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项目之二¥¥¥(2007.6.29)

Discussion in 'Stocks' started by 齐天大圣AAA, Jun 29, 2007.

  1. 是这样的。
     
  2. 在沪深股市里理性过强,不暴赚、不受夹。
    感性过强,常暴赚、常被夹。
     
  3. 中行:外資行暫難挑戰中資行

    2007年07月03日

    【明報專訊】容許外資銀行在內地成為法人,享受與中資銀行同等待遇,將加重中資銀行的競爭壓力。中國銀行(3988)副行長朱民指出,內地財富迅速增長,銀行業務不轉型和發展多元化金融服務,就不能滿足客戶需求,最終會丟失市場。

    「中國銀行市場潛力巨大,金融業務逐步對外開放,全球都認為這是golden picture(黃金版圖),外資銀行來當地做人民幣業務,他們是特別願意的。」朱民日前在上海出席一研討會時說,中資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佔收入比例偏低,與國際水平差距很遠,代表了中資銀行核心競爭能力低。

    他續說,過去中國1300多個的金融創新產品,逾半都是外資銀行的專利註冊,去年外資銀行在中國銀行業總資產僅佔2%,但外資銀行在中國銀行業的中間業務中佔比達11.5%。

    上海市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方星海表示,外資銀行可經營人民幣業務,預計外資銀行的規模將快速增長,但其市場份額尚小,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對中資銀行佔市場主導地位局面產生巨大衝擊。「外資銀行在發掘市場機會,風險管理能力都比中資銀行領先,這是我們面對的競爭壓力。」
     
  4. 神華發A股 最多籌490億
    最快9月掛牌
     
  5. 今日重要消息:
    1、银行于保险公司之间的或合作、或持股已成趋势,建行、中行均与人保签定合作合同。
    多家银行设保险公司。
    2、套利机会明了 恒指下周一推A、H股差价指数。这个第一感觉就是个大利空。
    3、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
     
  6. 大圣呢?今天是个好日子,怎么没来呢?
     
  7. 中国证券报

    银行业:下半年有望价值回归

    一季度银行业景气指数创历史新高,表明银行业经营状况良好;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拨备覆盖率计提充分,表明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改善,将刺激银行释放利润。从宏观调控方面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影响有限,而加息对银行影响也偏中性,取消利息税利好银行股。预计下半年加息等紧缩性政策会继续实行,但不会对整个银行业的运营和估值产生大的影响。
     
  8. 人民日报深度解析 特别国债偿还期限10年以上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决定,批准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
    意义 缓解流动性偏多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资金大量流入,出现了流动性偏多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

      为缓解流动性偏多问题,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发行特别国债购买部分外汇储备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国务院最终确定了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部分外汇储备的议案。此次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这项议案,标志着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首先,可以抑制货币流动性,缓解人民银行对冲压力;其次,可以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使宏观调控更加有效;第三,可以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提高外汇经营收益;第四,有利于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

      性质 宏观经济中性措施

      鉴于这次发行的特别国债规模较大,财政部在设计发行方案时,将周密考虑,确保市场的平稳运行。这次特别国债发行,对宏观经济政策来说应该是中性措施。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后,将增加人民银行持有的国债,增加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支持,为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人民银行通过逐步卖出特别国债调节货币供应量,缓解流动性偏多的问题,并充分发挥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点的功能。

      同时,特别国债将更好地满足国债市场的投资需要。随着银行存贷差增加,保险与社保基金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对国债的投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规模较大,人民银行卖出特别国债时,金融机构等国债投资方可以购买,能较好地满足各方投资需要。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注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是我国积极运用超额外汇资产拓展投资渠道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措施,有利于提高外汇资产的收益水平,也有利于降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特点 10年期以上可流通记账式

      这次特别国债将按照法律的规定,采取市场化发行的方式。

      一个特点是偿还期限为10年以上,这在我国属于长期国债范畴。目前,我国发行的国债以3年至7年中长期国债为主,10年期以上长期国债较少。发行10年期以上特别国债,主要是便于形成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深度冻结偏多的流动性。

      另一个特点是可流通记账式,票面利率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决定,以发挥其市场基准利率的作用,引导形成市场长期利率。

      记账式国债,又称为无纸化国债,购买国债时银行不再提供任何实物、纸张单据给购买者,而是在其账户上记录债权人姓名、金额等事项。发行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发行期过后,这种国债可以在公开债券市场上自由流通交易。

      目标 资本金有偿使用提高收益

      财政部为购买外汇发行的特别国债,在本质上不同于普通国债。特别国债不是对预算赤字的融资,而是有等值的外汇资产相对应,而且这部分资产属于金融资产,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同时,与普通国债筹集的资金使用不同,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的外汇资金以提高收益为主要目标。

      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并不增加财政赤字。我国财政预算包括一般预算、基金预算等。财政赤字是指一般预算中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而财政部发行的特别国债纳入基金预算,基金预算的编制原则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存在差额。因此,财政部这次发行的特别国债并不会增加财政赤字。

      此次财政发债所购的外汇将作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资本金来源,由其进行境外实业投资和金融产品组合投资。投入的资本金有偿使用,收益率要高于特别国债利率。

      链接

      我国上次发行特别国债是在1998年8月18日,发行了期限30年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拨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以提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9. 多家银行设保险公司方案日趋明朗

    2007-7-3 8:50:00 中国证券报
    权威人士日前透露,建设银行与平安保险公司将合资设立人寿保险公司的方案已进入会签阶段。光大银行成立合资财险公司的方案也有可能近期获批。交行、中行也递交了成立保险公司的申请。

      业内专家认为,银保资本运作的冲动日益增强,需要加强监管协调,提高效率,从而进入真正的功能监管状态。

      银保资本运作拉开序幕

      建行与平安的合资保险公司中,建行将占51%股份,平安占49%。具体的合资方案待会签结束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再细化。

      去年初,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与建行深圳分公司签订了《保险理财顾问合作协议》,这是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首次推出的保险理财模式。与此前的银保合作模式不同,在这次合作中建行各网点负责人和销售人员参与保险理财的绩效评估,以及平安保险派驻建行的保险理财顾问并非代理人员,而是正式员工。时任建行行长的常振明曾表示,这仅是双方合作的“一小步”,今后会着眼于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合作。

      除建行外,光大银行已向银监会和保监会递交了成立保险公司的申请。目前光大集团拥有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该行还计划成立合资财险公司。此外,交行、中行也都递交了成立保险公司的申请。交行有关人士介绍,该行申请经营财产保险、人身及医疗保险业务。待时机成熟后,才会考虑把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展到寿险领域。若保险公司获批,将计划每年以设立7-8家分公司的速度拓展业务。

      “这是一个重要阶段,表明银保合作已不仅局限于业务领域,而是进入了以股权投资等为代表的资本运作合作阶段。”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

      从去年开始,多家银保机构纷纷签订合作协议。比如,中国人寿与广发银行进行“全面战略合作”等。合作领域不再仅限于银保代理业务,而是拓展至资产托管、信用卡、电子商务等领域,并向以股权为纽带的全面战略合作转变。

      需要功能监管做后盾

      根据目前的法律,金融业不允许混业经营。国内银保合作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保险集团收购、持有银行的股份,二是银行发起成立保险公司。这两种做法都合理地规避了相关法律的限制。

      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沈炳熙在今年初举办的“银行保险国际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保险公司可以投资银行股权,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资本融合。银保股权融合也算作综合经营的一条出路。

      “不过,银保进入股权合作新阶段,对目前的分业监管现状提出了挑战。”赵锡军认为,越来越多的交叉业务、跨行业资金流动,给分业监管带来了压力,它已不足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日前表示,金融市场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综合经营若要发展顺利、深入,需要真正的功能监管做坚实后盾。

      “尽管分业监管的格局还要持续相当长时间,但功能监管已经有了雏形。”易纲举例说,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各类机构可以开发法律关系相同的产品,如信托产品,银行、券商、基金、保险公司都可以销售。所谓功能监管,在实践中即先由监管当局审批资格,再由获得资格的机构到监管当局办理所有的审批手续和产品上市手续。他认为,目前需要做的是加强协调,提高效率,从而更快地进入真正功能监管的状态。
     
  10. 中资银行做大中间业务的机会与陷阱
    2007-7-3 8:50:00 谢晓冬 袁媛 上海证券报

    在加快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不得不面对一个日益显化的现象———金融脱媒。主要表现为:证券市场发展、短期融资券发行,使得绩优公司对银行依赖下降;大型企业财务公司迅速崛起,替代银行原来提供的服务;央行与监管机构的主导和推动,凸现出行政性脱媒。仅依靠传统的存贷差获取利润的方式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显然,相关机构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在中资银行的战略转型中,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被多次提及,并被放置在显著位置。同样,监管层也明确提出,大中型银行要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由现在的17%达到40%至50%的目标。

      事实上,去年以来,中资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的收入结构中普遍发生的一个变化是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较快提升。这对于长期以来以存贷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资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态势。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开展方面,还面临创新不足、收费困难、经验匮乏、缺乏统一规划、风险控制薄弱等诸多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资银行如何认识和发展中间业务?监管政策和法律环境又需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何种支持?中资银行又该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种种问题,我们特邀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徐志宏、摩根大通亚太地区银行及金融服务部副总裁陈舜、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以及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符文忠共同参与本期圆桌论坛,进行深入探讨。

      商业银行转型必由之路

      上海证券报:如何看待中资银行去年以来,在保持新增贷款规模较大的同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普遍上升?这更多是因为贸易增长、股票市场向好等环境因素么?

      徐志宏:不能这么说。中国商业银行收益结构出现这种变化,应该说是非常积极的,它既是环境变化的结果,更是商业银行为应对竞争,应对未来生存发展努力的结果。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美、日、欧等)经济增长同时步入上行通道,两个“上行周期”迭加影响,推动了全球贸易、投资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中国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较快增长。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正积极推动经营转型,实现由传统商业信贷银行向综合服务型现代金融企业的跃升,中间业务快速成长。

      陈舜: 应该说这种增长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中资银行自身的努力。不过和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的历史相比,而我们还在起点上。国外成熟市场中间业务的占比为30%-40%,国内银行只不过10% 左右,即使中资银行每年保持60-70%的增长,由于占收入比重很低,也需要很多年才能逐渐达到30%这个比例。所以各银行不会因为中间业务而忽视利差收入、存贷这项基本业务毕竟是银行业务的基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会重视存贷基本业务的发展,逐步提高中间业务的占比。

      符文忠:尽管去年以来,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大幅提高。但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仍存在模式单一、结构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简单的、低附加值的传统金融产品等问题,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收入所占份额仍然偏低。在开拓高附加值业务方面,中资银行仍任重道远。

      上海证券报:从战略的角度看,中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哪里?

      徐志宏:如何发展中间业务,关乎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否生存下去。

      随着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的核心客户中,大型企业集团和优质企业将更多地向市场筹措资金,不断成为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脱媒”速度将不断加快。

      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供贷款之外的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就成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战略需要。哪家商业银行准备充分,在未来的竞争中就会居于有利地位。

      曾刚:简单说,中间业务的发展有助于银行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在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条件下,银行贷款的扩张不仅会受到资金来源的影响,还要受到其自身资本金数额的约束。中间业务对资金本的依赖较低,甚至不占用资本金(如一些风险权重为零的中间业务)。

      其次,银行存贷款的规模变化容易受经济周期以及政策调控的影响,由此导致利差收入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过度依赖利差收入,会导致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大。相对而言,中间业务收入的变化则相对平稳,其发展会有助于银行风险的分散,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收入的稳定。

      收费:商业银行的定价权和社会责任

      上海证券报: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收费难。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成因?

      徐志宏:收费难在国内外都存在,这里面既有客户的因素,也有银行的因素。

      对客户来说,我们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习惯了银行作为一种公益单位,提供无偿服务。我们的社会道德观也是要求银行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

      对银行来说,收费以后,如服务质量不提高,还是维持过去的老样子,客户对银行收费必然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另外,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核算不细,收费标准的确立不是非常有说服力,客户一有异议,就说是国际惯例。给人一种乱收费的印象,也是收费难的一个因素。所以收费难既有观念方面的因素,但更多的因素我个人认为还在银行自身。

      陈舜:收费难的问题目前不是出在公司这块,争议比较多的是个人方面如小额帐户的收费、信用卡收费等。过去社会强调较多的是银行作为国有体制下承担的社会责任。 银行改制的过渡时间收费是必要的,可以促进资源更合理配置。

      当然目前是四大行主导的局面,他们本身之间没有太强的竞争,银行的确处于一种比较垄断的局面。出于银行还是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的考虑,可以采取一些折衷办法,对有些情况进行豁免,如贫困人口、老迈人口凭借证明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上海证券报:结合国内外情况,您如何看待银行在中间业务收费上的定价权问题?该权利应该受到哪些约束?

      徐志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上的定价权,归根到底取决于各家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如果各家银行都提供同质化的中间业务,议价能力必然很低,打价格战就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只有成为创新型的银行,不断推出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创新产品,才能真正掌握产品定价权。

      在具体定价中,中间业务收费一是要根据国家的价格管理政策,确定收费办法和收费标准;二是要考虑成本投入。至于创新产品,还要获得适度的创新收益,为持续创新奠定基础。

      陈舜: 在国外,中间业务收费上定价权也是银行自己掌握,但差别不大,因为市场的竞争就会对收费有个约束作用。这个不一定需要管制,最终定价权在市场。当然如果在绝对垄断环境下银行到底拿出多少成本就比较难确定,有乱收费的可能性。国内银行市场也在逐渐走向竞争环境,在市场竞争环境就不用担心乱收费,像银行卡收费高了,就会导致流失这部分客户,市场本身就能调节收费高低。

      曾刚:目前我国对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规范主要体现在《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目录》、《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支付结算办法》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法规中。总体上说,这些规定不具体、太笼统、可操作性差。应将之系统化,建立明确的刚性约束。

      监管:空间日益宽松

      上海证券报:如何看待中间业务发展与市场环境、监管政策的关系?

      徐志宏: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受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强烈影响。1995年实施的《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使得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受很大限制。较严格的利率、汇率管制,使得各种规避利率、汇率风险的中间业务创新较为困难。2001年6月人民银行出台《关于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暂行规定》,扩展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空间,则显著推动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整体上看,我国在推进渐进、稳健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面临越来越宽松的外部环境。在各行推进经营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已处在中间业务加快创新、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陈舜:的确是这样。银行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部分的确由于历史环境的约束下,造成管理创新的经验缺乏。不过,从目前的监管环境讲,也有足够空间可以发展中间业务,至于剩下来的保险、证券等业务,如果开放也不一定马上做得好。更重要的是把现有空间利用好。

      曾刚:我认为,目前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虽然与其自身经营有一定的联系,但更主要的因素可能还是来自于分业监管的限制,因为国外银行非利息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也是和资本市场服务相关的各种业务,如投资银行业、证券经纪业务以及保险经纪业务等。

      上海证券报:在目前的制度环境和监管空间下,中资银行可选择什么样的创新策略?哪些中间业务领域可以成为中资银行优先和重点发展的领域?

      徐志宏:我认为,当前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重点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领域:

      一是理财业务。银行利用境内外多类型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票据市场、贵金属现货及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多样化金融投资工具,进行代客资金的投资、交易,获取投资管理佣金及手续费收入。

      二是金融衍生业务。随着利率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衍生业务已成为中国银行业创新发展中的关键性领域。

      三是私人银行业务。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这几年是个人财富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果正被广大人民所享受。国内一大批富裕阶层,迫切需要个性化的服务。但我国私人业务几乎还是一遍空白。

      陈舜:现有空间已经有足够的机遇,要把现有空间利用好。除了理财业务以外,像信用卡也有巨大潜力。公司类业务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加强一些贸易融资和应收帐款融资业务以及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承销。当然,业务领域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客户群。

      曾刚:随着监管限制的放松,从未来看,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服务领域(如各种投资银行业务、基金管理业务等),以及与保险合作的业务(如银行保险等等)都应该是银行重点发展的领域。

      寻找差异化发展策略

      上海证券报:不同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时是否应有所侧重,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在这方面外资银行有无可借鉴的经验?

      徐志宏:作为国家的金融航母,我认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突出战略“制高点”。国有大型银行人才众多、资金实力雄厚、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必须着眼于创新推出高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业务品种,大力发展投资银行、资产托管、企业年金、代客理财、现金管理等高技术中间业务品种,提升中间业务的技术水平。

      其次是突出业务创新的前瞻性。在未来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环境下,利率类、汇率类、信用类衍生产品交易及进行专业化投资服务的资产/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重点,国有大型银行需要突出业务创新的前瞻性,积极创新发展资产/财富管理业务和衍生交易业务,培育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是突出业务创新的系统性。国有大型银行重点中间业务创新是涉及业务/客户定位、产品定价、市场营销、品牌建设、技术保障、组织架构设置等一系列问题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业务创新的系统性,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符文忠:国有商业银行当前的关键应在观念上重视,在组织架构、市场营销、风险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做出有利于中间业务拓展的战略选择。

      股份制银行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重点地发展中间业务。可更多的借助外资股东的成熟产品、品牌声誉和管理技术,努力打造特色业务、品牌产品,塑造中间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其在开发当地中小企业,当地居民的中间业务方面,空间比较大。城商行还可加强联系与合作,走“抱团”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至于农信社,当前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路依然是:提高认识;加快体制建设;加快电子技术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上海证券报:目前中间业务在中资银行里,分散在各个部门,如个金部、公司部、资金部和国际部。对于这些中间业务尚缺乏统一的部门或机构进行管理。从推进业务快速发展的角度看,中资银行是否需要在组织管理上进行一些变革,如何变革?

      曾刚:中间业务品种多,覆盖面广,在银行内部往往与诸多部门,如国际业务、会计管理、信用卡、个人金融、信贷等存在联系,把所有的中间业务放在一个部门管理不太现实,但是多头管理中间业务,一方面不利于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因此,从比较现实的角度出发,在组织管理方面,中资银行可以逐步加强中间业务管理机构的建设,在全行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行的中间业务;成立中间业务部,作为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的办公机构,统一规划、协调中间业务的各专业机构,如国际业务、会计管理、信用卡等部门和监管部门,如内控合规、稽核监督等部门相互配合,以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陈舜:最重要的是需要资深的行领导协调。在结构上,国外也没有专门的中间业务部门,按照产品线分为公司银行、个人银行部门,还是应该以客户为导向,因为产品最后是以客户为导向的。上市银行过去几年经过上市改制,组织框架都基本没问题,在中间业务方面,需要一位资深的行领导进行协调。

      符文忠:商业银行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中间业务外或以业务部门和行领导组成中间业务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中间业务的规划,负责管理中间业务及新产品的开发,协调中间业务与公司业务部门、零售业务部门的关系,使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1. 说多了没什么意思的,
    1398的资金,
    不断地在买进,
    再耐心等1个月(20个交易日),
    两重天。
     
  12. 同意淘气的看法,

    现1398趋势在转强~~~~
     
  13. TMD!这个观点我是超赞同啊!就我自己看到的情况而言,确实是这样.C大大对四大行内部的运作太熟悉了!
     
  14. 第2条很难说是A股的大利空还是H股的大利好,感觉要双向的来看.
     
  15. 耐个屁啊,
    俺们夹地都麻木了地
    你却又去拉166地了
    解俺们夹子先,再去玩你地去
    俺们等不及地狠了
    哈哈哈
     
  16. 奇怪地狠。近期银行那个特别是大银行地消息特别多地
    几乎是每天都有几条之多
    可见下半年开始金融动态变化地激烈
    这和吴仪谈判下半年承诺有直接关系地
    兄弟们密切留意
    俺看到地只有一个是确定地狠了:
    那就是398地收入越来越广泛,不知道也算不出,但增长是一定地
    而且古怪东西越来越多地,全对业绩提升有直接影响地
    另外,确实398离开现代化大银行差距远地狠
    而且似乎狠不争气地
    但俺地看法和巴非特徒弟一样:
    398最差预计就是个阿斗顶多地吧,只要皇帝在,江山在,不愁业绩不大大发展。
    这个俺们是有共性地。
    做地再好不如生地好呵
    俺越来越有信心地
     
  17. 呵呵,你以为那么好学习,俺觉得那里地理念和俺们地非常不一样地
    俺这辈子都不会去研究地
    化那心思干什么呢
    俺们付给他们一定报酬
    让他们操作不是更佳么
    样样要自己来,自以为是,那就是高估了自己
    那不是在找死吗
    但俺还是好奇地问了一些问题
    前面已经说过了地
    香港方面最喜欢金融股票以及垄断股票
     
  18. 现在这盘子风险是大地狠地
    就是在珠穆朗玛峰
    你们应该空仓休息
    向安国学习
    俺是和股虫在为偷帮地前途做试验
    在逆水行舟 而且是在超级头部搞
    难度之大 风险之高
    只有俺心里清楚
     
  19. 在俺眼里,现在这盘子这位置,只看好两个股票,其余没一个看好地
    就是398 166
    其他几乎全是风险大地狠地
     
  20. 也许兄弟们非常奇怪,那么多股票地呵
    怎么就两个???
    情况确实如此,99.9%地股票俺现在全不看好,说明这盘子地风险之大
    但398 166除外
    就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