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尝试波段操作

Discussion in 'Philosophy and Strategy' started by redchina, Apr 28, 2007.

  1. 千万不要尝试波段操作(推荐阅读) 发表者: 平衡博弈

    本文节选自[美]查尔斯·艾里斯《投资艺术》

    一:波段操作能否创造神奇的奇迹?

      要提高潜在的投资报酬率,最大胆的方法是靠波段操作,典型的波段操作者在市场上进进出出,希望在市场上涨时,把全部资金投资下去,价格下跌时,把资金全部撤出.还有一种波段操作的方式,是把股票投资组合,从预期表现会不如大盘的股类中退出,投入表现可能优于大盘的股类。

      
    以1940年到1973年间两种完美的投资成效为例,进行比较分析时,会让人感到波段操作的潜力十分诱人,第一种投资是在行情上涨时,百分之百投资股票,市场下跌时,保持百分之百的现金。
    在这34年里,一共交易22次,买进和卖出各11次,以道琼斯30种工业股价指数作为股价的代表,1000美元会增加到85937美元。

      
       在同样的34年里,这个假设的投资组合总是百分之百投资,而且总是投资在表现最好的各类股票中,同样的投资1000美元,买进和卖出各28次,最后会暴增到43.57亿美元!在这段期间的最后两年,投资人必须胆大过人,必须在1971年元月,把6.87亿美元投资到餐厅类股,这样到年底会变成17亿美元,然后再投资黄金类股,到隔年圣诞节会暴增到44亿美元!这个例子当然很荒唐,从来没有人达成过这种绩效,将来也不可能有人能够做到这么优秀。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过去或是未来,靠着“波段操作”,不要说不可能创造上例这么神奇的成就,连想达成远低于这种成就的绩效都不可能,因为没有一位经理人能够持续不断,远远比同行专业的对手精明。

    二:为什么波段操作这么不容易提高投资绩效?

      在股票似乎高估时,精明的卖了,减轻暴露在市场中的风险,等价格似乎跌到诱人的低水准时,再大胆投资。这样低买高卖虽然很吸引人,但是有强而有力的证据显示,想提高报酬率,波段操作不是有效的方法,其中有一个残酷而有力的原因,就长期而言,这种方法通常行不通。

      
       投资经理波段操作的成绩令人一见难忘,因为绝大部分都是亏损。有一份精心研究波段操作、但未出版的报告断定:在计算错误和加以成本之后,投资经理对市场的预测4次必须有3次正确,他的投资组合才能损益两平。为什么波段操作这么不容易提高投资绩效?罗伯特·杰福瑞(Robert Jeffery)提出过解释,原因是在这么短的期间内,而且在投资人最可能受平凡的共识左右时,发生这么多的“动作”。一份未出版的研究报告研究100家大型退休基金及其波段操作的经验,发现所有退休基金都从事过波段操作,但没有一家能靠波段操作提高投资报酬率,事实上,100家中有89家因为“波段操作”而亏损,而且在5年内,平均亏损高达4.5%。

      
       就像有“老”飞行员、也有“大胆”的飞行员,却没有“大胆的老”飞行员一样,也“没有”靠波段操作一再成功的投资人。贪心或恐惧促成的决策通常都是错误的,通常也太慢,而且很可能是反方向才正确。在真刀真枪的金钱游戏上尤其如此,试图猜透市场或胜过众多专家,以便“卖高买低”,连想都别想,你一定会失败,而且可能输得很惨。

      
       费雪·布莱克(Fischer Black)说得好:“一般说来,无论投资人退出市场或留在市场里,市场的表现都一样好,所以投资人有一部分时间退出市场时,和简单的买进长抱策略相比,一定会亏钱。”

    三:波段操作困难十足

      波段操作困难十足,对于这一点说得最透彻的话,出自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坦白的感叹,他说:“我看过很多有意思的波段操作方法,而且我在40年的投资生涯中,试过其中大部分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我之前可能很高明,但是,没有一个方法能够帮得上我的忙,一个都没有!”

      
       别尝试波段操作,原因之一是很多很多投资经理的经验显示,他们大量持有现金或大量投资时,市场的表现一样好,反之亦然。(事实上,专业投资经理通常互相抵消,在第一段期间,增加现金部位的人数,通常等于减少现金部位的人数。)

      
       第二个原因更清楚,去掉市场表现最好的日子后,长期复合投资报酬率会有什么变化。拿掉表现最好的10天,平均投资报酬率就会少掉1/3,从18%降为12%,这10天占整个期间的比率不到0.5%。拿掉次佳的10天后,几乎又使投资报酬率再少掉1/3,降为8.3%。去掉表现最好的30天后,这30天占整个期间的1.5%,投资报酬率就会从18%掉到5%。图2显示,计算长期股价时,去掉表现最好的年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波段操作是“邪恶”的观念,别去尝试,千万不要尝试。然而,如果你像所有高明的律师一样,相信必须透彻了解对手才算做好了准备,你可能对投资行家对波段操作诱惑力的辩论有兴趣。在1960年1月,投资1美元在标准普尔500种股价指数,到1990年6月,会增加到19.45美元。但是,请注意,如果在这30年里,在市场表现最好的10个月里,把同样的美元撤出市场,这样只占整个30年的3%而已,到1990年6月,1美元只会增加到6.58美元(大约只等于收益平平的国库债券)。因此,主张长期投资的人说,在行情艰难时仍然继续投资,才是惟一健全的投资方式,才能享受表现优异的大好时光!

      
       “别骤下定论。”主张波段操作的高手说。如果能够避开表现最糟的10个月,1美元会暴增到63.39美元。要是你认为这种假设的说法很有诱惑力,你很可能有兴趣再看看詹姆斯·赛伯的经典之作《华特·米提的生涯》。

      
       书中用标准普尔500种股价指数的报酬率作为衡量依据,迅速、明确地说明了下述主旨:从1926年到1996年,在这段漫长的70年里,股票所有的报酬率几乎都是在表现最好的60个月内缔造的,这60个月只占全部862个月的7%而已。要是我们能够知道是哪些月份,想想看获利会有多高!但是,我们做不到,以后也不可能做到。我们的确知道一个简单而珍贵的事实,就是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些表现绝佳,但不算太多的60个月,我们会错失掉整整60年才能积累到,而且几乎等于所有的投资报酬率。其中的教训很清楚:“闪电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任何大型机构能够持续在行情低落时进场,到行情高涨时退场。根据对行情波动的预测,在股票和债券、或在股票和现金之间,来回换类操作,失败的情形远比成功的次数大多了。

      
      节选自[美]查尔斯·艾里斯《投资艺术》
     
  2. 这篇文章值得深刻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投资之道。
     
  3. 这个《投资艺术》是指数化投资的提倡者,输家的游戏的阐述者,这本书也可以和杰里米·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对照看看,杰里米·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的新的研究发现,单纯的买入持有(当然前提是买入的是在历史中幸存下来公司)比指数化投资的收益更大。
     
  4. 好像对,又好像不对。股市上很多东西也是类似这样的结论。

    说波段操作不行,但简单的举A股的例子。就算比较后知后觉的人,要是在2002年,甚至2003年才退出市场,2006年中才重新进入市场,这个波段操作还是效果不错嘛。
     
  5. “这个波段操作还是效果不错嘛”是现在才知道的。
    仔细研究后发现(如果知道什么是“仔细研究”),现存的、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世界名人正在使用的......等等等等.................没有一个方法能从理论上保证胜利,包括长期持有。
    操作方法一般都经不起严刑拷打,一个好汉傻里傻气的最后回答也只不过是:你们打我好了,反正我就是一句话,赚钱就是硬道理。
     
  6. 没有100%的东西的,所以我特别欣赏波涛的一个观点,任何方法首先要看到它的不足和不适应的地方,优势会在你深入研究不足时随时间慢慢体现出来的。
     
  7. 很对,完全正确
     
  8. 买入持有策略需要足够长的持有时间,一般要超过宏观经济周期的波长,好象是80年。
    所以交易者坚持锻炼身体很重要啊。
     
  9. 就算投资者把身体锻炼得跟神仙似的,长生不老了,还是有两个问题:
    80年前的D&J工业30指数的成份股已经有一些已经追随恐龙的脚步去见上帝了。1997年的四川长虹是沪市的当仁不让的龙头,现在连50指数都进不去了。所以,仅仅投资者身体好还不行,上市公司的身体好才行。
    长期的长期不行了,那好,月亮走咱也走,指数调整投资组合也调整好不好?还是不好。我们没有投资税,A国人是有的。我就不明白,写书的人怎么就不算算这个帐?哪怕不计算投资税,还是不行。印花税你总要交吧?佣金总要有一点吧?D&J工业30指数在整个20世纪的指数复合成长率只有5%再加一个小数点(具体忘了,好象是5.3%),自己算算,这种投资方式跟购买长期国债相比有没有优势?——绝对没有优势的,长期国债的利率就是这么来的。
     
  10. 不要受现有理论或书本的禁锢。什么方法都可以尝试,否则无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理论上说,波段交易比长期持有有更好的获利空间,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实际上却不一定,即使是相同的理念和方法,不同的操作者也会有不同的操作结果。即使是系统交易也不例外。因为操作者才是稳定获利的决定性因素。只要你能够获得自己满意的收益并且长期保持下去(有点难,不过仅仅是难而已)就好。

    在此,送老A一首卜算子,作者就不说了: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是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1. 谢谢老李的卜算子。
    战地中的黄花真的很香!
     
  12. 所以才有一个“幸存”问题啊
     
  13. WJ老兄看来对“幸存者问题”比较关注。在此发一点个人看法。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当下的进步总是有局限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当然也包括交易操作在内,从根本上来说,都无法避免“幸存者问题”的存在。“幸存者问题”给予我们的提示不在于它本身是否存在,而在于它在什么范围内存在。对于交易者(个人或团队)来说,就是对其交易能力圈的界定问题。可以这么说,在交易能力圈的范围之内,不存在所谓的“幸存者问题”(至少可以认为是忽略不计)。而在此范围之外,则不能忽略,离之愈远,问题越大。因此重要的不是对“幸存者问题”的忧患意识,而是对自己交易能力的界定。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交易现状,并且不断地努力扩大自己的交易能力,这是一个交易者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如此这般才有希望将过去的“非分之想”变成当下的“小事一桩”;有希望将昨日的“珍馐美味”变成为今日的“家常便饭”。
    “追求卓越”是一个激进型交易者的扩张动力;“永远交易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则是一个保守交易者的信条。
     
  14. 开始的时候激进一点好,管它东南西北风,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试一试。不要指望有什么收获,试过了就是收获,经验无可替代。探索的过程,既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的过程。识人,自知,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不过,不能永远激进,正如人生不能永远年轻,等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干什么的时候,就要保守一点,做自己喜欢的而且能够做好的,争取越来越好。这叫做保守改良主义吧。
    共勉。