改。以FIX4.3版为例,它向FIXML扩展方面的重大改进就归功于FIXML工作组,这个工作组的工作就是研究如何从FIX协议中产生新的XML语言标准格式的协议,并且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

    区域推导委员会的目标和职责主要是使FIX协议适应于将来的交易市场,建立实时的电子的通信通道,制订、管理和推广FIX开放协议,同时利用FIX协议来改变全球的金融交易流程,支持和互补行业内的其他协议,例如与结算公司、外汇交易、债券、最终用户以及客户服务相适应,以期推动FIX协议在整个证券金融行业的应用。

    谈及成功经验时,钟情于FIX的人士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二个字“开放”,他们甚至把“公开是FIX成功的钥匙”写进了《FIX4.2版》的“序言”。我们认为FIX协议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组织形式”上的开放与“技术实现”上的开放。

    在组织形式上,所有对FIX有需求的公司可以申请加入FIX委员会;所有感兴趣的公司和个人可以毫无限制地加入工作组、参加FIX技术委员会定期举行的技术论坛会议;在FIX的官方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提问、讨论,邮箱中也能定期收到专业人士的答复,甚至还可以直接给其技术委员会主席发邮件,不受任何限制。

    在技术实现上,开放性是FIX协议的核心。它不属于任何单独实体,因此在鼓励卖主加入该标准的同时,能够做到始终中立;FIX避免了过于标准化,同时也为它与ISO15022、GSTPA、FpML等协议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在成立之初,国际FIX委员会即制订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方针:不求大而全,只求把当前的业务流程标准化,并给予创新的和不确定的业务流程以足够的空间。

    FIX在中国

    尽管FIX在国外证券界已名声赫赫,但国内在2000年以前对它的研究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我国的专家们最初认识FIX是为了研究:“为何国外证券交易所购并频繁,但对其业务影响很小”。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FIX的有关资料摆上了中国专家的案头。2000年10月下旬,SIITA(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委员会)2000年年会上,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曾在富达基金工作多年的张兆明作了“FIX协议—证券交易的信息交换机制”的报告。从此,FIX的研究正式在中国拉开序幕,会后SIITA组织了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国泰证券和深圳特区证券等六家券商成立了FIX研究小组,翻译了全英文的《FIX4.2》,并不定期地组织研讨会,探讨FIX在中国证券交易中的可能性;同时,网擎科技加入了中国FIX先行者的行列,并推出了一系列基于FIX的软件产品,在其公司网站www.neitech.com.cn 上设有FIX专栏,其公司创建并维护的FIX网站www.fixprotocol.com.cn也已开通。当然,国外的软件公司也不会袖手旁观,如Sybase公司已经有所准备。

    在2001年四月底SIITA主办的首届中国证券信息技术论坛上,网擎科技对所有的到场的近百家证券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做过一个调查问卷,其中的一些数据颇值得关注:问题1,你是否认为目前柜台系统存在以下问题:①运行环境不统一,②用户端软件不统一,③柜台系统数据格式不统一④新的增值业务没有标准接口,对于以上四个问题分别有33%、34%、53%、67%的人给予了肯定;问题2,对于FIX协议的优势如何认识?58%的人认为它将实现柜台接口的标准化,且能与国际接轨,55%的人认为它具有更大的扩容性,23%的人认为它将减少通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在“你是否会选择FIX产品”这个问题上,有69%的被调查者选了肯定的答案。这份调查问卷表明,多数的中国券商已经认识到了标准的数据接口对于柜台系统和增值业务的重要性,对于FIX协议也有了相当的了解和肯定。

    监管机构欲通过FIX标准的实现,“从根本上提高证券公司网上交易的系统安全性;实现机构代码的统一,便于统计分析和查询,为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以及中国证券公司到国外资本市场开办业务,提供有效的基础性服务”,并“使主板、二板、期货及其他交易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建立在统一的网络技术平台上”。券商们欲通过FIX实现柜台接口的标准化,并与国际接轨,从而为新业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软件商则看到了其中蕴含着的巨大市场前景,FIX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市场化产品的推动。

    据悉,中国期货市场经过7年规范整顿,已经开始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上海、大连、郑州3家期货交易所的联网将考虑使用FIX协议。而在开放式基金的业务中,其数据交换标准化小组也在制定标准时借鉴FIX协议的思想和方法。与此同时,他们在向FIX协议提供行业通道,减少系统操作故障,提高系统运作效率方面也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

    “山雨欲来风满楼”尽管FIX在中国还处在实验阶段,所有的研究和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相信结合证券公司总部的管理集中和网上交易,一个数十亿的巨大市场将被催生!
     
  4. 仔细看了一遍,都是空谈。google了一下,好像国内也没谁用FIX,这里面的网站也都是过期了。
     
  5. 都是过期的,看来这个协议国内不看好?
     
  6. 券商害怕:cool:
     
  7. 最近想用QuickFIX Engine 开发一套软件,可这方面的资料太少了。
     
  8. 想开发什么软件??
     
  9. 求《FIX4.2》。找了半天没找到。正式出版了吗??
    谁有能不能给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